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人民版选修4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人民版选修4测试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8-04 09:1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测 试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秦消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 )
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在七国中实力最强
B.秦在统一过程中采取了远交近攻的正确策略
C.统一条件成熟,秦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
D.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和将领的英勇善战
2.秦朝郡县制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最主要是在于( )
A.郡县官吏掌握地方军政大权 B.郡县是重要的地方行政机构
C.郡县官吏有很强的独立性 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世袭
3.秦朝确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是指( )
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21世纪教育网
C.皇权至高无上 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
4.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三公”的直接目的是( )
A.防止大臣专权 B.削弱地方权力
C.建立中央集权 D.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5.秦始皇说“天下共苦不息,以有王侯。宗庙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强化中央集权 D.统一文字
6.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我们之所以肯定他,最主要是在于他( )
A.确立了封建制度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B.建立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所实行的统治政策对后世影响大
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7.秦朝统治短暂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
A.周边少数民族入侵 B.统治集团内讧变乱
C.宦官专权,外戚临朝 D.横征暴敛
8.下列不属于隋炀帝所作所为的是( )
A.开凿大运河 B.远征高丽 C.统一文字 D.巡游江都
9.通过“玄武门之变”上台的唐初皇帝是(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高宗 D.唐中宗
10.唐太宗多次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下者有道人推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这表明唐太宗( )
A.认识到君民是互为因果关系的 B.认真总结了前代灭亡的教训
C.代表了广大 人民的利益 D.看到了人民的伟大力量
11.历史记载,唐太宗时曾经有人请修复长城, 唐太宗一笑置之,曰:“安民劳事”对这一史实理解正确的是( )
A.唐初国力强盛,有能力用武力击败少数民族的进攻
B.唐初北方无边患,长城已失去防御作用
C.唐太宗重视经济发展,不愿浪费人力物力
D.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使边境少数民族归附中央
12.被漠南、漠北的 各少数民族首领称为“天可汗”的是( )
A.秦始皇 B.唐太宗 C.康熙 D.乾隆
13.下列对文成公主入藏所起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强了唐对吐蕃的管辖 B.促进了吐蕃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C.唐与吐蕃已经“和同为一家” D.松赞干布归附唐朝
14.康熙剪除鳌拜的主要原因是( )
A.鳌拜目空一切,以首席辅政大臣自居
B.鳌拜制造冤狱,处死了苏克萨哈及其子孙
C.康熙大权独揽,不把年轻的康熙放在眼里
D.鳌拜专权与皇权专制发生矛盾
15.下列有关清政府设立台湾府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驱逐了荷兰殖民者 B.加强了东南海上防务
C.使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D.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6.下列说法不符合康熙平定三藩之乱的是( )
A.削除割据,统一中国 B.迫使尚可喜归降
C.平定吴三桂叛乱 D.首先击败耿精忠
17.下列清政府维护统一和领土完整的重大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
①平定三藩 ②抗击沙俄 ③三征噶尔丹 ④统一台湾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①③②④ D.①④②③
18.下列不属于康熙帝作为的是( )
A.创科举 B.平叛乱 C.定边疆 D.御外敌21世纪教育网
19.郑成功收复台湾与清朝设置台湾府的相同作用是( )
A.驱逐了殖民势力 B.加强了边疆管辖
C.维护了国家主权 D.巩固了清朝海防[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0.确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属于中国领土的中俄边界条约签订于(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
二、材料解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雄主,生于公元前259年,死于公元前210年,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占有显著而醒目的一页,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秦始皇出生在东周末年。当时东周已经开始衰败,有7个比较强大的诸侯国,他们之间发生了历时几百年的“以强凌弱,以众暴寡”的征战,历史上称之为“战国七雄”。在当时的分裂割据局面中,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后,秦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到战国末年(秦始皇诞生)时,秦国在政治、军事、经济诸方面都已具备了统一六国的基本条件。公元前
