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岳麓版选修3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岳麓版选修3 学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8-04 08:5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0课 散沙一盘酿苦果
——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
学 案21世纪教育网
【学习目标】 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
课程标准 热点提示
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1.20世纪30年代,德、意、日三国法西斯是如何进行侵略战争的?2.面对德意日三国法西斯的侵略,实际上各种政治力量是如何应对的?3.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知识梳理·当堂检测】
知识梳理 当堂检测
一、法西斯四处玩火1.意大利单独行动(1)入侵国家:埃塞俄比亚(2)入侵原因:在欧洲扩张成功的可能性很小,遂把目光投向地处东非要地的埃塞俄比亚。(3)入侵概况A.时间:1935年B.方式:不宣而战C.行径:对没有设防的城市、乡村、医院狂轰滥炸;公然践踏国际公约,施放大量毒气。21世纪教育网D.结果:1936年5月,意大利占领亚的斯亚贝巴,吞并了埃塞俄比亚。2. 日本单独行动(1)入侵国家:中国(2)入侵概况:1937年7月7日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3.德意合伙行动(1)有关国家:西班牙(2)侵略行径A.间接支持:1936年7月,支持佛朗哥为首的部分西班牙军队的叛乱,企图推翻人民阵线组成的共和国政府。21世纪教育网B.直接干涉:西班牙人民阵线政府镇压叛乱,控制了局势,德意直接进行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转变为西班牙人民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C.最后结果:1939年,马德里被叛军占领,西班牙共和国被颠覆。4.德意日三国勾结(1)时间:1936—1937年间(2)协定:《反共产国际协定》(3)轴心:“柏林—罗马—东京”三国轴心(4)危害:增强了法西斯的力量,使新的世界大战的危险愈加迫近。5.德国单独行动(1)入侵地区:欧洲心脏(2)入侵概况A.1938年:以武力为后盾吞并奥地利,在捷克斯洛伐克边境苏台德地区挑起事端,通过《慕尼黑协定》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大片领土。B.1939年:将捷克斯洛伐克全部侵占,通过与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免去了两线作战之忧,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二、散沙一盘酿苦果1.埃塞俄比亚:顽强抗击入侵的意军,祖国沦陷后继续坚持游击战争。2.中国:在世界上最早进行了反法西斯战争,在全面抗战爆发后的一年多时间内,给予敌人巨大打击,使战争很快从防御阶段转入相持阶段。3.西班牙:人民阵线政府实施八小时工作制、土地改革等措施,广泛发动群众进行战争。4.进步人士:来自54个国家的4万多名反法西斯战士组成“国际纵队”,与西班牙人民并肩战斗。5.美国(1)意侵埃时:处于孤立主义思潮中,竭力避免卷入欧洲战事,于1935年制定“中立法案”,禁止把武器卖给交战国家,不利于埃塞俄比亚人民。(2)西班牙战争期间:修改“中立法案”,把禁运的范围扩大到发生内战的国家的交战双方,应用于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不利于西班牙人民。6.苏联(1)1933年:积极倡导建立集体安全(2)1935年:召开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提出建立广泛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西班牙的人民阵线政府就是典范。(3)1939年:在同英法进行结盟谈判的同时,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使苏联得以暂时不被拖进战争,但也使德国免去了两线作战之忧,得以发动战争。7.英法:绥靖政策(1)初露端倪:日本侵占中国东北期间(2)凶相毕露: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时A.意大利侵埃之前:英法为了避免在欧洲本土发生战争,把战火引向其他地区,表示不会对意大利的行动进行干涉。B.战争爆发以后: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英法操纵的国联不得不宣布意大利为侵略国,对其实行经济制裁,但范围极其有限。C.侵埃战争结束后:制裁被取消。(3)恶性发展:西班牙内战前后A.动机:面对德意对西班牙内战的干涉,英法深感威胁,但出于对共产主义的仇视,痛恨西班牙人民阵线政府,必欲除之而后快,希望借德意之手达到目的。B.概况:由英法发起,27个国家缔结《不干涉协议》,纵容法西斯扩张,危害西班牙合法政府的安全。(4)登峰造极:德国攻城略地之时A.背景:面对希特勒咄咄逼人的攻势,处于衰落之中的英国无力全面抗衡,便把弱小国家作为讨价还价的筹码,寻求达成妥协,彻底解决与德国的矛盾。法国早已失去单独对德采取行动的能力,只能追随英国。B.表现a.德国吞并奥地利时:英法没有作出任何正式反应。b.德国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时:英法再次出卖了弱小国家,在慕尼黑召开会议,背着当事国签订了《慕尼黑协定》,把大片捷克斯洛伐克领土割让给德国。C.后果: 《慕尼黑协定》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极大地改变了欧洲的格局——a.捷克斯洛伐克的国力严重削弱,濒临瓦解,后被德国全部侵占。b.德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提高了希特勒个人独裁的权力和在国内的威望。c.英法在欧洲大陆的战略地位遭到削弱,给希特勒的进攻创造了条件。d.苏联的集体安全政策受到致命打击,苏联对英法的信任度大大下降。(5)藕断丝连A.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又将矛头指向波兰,英法和德国妥协的希望落空,不得不表示强硬姿态,但绥靖政策并未放弃,仍然和德国进行秘密谈判,企图达成全面妥协。[来源:21世纪教育网]B.在国内反对绥靖政策舆论高涨的压力下,英法不得不和苏联就缔结互助条约进行谈判,但缺少诚意。C.战争全面爆发后,英法虽然已经对德宣战,但仍对德国心存侥幸,幻想德国入侵波兰后继续东侵苏联,因而坐视波兰的灭亡而按兵不动,西线出现了所谓的“奇怪战争”“静坐战争”。(6)彻底破产:就在英法“宣而不战”、坐失良机之时,德国于1940年打破“西线无战事”的局面,继占领北欧之后,又对西欧发动进攻,占领巴黎,迫使法国投降,签订停战协定,绥靖政策彻底破产。 