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含答案与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含答案与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5.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08 10:0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考试范围:7-11课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1.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前,中国共产党用改革开放的伟大宣示把中国带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这一时代开始的标志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B.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
C.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 D.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
2.“在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就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政方针作出了正确的政治决断和战略执择,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材料中的“政治决断”是指…“(  )
A.开始实行土地改革 B.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理论基础的是(  )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新宪法的颁布
C.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4.下列会议与其内容不相符的一项的是(  )
选项
会议
内容
A
1935年 遵义会议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B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
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
C
1982年 中国十二大
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
D
1987年 中国十三大
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A.A B.B C.C D.D
5.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
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C.确立人民公社体制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下表为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市场化指数的变化统计关于这些变化发生的原因表述准确的是(  )
年份
1979
1980
1983
1985
1988
1992
2003
指数
24.9%
30%
40%
50%
60%
63.2%
73.8%
A.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经济特区的设立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7.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 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因为(  )
A.打土豪、分田地 B.三大改造的开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D.大伙儿对他的背叛
8.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从计划到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下表经济现象的变化表明(  )
时间
计划生产的工业产品
计划管理的商品
计划供应出口商品
1985年
130种
188种
70种
1987年
60种
23种
36种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进行 B.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完成
C.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计划经济模式已经退出
9.三十多年前,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很少能够看到国外的商品出售。而今,我们随处可以看到和买到这些东西,同时我国的产品也遍及世界各地。这一现象表明(  )
A.中国老百姓品牌意识增强 B.外资企业已立足中国市场
C.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对外开放已初步展开
10.习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 30 周年大会上指出“海南要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标杆,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过程中的第二步是(  )
A.经济特区 B.沿海经济开放区 C.沿海开放城市 D.内地
11.习近平总书记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某新闻媒体在作相关报道时以“海南一一因改革开放而生”为题其根本原因是(  )
A.海南是经济特区 B.海南处于沿海开放城市
C.海南被设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D.海南是民族自治区
12.《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如图是出版于1985年9月的《时代》周刊封面资料。下面对《时代》周刊标题的观点评价正确的是(  )
①该观点较为客观
②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③是西方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种歪曲
④我们的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不适应社会主义生产力的生产关系的各个环节进行变革。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邓小平同志的一生经历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解放和走向繁荣富强的过程,邓小平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贡献(  )
A.成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为建党打下了基础
B.召开十ー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
C.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大反攻序幕
D.指挥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
14.张大爷收藏了以党代会为主题的一组纪念邮票:①中共十二大②中共十三大③中共十四大④中共十五大,请你为张大爷按会议主题排列顺序(  )
A.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中国特色﹣邓小平理论
B.中国特色﹣初级阶段﹣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C.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初级阶段﹣市场经济
D.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初级阶段
15.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的内容包括(  )
①特区姓社不姓资 ②发展才是硬道理
③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④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诞生了许多新的理论,成为中国共产党探索发展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下列属于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思想有(  )
①毛泽东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三个代表” ④科学发展观 ⑤“中国梦”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7.《辉煌中国》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六集电视纪录片。全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脉络,全面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更是我们的逐梦之旅。要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国家必须(  )
①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②搞好“五位一体”建设
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
④国家梦、民族梦只有顺应个人梦,才能共同铸造“中国梦”
⑤贯彻“五大”发展理念
⑥推进“四个全面”
A.①③④⑥ B.②⑤⑥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⑥
18.“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一被奉为金句的“心灵鸡汤”中“远方”可以指人们心中的梦想。如果它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中国梦”,应该是(  )
A.维护入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B.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实现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愿望
19.归纳和整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请问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共“十五大”﹣﹣﹣确立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
B.中共“十六大”﹣﹣﹣确立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
C.中共“十七大”﹣﹣﹣确立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
D.中共“十九大”﹣﹣﹣确立党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下列关于新发展理念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作出的科学判断
B.是我国创新宏观调控的新思路和新方式
C.全力追求高速发展,力争在经济总量上早日赶超美国
D.既要保障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也要着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二.材料题(共4小题,共60分)
21.(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的内部刊物《理论动态》第60期,刊登了《实践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5月11日,《光明日报》公开发表了这篇丈章……到5月13日,我国多数省级党报都转载了此文……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由此引发了一场大讨论。
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所作出的这些在领导工作中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从过去盛行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柬缚中解放出来。
(1)材料一中这篇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的发表及引发的这场大讨论有什么积极作用?(3分)
(2)材料二中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何时何地召开的?这次会议作出怎样的历史性决策?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4分)
(3)这次会议前后,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变?(3分)
(4)上述材料中的两个事件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4分)
22.(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史的特殊产物,是中国被迫开放的沿海港口与内陆城市。它是中国近代新式生产事业与商业中心,上海、广州、天津、武汉等近代中国重要商业与工业城市均为通商口岸,构成中国近代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通商口岸孕育中国近代新兴社会阶层,造成城市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形成与发展。
材料二:对外开放,一方面是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宽政策,放开或者取消各种限制,不再采取封锁国内市场和国内投资场所的保护政策,发展开放型经济。“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习近平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
(1)依据材料一,概括通商口岸在近代中国社会中产生的作用?(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实施对外开放的目的是什么?形成了什么样的开放格局?(6分)
(3)从国家发展的角度,谈谈两则材料给你的启示?(4分)
23.(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表为某县三个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
年份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
新富农
地主
其他
1950年
83
197
116
18
0
27
2
1953年
3
74
355
0
4
0
7
材料二 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材料三 为了扩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规模,提高它的公有化程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以便早日建成社会主义和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人民群众热情异常高涨。
材料四“在边远地区、落后地区和贫困地区,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在一般地区,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当允许继续实行。”
(1)导致材料一表中农村阶级结构发生变化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实施的法律文件是什么?(4分)
(2)为了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对农业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3)材料三的结果给我们带来哪些深刻的教训?(3分)
(4)材料四为了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面貌,农村进行了怎样的改革?有何重大意义?(3分)
(5)以上材料反映了农村土地所有制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农业,农村和农民。假如N多年后的你作为生活在农村的新农民,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发展我们的新农村。(4分)
24.(16分)材料一: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党中央提出了许多新提法,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中国梦”,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基于世情党情国情凝聚而成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发挥着强有力的引领作用。