238年,秦始皇亲政后,选拔了许多得力武将,对其它六个国施展远交近攻,分化离间,各个击破的策略,于公元前221年灭掉了最后一个国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即秦王朝,自号秦始皇。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立即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政治方面废除了商周以来的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宣布郡官职位不能继承,国家大事由皇帝亲自主持,重要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郡官定期调动位置,以防他们建立势力范围;修建驰道、直道,连通首都与各郡。秦始皇所确立的这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政体,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此外,秦始皇还推行了许多维护国家统一的政策和措施。他统一法律,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这些政策和措施对推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文化融合和文明发展都起了巨大作用。
秦始皇时期,改革后的小篆文字及隶书文字开始兴起,并完成了古文字向今文字的转变。以后虽改朝换代,各地语言不同,发音各异,但统一的文字却把整个中华民族始终联系在一起。他所改制的方孔圆钱形制在中国货币史上沿用了两千年之久。 21世纪教育网
这位皇帝在公元前213年,为了推行新王朝制度,采纳了法家学派代表人物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除工、兵、农书、法书、医书和秦朝史籍之外的各国史书和其它书籍,使全国各地纷纷燃起了烧书的烈火。焚书的第二年,秦始皇为了进一步打击异端思想,借故将在咸阳的
460余名读书人活埋,将其余的人全部流放到边远山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焚书坑儒”事件。“焚书坑儒”不仅将中华民族千余年文化发展的结晶付之一矩,更严重的恶果是扼杀了学术探讨的自由,中断了春秋以来百家争鸣、思想活跃的局面,而且从此开了中国历代王朝大兴“文字狱”的先河。
在对外政策上,秦始皇开展对南方和中国所属其它地区的大规模征战。在南方征服了“百越”,在北方沉重打击了“匈奴”。为了阻止“匈奴”对北方边境的骚扰,秦始皇调拔大批人力物力,在燕、赵、秦原修筑长城的基础上,重新修补,新筑,把北方长城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道巨大高墙,这就是代表中国悠久历史见证的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21世纪教育网
秦始皇为了求得长生不死药,不惜数次花费巨万钱财,还将3000童男童女送去葬身海底,尸喂鱼鳖;为修自己一座陵墓,发70万刑徒,终年累月地去营造;修阿房宫、筑长城、击匈奴、戍边塞……这些都加重了人民的赋税负担。人民在横征暴敛,苛捐重税和无休止的徭役下已无法生活下去。剌杀秦始皇的事多次发生,但都未成功。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公元前209年,农民陈胜、吴广带领广大不堪忍受剥削的农民起义,天下云集响应,秦王朝很快就崩溃灭亡了。
秦始皇既是中国历史长河转折点上的伟人,又是后人眼中的暴君。
——引自《中国文化网/中国概况/历史/中国皇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归纳秦始皇的主要活动。21世纪教育网
(2)你如何看待历史上的秦始皇?
22.阅读下列材料:
(贞观四年,就如何处理东突厥的政策问题,唐太宗与君臣进行了一番争论)朝士多言:“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亡,宜悉徙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奴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突厥虽云一国,然其种类区分各有酋帅,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存属。过分则弱而宜制,势敌则难相吞灭,各自保全,必不能抗衡中国。仍请于定襄都护府为其节度使。此安边之策也。”温彦博以为“徙之于河南兖、豫之间,则乘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请准汉武故事,直降匈奴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使为中国幸蔽,策之善者也。”…… 彦博曰“王者之于万物,天翻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沉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欲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仪,数年以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上戒之曰:“……今令尔为都督,尔宜善守中国法,勿相侵扰,非欲中国久安,亦使尔宗族永全也。”
——《资治通鉴》
请回答:21世纪教育网
(1)根据材料,归纳提炼材料中的“民族政策” 观点。
(2)唐太宗处理东突厥问题采取了什么办法?有何历史作用?
(3)你如何评价唐太宗的民族政策
23.阅读下列材料:
郑成功赶走了荷兰殖民主义者,为祖国光复了台湾。但他以恢复明朝为旗帜,其实恢复明朝在大陆的统治已不可能,只是在这个名义下走向了封建割据的道路,日益变成全国统一的障碍。他的儿子郑经接替执政以后,又进一步铲除了荷兰在台湾的残余势力,并在台湾展开了经济及文化建设。经过郑氏二十多年的经营之后,台湾由原来人烟稀少的荒域,变作“地方千余里,户口数十万”的富庶之区。因此,郑氏对于台湾是有收复与开发之功的。然而,郑氏在台湾转入长期割据之后,则日益起着消极的作用。因为台湾的发展是离不开大陆的支持的,郑氏割据台湾,阻绝了台湾和大陆之间政治经济与文化的联系,不利于台湾的进一步发展。同时,郑氏对清朝所展开的军事活动,给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的和平生产和生活,也带来了严重的威胁。郑经乘吴三桂等三藩变作之际,统兵进犯大陆,对清朝发动子大规模的战争,兵连七年不解,为了争取地盘,又和福建的耿精忠发生混战,先后在福建、广东等占领区内横征暴敛,引起了极大的骚扰。所以从国内形势来看,郑氏割据台湾为害非浅。从国防上来看,台湾在政治上脱离大陆,孤悬海上,就很容易招致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侵略,甚至有被吞并的危险。在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已经深入东方的国际环境下,台湾的割据将是后患无穷。因此种种,康熙帝统一台湾,在当时实属必要。
