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2、寓言二则
第一课时——亡羊补牢
教学目标:
1、认识“寓、则”等10个生字,会写“亡、牢”等6个生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够将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
3、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在句子中的作用。
4、学习《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明白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这个道理,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进一步体会这则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习寓言《亡羊补牢》,理解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事要及时纠正的道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寓言内容的基础之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预习要求:借助拼音朗读生字和课文能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初步了解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刻舟求剑、狐假虎威、井底之蛙”三个寓言成语,引导学生读一读。
教师引导: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这三个故事,大家还知道这三个成语讲了什么故事吗?
学生回忆这三个成语的主要内容,教师讲解:其实这三个成语并不是普通的成语,它是寓言成语。
板书:寓言。引导学生认识生字“寓”。
教师继续讲解:什么是寓言呢?寓言就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用通俗的话说,就是通过讲一个故事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两则寓言故事。
板书课题:12、寓言两则。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一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设置悬念,激发兴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作者想给我们讲一个什么故事?又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学了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二、解题,引出主要内容
1、请同学们查字典,说一说题目中的“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亡”在古代指丢失。“牢”在文中指羊圈。
2、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吗?(养羊人丢失了羊才去修补羊圈。)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亡羊补牢 羊圈 窟窿 叼走 街坊 劝告 后悔
2、交流讨论,记忆字形。
窟:上面是“穴宝盖”,下面是“屈”。
街:中间最后一笔是“提”。
窿:上面是“穴宝盖”,下面的“折文旁”下面有一横,不要丢掉。
3、口头组词。
四、深入学习,理解寓意
1、默读课文。思考:养羊人丢了几次羊?为什么羊丢了?(丢了两次羊,因为羊圈破了。)
2、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画出第一次丢羊的原因。(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2)请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丢羊的事。(因为羊圈破了个窟窿,狼从窟窿里叼走了羊,所以羊少了一只。)
(3)句式训练。
投影出示填空:
我今天特别高兴,原来
因为小丽生病了,所以
(4)养羊人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破了,那么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什么呢?(不听街坊的劝告。)
指名读街坊和养羊人的对话。
(5)养羊人的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养羊人的想法不对。因为他不修羊圈,羊还会再丢。他只想到已经丢的羊回不来了,却没有想到还会再丢羊。)
同学们分析得对,养羊人没有认真分析丢羊的原因,考虑问题不全面。
(6)养羊人不听劝告的结果是什么?齐读第四自然段。
“ 又 ”是什么意思?(这一次丢羊的过程跟第一次一样。)
由此可见,不听劝告,没有及时补救过失,不好的结果就会重演。同学们,这样的道理适用于学习吗?(比如做作业,如果错了,一定要好好分析原因,及时改正错误,下次不再错。)
3、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画出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的想法。
(2)理解句子,出示投影:
他很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
“后悔”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感到自己以前的行为是错误的。说明养羊人认识到自己以前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
(3)养羊人现在修羊圈晚不晚?为什么?(现在修羊圈不晚,这样以后就不会再丢养了。)
这次,养羊人思考问题比第一次有了进步,想问题想得全面了。
(4)课文中哪一句说明现在修羊圈不晚?(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5)投影出示插图。
请你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图上的内容。(因为养羊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以赶快修补好了羊圈。)
(6)养羊人这样做的结果怎样?(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再也”一词说明什么?(强调从此以后他的羊一直没有丢过。)
五、深入理解,揭示寓意
1、想一想,在丢羊、修羊圈这些事中,养羊人做错了什么,又做对了什么?
做错了:不听别人的劝告,考虑问题不全面。
做对了:吸取自己不听劝告的教训,及时改正错误修补羊圈。
2、你读完了这个故事后懂得了什么?(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总结:这节课我们不但学习了一则寓言,懂得了它所告诉我们的道理而且知道了读书要边读边想,这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越读越聪明。
六、创设情境,拓展阅读
1、明明因为贪玩连续两天没完成作业了,今天他又顾着玩耍不想写作业。你提醒他赶紧写,他说:“我已经两天没完成作业了,今天能补得起来吗?”你会把成语:亡羊补牢送给明明说:只要想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
爸爸多次戒烟都戒不掉,妈妈每次劝他,他都说:“抽了这么多年了,肯定戒不了了。” 你会把成语:亡羊补牢送给爸爸,说:只要想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
七、领悟寓意,讲讲故事
1、读了故事,明白了这个故事的道理,我们还要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故事,你会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了吗??不急,我们先来练习一下,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2、谁能够将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咱们班里肯定有一名特会讲故事的人,大家推荐一下,班里的故事大王是哪位?请他来说一说。
12、寓言二则
第二课时—揠苗助长
教学目标:
1、认识“焦、筋、疲”等5个生字,会写“筋、疲”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揠苗助长”这个成语的意思。
3、?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4、学习寓言故事《揠苗助长》,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禾苗都枯死的原因,明白不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办坏的道理。
5、能够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不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办坏的道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寓意,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预习要求:
能够借助拼音朗读生字和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初步了解《揠苗助长》这则寓言的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引导: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第一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指生读一读《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指生说一说《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揭示的道理。
教师引导: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外一则寓言故事—《揠苗助长》。
板书课题:揠苗助长
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揠”,注意“揠”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理解“揠苗助长”的意思。
1、板书,读题?①指名拼读?②齐读?
