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俄国农奴制改革》岳麓版选修1课件(2)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俄国农奴制改革》岳麓版选修1课件(2)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8-04 09:2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 俄国农奴制改革 你能认出这两位在19世纪60年代的世界历史上都留下了重要历史痕迹的人物吗? 请简要评述这两位人物在历史上的主要功绩? 1860年他当选为总统。南方奴隶主对林肯的政治主张是清楚的,他们当然不愿坐以待毙。1861年,南部7个州的代表脱离联邦,宣布独立,自组“南部联盟”,并于4月12日开始向联邦军队发起攻击,内战爆发初期,联邦军队一再失利。1862年9月22日,林肯宣布了亲自起草的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文献——《解放黑奴宣言》草案(即后来的《解放宣言》),从此战争形势才开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北部军队很快地由防御转入了进攻,1865年终于获得了彻底的胜利。   此时林肯在美国人民中的声望愈来愈高,1864年,林肯再度当选为总统。但不幸的是,1865年4月14日晚,他在华盛顿福特剧院观剧时突然遭到枪击,次日清晨与世长辞。 美国奴隶制一直很猖獗,1854年南部奴隶主竟派遣一批暴徒拥入堪萨斯州、用武力强制推行奴隶制度,引起了堪萨斯内战。这一事件激起了林肯的斗争热情,他明确地宣布了他要“为争取自由和废除奴隶制而斗争”的政治主张。
美国总统林肯在1861—1865年的美国内战
中领导北方取得了胜利,
为维护美国的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
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是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前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遇刺地圣彼得堡基督教堂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近代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近代化是指近代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由此而导致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根本转变。 ·经济领域:工业化、全球化 ·政治结构:民主化、法制化 ·社会结构:城市化、都市化 ·思想观念:理性化、科学化俄国近代化指俄国由封建农奴制向
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大转变。宏观感悟 俄国农奴制改革 1. 改革的背景
2. 改革的内容与评价
3. 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知识结构
(一)知识梳理
--------沟通从合作交流开始 1、农奴制阻碍俄国社会的发展-------(根本原因)
①生产力低下
②严重阻碍俄国工业的发展
A、在农奴制下,俄国工业发展缺乏自由劳动力、 资金、国内市场
B、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欧主要国家
一 改革的背景 在农奴制下,俄国农业耕作的方式很原始,农奴使用古老的木犁耕作。农奴大都目不识丁 ,生活十分贫困。乡居地主愚昧粗鲁,不求进取,整日浑浑噩噩、无所事事。贫困不堪的俄国农奴 19世纪中叶俄国与英国铁产量对比表1861年俄国、英国、德国铁路里程对比表 A、农民骚动增多,声势日益扩大③阶级矛盾激化B、要求变革的呼声a、“十二月党人起义”b、19C中期,出现了具有俄罗斯特色的“知识分子”群体(时间、目的 )(代表、文学作品、思想 )1801—1810:83
1811—1820:124
1821—1830:156
1831—1840:143
1851—1860:591 1825年12月(俄历),俄国一些进步的贵族青年军官发动了反对沙皇专制和农奴制的起义。起义者因此被称为 “ 12月党人 ” 。主张废除农奴制,实行立宪君主制。彼得堡十二月党人广场 赫尔岑,青年时代深受
十二月党人的影响,从此投
身于推翻农奴制度的革命宣
传活动。他是由贵族革命家
到革命民主主义者的过渡性
人物,是俄国著名的思想家、
作家,革命宣传鼓动家。18
47年他被迫流亡西欧,1852
年移居伦敦。次年他在伦敦
创办“自由俄罗斯印刷所”,开始出版一种革命的杂志《北极星》,表示他决心继承十二月党人的事业。赫尔岑 车尔尼雪夫斯基 尼 · 格 · 车尔尼雪夫
斯基(1828—1889年),
出生在萨拉托夫城一个神
甫家庭里。他非常憎恨沙
皇专制制度。从大学时期
起就苦苦寻求改造这一社会的答案。大约在这一时期,车尔尼雪夫斯基接触到费乐巴哈哲学,逐渐成为一个空想社会主义者。其代表作有《怎么办?》
2.克里米亚战争(直接原因) (1)时间: (2)原因:1853年扩大地中海和西亚等地的势力;转移国内的矛盾俄行动侵犯了英法在奥斯曼帝国的利益 (3)双方:俄VS英、法、土——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对俄、英、法)实质: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同