康熙二十年(1681年),三藩之乱平定,解决台湾问题的时机成熟了。这年台湾又发生内哄,郑经死后,诸子争位,长子被杀,幼子郑克爽立。郑克爽时年十二岁,大权尽操于冯锡范与刘国轩之手。康熙帝遂欲趁此时机,解决台湾问题,即用施琅为水师提督,决计进兵台湾。康熙二十三年(1683年)闰六月,施琅统战船三百、水师二万攻打澎湖,一战而克,大获全胜。郑军二万士卒、百只战舰全部被击溃,守将刘国轩遁归台湾。澎湖一破,台湾震慑。郑克爽、冯锡范、刘国轩等见大势已去,人心瓦解,台湾不能固守,即表示愿降。施琅入台受降,郑克爽乃率众剃发,登岸归顺。
收复台湾后,康熙皇帝在台湾设一府三县——台湾府和台湾、凤山、诸罗三县,隶于福建省。并在台湾设总兵一员,驻兵八千,在澎湖设副将一员,驻兵三千。康熙帝收取台湾,完成台湾和大陆之间的政治统一,大大促进了以后台湾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由此台湾成为我国东南海上的重镇,有利于加强和巩固我国东南沿海的国防,有利于抵御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入侵。康熙帝统一台湾,其意义极为重大。
——引自《Tom 资料库·康熙皇帝收台湾》21世纪教育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评价郑氏在台湾的活动。
(2)根据材料,归纳康熙帝统一台湾的必要性。
(3)根据材料,分析台湾回归祖国的重大历史意义。
三、问答题
24.秦朝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为什么说它有利于中央集权制的实行?简要概述秦朝在中央推行的集权措施。[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5.有人说康乾盛世是中华帝国最后一抹落日余晖。康乾盛世的繁荣是建立在什么经济基础之上的?18世纪中后期西方国家的经济发生了怎样变化?结果如何?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CDDAB 6—10 BDCBD 11—15 DBBDA 16—20 ADACB
二、材料分析题
21.(1)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即秦王朝;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立即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秦始皇还推行了许多维护国家统一的政策和措施,如统一法律,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焚书坑儒”;在对外政策上,秦始皇开展对南方和中国所属其它地区的大规模征战。
(2)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做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2.(1)观点:①主张强行内迁少数民族于中原的策略,把游牧民族变成农民。②主张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分散各部,在其旧地设都督府管辖。③主张采取怀柔政策,对归附者不加歧视,保全其部落,顺从其习俗,教之礼仪。
(2)唐太宗采取在东突厥旧地设都督府,并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来担任官职的政策,还告诫他们守法,这样加强了对边疆的管辖,又有利于少数民族的发展。
(3)评价:唐太宗的民族政策有积极的作用,加强了民族融合,促进了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23.(1)郑氏对于台湾是有收复与开发之功的。然而,郑氏在台湾转入长期割据之后,则日益起着消极的作用。因为台湾的发展是离不开大陆的支持的,郑氏割据台湾,阻绝了台湾和大陆之间政治经济与文化的联系,不利于台湾的进一步发展。同时,郑氏对清朝所展开的军事活动,给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的和平生产和生活,也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2)从国内形势来看,郑氏割据台湾为害非浅。从国防上来看,台湾在政治上脱离大陆,孤悬海上,就很容易招致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侵略,甚至有被吞并的危险。在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已经深入东方的国际环境下,台湾的割据将是后患无穷。
(3)康熙帝收取台湾,完成台湾和大陆之间的政治统一,大大促进了以后台湾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由此台湾成为我国东南海上的重镇,有利于加强和巩固我国东南沿海的国防,有利于抵御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入侵。康熙帝统一台湾,其意义极为重大。
三、问答题
24.通过郡县制,中央的命令可以逐级地下达,一直到乡、里;同时,郡、县的主要官吏职责各有分工,相互牵制,难以形成个人专权的局面,这样更有利于皇帝对各级官吏的控制。而且,皇帝还可以通过各级负有监察之职的官员和每年年终对官吏的考核,加强对各级官吏的控制。
措施:建立皇帝制度,并大权独揽,皇位世袭。在中央建立了直属皇帝的官僚体系,即“三公九卿制”。“三公”分权独立,又互相制约,大权最终集中于皇帝手中。“九卿”是听命于皇帝的九个主管具体事务的官职。
25.康乾盛世是建立在小农经济与家庭手工业想结合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同时期西方,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并向欧美扩展,这些国家和地区进入工业经济时代,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在康乾盛世的外表下,由于传统的重农抑商和闭关自守政策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成长 ;西方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工业革命兴起殖民扩张加强,东方开始落后并最终从属于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