③提问: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呢?读了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2、初读课文?
师: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交流“揠苗助长”的意思。?
三、认读生字词,了解大意。?
1、过渡: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的认读词语的本领了。?
2、出示词语,认读识记?
①开火车读(师重点指导读准翘舌音“喘”)?
②齐读?
3、指名分自然段读?
师:请4个能干的同学分段读一读这个故事,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揠苗助长”这个故事大概讲了什么??
4、出示提示,交流大意:课文讲了一个农夫,巴望自己家的禾苗快点长大,就想出了“揠苗助长”的办法,结果禾苗全枯死了。?
四、学习课文。?
(一)知道“揠苗助长”的原因?
1、提问:农夫问什么要“揠苗助长”呢??
2、讨论交流原因:他太想让禾苗长大了。?
(二)学习第一段?
1、根据要求读第一段?
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一段,哪些句子或词语能让你读出农夫特别想自己的禾苗长得快??
2、讨论交流语句。?
3、出示句子:
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①“巴望”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巴望”说一句话吗?农夫巴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怎样??
②因此他天天去天边看,他去看什么?禾苗长高了吗??
③感情读:来读读这位天天看禾苗的农夫吧,读出农夫焦急的心情。
4、出示句子: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①过渡: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②理解“好像”?
③师:看着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的禾苗,农夫心里会想什么??
5、出示句子: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①表演“焦急地转来转去”?
②齐读第一段: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个想让自己禾苗快点长高的农夫。?
(三)学习第二段?
1、过渡:从那天起,他就一直想办法怎样让禾苗快快长。第一天,他很用心地想,可是没想到。第二天,他很用心地想,可是还是没有想到。第三天、第五天……终于有一天,他想出了办法,(课件出示第二段,生接读)?
2、自读第二段,找到农夫的办法(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3、感受农夫的辛苦?
观察图,理解“一棵一棵”、“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筋疲力尽”?
师:当他把所有的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过后,太阳已经落山了。瞧,他都累成什么样了?(筋疲力尽)筋疲力尽是什么样子??
4、感情读: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忙碌的农夫吧。?
(四)了解植物生长的规律?
1、讨论植物生长过程?
师:农夫因为自己的禾苗长得慢,很着急,所以用揠苗助长来帮助禾苗长,但是禾苗生长能急吗?为什么??
2、出示禾苗生长过程图片,了解植物生长要有规律。?
3、农夫犯了什么错??
4、小结板书:欲速则不达?
(五)学习第三段?
1、过渡:同学知道禾苗生长要有规律,可是农夫知道自己的错误吗?读一读第三段?
2、指导读好农夫的话?
①农夫不但不知道自己的错误还很怎样?(开心、高兴)谁来高兴地读一读?(指名读)?
②刚干完活筋疲力尽的农夫还在(喘气),谁来一边喘气一边开心地读读??
③齐读农夫的话?
(六)学习第四段?
1、他多高兴,多得意啊,可是结果呢?
2、朗读课文第四段。?
五、拓展运用寓意。?
1、同学们,如果你是他儿子,或是他的邻居,他的朋友,看着枯死的禾苗,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能用上黑板上的两个词语说吗??
2、小结:同学们,其实我们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不能急于求成的,如果太着急了,违反了事情发展的规律,反而不会有好的结果。所以,希望我们大家能从文中的这个农夫身上吸取教训,千万不要干出这样的傻事来。?
3、观察生活。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很多,有的病人,希望自己的病快点好,一下子吃了很多药,反而病更重了。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事例,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预设:
有的父母希望孩子聪明,就拼命的给孩子买营养品,可孩子不但没有聪明,反而越来越肥胖,小小年纪就得了肥胖症等。
有的女孩,身材有点胖,为了好看,她就绝食,吃减肥药,结果病倒了。?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大,不仅读懂了课文,还明白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
六、书写指导。?
出示“筋、疲”,引导学生读一读这两个字,并且说一说这两个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全班交流讨论:
“疲”要写在病字旁里面,“皮”的笔顺是横钩、撇、竖、横撇、捺。最后的捺要写得稍微长一些。
教师示范书写“筋、疲”两个字,边写边强调书写要领。
学生描红并仿写这两个生字。
展示学生的书法作品,并相机评价。
七、课后作业
自由读一读这则寓言,进一步体会寓言揭示的道理。并将这则寓言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