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间的战争 (4)结果:俄国战败,被迫签订《巴黎和约》 (5)影响:推动俄国六七十年代改革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  恩格斯在谈到这次战争时写道:“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双方激战的场景 1856年,交战国和有关国家在巴黎举行和会,并于3月30日签订《巴黎和约》 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 。
——列宁亚历山大二世 当时英、法的大部分军队都已使用新式步枪---有线膛枪,俄国95℅的士兵仍然使用射程只有300步的拿破仑时代的旧式火枪—滑膛燧发枪。英、法和土耳其共有作战用的蒸汽舰281艘,俄国黑海舰队多数为帆船,蒸汽舰只有24艘。英、法向前线运送物资,在海上使用的是蒸汽机驱动的轮船,俄国使用的是木牛和木制帆船。俄国的铁路还未修到南部,俄国军队在国内调动的时间比英、法军队从本国调往战场所需的时间还要长。这场战争充分暴露了农奴制俄国的落后和腐朽 克里米亚战争导致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国内矛盾也进一步激化,战争不但使俄军付出了高达五十万人的伤亡,还耗费了大量物力和财力。为了筹集军费,政府加重对农民的盘剥,农民苦不堪言,各地农民纷纷暴动,深深震撼了封建统治。战争还
沉重打击了俄国人的
士气,失败感在俄国
内弥漫。1855年,俄
国败局已定,沙皇尼
古拉一世服毒身亡联军攻占塞瓦斯托波尔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 1、改革的酝酿成立“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发起“大讨论”借助舆论力量化解封建地主的阻力 1858年10月,亚历山大二世提出了准备改革的三条原则:要使农民立即感到其生活有所改善;使地主立即放心,相信其利益有保障;强大的政权一分钟也不能动摇,社会秩序一分钟也不能被破坏。 2、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1)“解放”法令( “二一九法令”)政治上:经济上:组织上: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农民可以赎买获得一半土地,另外一半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些地块加强村社制度 政治上:农民成为政府的臣民,不再隶属于他们的主人。农民享有公民权利,可以签订契约、提起诉讼、自由结婚、经商、做工和合法拥有财产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经济上:农民获得份地时,首先必须以现金形式支付土地赎金的20%~25%,赎金高于当时土地实际价格二三倍,其余款项由政府以有息债券代付,农民必须在49年内逐步还本付息,年利息高达6%,只有本息还清后,农民才可拥有土地的合法权农民在改革中获得的份地通常低于改革前耕种土地的数量;而往往得到的是贫瘠和耕作不便的土地 每个男劳力前两年必须服40天的劳役,之后转为代役租并一直持续到他付清赎金为止促进农业的发展;
同时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资金 “解放”的后果 解放农奴后,民众向沙皇欢呼的场面在村社由贵族地主向农民宣布“解放”法令后 实际情况:
1877~1878年欧俄部分的9150万俄亩的私有土地中,有7300万俄亩属于封建地主,占了80%。部分劳动力仍被束缚在封建经济活动中,依靠封建地租进行生产。农民在改革中得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土地市价计算仅值5亿多卢布,但到1905年为止,农民共付出20亿卢布赎金。农民虽付出了高昂的赎金,但得到的土地比改革前少了,质量也更差了。
1881年,亚历山大二世被刺杀。 组织上: 法令规定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付清赎金后,农民必须得到村社的同意才能脱离村社,如果一个农民希望到外面找活干,也必须得到村社的书面许可证加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2)司法改革——建立近代司法体系内容:同一原则;公开陪审制影响:法律意识增强(3)地方自治——选举农村:城市:自治局杜马意义:对发展经济文化做出了贡献 三、改革的进步性、作用与局限性1、进步性:是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性质)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改革使俄国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地位) 2、作用:法令的颁布使农奴的人身得到解放,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和资金3、局限性:保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改革对农民具有残暴的掠夺性和欺骗性改革没有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因此改革后的政权是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