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俄国农奴制改革
课标要求: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本课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影响
本课难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评价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一、1861年农奴制改革
(一)改革的背景21世纪教育网
俄国要摆脱自己过分落后状态是改革的最主要动因。
1、 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
2、 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十二月党人和知识分子群体要求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
4、 认识到惟有变革才能自救。
(二)改革的内容
1、解放法令 (二一九法令)1861年3月3日
解放法令的评价:
1) 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摆脱地主的奴役,却受到村社的束缚。[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通过 获得一半土地:一方面农奴得到了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有利于俄国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农奴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太大了,还背负了沉重的债务。
2、司法、军事、教育改革
废除旧的
实行 陪审制、建立律师制和陪审制
3、地方自治改革
地方自治改革的内容:
1)在 建立地方自治局
2)在 建立城市杜马
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但有严格的财产限制,除了地主以外,一些富农和工商业资产阶级也得以进入自治机构。
思考:解放法令、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之间有什么样的内在关系?
解放法令是司法改革与地方自治的前提,而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则是解放法令的体现与保障。
(三)改革的评价
尽管这次改革不如革命彻底、迅速,但它毕竟是历史进步的产物和表现。它是沙皇以国家名义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因此它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1、性质:农奴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 性质的改革
2、评价:21世纪教育网
1)客观上利于 的发展(为其提供劳动力、资金、市场)
2)改革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是对农民的一次“ ”的掠夺。
3)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 。21世纪教育网
4)是俄国从 生产方式过渡到 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正是由于这种自上而下变革的不彻底性,使得俄国无法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领域全面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其历史的消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用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式,必然给正在发展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造成了人民购买力降低,国内市场不能充分活跃起来和广大农民对改革的不满。加之这次改革并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尤其是农奴制残余保留过于浓厚,所以俄国还面临着民主革命的任务。
二、斯托雷平土地改革
(一)改革的背景
1、农奴制改革很不彻底。21世纪教育网
2、日俄战争的失败动摇了沙皇政府的根基。21世纪教育网
3、1905年革命加剧了沙皇政府的统治危机。
目的: 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二)改革的内容
农民可以带着份地退出村社,独立的农民可以购买超过定额的份地。——农奴进一步摆脱了村社的束缚
(三)改革的影响
1、积极:使得俄国经济出现空前的奇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消极:导致贫富分化严重,激化社会矛盾
思考题:比较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改革的异同。
相同点:a.都是为了改变俄国的落后状况。
b.都是代表农奴主的利益。
c.都是自上而下进行的改革。
d.都促进了俄国经济的发展。[来源:21世纪教育网]
e.都加强了对外扩张的力量。
不同点:彼得一世改革加强了农奴制;而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改变了俄国社会性质。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政治上:
经济上:
组织上:
时间安排:
赎买前另设两年过渡期
加强村社制度,几个村社组成一个乡,
隶属调停吏管理。
克里木战争的失败
斯托雷平土地改革
1905年革命
日俄战争失败
改革不彻底
地方自治
司法改革
“解放”法令
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
“十二月党人”起义和
“知识分子”群体形成
农奴制危机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