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07 11:2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1884年夏天清廷同意“试办”铁路,当火车最初进入中国的时候,有人认为修建铁路会破坏风水,惊动祖宗,甚至有人认为会导致亡国,这些想法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当然荒诞不经,但当时却发生了。请思考:
(1)近代交通事业在中国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历程呢?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交通运输又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呢?主题一 近代以来中国交通的变化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
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思考】诗中反映了怎样的近代社会景象?提示:近代交通工具对人们的生活和情感产生了重大影响。1.铁路交通:
(1)19世纪80年代初唐胥铁路是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
(2)辛亥革命前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3)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2.公路交通:
(1)20世纪初,上海等大城市开始出现汽车。
(2)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较快。3.轮船运输:
(1)19世纪70年代初,轮船招商局成立。
(2)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较快。4.航空:
(1)1920年,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
(2)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中国成为民航大国。【思维点击】
与传统交通工具相比,近代新式交通工具有什么进步之处? 提示:交通运输更为便捷;牵引动力发生变化;更有利于国计民生;速度更快;运力更大;费用更低廉等。
提示:(1)群众迷信和清政府的迂腐;
(2)外国资本的挤压;
(3)北洋军阀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的腐朽。【合作探究】结合材料,概括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缓慢的原因。材料一 由于淞沪铁路在江湾附近压死一人,很多人
说这条铁路会破坏上海的风水,结果清政府以28.5万
两白银赎回并掷入大海。
材料二 至1911年,全国90%的铁路由外国修筑并控制;
北洋政府时期,外国攫取的路权达18 000千米;1935
年后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所攫取的新路权不下7 000千米。 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魏源、徐继畲等人先后著书立说,介绍铁路知识……帝国主义列强纷纷谋求在中国修建铁路,以便把他们的侵略势力从中国沿海伸向内地。……五年后,在洋务派的主持下,于1881年开始修建唐胥铁路,从而揭开了中国自主修建铁路的序幕。
——摘编自中国铁路网《中国铁路发展历程》
(1)据史料分析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因素。
(2)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中国铁路发展的积极作用。提示(1)因素:近代爱国人士的宣传、推动;西方列强在华修建铁路的刺激、诱导;洋务派修建铁路的效应推动。
(2)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交通落后的状况;改变了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商品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推动了自然经济的瓦解。【合作探究】【拓展延伸】近代交通业发展的特点提示:
(1)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2)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了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
(3)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上图是关于晚清政府建立近代海军的一则漫画,漫画中清政府建立的战舰冒着浓烟。面对“挺大的船,怎么开不快”的疑问,清政府把原因归结为“天气不好”。
阅读图文信息,解读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提示:(1)清政府建立的战舰冒着浓烟,说明采用蒸汽机为动力,这一举措是西方工业文明洗礼的产物,也表明清政府开始重视海洋权。
(2)清政府把受挫的原因归结为外部环境不利,事实是“腐败的政治制度”决定了这一举措失败的必然性。 【对点训练】1.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一道
水,一条桥,一枝橹声。”“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
阴。”诗人在这首诗中描写的交通工具应该是(  )
A.公共汽车 B.飞机 C.火车 D.轮船
2.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
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
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廷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CB主题二 近代以来通讯工具的变迁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
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
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
虽署花字名,知谁箝缗尾。
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
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
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思考】该诗歌吟咏的新事物是什么?提示:新式通讯工具电报。1.电报在中国:(1)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在台湾架设。(2)20世纪初,上海设立无线电报局。2.电话在中国:上海招商局架设电话线,开通第一部电话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清政府在南京设立了中国第一个电话局电讯事业快速发展,手机、电话、传真
机和互联网已经被人们广泛利用程控电话可视电话卫星电话智能手机老式电话传真机20世纪90年代起,机关、企业开始使用传真机,几分钟内就能发送信件、图文到千里之外。发展迅速的互联网【思维点击】
根据材料,分析归纳近代电信技术有哪些特点。
材料一 1919年5月4日的北京学生运动能立即席卷全国……与电报快捷传递消息和社会动员的功能密不可分。电报,其重要性在于,在交通系统远不足以把全国连为一体时……电报系统至少可把全国连为一个时间共同体,这是后来全国同步的社会和思想运动的技术基础……
——程巍《清末电报网与国家统一》提示 :
速度快,效率高;距离远,范围广。提示:现象:21世纪初,我国通讯事业得到高速发展。
