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专题九 戊戌变法
第一节 酝酿中的变革
教学目标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2.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特点。
重点难点 1.戊戌变法的背景。2.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及其特点。3.如何理解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思想。4.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的实质。
教学方法 提问法、阅读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教法与学法
导入:第一节 酝酿中的变革【课前预习】1.从19世纪下半叶起,变革______________,发展_______________,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2.________________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化的进程,同时,西方列强不愿看到中国被日本独占,掀起了一场________________的狂潮。3.19世纪末,随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中国得到了初步发展,________________开始登上历史舞台。4.早期的一批维新思想家是从________________中分化出来的,他们认为西方的__________是最好的政治制度,主张自上而下的_________,对后来的维新变法运动起到了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作用。5.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一批思想家。其中,被称之为“火山大喷火”的是__________,被称赞为“中国西学第一人”的是____________,提出“民权论”的是__________。6.维新派与顽固势力争论的中心是:要不要实行___________,要不要改变封建专制制度为___________,要不要改革封建的____________。7.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发展成为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是指______。8.1898年4月,康有为在北京成立了____________,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口号。教学:一、历史背景;(第一框题)(一)国际局势:表明发展资本主义已是大势所趋。1、19世纪下半叶起世界历史经历两大变局?(1)经济上:欧美列强先后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电气时代。(2)政治上:英国议会改革民众获得选举权和参政权;英美建立文官制度,完善资运行机制。2、这说明了怎样的问题?变革旧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从而为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提供了示范。(二)民族危机: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导致中华民族空前危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来源:21世纪教育网](三)经济基础: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21世纪教育网(回忆必修二的知识点)1、原因:(1)发展资本主义、抵制洋商洋厂成为有识之士挽救民族危亡共识,掀起“实业救国”高潮。(2)甲午战败后,列强侵略进一步破坏中国自然经济,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某些客观条件。(3)清政府也调整政策,放宽对民间办厂限制,渝令各省办厂。2、作用:中国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成为维新变法运动的政治基础。(四)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五)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想对戊戌维新变法起到一定的思想先导作用。(第二框题)1、代表: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代表着正在转化中的资产阶级新型知识分子。)2、主张:(1)认为依靠新式枪炮舰船和洋务企业,不能使中国富强。(2)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进行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3)加强国防,抵抗列强入侵,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4)发展民族工商业,与西方国家进行“商战”。3、局限性: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来源:21世纪教育网]4、主要影响:它对戊戌维新变法起到一定的思想先导作用。二、维新变法的经过;(一)宣传维新思想;——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1、著书立说: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第二框题)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代表作《新学伪经考》[来源:21世纪教育网]《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翻译赫胥黎《天演论》亚当·斯密《原富》2、进行论战:维新派与顽固派。(第二框题)21世纪教育网(1)内容:21世纪教育网①要不要实行维新变法。②要不要改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度。③要不要改革封建的教育制度。(2)性质:是中国新兴的资产阶级与没落的封建地主阶级在思想上的首次交锋。(3)作用:论战进一步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思想,也为下一步政治斗争作了舆论准备和思想先导3、上书皇帝:公车上书。(第三框题)(1)背景:丧权辱国《马关条约》的签订。(2)时间、人物:1895年4月,康有为、梁启超(3)内容:拒和、迁都、练兵、变法。(4)影响: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成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4、创办学会,报纸,学堂;(第三框题)(1)报纸:康梁等在北京创办《中外纪闻》;梁启超曾任上海《时务报》主笔,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2)学会:1895年北京成立强学会(康梁),后南学会成立。1898年,康有为成立保国会,提出“保国、保种、保教”,预示着维新高潮的即将来临。(3)学堂:广州的万木草堂(康有为),后长沙的时务学堂。——作用:起到了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制造舆论的重要作用,维新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探究活动1: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及其特点。21世纪教育网康有为梁启超严复思想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思想。反对封建官僚的因循守旧,主张变法图存道理;主张兴民权,核心是“以群术治群”。把西方进化论学说和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系统介绍到中国,用西方思想来解释维新变法。影响在晚清思想界产生巨大影响,梁启超称之为“火山大喷火”。动摇了君主专制的神圣性和永恒性,推动维新运动的发展。为维新变法奠定坚实的基础,康有为称他为“中国西学第一人”。 维新思想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维新变法。【延伸拓展】①康梁思想最根本主张;②康梁思想最根本目的;③维新派的两大目标; ——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探究活动2:如何理解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思想。(1)“托古改制”: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2)原因:①中国传统思想深厚影响深刻;②根据国情采取的一种策略,以减少变革阻力;③说明维新派的保守、软弱,没有打出自己鲜明的旗帜。(3)反映的问题:既反映了他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的精神,向西方学习,主张变法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也暴露了他在封建传统势力面前的软弱。(它充分体现了说明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 [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思考1:甲午战败,列强的瓜分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1)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民族危机的加深使国人逐渐觉醒,中国人民拯救民族危亡的运动进入高潮,也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奠定了社会基础;21世纪教育网(3)外国资本的入侵客观上也给中国带来了现代化的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期得到了初步发展。思考2:近代以来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怎样一步步发展起来的?21世纪教育网(1)鸦片战争中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2)洋务运动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付诸实践;(3)洋务运动后期从洋务派中分化出了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早期维新思想;(4)19世纪末,形成了康有为、梁启超的思想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来源:21世纪教育网]思考3:为什么公车上书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变法和救亡图存结合;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