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声》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汉字,会写16个字, 能正确读写“风俗、精巧、五花八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爆竹的由来和关于春节燃放爆竹的传说。
3.抓住文中的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祖国民俗传说的趣味性,能够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1.认识8个汉字,会写16个字, 能正确读写“风俗、精巧、五花八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爆竹的由来和关于春节燃放爆竹的传说。
教学难点:
抓住文中的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祖国民俗传说的趣味性,能够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
1.出示谜语:
个儿小,穿红袄,
它的脾气特别暴;
上了火,蹿得高,
大叫大嚷真热闹。
2.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知。
3.出示答案:爆竹
4.齐读课题《爆竹声声》,谈话:同学们,你们有过放鞭炮的体验吗?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有关爆竹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1.本课的生字较多,而且有些还比较复杂,你能够认识它们吗?
2.出示生字指读:
爆 逢 筒 膨 胀 啪 泛 延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膨 胀 延。
5.运用学过的方法,小组合作认读生字。
6.图片识字:燃烧
7.儿歌识字:爆 膨
暴徒虽猖狂,
见日就曝光。
聚水成瀑布,
爆炸有火旁。(爆)
敲门嘭嘭嘭,
澎湃涌潮声。
彭总一声令,
狠刹膨胀风。(膨)
9.谜语识字:
漫长岁月——胀
明月照彭州——膨
说是说少,其实水多。——泛
诞生无言,长寿可观。——延
四、情景朗读,感知文本
导学: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预设:
第一部分(1—2):爆竹名字的由来。
第二部分(3—5):新春时家家燃放爆竹的风俗。
第三部分(6—7):我国燃放爆竹这一风俗的历史,爆竹制造方法的演变和发展。
1.“爆竹”的名字是怎样得来的?
出示句子:
说来有趣,最早的爆竹真是用竹子做的。那时,人们把竹子锯成一段一段的竹筒,保留两头的竹节,把竹筒扔进火盆里,竹筒一受热,密封在竹筒里的空气就会膨胀,于是“啪”的一声,竹筒爆裂了。爆竹的名字就是这样得来的。
预设:读这一部分内容要有条不紊,缓缓讲述。
2.为什么新春时家家都要燃放爆竹呢?
出示句子:
(1)每当新年临近,怪物就要到村子里偷东西吃。
(2)与怪物接触的人都会得一种怪病。
(3)一次,上山砍竹的村民用竹筒煮饭。
(4)燃烧的竹筒发出的响声吓跑了怪物。
(5)从此,每逢过年,人们就要烧竹子来吓跑怪物,以求得新年的安宁。
思考:理清条理,读出要点。
3.读一读爆竹燃烧时的拟声词。
预设:
(1)啪
(2)嘭啪
(3)毕毕剥剥
4.出示句子一:
燃放爆竹的风俗,我国早就有了。到了唐朝,火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思考:说一说爆竹的演变过程。
预设:竹筒——火药
出示句子二:
爆竹的制作越来越精巧了,有响一下的、有响两下的,有大如竹简的、有小如麦秆的,真是五花八门,品种繁多。
预设:要读出爆竹的种类多。
5.思考:该怎样读好课文?
预设:
(1)认真读好每一个部分
(2)扫清字词障碍
(3)专注中心进行关键词句的朗读
6. 一次朗读课文,复述关于爆竹来历的传说。
五、学写生字
课文同学们读得真流利。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我们在书写时一定要先把坐姿规范一下。请拿起你的钢笔跟老师一起写字吧!
观察结构要认真,
书写结构要正确,
正确占格很重要,
笔画正确不能少。
1.出示生字:爆、佳等16个生字。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板书笔顺。
3.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左窄右宽的字:
爆 佳 燃 膨 胀 添
浑 碰 砍 饭 俗 续
上端较小的字:筒
上下均等的字:麦
半包围结构的字:延
4、学生临习生字。教师巡回指导。预设:指导“爆、燃”注意“火”做偏旁的变化;“膨”最后一笔要舒展;“延”不要写成“廷”……
六、巩固练习
1、打开“基础训练-《爆竹声声》”,一起来闯关吧!
