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湖北省黄冈市八年级(下)开学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1分)珊珊虫和血吸虫从动物分类上讲,分别属于( )
A.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B.扁形动物和腔肠动物
C.腔肠动物和线形动物 D.线形动物和扁形动物
2.(1分)下列关于环节动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表包裹着一层密不透水的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B.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C.身体有口无肛门,食物残渣由口排出体外
D.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提高了运动能力
3.(1分)“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关于鲫鱼能够在水中自由嬉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侧线感知水流方向 B.尾鳍保持鱼体平衡
C.鳃进行气体交换 D.身体纺锤形减小阻力
4.(1分)下列关于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属于陆生脊椎动物 B.都属于变温动物
C.都能够产卵 D.都属于体内受精
5.(1分)下列关于动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对应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青蛙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可辅助肺呼吸
B.蜥蜴的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可减少水分的蒸发
C.鸟有气囊,在飞行时可增加气体交换的面积
D.虎的牙齿有分化,可提高摄取食物和消化食物的能力
6.(1分)一名同学在学习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节后,用概念图的方式整理了本节内容。下列选项与概念图中的①②③④相对应的是( )
A.香菇、与动植物共生、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根瘤菌
B.霉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与动植物共生、根瘤菌
C.霉菌、与动植物共生、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结核杆菌
D.香菇、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与动植物共生、结核杆菌
7.(1分)如图表示发面时温度对面团中二氧化碳产生量的影响,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分析此图能大致判断发面的最适温度
B.45℃时发面效果会明显好于30℃
C.60℃的环境中酵母菌不能存活
D.发面过程中不可能产生酒精
8.(1分)在如图阴影部分表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相同点,能够填在阴影部分的一项是( )
A.生来就有 B.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C.与遗传物质有关 D.不利于生存和繁衍后代
9.(1分)下列保存食物的方法中,不是通过减少食物中的含水量来防腐的是( )
A.果脯 B.罐头 C.鱼干 D.腊肉
10.(1分)动物利用声音、气味、动作传递信息以下不属于动物之间传递信息的( )
A.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
B.乌贼遇到敌害释放墨汁
C.蜜蜂发现蜂源后的各种舞蹈
D.老母鸡“咯咯”地召唤小鸡
二、非选择题(共4个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1.(7分)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春水澄碧,游鱼嬉戏;长空万里,秋雁远去…都曾引发你无限的遐想。如图是某中学生物小组的同学收集到的部分动物图片。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将图中动物分成ACD和BEF两类,则分类依据是 。
(2)请写出一条动物A适于飞行的外部形态特征 。
(3)B和E两种动物,B依靠 进行呼吸;动物E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原因是 。
(4)动物D特有的生殖发育方式是 ,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5)动物F适于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和运动器官分别是 。
(6)图中所示动物中,体温恒定的是 (填字母),这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12.(4分)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关节结构示意图中标号2和5的表面覆盖着一层[ ] ,能减少运动时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2)人体完成图A所示动作时,①②分别处于 、 状态。
(3)运动不仅需要运动系统的参与,还需要 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配合才能完成的。
13.(4分)如图为生物圈中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甲乙丙丁表示生物类群。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②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作用;图中表示分解者的是 。
(2)从图中可以看出,消费者﹣﹣动物在生物圈的作用是: 。
(3)若在短时间内,大量引入丁的天敌,会破坏 。
14.(5分)在五个相同的瓶子中分别装入等量的相应物质(如表),并搅拌均匀,在瓶口处套上一个挤瘪的气球。把五个瓶子同时放在不通风的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了表中的现象。请据此回答问题:
装置 物质 温度 现象
① 水+白砂糖+酵母菌 22~30℃ 有气泡产生,气球胀大了
② 水+白砂糖 22~3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③ 水+酵母菌 22~3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④ 水+白砂糖+酵母菌 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⑤ 水+白砂糖+酵母菌 10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1)试管①有气泡产生的原因是酵母菌分解白砂糖产生了 ,除此之外还会产生 。
(2)①②作为对照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3)如果探究白砂糖是酵母菌所需的营养物质,可以选择试管 为一组。
(4)如果选择①④或①⑤作为对照实验,可以探究酵母菌的生活需要 。
2018-2019学年湖北省黄冈市八年级(下)开学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解答】解:珊瑚虫的体壁有内、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属于腔肠动物;血吸虫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属于扁形动物。
故选:A。
2.【解答】解:A、环节动物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粘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环节动物体表具有保护作用的角质层是透水的,A错误。
B、环节动物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B正确。
C、环节动物的身体有口有肛门,食物残渣由肛门排出体外,C错误。
D、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是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D错误。
故选:B。
3.【解答】解:A、鱼的视力并不好,它的晶状体不能调节,但它的另外一种感觉器官﹣﹣侧线很发达。侧线能感知水流方向,A正确;
B、胸鳍和腹鳍有保持鱼体左右方向的平衡的作用,胸鳍还有转换方向的作用,尾鳍能够产生前进的动力和控制运动的方向,B错误;
C、鱼类用鳃呼吸,吸收水中的溶解氧,没有肺,C正确;
D、身体侧扁,纺锤形,可以减少在水中的阻力,适于在水中生活,D正确。
故选:B。
4.【解答】解:A、爬行动物生殖不需有水的环境,属于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必须在有水的环境下进行,因此不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错误;
BC、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的体温都不恒定,都属于变温动物;都能够产卵,是卵生的动物,正确;
D、爬行动物体内受精,两栖动物体外受精,错误。
故选:D。
5.【解答】解:A、青蛙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可辅助肺呼吸,正确;
