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选修4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选修4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课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8-05 09:2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专题二东西方先哲专 题 布 局1. 人类文明出现巨变的时期
中国:奴隶社会瓦解与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雅典:民主政治的沃土
2. 理性和真理的意识觉醒年代。 时代: 特征: 代表人物:BC6世纪和BC5世纪一、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他被尊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和十大思想家之一,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光荣,他被后人尊称为至圣、万世师表,一已之力,铸就华夏子民的心理模式.一、孔子孔子的生平 1、自学礼乐:15岁时立志学习礼乐,后成为儒士,苦研《诗》《书》《礼》《乐》,在礼崩乐坏的情况下,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已任。2、从政失败:50岁时第一次获得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官至司寇,试图实现恢复 后因和鲁国执政大夫的矛盾激化而下野。3、周游列国:55岁时,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没被采纳。 4、献身文教:68岁时回到重国,整理编订《六经》,专门从事教育 孔子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对其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 时代:(1)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经济上井田制崩溃;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上出现新的变化,传统礼法秩序受到冲击,“礼崩乐坏” 影响 :1、提出“克己复礼”,维护旧的礼乐制度 2、孔子提出“仁”(核心),反对暴政 3、提出中庸思想,主张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将仁和礼结合在一起,主张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当好处。) 4、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于社会: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
于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3、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孔子在中国及世界思想史上的有什么地位和影响? 主要内容:A思想1)“礼”:即周礼,要求人们能够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主张“克已复礼”,匡正社会秩序。主张恢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实质上是力图维护奴隶制度。体现了孔子思想保守的一面。 (2)核心: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给“仁”下的两个最重要的定义。主张以爱人之心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人的重视,具有进步意义 (3)中庸:把伦理范畴的“仁”和政治范畴的“礼”结合在一起,主张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 B政治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不反对逐步改良。C教育(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2)教育目标: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
(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
(4)教学内容:孔子晚年整理编撰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是我国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五经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的最基本教材。地位和影响:
A对中国2、大教育家: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私学的形式也保证了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连续不断的发展下来。 “六经”是留给中国最宝贵的遗产,其中五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B 对亚洲 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C 对欧洲 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 1、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讨论:今天儒家思想过时了吗?还有必要提倡它吗?为什么?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已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 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进行。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5.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是有着现实意义。一、儒家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及其历史原因1、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趋向瓦解封建制度正在确立,战乱频繁,新兴地主阶级急需强有力的手段来巩固新生的政权。 儒家思想提倡“仁”、德治、维护周礼,这些思想主张无助于统一,不能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需求,必然受到冷落。2、西汉武帝在位时期封建国家强盛,为维护封建大一统局面,必须建立与之相应的思想体系。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主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大一统”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不仅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还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而 “独尊”。3、汉到明清:儒家学说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符合了统治阶级禁锢士人思想、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受到统治者的千方百计的维护。 4、明清: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5、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薄弱,资产阶级维新派由于自身政治上的软弱性,不敢公开同封建正 统思想对立,因此把孔子装扮成托古改制的先师,借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制造理论依据,减少变法阻力,促进维新思想的传播。 6、袁大搞“尊孔复古”逆流,封建复辟、专制思想泛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二:追寻身边的孔子
孔子离我们而去二千多年了,但他的思想已化作涓涓细流,流淌在我们民族文化的血脉中,活在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之中。我们口头上的许多人生格言,一般人并不追究它的来源,但你若有兴趣去追寻,就会发现,它原来出自孔子之口!请试着收集时下与孔子有关的人生格言。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个人修养: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必有我师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民国初期学生心目中的伟人〗1913年对3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崇拜的人物依次为:孔子.孟子.孙中山.颜渊.诸葛亮.范仲淹.岳飞.王阳明.黎元洪.华盛顿。
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针对以上材料展开讨论:
甲:中小学生崇拜孙中山.华盛顿,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
乙:你看这些学生崇拜的仍然是孔孟,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变化不大。
丙:没那么简单。他们为什么既崇拜孙中山.华盛顿又崇拜孔孟呢?
