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测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测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4-07 21:03: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生物(下)第七单元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测试题
(45分钟完卷,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图为美国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和大气成分的实验装置,此实验说明( )

A.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气.
B.原始地球能形成原始生命
C.紫外线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形成原始生命
D.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可以生成有机小分子
2.米勒的实验证明了( )
A.多分子体系演化成原始生命 B.原始生命的H{现
C.小分子有机物可能在原始大气中形成 D.原始大气的形成
3.下列关于生命演化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原始哺乳类是由原始鸟类进化来的
B.古人类化石是人类起源于古猿最直接的证据 ‘ .
C.米勒实验为生命起源的第一阶段提供了有力证据
D.生物进化是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4.下列关于生物起源的推测正确的是( )
A.上帝创造的
B由火山喷发形成的
C.是从非生命物质中自发产生的
D.由原始的非生命物质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的
5.下列关于生命起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现代地球不可能再形成原始生命
B.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氨、甲烷等
C.各种各样的有机物在原始海洋中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
D.美国科学家米勒的模拟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等有机物
6.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C.生物进化的趋势之一由水生到陆生
D.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
7 1935年,美国科学家米勒首先模拟原始地球条件,在实验室中合成了( )
A.原始生命 B.核酸 C.氨基酸 D.葡萄糖
8.原始生命生存的环境是( )
A.原始海洋 B.原始淡水 C.原始空气 D.原始土壤
9.原始大气不包括( )
A.氨气 B.氢气 C.甲烷 D.氧气
10.下列植物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 )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D.④②③①
11.地球上生命起源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是( )
A.由多分子体系进化为原始生命 8.有机大分子形成
C.有机小分子形成 D.原始边界膜形成
1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生物进化的总趋势之一是从水生到陆生
B.越古老的地层中,出现的生物化石越复杂,越高等
C.自然选择学说认为,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D.米勒的模拟实验证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氨基酸等小分子有机物
13.下列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质年代较晚的地层也有低等生物化石
B.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C.长颈鹿的长颈是由于长期自然选择而形成的
D.脊椎动物的进化关系是:鱼类一两栖类一爬行类一鸟类一哺乳类
1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趋势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从结构简单的生物到结构复杂的生物 B.从水生生物到陆生生物
C.从体型小的生物到体型大的生物D.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
15.在阿根廷中部发现了身长超过40米的泰坦巨龙类恐龙化石,这种巨型恐龙比以前发现霸
王龙、剑龙等都要大,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重也是最长的恐龙物种。得出这一结论所运用
的科学方法或依据是( )
①模拟实验②观察化石③进行比较④科学推测
A.①③④ 8.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6.化石记录显示,形成越早的地层中,化石生物的特点是( )
. A.结构越简单,种类越多 B.结构越复杂,种类越多
C.结构越复杂,种类越少 D.结构越简单,种类越少
17.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是( )
A.生物化石 B.同源器官 C,同功器官 D.细胞色素C
18.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人类起源于古猿,最直接的证据是化石
B.原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是由原始的蕨类植物进化而来的
C.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
D.长颈鹿的祖先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高处的树叶,因此颈和前肢变得很长
19.始祖鸟的化石证明,鸟类起源于( )
A.鱼类 B.两栖类 .C.古代爬行类 D.哺乳类
20.下图是生活中常见的五种动物。图中①—⑤所示动物按低等到高等的顺序进行排列,正确
的是( )

A.①②⑤④③ 8.③④⑤②① C.⑤④①②③D.③⑤④②①
、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21.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不向的地点:
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其数目,结果如下表:

(1)桦尺蛾的体色(深色、浅色)在生物学上称为 ,其体色有深浅之分,这是一种变异现象。假设深色由显性基因控制(用B表示),浅色由隐性基因控制(用b表示),那么深色蛾的基因组成可能是 .
(2)在工业污染区, (“深色”或“浅色”)桦尺蛾所占比例高。在非T业污染区, (“深色”或“浅色”)桦尺蛾所占比例高。
(3)桦尺蛾的个体发育要经过卵、幼虫一成虫四个阶段,我们把这种发育类型叫做 发育。
(4)桦尺蛾的幼虫对桦树的危害很大。用 方法控制这种林业害虫,既经济又环保。 .
22下图是长颈鹿的排进化示意图。请回答:

(1)图2说明在地球变得干旱、缺乏青草时颈和前肢 的个体容易获得食物而生存,这种变异是 变异。 .
(2)从图3可以看出颈和前肢长的个体能生存下来,反之则被淘汰。这说明食物对长颈鹿的变异个体起到 作用。
(3)上述过程表明,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 ,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进化的基础是 ,自然选择的动力是生存斗争,其结果是 。
23.在南美洲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生活着多种“达尔文地雀”(如图所示)。观察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1)这些地雀有着共同的祖先,他们祖先的个体之间在大小、喙形、栖息场所和食性等方面
存在着 。
(2)对“达尔文地雀”而言,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 中获胜,并繁殖后代,这叫适者生存。
(3)“达尔文地雀”通过 使有利变异不断积累和加强,于是便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雀。
(4)“达尔文地雀”的进化表明.自然界中的生物普遍存在着 现象, 的改变对地雀喙的形态和大小具有 作用。
(5)由此可知,生物进化是 的结果。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5 DCADD
6-10 BCADC
11-15 ABDCB
16-20 DADCB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21.(1)相对性状BB或Bb(2)深色浅色(3)蛹完全变态发育(4)生物防治
22.(1)长有利
(2)选择
(3)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3.(1)差异(2)生存斗争(3)遗传(4)变异 环境条件 选择
(5)自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