B、蜥蜴的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可减少水分的蒸发,正确;
C、鸟有气囊,在飞行过程中吸气和呼吸时气体都经过肺、都能进行气体交换,而气囊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因此不能增加气体交换的面积,错误;
D、虎的牙齿有分化,可提高摄取食物和消化食物的能力,正确。
故选:C。
6.【解答】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一些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遗物(枯枝落叶、动物粪便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促进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如图示中的①可以是细菌,也可以是真菌,如香菇、霉菌等。
(2)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生活在人、动植物体内或体表,从活的人、动植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可导致人或动植物患病。如链球菌可以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多种疾病。一些真菌寄生在人体表面,使人患臂癣、足癣、牛皮癣等疾病、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和玉米瘤黑粉病等,都是由真菌引起的。所以图示中的②表示: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3)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
共生:指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的现象。例如:
a.地衣:是真菌与藻类共生在一起而形成的。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可以供给藻类水和无机盐。
b.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与植物共生的固氮根瘤菌。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
c.在牛、羊、骆驼等草食动物的胃肠内,有些种类的细菌,可以帮助动物分解草料中的纤维素,而动物又可以为这些细菌提供生存的场所和食物,它们彼此依赖,共同生活。
d.生活在人体肠道中的一些细菌,从人体获得营养生活,它能够制造对人体有益处的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
所以图解中的③表示与动植物共生,比如④根瘤菌豆科植物的共生。
故选项与概念图中的①②③④相对应的只有选项B。
故选:B。
7.【解答】解:A、通过图示可以看出酵母菌发面时的最佳温度是37℃左右,A正确;
B、通过图示可以看出45℃时放出二氧化碳量与30℃时放出二氧化碳相同,发面效果相同,B错误;
C、通过图示可以看60℃的环境中酵母菌还能存活,但活动量很低,C错误;
D、发面过程中如果密封,当氧气量耗尽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时,也会产生酒精,D错误。
故选:A。
8.【解答】解:A、生来就有的是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是出生以后才有的,因此不可以写在阴影部分,A错误;
B、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是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不学而会的本能,因此不可以写在阴影部分,B错误;
C、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学习获得的行为,此部分可以表示为与遗传因素有关,C正确;
D、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都能适应环境,利于生存和繁衍后代,因此不可以写在阴影部分,D错误。
故选:C。
9.【解答】解:因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
果脯是用大量的糖渗出水果中的水分,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罐头食品所采取的主要保存方法是灌装法,原理是密封前灭过菌,且密封严,细菌不能进入,空气也不能进入,从而杀死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鱼干、腊肉都是用较多的盐渗出食品内的水分,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10.【解答】解:A、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吸引异性属于信息交流。
B、遇到敌害,乌贼迅速喷出墨汁不属于信息交流,属于防御行为。
C、蜜蜂发现蜜源后跳各种舞,这是题干动作进行信息交流。
D、老母鸡“咯咯”地召唤小鸡,这是通过声音进行信息交流。
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4个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1.【解答】解:(1)图中ACDF为一类,其余BE为另一类,则分类依据是体内有无脊柱;
(2)鸟的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有羽毛,这样可以减少空气阻力;前肢特化成翼等;
(3)图中的B为蚯蚓属于环节动物,依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动物E蝗虫鼠节肢动物,体表有外骨骼,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生长而生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4)D家兔,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属于哺乳动物,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5)F河蚌属于软体动物,呼吸器官是鳃;运动器官是足;
(6)在动物界中只有鸟类和哺乳类为恒温动物,体温恒定减少了动物对环境的依赖性,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殖。
故答案为:
(1)体内有无脊柱;
(2)鸟的身体呈流线型(或体表被有羽毛);
(3)湿润的体壁; 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生长而生长;
(4)胎生哺乳;
(5)鳃、足;
(6)AD。
12.【解答】解:(1)关节头和关节窝的表面覆盖着一层关节软骨,能减少运动时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关节腔里有少量滑液,减少摩擦,是关节运动灵活。
(2)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的。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3)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
故答案为:(1)1 关节软骨;(2)舒张;收缩;(3)神经系统
13.【解答】解:(1)植物体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同时也能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所以乙是生产者,①是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甲能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甲是分解者;丙和丁是消费者。
(2)消费者能够通过捕食关系和自身的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所以动物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若在短时间内,大量引入丁的天敌,则丁的数量会大量减少,导致丙的数量增多,从而使乙生产者的数量大量减少,破坏了生态平衡。
故答案为:(1)呼吸; 甲
(2)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生态平衡
14.【解答】解:(1)酵母菌在温度适宜时,葡萄糖被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大量能量(蒸馒头、面包的原理),所以有气泡产生,除此之外还会产生酒精。
(2)①和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酵母菌,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探究的是酵母菌的作用,酵母菌能将有机物(糖、葡萄糖)分解,产生气体(二氧化碳)。
(3)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腐生)。 酵母菌在温度适宜时,葡萄糖被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大量能量(蒸馒头、面包的原理)。糖是酵母菌的“食物”。①③两支试管为一组,不同的是①有白砂糖,③没有白砂糖,因此可选①③两支试管为一组探究白砂糖是酵母菌所需的营养物质。
(4)①④或①⑤的温度不同,因此可以探究酵母菌的生活(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则实验变量是温度。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酒精;
(2)酵母菌分解白砂糖产生二氧化碳;(3)①③;(4)适宜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