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改制》岳麓版选修1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忽必烈改制》岳麓版选修1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8-04 09:0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忽必烈改制
忽必烈(成吉思汗的孙子) ,公元1260年继承了汗位,建都大都(今北京)。到1271年,忽必烈正式称皇帝,建立了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他就是元世祖。元世祖逐步巩固对北方的统治以后,就集中力量攻打南宋,终于灭了南宋。公元1279年,实现了中国南北大统一。
1.改制的背景
(1)忽必烈即位前,蒙古旧俗阻碍社会发展。
(2)忽必烈即位前后,“汉法”与“旧俗”之争十分激烈。[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汉法”是指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文化,即先进的封建文化;“旧俗”主要指蒙古地区的游牧文化,即落后的奴隶制文化。两者之争的实质是先进的封建社会制度和落后的奴隶制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
(3)忽必烈即汗位后,立志变通创新。
2.改制的主要措施
(1)政治方面:改革政体
①原因:
A.统治机构的落后低效与疆域的辽阔形成巨大反差。
B.汉族地主官僚的鼓动。
C.忽必烈认识到中原政治制度的先进。
②方案:按照中原王朝体制的框架构建政权机构
③具体内容:
A.改革中央机构:21世纪教育网
B.改革地方机构21世纪教育网
C.实行兵民分治政策
D.设通政院,建立驿站制度
E.实行民族分治政策
④影响:有效地遏制了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2)经济方面:农桑立国
①主要措施
A.确定立国方针:农桑立国
B.建立农业机构:大司农司、劝农使
C.完善农业法规:21世纪教育网
颁布诏令严禁强占民田、废耕田为牧场21世纪教育网
明确规定劝课农桑赏罚之法
颁布“农桑之制”[来源:21世纪教育网]
D.重视技术指导:编写《农桑辑要》
②影响:使饱受战争破坏的北方农业进入了缓慢恢复发展的时期。
3.改制的评价
(1)在改革初期使得北方经济全面恢复。
(2)推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治。21世纪教育网
(3)实行“汉法”,推行行省制度,加强了对边远地区的开发管理、加强民族交往和中外交流,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21世纪教育网
(4)忽必烈的改革精神及吸收先进文化的大度值得我们学习。
勿必烈改制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①建立中央集权,果断地镇压了蒙古诸王的叛乱。
②勿必烈“尽得天下豪杰而用之”21世纪教育网
③在推行汉法的同时兼顾蒙古贵族的利益。
接受先进的政治制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忽必烈个人的因素。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解析与探究
1.当时的中原实行先进的农耕经济,生产力要高于当时北方的游牧民族,他们入主中原只有接受并采用汉法才能统治当地的先进经济和文化。
2.并不全面,主要是因为当时契丹统治的这一地区政治相对清明、赋税相对较轻、社会相对安定的结果。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