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岳麓版选修3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岳麓版选修3 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8-04 09:0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0课 散沙一盘酿苦果
——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21世纪教育网
教 案
【教学目标】
高考资源网
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法西斯的对外侵略扩张、英法的绥靖政策、美国的“中立法案”、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等有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正是由于世界上各种政治力量的相互内耗,未能形成对抗法西斯国家的合力,才使得二战全面爆发的。通过学习上述知识的历史背景及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原因,展示材料,呈现情景,逐步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路径、方法和手段。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有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虽然“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但防患于未然似乎更为重要。如果世界各国能通力合作,法西斯势力就不会在全世界兴风作浪,挑起这场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战争,从而明了为了和平自己应担当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教学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教学难点】英法的绥靖政策和美国的“中立法案”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和互动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真可谓是一个风云变幻危机四伏的世界。当时在国际关系方面,各种政治力量之间可以说是矛盾重重,错综复杂,基本矛盾有社会主义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协约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和封锁;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如英法美在巴黎和会上的争斗、美日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争夺、美英日的海军军备竞赛等;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如巴黎和会上对战败国领土、殖民地的宰割以及索取赔款;殖民地半殖民地与帝国主义宗主国之间的矛盾,如中国为反对巴黎和会决定爆发了五四运动;30年代反法西斯力量与法西斯势力的矛盾,如埃塞俄比亚、西班牙、中国等反法西斯的武装斗争等。在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中,不同时期其主要矛盾是不断变化的。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它们企图按照自己的意图重新分割世界,竭力争夺利益并削弱对方。经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争斗,列强达成妥协,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30年代,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演变成反法西斯力量与法西斯势力之间的矛盾。由于德意日法西斯侵略集团到处侵略扩张,遭到世界人民反对,也加深了它们与英法美等国的矛盾,而且英法美用绥靖政策来缓和这一矛盾的企图破产。这一矛盾的发展,导致了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在这个过程中,法西斯力量显得十分强大,因为他们报成了团。而反法西斯力量则相当软弱,因为各国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战,而且本应起主导作用的西方大国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对法西斯百般纵容。正是由于反法西斯阵营呈现一盘散沙状,才使得法西斯势力欲壑难填步步紧逼,最终悍然把战火烧向了整个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提出问题)
1.在法西斯到处侵略扩张的过程中,德意日三国既单打独斗,又相互勾结。那么——
(1)意大利是如何单独行动的?
(2)日本是如何单独行动的?
(3)德国是如何单独行动的?
(4)德意两国是如何联合行动的?
(5)德意日三国是如何勾结的?
2.面对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扩张,世界各种政治力量的反应并不一样。其中有一些国家进行了坚决抵抗——[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说出这些坚决抵抗的国家的名字。
(2)这些国家抗击侵略的结果如何?
(3)这些国家既然坚决抵抗了侵略,为何未能阻止二战的全面爆发?
3、第二次世界大战之所以会全面爆发,美苏英法等世界大国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那么——
(1)美国的哪些行为有利于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2)英法的哪些行为助长了法西斯的嚣张气焰?
(3)苏联的哪些行为也起到了相当恶劣的作用?
(学生活动)
分别由同学上黑板解答上述问题,其余同学背诵上述问题。
1.(1)意大利是如何单独行动的?
1935年,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不宣而战,对没有设防的城市、乡村、医院狂轰滥炸;公然践踏国际公约,施放大量毒气,于1936年5月,占领亚的斯亚贝巴,吞并了埃塞俄比亚。
(2)日本是如何单独行动的?
1937年7月7日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3)德国是如何单独行动的?
1938年以武力为后盾吞并奥地利,在捷克斯洛伐克边境苏台德地区挑起事端,通过《慕尼黑协定》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大片领土。1939年将捷克斯洛伐克全部侵占,通过与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免去了两线作战之忧,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21世纪教育网
(4)德意两国是如何联合行动的?
1936年7月,支持佛朗哥为首的部分西班牙军队的叛乱,企图推翻人民阵线组成的共和国政府。西班牙人民阵线政府镇压叛乱,控制了局势,德意直接进行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转变为西班牙人民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1939年,马德里被叛军占领,西班牙共和国被颠覆。
(5)德意日三国是如何勾结的?有何危害?21世纪教育网
1936—1937年间,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结成“柏林—罗马—东京”三国轴心。增强了法西斯的力量,使新的世界大战的危险愈加迫近。
2.(1)说出这些坚决抵抗的国家的名字。
埃塞俄比亚、中国、西班牙。
(2)这些国家抗击侵略的结果如何?[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没能制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这些国家既然坚决抵抗了侵略,为何未能阻止二战的全面爆发?21世纪教育网
反法西斯国家孤立无援,一些大国的纵容、绥靖、中立自保,未能形成反法西斯统一力量。
3.第二次世界大战之所以会全面爆发,美苏英法等世界大国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那么——
(1)美国的哪些行为有利于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1935年制定“中立法案”,禁止把武器卖给交战国家,不利于埃塞俄比亚人民。西班牙战争期间修改“中立法案”,把禁运的范围扩大到发生内战的国家的交战双方,应用于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不利于西班牙人民。
(2)英法的哪些行为助长了法西斯的嚣张气焰?
不干涉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制裁极其有限;不干涉西班牙内战,听任德意法西斯为所欲为;听任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纵容德国在欧洲的扩张,对德国吞并奥地利不发一言,主动迫使捷克斯洛伐克割让领土给德国;二战全面爆发后仍对德国抱有幻想,实行“奇怪战争”“静坐战争”。
(3)苏联的哪些行为也起到了相当恶劣的作用?
1939年:在同英法进行结盟谈判的同时,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使苏联得以暂时不被拖进战争,但也使德国免去了两线作战之忧,得以发动战争。
(总结归纳)
总之,由于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的到处侵略扩张,由于英法美苏等大国的妥协退让姑息纵容,由于世界上反法西斯力量还比较弱小,战火逐步由局部地区和国家而燃遍了全球。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开始了。
【板书设计】

