【教学设计】冀教版二年级下 第三单元《认识1000以内的数》(冀教)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学设计】冀教版二年级下 第三单元《认识1000以内的数》(冀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4-07 20:43: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1000以内的数》
本课时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的数,理解了个位、十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具有了一定的数感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数1000以内的数,知道10个一百是一千,认识个、十、百、千等计数单位,会准确读、写1000以内的数,对算盘有个初步的认识及简单的应用,会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等等。
【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比100大的数,会数1000以内的数,并学会估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通过数一数、说一说、估一估等活动认识比100大的数,感受比100大的数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生活中比100大的数的意义,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比100大的数,会数10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学会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多媒体课件、每人一杯黄豆、算盘。
(一)用不同的方法数数
1、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幻灯片出示题: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0数到50。
(2)十个十个地数,从10数到100。
(3)五个五个地数,从15数到50。
(4)两个两个地数,从13数到33。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争抢回答。
2、探索新知。
(1)实物数数。
课件出示纽扣电池图。
师:这里有多少枚纽扣电池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吧!学生自由数,然后同桌交流。师组织全班交流数电池的方法。
(2)脱离实物数数。
师出示要求:
(1)一个一个地数,从一百二十数到一百五十。
同桌间共同数数,然后师引导全班交流。
(2)十个十个地数,从二百四十数到三百二十。
学生先独立数数,然后小组内交流。
师强调:二百九十后,接下来一个数是三百。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从三百五十数到四百一十五。
学生按要求试着数一数,并与同桌交流。
师指名汇报,只要数数方法合理都要给予肯定。
(3)说一说。
师:生活中的哪些数比100大呢?
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师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有许多比100大的数。
学习估算。
给学生每人一杯黄豆。
师:这杯黄豆有多少粒,先估一估,再倒出来数一数,看你估算的正确吗?
学生先估算再数,加深对估算的理解。
3、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教材第25页第1,学生独立完成并继续完成其余练习。
数位的认识和数的写法
1、创设情境,感受大数的产生。
课件展示千人打太极。
师:你能猜一猜大约有多少人在打太极?看来这里的人比一百要多得多,不能再用100以内的数来表示,我们要认识更大的数。
2、探究新知。
(1)、借助正方体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发现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师:以前我们学过数数,(课件出示10个方块)这里有一堆小方块,一起来数一数。(边演示,边数数)有几个?(10个)一个一个地数,(板书:个)10个一是多少?(板书:10个一是十)。
师:(出示100个方块)现在方块变多了,你准备怎么数?那我们就来一十一十地。(板书:十)(边演示,边数数)有几个?几个十是一百?(板书:10个十是一百)
(2)认识计数单位“千”。
师:以前我们数数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地数,还可以一十一十地数。那更大的数又该怎么数呢?(出示1000个方块)这么多方块我们怎么数呀?你们觉得怎么数最好呢?
学生说一说,议一议。
师:大家都同意一百一百地数,(板书:百)那老师帮你们整理好了,我们一起数一数。(边演示,边数数)数到500问:几个百啦?是几百?接着数,(数到900)再加一个百呢?(出示计数单位“千”及方块图)一千里有几个百?(板书:10个百)对,10个一百是一千(板书:是一千)齐读一遍。
师:回忆一下刚才的数数,看看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先自己思考一下,再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
师小结:同学们真棒,不仅发现了数更大数的时候,可以一百一百地数;还发现了10个一百是一千。
3、数拐弯数。
(出示一大捆小棒)这是100根小棒,(放在红盒子)加一根呢?下面我们来一根一根接着数。(数到109)再加1根呢?10个一是多少?(将10根捆成一捆,放入蓝盒子里)现在有110。
再加一个十,是多少?接着数到190。再加1根,是多少?接着数到198。
198后面一个数是多少?再放1根呢?怎么变成200的呢?你是怎么想的?谁能演示给大家看一看。你们能从296到305吗?
现在有200根,1个百1个百的加数到900,再1个十1个十的加数到990,再1根根的加数到999。999后面一个数是多少?1000是怎么变来的?
这就是1000根小棒,看一看有什么感觉?多得老师2个手都抓不住了。
4、由小棒过渡到计数器,认、写、读数及数的组成。
我们会数1000以内的数了,这些数怎样在计数器上表示呢?
课件出示例题(写出计数器上的数)(课本第27页例题)
师引导生观察:计数器上从右往左,数位的顺序是什么?
生: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
师:每个数位上分别有几个珠?
生:百位上有5个珠,个位上有3个珠,十位上没有珠。
学生试着写出这个数。
师强调:十位上没有珠,要写“0”占位。
学生写出下面计数器上的数。(课本第27页例题)
师生共同小结数的读写规则。
5、巩固新知。
幻灯片出示27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作答并继续完成其他练习题。
(三)数的组成
1、探究新知。
师:请同学们看幻灯片上的数位表,然后拿出你准备的0、2、3的卡片,用这三张卡片摆出不同的三位数,并读出来。
(学生读出自己摆的数,然后小组同学互读,再交流可以摆出几个不同的三位数。)
学生展示摆出的四个三位数:
302 320 203 230
指名让学生读。
师:这四个数都有“0”,想一想,0可以摆在百位上吗?什么时候0要读出来,什么时候0不读出来?
