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1课 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
战争的扩大和转折
——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鸟瞰
【教学目标】高考资源网
知识与能力: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等有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如果说由于世界上各种政治力量的相互内耗,未能形成对抗法西斯国家的合力,才使得二战全面爆发,那么也正是由于反法西斯力量终于认识到了这一点,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了合力,最终打败了法西斯。通过考查上述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展示材料,呈现情景,逐步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路径、方法和手段。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等有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团结对敌固然使反法西斯力量取得了胜利,但人类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如果世界各国都能以致力于和平为己任,那么战争又怎能此伏彼起呢?然而雅尔塔会议确立的战后体系是建立在苏、美等国实力基础上的,又给战后世界埋下了未来冲突的种子。和平,任重而道远啊。从而使学生明了为了和平自己应担当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教学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各个战场的重要战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教学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召开的几次会议对战后世界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和互动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意大利影片《美丽人生》吗?这是一部二战题材的黑色喜剧片。60多年前,纳粹的铁蹄横扫欧洲,600万犹太人就像牲口似的,被一批一批的处理掉。在布满鲜血和死尸的犹太人集中营里,为了让5岁的儿子稚嫩的生命远离恐惧和死亡,父亲精心设计着一个美丽的谎言,让单纯可爱的孩子深信可怕的一切只是一场模拟的疯狂游戏,让5岁的儿子学会如何在这场疯狂游戏中躲避纳粹的搜捕和伤害。在这个交织着生与死的疯狂游戏中,父亲用自己爱的谎言和充满力量的笑容使儿子幼小的生命满载着美好和希望,一直坚持到盟军的到来,而他自己,在留给了孩子最后一个无比灿烂的笑容后走向生命的终端。这位父亲只想让孩子相信,所有的一切都是一个有趣的游戏,坚持到明天游戏结束,他们就能赢得一辆真的坦克。第二天,仍然沉浸在游戏想象中的儿子走出箱子真的见到了一辆坦克——美军的坦克时,父亲却已经不能与他分享胜利的喜悦。这时影片的画外音响了:“在阴霾的天空里,即使偶尔透过父亲为我架构的美丽彩虹看见黑暗,但我的世界里还是晴天,阳光,充满了希望。爸爸给我的礼物不仅仅是坦克……”整部《美丽人生》涌动着浓得化不开的生命情怀——不可让渡的生命尊严,永不言弃的生命坚持,绝处逢生的生命智慧,无坚不摧的生命力量,还有生命中那始终不能泯灭的“爱”与“希望”。生命是美好的,生命是可贵的,是什么力量把生命拖入了死亡?是战争。是什么拯救生命于水火?还是战争。战争就是这样一柄双刃剑,邪恶势力发动了战争,那么惩治邪恶也只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二战期间,法西斯势力和反法西斯力量之间就这样进行了较量,最终以反法西斯力量的胜利而告结束。那么二战的情况究竟怎样?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答的问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提出问题)
1. 如果从德国法西斯入侵波兰开始算起,反法西斯力量与法西斯搏杀了几年才尘埃落定?
2. 为了打败法西斯,反法西斯力量在世界各个战场上都严阵以待,那么——
(1)第二次世界大战共出现哪些战场?
(2)各个战场上都发生了哪些重要战役?
(3)上述战役中哪些战役具有转折意义?
3.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所以会全面爆发,各个战场上的反法西斯力量之所以一开始处于不利局面,原因还是各自为战,未能形成一股合力。这样,团结对敌就成了大势所趋。那么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反法西斯力量是因为什么原因逐步走到一起来的?
(2)反法西斯力量逐步走到一起的过程是怎样的?
(3)反法西斯力量逐步走到一起有何历史意义?
4. 为了打败法西斯,反法西斯力量在战场上和法西斯鏖战的同时,各国高层领导人也不断会晤,共商反法西斯大计。那么——
(1)参与共商反法西斯大计的国家有哪些?
(2)这些国家先后召开了哪些会议?
(3)说说上述会议的背景和内容。
(4)这些会议的召开对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以及战后世界有何影响?
5. 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法西斯各国最终乖乖投降,说说其投降的情况?
(1)意大利投降情况?
(2)德国投降情况?