一个会议:共产国际七大21世纪教育网
二21世纪教育网
二战前亚非欧三洲进行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未能遏制战争全面爆发的两个原因:反法西斯国家孤立无援,一些大国的纵容、绥靖、中立自保,未能形成反法西斯统一力量。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英法美对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意大利采取的两个政策:英法采取绥靖政策,美国采取中立政策

二战爆发前疯狂进行侵略扩张的三个国家:意大利、日本、德国
二战爆发前就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三国家:中国、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

与西班牙战争有关的五种政治力量:西班牙共和国政府,西班牙佛朗哥叛军,干涉西班牙内战的德意,对西班牙战争采取不干涉政策的英法,援助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 “国际纵队”。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国际关系方面的五对矛盾:社会主义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协约国对苏俄的干涉和封锁;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如一方面在巴黎和会上的争斗,美日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争夺,美英日的海军军备竞赛等;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如巴黎和会上对战败国领土、殖民地的宰割及索取赔款;殖民地半殖民地与帝国主义宗主国之间的矛盾,如中国在山东问题上与日本等国的冲突;30年代法西斯与反法西斯力量之间的矛盾,如中国、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的反法西斯斗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英法等国实行绥靖政策的七个原因:一战的残酷性使英国等国人民的反战情绪高涨,迫使政府极力避免卷入战争;经济危机使英法政局动荡,影响了两国对外政策的一致性;对德意法西斯的企图估计失误;仇视共产国际和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希特勒极力造成一种惟有共产国际和苏联才是德国敌人的假象;一战严重削弱了英法实力,使其不敢同德意法西斯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英法等国对弱小国家固有的蔑视。
(板书时,根据实际处理)
【布置作业】
课下思考以下几道题目,任选其一完成。
1.假设你是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请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揣摩一下他的心态,描述一下他在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前后的所作所为。21世纪教育网
2.假设你于1936年参加了支援西班牙人民的“国际纵队”,作为一个中国人,请描述一下你的心态和行为。
3.假设你是英国首相张伯伦,请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揣摩一下他的心态,描述一下其在二战全面爆发前后的所作所为。
【教学反思】
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不算陌生,在教科书中的地位也相当重要,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高考考查的题目也多有涉及,鉴于本节内容的重要性,笔者搜罗了比较丰富的材料,讲授起来可谓左右逢源,得心应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理念也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和落实。整个设计简洁实用,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必要继续完善,争取更上层楼。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