学生讨论。
生1:0不可以摆在百位上,因为那样的话就不是三位数了。
生2:当0在中间时要读出来,0在末尾时不用读出来。
如302读作:三百零二。
320读作:三百二十。
师小结:读数时要从高位起,数末尾的零不读,数中间的零要读。
2、师:你能说一说你摆出的三位数每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多少吗?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找代表汇报。
师以320和302为例讲解。
320中,百位上的3表示3个百,十位上的2表示2个十,也就是说:320里面有3个百
和2个十,或者说:320是由3个百和2个十组成的。
302中,百位上的3表示3个百,个位上的2表示2个一,也就是说:302是由3个百和2个一组成的。
3、画小棒表示数。
教师启发引导:
我们用计数器表示数时,个位上一个珠表示一,十位上一个数表示十,现在如果用小棒代替算珠,用数位代替计算器,你能在数位表中画小棒表示出513吗?试一试。
(学生自己画小棒,然后全班交流。)
4、师:请同学们用三种图片,分别表示100、10和1,在自己制作的数位表中表示出325。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同学给予指导,然后让学生汇报,课件出示两种方法。)
师:同学们摆得都很好,那么你摆的各数位上的图形各表示什么?请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幻灯片出示29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作答,并继续完成其他练习。
(四)认识算盘
1、师:同学们我们来学习一种我国历史悠久的计算工具,算盘。
出示大算盘。
(1)介绍算盘的历史。
教师:算盘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一种计算工具,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它可以用来记数和计算,在历史上曾发挥过很大的作用。上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计算器和计算机的逐步普及,算盘才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2)介绍算盘的构造。
常用的算盘有两种:七珠算盘和五珠算盘(课件展示)。算盘形状为长方形,周围是木框,内贯直柱,称为“档”(板书),一般有九档、十一档到十五档。档中横的一条叫“梁”,梁上两珠,称“上珠”(板书),后简化为一珠,表示“5”。梁下五珠称“下珠”(板书),后简化为四珠,每一珠当作“一”(课件展示)。算盘上每一档(或叫做杆)代表一个数位。运算时要先定数位,再拨珠记数或计算。
2、初步认识算盘的记数法。
(1)介绍算盘上的珠子。
教师:在算盘上,算珠都靠框,表示没有数。拨珠靠梁,表示记数。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0用空档表示。教师示范在大算盘中拨人1—9。
(2)介绍拨珠法。
通常用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三个手指拨珠,各有分工,协同工作(边讲边拨)。
拇指:把下珠向上拨,叫拨人下珠。(学生试拨)
食指:把下珠向下拨,叫拨去下珠。(学生试拨)
(3)学生操作。
学生练习拨珠动作,在小算盘上拨入拨去1—9各数。
(4)练习拨数。
教师:算盘上的数位用档表示,选定一档作为个位,一般把最右边的一档定为个位,向左各档依次为十位、百位、千位……(分别贴于梁上,学生在小算盘的档上写好)问:10应该怎么拨?100呢?
试拨:从9拨到20,从80拨到100。特别提醒:遇到满5、满10时,应怎么拨珠?
3、结合算盘说明数位意义和顺序,学会数的读写。
(1)教师拨数五百三十一,问:这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怎么读?怎样写出这个数呢?
(2)学生先尝试写,然后指名汇报写法。
教师小结:从高位起,百位上有一个上珠,表示5个百,对着算盘的百位下面写出数字5;十位上有三个下珠,表示3个十,对着十位下面写出数字3;个位上有一个下珠,表示1个一,对着个位下面写出数字1。
(3)教师拨出四百五十三和三百六十三,指名读一读,再让学生写出这两个数。
思考:如果遇到哪位上没有珠子,就表示什么?写数时应该怎么办?
教师总结:如果遇到没有珠子的数位表示这个数位上为0,写的时候写0,读的时候读零。
4、巩固新知
幻灯片出示31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作答,并继续完成其余练习。
(五)1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出示情境图。
师:这是我们学校“小小图书馆”的图书数量情况。仔细观察:说一说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同桌交流;说出情境图中的各种数学信息。
师:仔细看图,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或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然后跟小组成员说一说。
学生通过观察,可能会说:
(1)我发现科技书多。
(2)工具书最少。
(3)我提的问题是:哪种书最多?哪种书最少?
2、探究体验。
(1)师:重点解决哪种书最多?哪种书最少?谁能帮蓝灵鼠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观察,读出所提问题。
学生可能会说:
(1)科技书最多。
(2)工具书最少。
(1)那么,用>或<符号该怎么表示呢?
A、引导学生先把两种书进行比较,再把三种书进行比较。
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用>或<符号表示出数的大小。
1000>632 1000>499
1000>632>499
或:499<632 632<1000
499<632<1000
B、和小组成员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小组活动、交流各自的想法:如:
(1)我这样想:1000是四位数,其他数是三位数,1000最大,所以科技书最多。
(2)我认为文艺书有600多本,工具书不到500本,工具书最少。
只要学生说的对,师就给予肯定。
C、还有其它比较方法吗?
交流其它比较方法。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数学问题。(课件出示比较方法及过程)
3、师生共同探讨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课件展示)
4、试一试。
32页试一试及33页练一练。
(六)全课小结
认识1000以内的数是为了刚好的认识更大的数,你学会了吗?和同桌交流一下!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