2、完成配套练习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好多生字,有些要求会写的生字还比较难。你都记住了吗?让我们来看拼音写汉字吧!写得正确还不够哦,一定要写得端正、美观哦!
2.出示生字,学习写词语。
3.小组评价书写情况。
4.出示形近字:要求试着组成词语记住它!
4.识记多音字:传。
二、词语专项:
1.观察词语的组成:你还知道哪些呢?
街头巷尾 X头X尾
预设:虎头蛇尾 摇头摆尾 彻头彻尾
街头巷尾 含一组反义词
预设:前仰后合 争先恐后 左顾右盼
2.观察词语的组成:你还知道哪些呢?
震耳欲聋 形容声音大
预设:响彻云霄 惊天动地 锣鼓喧天
震耳欲聋 含人体器官名称
预设:眉清目秀 虎头虎脑 张口结舌
3.观察词语的组成:你还知道哪些呢?
漫山遍野 形容分布广
预设:铺天盖地 星罗棋布 无边无际
4.观察词语的组成:你还知道哪些呢?
瑟瑟发抖 AABC
预设:炯炯有神 格格不入 斤斤计较
三、读书有法
1.想一想课文写了关于爆竹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首先,理清课文的条理;
其次,找出作者提出的问题;
然后,尝试寻找答案。
3.想一想课文写了关于爆竹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预设:
(1)爆竹名字的来历
(2)节日燃放爆竹的风俗由来
(3)爆竹的制造方法演变和发展
4.作者提出的两个问题分别是什么?
预设:
(1)爆竹明明不是用竹子做的,为什么叫爆竹呢?
(2)为什么新春时家家都要燃放爆竹呢?
四、解决问题
(一)爆竹明明不是用竹子做的,为什么叫爆竹呢?
1.认真读课文,找一找答案。
2.预设:说来有趣,最早的爆竹真是用竹子做的。那时,人们把竹子锯成一段一段的竹筒,保留两头的竹节,把竹筒扔进火盆里,竹筒一受热,密封在竹筒里的空气就会膨胀,于是“啪”的一声,竹筒爆裂了。爆竹的名字就是这样得来的。
3.第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
预设:承上启下
4.学习过渡句
过渡句是一种常见的句式,一般在文章里出现,在两个内容的接驳处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5.“说来有趣,最早的爆竹真是用竹子做的。”句子中的“有趣”和前文哪一个词语相照应?
预设:奇怪
6.简单总结一下爆竹名字的由来吧!
(二)问题二:为什么新春时家家都要燃放爆竹呢?
1.认真读课文,找一找答案。
2.预设:有一个传说,请大家把这个传说读一读,并试着讲一讲。
3.在文中找到“为什么新春时家家都要燃放爆竹呢?”这一段话,并想一想这一段的作用。
预设:过渡段——承上启下
4.“每逢过年,人们就要烧竹子来吓跑怪物,以求得新年的安宁。”为什么非得用爆竹来吓跑怪物呢?
5.燃放爆竹的风俗是怎样来的呢?
五、知识盘点
1.过渡句
找一找文中的过渡句和过渡段。
2.问句的类型:
预设:疑问句 反问句 设问句
分别说一说它们的句式特点,并举例说明。
预设:
疑问句:
(1)你吃饭了吗?
(2)你好吗?
设问句:
(3)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4)这人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是大明。
反问句:
(5)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6)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六、能说会道
1.你能和同学一起复述这篇课文吗?比一比谁能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复述。
2.除了放爆竹的风俗,新春佳节还有哪些风俗习惯呢?
预设:贴春联 守岁 看春晚等。
3.你有没有积累到一些关于“爆竹”的诗词名句。
预设: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4.请说一说在其他什么场合也有燃放爆竹的风俗。
预设:比如开业的时候燃放爆竹,预示红红火火的事业。
5.小组辩论一下“放爆竹”的利弊,你认为应该保留还是禁止这一风俗呢?
七、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爆竹声声》”,一起来闯关吧!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