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8-05 11:3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八 年 级 师 生 共 用 教 学 案
【课题】: 第3课 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学习目标】: 1.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3.了解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的情况。
【学习重点】:土地改革
【学习难点】: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恢复国民经济的措施,涉及的内容繁杂,许多措施不易理解。
【自主梳理】: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1.土地改革的背景: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是中华民族落后的根源。2.颁布的时间:_________年_____月。3.颁布的文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颁布的目的:废除___________________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_________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______________,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_____________开辟道路。二、土地改革运动1.土地改革的开始:_________年冬。2.土地改革的总政策:依靠_________、_________,团结_________,中立_________,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农业生产。3.土地改革的内容:没收_________________的土地和财产,分配给___________________。4.结果:_________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外,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5.土地改革的意义:彻底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________________制度;_________成为土地的主人;农业生产发展;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三、国民经济的恢复1.背景:帝国主义的掠夺,国民党的收刮,长期战乱。2.措施:没收________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_____;打击投机倒把,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实现国家财政________________;合理调整现有工商业;大量___________国家机构所需经费。3.结果:__________年,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
【教师点拨】:1950年的土地改革在政策上同过去有所不同,采取了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这就有利于减少土改运动的阻力,有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有利于发展农村的经济。土改运动使全国广大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无偿获得土地和大量生产资料,免除了过去每年向地主交纳约350亿公斤粮食的沉重地租。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
【合作探究】:1.土地改革为什么要有步骤、有分别地进行?
2.土地改革的总政策是什么?为什么土地改革能够顺利完成?
【课堂达标】:1.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土地改革法令是( ) A《中国土地法》 B《中国土地改革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重点是( ) A新解放区 B少数民族地区 C老解放区 D台湾地区3.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土地改革是在( )A1950年 B1951年底C1952年底D1953年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A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C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5.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的标志是( )A西藏和平解放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6.材料分析题。读右图,回答问题:⑴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要把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⑵这样做有何意义?⑶对比新旧中国农民的不同处境,谈谈自己的感想。7.简答题土地改革的总政策是什么?基本内容是什么?【我的收获与不足】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