【1—1】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最应予谴责的行径是( )A.不宣而战B.狂轰滥炸C.施放毒气D.占领首都【1—2】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时的上述某行径之所以最应予谴责,主要是因为其( )A.破坏和平B.缺乏人性21世纪教育网C.践踏公约D.滥杀无辜【1—3】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是制造( )A.九一八事变21世纪教育网B.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1—4】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1)西班牙内战爆发(2)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3)意大利大举进攻埃塞俄比亚A.(1)(2)(3)B.(3)(2)(1)C.(2)(3)(1)D.(3)(1)(2)【1—5】西班牙内战演变为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是因为( )A.法西斯军官佛朗哥发动叛乱B.英法纵容法西斯侵略C.德意大力支持西班牙叛军D.德意法西斯直接派兵进行公开武装干涉【1—6】1936年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的根本意图在于( )A.夹击苏联B.消灭共产国际C.反对社会主义D.欺骗英法等国,积蓄力量,准备战争【1—7】1938年德国吞并的国家和地区是( )(1)奥地利(2)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3)整个捷克斯洛伐克(4)波兰A.(1)(2)B.(3)(4)C.(1)(3)D.(2)(4)【2—1】30年代的反法西斯战争,开始最早的是( )A.中国B.波兰C.埃塞俄比亚D.西班牙[来源:21世纪教育网]【2—2】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后( )A.政府曾一度控制了局势B.立即就演变为反法西斯民族战争C.英法反对德意武装干涉21世纪教育网D.苏联组织“国际纵队”援助叛军【2—3】20世纪30年代美国推行的“中立”政策之所以对法西斯侵略起了绥靖的作用,是因为( )A.模糊了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的界限B.不向发生内战的国家出售武器C.有利于法西斯国家得到经济、军事援助D.不对法西斯国家进行军事进攻【2—4】共产国际七大最主要的影响是( )A.在全世界受到法西斯侵略和威胁时召开B.指导了各国共产党的活动C.提出了反法西斯斗争的政策和策略21世纪教育网D.推动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2—5】二战前夕,曾实施过绥靖政策和类似绥靖的大国有( )A.英国B.英美C.英法美D.英法美苏【2—6】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凡尔赛体系下的既得利益,尽可能祸水东引B.牺牲弱小国家利益,避免引火烧身C.打击进步势力,维护资本主义D.等待有利时机,准备与法西斯斗争【2—7】英法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实行 “不干涉政策”,主要是因为( )A.德意侵略西班牙没有损害英法的利益B.要维护“中立”的地位C.希望颠覆西班牙共和国政府D.害怕引火烧身【2—8】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英法对德国法西斯采取绥靖政策,该政策的含义不包括( )A.在政治经济上扶持德国势力B.对法西斯姑息纵容妥协退让C.企图推动法西斯向苏联进攻21世纪教育网D.牺牲小国利益以求苟安【2—9】标志着英法是绥靖政策达到登峰造极地步的事件是( )A.德国吞并奥地利B.慕尼黑阴谋C.德国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D.德国消灭波兰【2—10】《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希特勒是最大的赢家,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1)全部侵占了捷克斯洛伐克(2)削弱了英法的战略地位(3)提高了希特勒的威望和权力(4)苏联对英法信任度下降,转而与德国签约A.(1)(2)(3)B.(1(3)(4)C.(2)(3)(4)D.(1)(2)(4)【2—1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A.德国突袭波兰B.英法对德宣战C.德国突袭北欧D.德国进攻西欧【2—12】西线无战事的局面被打破是在( )A.1938年B.1039年C.1940年D.1941年【2—13】绥靖政策彻底破产的标志是( )A.德国进攻波兰B.英法对德宣战C.奇怪战争静坐战争的出现D.德国进攻西欧迫使法国投降
当堂检测参考答案:
【1—1】C
【1—2】C
【1—3】C
【1—4】D
【1—5】D
【1—6】D21世纪教育网
【1—7】A
【2—1】A
【2—2】A
【2—3】C
【2—4】D
【2—5】D
【2—6】A21世纪教育网
【2—7】C
【2—8】A
【2—9】B
【2—10】C
【2—11】A
【2—12】C
【2—13】D
【典题解悟】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就法国政府而言,法国政府将禁止一切武器、弹药、战争物资以及一切装配阿或拆散的航空器和一切作战船只直接或间接输出、再输出和运至西班牙属地或摩洛哥西属地区的某一目的地。
——1936年8月法国政府声明
材料二 西班牙内战前两年德意援助叛军的武器装备:飞机德国650架,意大利1000架;坦克装甲车德国200辆,意大利950辆;火炮德国700门,意大利约2000门。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法国对西班牙内战采取什么政策?
(2)依据材料分析西班牙人民针线反法西斯斗争失利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透过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此题的关键词是绥靖政策,只要明了本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是绥靖政策,一切就迎刃而解了。第(1)题,依据材料分析法国采取的政策,具体到西班牙,应该回答不干涉政策,该政策是绥靖政策的变种,但万变不离其宗,还是绥靖政策。第(2)题,仍然依据材料,材料一说的是法国采取不干涉政策,材料二说的是德意支持佛朗哥叛军,应该从这两方面组织答案。
参考答案:
(1)不干涉政策,拒绝支持西班牙人民针线政府,如禁止一切战略物质出口到西班牙及其西属地区。
(2)英法采取不干涉政策,助长了叛军和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德意对叛军的援助,使敌我力量对比悬殊。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