问题:⑴你如何理解甲.乙的说法?丙为什么说“没那么简单”? 甲:共和体制确立,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乙:封建传统仍有影响。丙:他们既崇拜孔孟,又崇拜孙中山和华盛顿,说明当时的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之中。⑵根据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说明孔子、孙中山、华盛顿令人崇拜的主要事迹。孔子:
①思想方面:提出“仁”“礼”“德治”的思想,创立儒家学说。
②教育方面:开创私学,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③文化方面:整理编撰古代文化典籍《诗》《书》《礼》《乐》《易》《春秋》,使中国古典文化传统绵绵不绝。孙中山
①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②领导“二次革命”,参加“护国运动”,领导“护法运动”,为捍卫民主共和而斗争。
③改组国民党,促成国共合作。华盛顿
①领导美国独立战争,谋求民族独立。
②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确立美国共和政体。
③任职总统期间在政治.经济.外交各方面采取措施,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完善了总统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不无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课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而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一 。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康有为)以为生于中国,当先救中国。欲救中国,不可不因中国人之历史习惯而利导之。……于是乎以孔教复原为第一著手。……先生之治春秋也,首发明改制之义,以为孔子愍时俗之敝,思一革而新之,故进退千古,制定法律,以贻来者。
----梁启超《康有为传》材料四 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
材料五 (批判孔子)要联系现实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坚持革命,反对倒退,正确对待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满腔热忱地支持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
——《人民日报》1974年2月20日社论批“克己复礼”》 回答:
概括说明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及治国之道。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主张以爱人之心协调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治国之道;以仁作为理想社会秩序的社会基础,以德与礼来治理国家,反对实行严刑峻法秦始皇“焚书坑儒”与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共同之处是什么?秦始皇、汉武帝的共同之处: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文化专制主义。董仲舒对中国传统思想的发展有什么影响?董仲舒首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对儒家学说加以改造和发挥,使其取得统治地位。他营建了封建时代统治思想与道德伦理的理论体系,从此,儒家不仅成为中国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为什么康有为与陈独秀对孔子思想持相反的态度?他们相似的目的又是什么?康有为:借助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与人们的历史习惯,以维护孔子思想的名义,批判顽固派恪守祖宗之法反对变革的思想,为维新思想制造理论依据。他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形成维新思想理论基础。
陈独秀:针对北洋军阀尊孔复古的逆流,力图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新文化运动批判儒学,反对封建专制与封建旧道德。以平等人权为指导思想,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新道德。
相似的目的:冲破封建阻力,倡导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和思想文化,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进行社会变革。在“文化大革命”中,江青反革命集团对孔子持有什么态度?其目的何在?⑤结合上述材料,评议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地位。 在文化大革命中,江青反革命集团对儒家思想持批判态度。目的:加快夺权步伐,阻止周恩来批判极左思潮,反对解放干部和对经济的调整。历史上不同政治派别为了达到各自的政治目的,对儒家思想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在封建时代,儒家思想对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等产生了积极作用;对民族融合也有深远影响;儒家思想还远播于东亚许多国家。在封建制度日趋没落之时,儒学作为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的过程中,对儒家思想的批判是必要的,但不应片面地否定一切。儒家思想的精华部分,是中国传统文明与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应当对儒家思想进行科学的深入研究,批判地加以继承和发展,弘扬民族精神。二、 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 他是古希腊思想史的丰碑,他是古希腊文明魅力的焦点,他留下了古代人类思维的梦想与创意,他将真理之光带给了人类的未来。二、柏拉图 1.柏拉图的主要活动:公元前427年,柏拉图出生于雅典附近的伊齐那岛。20岁时,师从苏格拉底、在外游历12 年、创立柏拉图学园从事教育教学。2.柏拉图的主要思想:
①哲学思想: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反映;实质是对事物共性的讨论,知识是人天生固有的,人们学习的过程就是回忆的过程。评价:唯心主义理念论;推动了唯心主义哲学的发展。
②政治思想:对现实政治不满,针对各国政体的弊端,设计理想国。主要内容有:a.国家由护国者,负责治理国家——要有智慧,卫国者对外御敌、对内保民——要勇敢和生产者从事各种生产——要有节制组成,各自恪守职责。
b.统治者由真正懂哲学人做国王;
c.国家的目的是和谐与效率,正义与幸福;
评价:人类历史是第一个乌托邦的幻想,其中有关财产公有、普及教育等主张,被后世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广泛接受,是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其提倡社会分工,正义和幸福,和谐与效率等主张具有合理性,但超出当时社会政治需要
③教育思想:创立柏拉图学园,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学校,培养学者和治国人才,注重自然科学知识,采用对话式教学。3、评价柏拉图①受到人们尊敬,在思想史、哲学史、政治学、社会学、自然科学史上是奠基者,世界影响巨大。
②思想存在争议,其理念论、知识论、理想国存在局限;但其一生追求真理、崇尚美德的境界令人佩服。
③对后世的影响:柏拉图对西方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他的哲学著作是西方文化的奠基性文献,柏拉图是无法回避的人物,他的思想是值得人类永久珍惜的宝贵遗产。4、孔子与柏拉图的比较 相同 ①时代 都处于奴隶制时代,其思想主张均处于文化源源的地位。 ③政治思想②个人活动: 从政;游历;从教 孔子主张“仁”和“”仁政,反对暴政;柏拉图主张哲人统治的理想国,对民主政体不满;都体现“人治”的特点,都偏于理想化。 ④教育 都创办学校,重视教育,均主张因材施教,进行启发式教学。 5影响:影响东西方文化的走势,在东西方文化的发生发展中起举足轻重的地位。 不同柏拉图的研究主要在哲学领域,侧重于理性,主张建立理想国,追求真。
孔子主要侧重于伦理道德,偏重于感性,追求善。 阅读下列材料:
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那些我们现在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去研究哲学,使政治权力与哲学家理智结合起来,而把那些现在只搞政治而不研究哲学或者只研究哲学而不搞政治的碌碌无为之辈排斥出去,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不会得到安宁,全人类也不能免于灾难。
——《柏拉图全集》
请回答:
(1)柏拉图为何提出哲学家与国王应合二为一?
(2)他的哲学家王的主张与儒家的内圣外王的理论有何不同?
(1)柏拉图认为,只有统治者具有智慧美德,掌握了治理国家的知识,才能使国家实现正义与安宁。而哲学家拥有各方面知识,最具有智慧,懂得正义和善,所以最有资格出任统治者。
(2)相同点: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安宁与社会有序,设计出理想君主的标准;两者的理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在历史进程中都没有完整地实现过。
不同点:理想君主标准的侧重点不同:柏拉图以知识层面考虑,强调理性,统治者具有智慧,会治理国家;孔子则丛道德层面出发,强调君主具有高度的道德修养,恪守伦理,遵循孝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