(3)日本投降情况?[来源: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学生活动)
分别由同学上黑板解答上述问题,其余同学背诵上述问题。
1. 6年 从1939年—1945年
2.(1)欧洲的西线战场、东南欧战场、苏德战场、第二战场;北非战场;亚太的中国战场、东南亚战场、太平洋战场。
(2)
战场 战役
西线战场 敦刻尔克大撤退、不列颠战役
苏德战场 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
第二战场 诺曼底登陆
北非战场 阿拉曼战役
太平洋战场 中途岛海战、瓜岛之战
(3)
战场 战役
苏德战场 斯大林格勒战役
北非战场 阿拉曼战役
太平洋战场 中途岛海战
3.(1)法西斯在全球肆无忌惮地侵略和扩张给世界带来了灾难,严峻的形势迫使反法西斯力量逐渐从分散走向联合。
(2)
A.1941年3月:在罗斯福总统的敦促下,国会通过《租借法案》,授权总统以租借的方式向受到法西斯侵略的国家提供各种军事援助,美国实际上与英国结盟。
B.苏德战争爆发后:丘吉尔发表声明,表示全力支持苏联抗击德国,共同打败法西斯。罗斯福也宣布将向苏联提供援助。21世纪教育网
C.1941年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大西洋一艘军舰上会晤,签署了著名的《大西洋宪章》,宣布不承认法西斯侵略造成的领土变更,表达了摧毁法西斯暴政和恢复世界秩序的决心。随后,苏联发表声明表示支持。
D.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年1月1日,美、苏、英、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决心共同对法西斯作战,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最终形成。
(3)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的国家都集合到了反法西斯的大旗之下,极大地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反法西斯力量大大增强,国际力量对比的不利局面从根本上扭转,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1)苏、美、英、中等。
(2)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
会议 背景 内容
开罗会议 1943年,反法西斯力量在各个战场取得了胜利,为了加速战争的进程,早日取得战争胜利,相继召开重要会议,共商大计。1943年,反法西斯力量在各个战场取得了胜利,为了加速战争的进程,早日取得战争胜利,相继召开重要会议,共商大计。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美、英、中三国签署《开罗宣言》,宣布对日作战的目的是制止和惩罚日本的侵略,日本必须无条件投降,日本窃取的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中国。
德黑兰会议21世纪教育网 美、英、苏三国决定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代号“霸王战役”。
雅尔塔会议 1944年第二战场开辟后,反法西斯联盟东西配合,相互支援,使德军腹背受敌。1945年初,苏军收复了全部沦陷的国土,越出国境,横扫盘踞在东欧的德军,逼近德国。美、英、法等国军队从西面攻入德国。在德国败局已定之时,美、英、苏三国首脑再次会晤。 商谈对德处理政策和安排战后世界事宜。根据雅尔塔会议以及其他一系列会议确立的战后世界秩序,成为雅尔塔体系。
波茨坦会议 美、英、苏三国首脑着重讨论战后世界安排问题。美、英、中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4)这些会议的召开,有力指导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进行,也为战后世界规划了蓝图,影响深远。
5.(1)北非战事结束后:盟军进攻意大利;1943年8月中旬:盟军占领西西里岛,意大利发生政变,墨索里尼被捕,法西斯政权被推翻;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2)1945年4月:美、苏军队在柏林附近的易北河胜利会师。苏军发动柏林战役,攻占柏林,希特勒走投无路,自杀身亡; 1945年5月8日:德国签订无条件投降书,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结束。
(3)1945年8月,美国向广岛和长崎各投了一颗原子弹,日本伤亡惨重;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歼灭驻扎在那里的关东军;中国向日军发动全面反攻;东南亚举行大起义;日本大势已去,8月15日宣布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订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总结归纳)
总之,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尽管在战争的初期阶段,各个战场上法西斯力量都暂时占了上风,但由于反法西斯力量团结一致,共同对敌,使得各个战场的形势都逐渐朝有利于反法西斯力量的方向演化,惨绝人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邪恶遭到惩罚而告结束。
【板书设计】
一
一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
一个标志:英国放弃绥靖政策的标志是丘吉尔出任英国首相兼国防大臣
第一次粉碎希特勒侵略图谋的战役:1940年的不列颠之战
一场粉碎德国陆军不可战胜神话的战役:莫斯科保卫战
一个开始: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的标志是1943年意大利投降
二
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的两个战争:1941年6月22日开始的苏德战争和1941年12月7日开始的太平洋战争
美英盟军在二战后期的两次登陆:1943年7月的意大利西西里岛登陆,1944年6月的诺曼底登陆。
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三个转折性战役:太平洋战场是1942年6月的中途岛战役,北非战场是1942年10月的阿拉曼战役,苏德战场是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参加德黑兰会议的三巨头: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
二战后期的三次投降: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1945 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
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四个主要战场:亚洲太平洋战场、西欧战场(包括第二战场)、北非战场、苏德战场。
二战后期的四次国际性会议:1943年11月中美英开罗会议,1943年11月的德黑兰会议,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1945年夏天的波茨坦会议。
五
20世纪30、40年代,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五步曲: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中立法》,禁止把武器卖给交战国家;1941年3月:在罗斯福总统的敦促下,国会通过《租借法案》,授权总统以租借的方式向受到法西斯侵略的国家提供各种军事援助,美国实际上与英国结盟;1941年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大西洋一艘军舰上会晤,签署了著名的《大西洋宪章》,宣布不承认法西斯侵略造成的领土变更,表达了摧毁法西斯暴政和恢复世界秩序的决心;同时,美英也开始对苏联提供一些援助;1942年1月1日,美、苏、英、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决心共同对法西斯作战,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最终形成。
【布置作业】
课下思考以下几道题目,任选其一完成。
1.假设你是英国首相丘吉尔,请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揣摩一下他的心态,描述一下他在二战期间的所作所为。
2.假设你是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请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揣摩一下他的心态,描述一下他在二战期间的所作所为。
3.假设你是美国总统罗斯福,请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揣摩一下他的心态,描述一下他在二战期间的所作所为。
4.假设你是德国元首希特勒,请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揣摩一下他的心态,描述一下他在二战期间的所作所为。
5.假设你是德国元帅隆美尔,请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揣摩一下他的心态,描述一下他在二战期间的所作所为。
【教学反思】
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看似众多,但好在有一条主线索,那就是二战,所有的事件都由这根线串联起来,杂而不乱,自认为通过以上的处理,基本上把二战期间的相关知识点都织成一个整体了。本节课笔者掌握的材料多多,教学过程中不是感到捉襟见肘的问题,而是材料如何取舍的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理念也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和落实。整个设计简洁实用,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必要继续完善,争取更上层楼。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