材料二: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1)材料中一中的“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2分)
(2)材料一中“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什么?(3分)
(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体内容是什么?(2分)
(4)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形势下如何保障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增长?(3分)
(5)新发展理念的特点是什么?(2分)
(6)请你谈谈如何才能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4分)


答案与解析
1.【解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故选A。
2.【解答】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所以材料中的“政治决断”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故选C。
3.【解答】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这打破了长期以来束缚中国人民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故选A。
4.【解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7年,在中共十三大上,邓小平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故B不相符。故选B。
5.【解答】由材料“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农民有主动创新的精神,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项制度最早就是由小岗村的村民首创的,后来在全国推行。故选D。
6.【解答】题目给出的表格为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市场化指数的变化统计关于这些变化发生的原因表述准确的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故选A。
7.【解答】据“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可知,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53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对农村进行改革,主要形式就是分田包产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选C。
8.【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1984年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转向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所以出现了表中经济现象的变化,A选项符合题意。故选A。
9.【解答】材料中“而今,我们随处可以看到和买到这些东西,同时我国的产品也遍及世界各地”的信息反映了当今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日益密切,联系日益紧密,跨国的商品和服务增加,这正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表明对外开放已初步展开,D是正确的选项。故选D。
10.【解答】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过程中的第二步是沿海开放城市。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现在,对外开放区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故选C。
11.【解答】根据所学可知,1988年,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所以以“海南一一因改革开放而生”为题其根本原因是海南是经济特区。故选A。
12.【解答】《时代》周刊标题的观点明显是错误的,是西方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种歪曲。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可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论证。从政治上看,我们坚持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从经济上看,建立并逐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故选C。
13.【解答】成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的是陈独秀。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不是邓小平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贡献。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牵制了国民党军队,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辽沈战役的指挥者是林彪、罗荣桓。选项C是邓小平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贡献,符合题意。故选C。
14.【解答】1982年召开的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年十三大召开,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作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的战略部署。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此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阶段。这次会议使我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向前发展。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召开,大会通过了江泽民作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因而B符合题意。故选B。
15.【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南方讲话的内容包括:特区姓社不姓资,发展才是硬道理,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故选D。
16.【解答】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思想,是中国持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故选B。
17.【解答】2012年11月,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在会上,他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要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国家必须搞好“五位一体”建设;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个人梦只有顺应国家梦、民族梦,才能共同铸造“中国梦”;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推进“四个全面”。①②③⑤⑥符合题意。故选D。
18.【解答】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如果它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中国梦”,应该是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故选B。
19.【解答】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召开,大会通过了江泽民作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决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命名邓小平理论。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新修改的党章中,把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作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中共十七大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在中共十八大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九大”上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故选C。
20.【解答】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但我国的发展是又好又快的发展,并不是只要求发展的速度,故C表述错误;ABD正确。故选C。
二.材料题(共4小题)
21.【解答】(1)材料一中这篇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的发表及引发的这场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据所学知,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拉开序幕。
(3)据所学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拉开序幕。
(4)材料一中这篇文章的发表及引发的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材料二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答案】(1)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1978年12月,北京;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邓小平。
(3)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4)材料一中这篇文章的发表及引发的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材料二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
22.【解答】(1)据材料一“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史的特殊产物,是中国被迫开放的沿海港口与内陆城市。它是中国近代新式生产事业与商业中心,上海、广州、天津、武汉等近代中国重要商业与工业城市均为通商口岸,构成中国近代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可知,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推动近代城市化进程。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实施对外开放的目的是引进外资,先进的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发展;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开放性题目。可从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对外开放等等角度分析。
【答案】(1)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它推动近代城市化进程。
(2)引进外资,先进的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发展;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对外开放。
23.【解答】(1)据材料一“下表为建国初期某县三个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通过材料一可以看出,地主阶级被消灭,雇农、贫农因为分到土地,数量明显减少,得到土地的雇农、贫农成为了中农,从而使得中农数量增加,因此,这次事件是指1950年土地改革,在这次土地改革中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据材料二“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可以知道,1953年一五计划正式开始执行,工业的发展需要农业发展予以支持,然而,土地改革虽使农民分到了土地,但是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方式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3)根据材料三“以便早日建成社会主义和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人民群众热情异常高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结果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们带来的深刻教训是,经济建设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实事求是等。
(4)据材料三“在边远地区、落后地区和贫困地区,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结合所学可以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下,安徽凤阳小岗村村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生产制度,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这种生产责任制叫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随后,在党中央指导下,这一制度在农村全面展开。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其目的是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5)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农村土地所有制经历的变化:由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再到集体/国家土地所有制。作为生活在农村的新农民,要健全村民自治制度,改善农民生存状态,发展乡镇企业,拓展第三产业,不断建设现代化农业等。
【答案】(1)土地改革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建立农业合作社。
(3)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实事求是等。
(4)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 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和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5)由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再到集体/国家土地所有制。发展乡镇企业,第三产业,现代化农业等。
24.【解答】(1)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就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2)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的奋斗目标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年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4)建议类问题,符合实际即可。如我国应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保障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5)依据事实可知,新发展理念的特点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6)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
【答案】(1)“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4)我国应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保障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5)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6)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大力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