主要原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生产、生活、工作、学习、交流的需要;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以及国家的政策等。材料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电信服务质量情况显示,随着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全国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6.6亿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14.7亿户。“宽带中国”战略稳步推进,宽带提速效果日益显著。固定宽带用户达到3.61亿户,其中50Mbps及以上用户占比达75.2%,100Mbps及以上用户占比达45.2%。光纤宽带加快普及,光纤接入(FTTH/O)用户总数达到3.08亿户,占固定宽带用户总数的85.3%。移动宽带用户近12亿户,占比达81.5%,其中4G用户保持稳定增长,总数达到10.6亿户。 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主要原因有哪些。【合作探究】[史料] (摘编自2016·天津高考·5)1899年初,中国进口了几部马可尼无线电报机,安装在两广总督督署、威远等要塞以及南洋舰队舰艇上,用于军事指挥。要知道,在同一年,马可尼才刚刚说服英国邮政部建立了一个无线电报站,英国无线电通讯业务方才起步。[探究] 史料反映了我国近代通讯事业发展的什么信息?中国近代通讯发展缓慢的因素有哪些?对我国当代经济建设有何启示?【合作探究】[提示] 
信息:中国应用无线电报基本与西方同步。
因素: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科学技术落后;中国的封建守旧势力非常强大,封建思想束缚;经济落后,国家财政困难;军阀混战,经济凋敝;中国的近代化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起步的(根本原因)。
启示:要建立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既要科学技术渗透到经济建设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又要坚持改革开放,吸收先进文化、技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点小结】近代中国交通与通讯变化的影响。积极影响:
(1)改变了人们之间的通讯手段,加快了信息的交流传播。
(2)冲击了自然经济和传统观念,推动现代化进程。
(3)增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
(4)促进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消极影响:便利了列强入侵。 【对点训练】1.“又谕,电寄张之洞等。日本约内改造土货一节关
系最重,江浙等省如丝斤花布可否于出产处先抽厘金
方准运出,并招商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
造……”。上述谕旨中的“电”应是指(  )
A.电车 B.有线电报
C.电话 D.无线电报
2. 中国近代有人曾赞叹一种西方发明:“无智愚长
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入手而能用,着耳而能得
声。坐一室而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謦欬。此亘古未
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之达数
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这项发明是(  )
A.电话 B.有线电报
C.无线电报 D.广播电台BA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近代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化带来的影响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电话在中国电报在中国近代以来中国交通的变化近代以来通讯工具的变迁1. 20世纪30年代,某报刊评论道:“上海近日以乘汽车为豪。每至礼拜日,必有许多少年男女同乘一车,疾驰于南京路、静安寺路、福州路。”这说明(  )
A.汽车已成为人们的主要出行工具
B.近代上海的交通日益便利发达
C.近代上海的奢侈风气最为盛行 D.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D2.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下面的图表。据此,他在分析近代铁路营运效应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A.促进了近代新型城镇的兴起
B.为工矿企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C.增强了地区性市场的影响力
D.农产品的长途贩运不断增加B3. “窃泰西各国,越重洋数万里来至中土……,不
啻出入户庭至于遣将调兵,处分军事,虽悬隔山
海,而如指掌,则尤以……之枢也。”材料表明当
时利于列强侵略最为便捷的是(  )
A.火车   B.轮船   
C.电报   D.报刊C4.(2016·天津文综·5)1899年初,中国进口了几部马可尼无线电报机,安装在两广总督督署、威远等要塞以及南洋舰队舰艇上,用于军事指挥。要知道,在同一年,马可尼才刚刚说服英国邮政部建立了一个无线电报站,英国无线电通讯业务方才起步。这反映了(  )
①中国应用无线电报基本与西方同步
②中国在科技上处于领先地位
③中国仍处于学习器物阶段
④世界市场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C【学思之窗】 近代中国,主要使用从国外进口的蒸汽机车;新中
国成立后,国产“解放”型蒸汽机车开始取代进口机车。
1958年,中国试制成功第一台内燃机车。这一年,中国
还研制成功第一台电力机车——“韶山”号机车。20世
纪90年代末,高速列车开始在广(州)深(圳)铁路上奔驰。
2003年,在上海,世界上第一条磁悬浮列车投入商业运
营。
请谈谈,火车机车的不断改进,给国民经济发展、
百姓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提示:(1)运输量大,有利于各地区的物资交流和劳动力流动,促进经济发展。
(2)交通便利快捷。
(3)机车内部环境舒适,给百姓出行带来方便。【学习延伸】中国高速公路建设虽起步很晚,但发展很
快,到2011年总里程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是,有的地
方高速公路修成后,行驶的车辆很少,看起来是一种浪
费。究竟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高速公路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最重要标志之一,它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很大。有的高速公路虽然现在利用率不高,但从长远来看,它必定会拉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它的价值就会显示出来。我们应该有前瞻意识,加大对高速公路建设的投入。 另一种意见认为,中国现在还是经济不发达的国家,近年来高速公路发展太快,脱离了中国的基本国情,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对高速公路的建设应该适当地加以控制。
上述两种意见,你赞成哪一种?理由是什么?提示:同意第一种观点的理由是:“要想富,先修路”,
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通讯和交通发达是经
济起飞的前提,高速公路在中短途运输中效率最高,虽
然现在利用率不高,但从长远来看,它必定会拉动沿线
地区的经济发展。
同意第二种观点的理由是:高速公路的成本大,在中国
现今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多条公路的修建必然会使
用大量资金,且一些公路利用率不高,经济效益差,造
成很大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