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5课 洋务运动
【学习目标】:①列出洋务运动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②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习重点】:①洋务派的出现:原因、目的、与顽固派的区别、代表人物。②近代工业的创办。
【学习难点】:①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失败?②对洋务运动的的评价。
【自主梳理】:
一、洋务派的出现
1.时间:______世纪_____年代初,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洋务派。
2.主张:他们主张引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维护____________________。
3.代表人物:洋务派在中央以________为代表,在地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他们冲破顽固派的阻挠,掀起了_____________。
二、洋务运动的内容
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_____世纪_____年代,洋务派以“_________”为目标,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著名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①经费由_______拨给,产品分配给_______。②采用_______生产,实行__________。
2.创办近代民用企业:____世纪____年代开始,洋务派又以“______”为目的,创办了一批近代__________。著名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①由_________控制,但吸收________资本。②产品投放__________。
3.加强军队建设:⑴用新式________、_______装备军队,改造_______。⑵建立新式_______。
4.学习西方文化:⑴翻译_____书籍,介绍_____文化。⑵创办培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才的新式________。⑶派人________________。
三、洋务运动的作用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洋务派为什么要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2.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失败?
【我夯基,我达标】
1.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有识之士对中国前途和命运的一次探索。洋务派发起这场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维护清朝统治 B发展资本主义 C富国强兵 D发展军事工业
2.同治十三年,李鸿章奏:“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为了应付强敌,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采取出卖国家的方式求得和平 B开展洋务运动实现富国强兵
C通过改革政治制度以图自强 D通过外交努力来“以夷制夷”
3.如果你是清末的一位读书人,希望能从事外交工作来救国,你应进入何处培养你的外语能力( )
A福州船政局 B轮船招商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京师同文馆
4.著名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原因在于( )
A以“自强”“求富”为目的 B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
C创办了第一所新式学堂 D引进了西方科学技术,创办了近代企业
5.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 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D使中国富强起来了
【我综合,我发展】
6.洋务派创办的规模最大的军事企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模最大、设备最全的船舶修造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大的民用企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至恭亲王奕?等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第一要务……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员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太平军),可以勤远略(外国势力)。
————曾国藩《复陈购买洋船炮折》
材料二 勘得滦州所属距开平西南十八里之唐山,山南旧煤穴甚多……从此中国兵船轮船及机器制造各局用煤,不致远购于外洋,一旦有时,庶不为敌人所把持,亦可免利源之外泄。富强之基,此为嚆矢(开端)。 ————李鸿章《直境开办矿物所》
材料三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进口洋布减少了十万多匹。 ————《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83年)
请回答:
⑴奕?、曾国藩和李鸿章属于什么派别?这个派别的代表人物还有谁?
⑵从材料一看,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⑶从材料一和材料二看,洋务派主要从事哪些活动?
⑷从材料三看,洋务运动有什么作用?
【我的收获与不足】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