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07 19:57: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  )
A. 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B. “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C. 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 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2.蒸汽动力在希腊化时代的埃及已为人们所知道,但却仅被用于开关庙宇的大门。不过,在英国,为了从矿井里抽水和转动新机械的机轮,急需有一种新的动力,这种需求引起一系列发明和改进,直到最后研制开发出商业用途的蒸汽机。这说明( )
A. 英国人比埃及人更注重科研
B. 英国科技推动了经济发展
C. 社会生产需要激发科技创新
D. 蒸汽动力认识有渐进过程
3.有人说:(英国)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作为种种新发明的基础的许多原理在工业革命前数世纪已为人们所知道;但是,由于缺乏刺激,它们未被应用于工业。刺激“许多原理”应用于英国工业领域的关键是( )
A. 海外殖民掠夺获取大量的财富
B. 圈地运动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C. 殖民活动提供广阔的海外市场
D. 科学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4.新航路的开辟,不仅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也对欧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由此出现了不同的别称,如“黄金的漏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下列与这两个别称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
A. 意大利、英国
B. 西班牙、荷兰
C. 西班牙、葡萄牙
D. 荷兰、英国
5.19世纪末引起交通领域又一次革命的发明创造是( )
A. 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B. 电力机车的使用
C. 火车和轮船的发明
D. 发电机的制造成功
6.16世纪的一位英国人曾说过,以前的农民及其一家都睡在地板上,厨房里仅有一两口锅;而到16世纪末,一位农夫可能拥有“在橱柜里摆有一套精致的锡铅合金餐具,三四张羽绒床,好几套床罩和挂毯,一个印制的盐罐,一罐酒……以及一打羹匙。”这一现象说明( )
A. 商贸中心的转移推动了英国经济快速发展
B.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C. 世界性的贸易体系开始形成
D. 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7.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
A. 美国经济的崛起
B. 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散
C. 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8.明朝末年,西班牙占据菲律宾后,马尼拉(属菲律宾)一度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中国的丝织品、瓷器等商品经此中转后远销世界。形成这种贸易格局的背景是( )
A. 自由贸易的盛行
B. 新航路的开辟
C. 工业革命的开展
D. 世界市场的形成
9.葡萄牙人从东方所进口的香料从1501年的4万镑上升到1503年至1506年平均每年230万镑。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 迪亚士发现非洲南端好望角
B. 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C. 达伽马开辟了到印度的航线
D. 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
10.184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约2700英里的铁路议案,相当于此前所有年份的总和。1846年有272个关于成立铁路公司的议案在议会被讨论,被认为是“铁路狂热”年代的顶峰。当时,英国大规模修建铁路带来的后果是( )
A. 推动了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B. 最终确立了英国的世界殖民霸权
C. 加速了英国工业革命成果的拓展
D. 触发了英荷两国之间的三次战争
11.19世纪末,有人曾惊叹道:“在1870年以后你就无法编写英国经济史了。”这是因为(  )
A. 资本主义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
B. 帝国主义忙于重新瓜分殖民地
C. 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衰落
D. 英国已经成为了“日不落帝国”
12.有学者认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绝非历史的偶然,它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思想根源和宗教根源。下列能够印证该学者观点的是(  )
A. 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达
B. 宗教改革是其精神动力
C. 对货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D. 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13.为了资助哥伦布的远航,女王甚至卖掉了自己王冠上的珠宝。但是,她由此赚回了更加辉煌的王冠,那是世界霸主的桂冠。这个女王是( )
A. 西班牙女王
B. 英国女王
C. 意大利女王
D. 葡萄牙女王
14.下图是一幅关于西班牙殖民者血洗墨西哥城的油画。西班牙人最先踏上美洲这块土地,得益于航海家( )

A. 迪亚士
B. 哥伦布
C. 达·伽马
D. 麦哲伦
15.1502-1505年,阿拉伯商船在印度洋的香料运载量从每年的350万磅,骤减为不足100万磅,威尼斯商人于1504年再次驾驶商船前往贝鲁特和亚历山大在购货时,突然发现市场上没有香料出售。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A. 葡萄牙人基本上垄断了印度的香料贸易
B. 西班牙人基本垄断了印度的香料贸易
C. 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地中海的香料贸易
D. 印度半岛战争频繁,香料生产停滞
16.1596年,一个叫巴伦支的荷兰船长,试图找到从北面到达亚洲的路线,但是他们被冰封的海面困住了8个月。在恶劣的险境下,17名水手中有8个人死去。但他们私毫未动别人委托给他们的、可以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最终,幸存的商人把货物完好无损地送到委托人手中,从上述事实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人性的启蒙迫在眉睫
B. 地理大发现仍在继续
C. 唯利是图是商人的本性
D. 商业成功取决于诚实
17.下图漫画名为《参议院的老板们》,是美国画家约瑟夫.克普勒的作品。某班学生对此漫画的解读发生了争议,以下解读错误的是( )

A. 此图表现的是“蒸汽时代”的政治生活
B. 此图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 此图描绘了垄断组织控制国家政治生活的场景
D. 此图说明生产力的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上层建筑
18.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里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
A. 缩小城乡差距
B. 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C. 推动城市化进程
D. 推动机器大生产
19.某老师对电影《哥伦布》的主题曲进行解释,其解释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
《1492,征服天堂》//理想让我们坚强//冲破黑暗的阻挡//理想让我们坚强//绝不放弃希望//……//深邃的时空里//只剩下生命无限光芒
A. 天堂:哥伦布心目中的天堂是美洲新大陆
B. 理想:哥伦布远航最大的理想是寻找黄金
C. 希望:造船航海等技术进步使他看到希望
D. 光芒: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贡献永放光芒

二、 综合题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是一次长时期的世界范围的大变革,它的物质基础就是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的发展。可以说,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两根主轴,世界历史是在这两根主轴的推动下产生发展演变的。因此,在进行历史评价的时候,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交往的发展便成了评价的标准。促进生产力和推动社会交往发展者应肯定之,反之则应加以否定;这样有利于我们认识和评价很多历史现象。
——摘编自李植枬《整体世界历史初探》
运用材料中所述的历史评价标准,选取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是有关新航路开辟的四幅漫画:

你能说出上述四幅漫画的寓意吗?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处于欧到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 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走黄金5500公斤,白银246000公斤,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无可争辨的运输队,而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
——方舟《从海洋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
材料二 1780年,英国的铁产量还比不上法,1848年己超过世界上所有B家的总和。它的煤占世界患产量的2/3,棉布占1/2以上,……英国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 国家,它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生产总和还要多的多……它庞大的远洋船队把数不尽的工业品运往世界各地,再把原材料运回国,加工成工业品,然后再运出去。
——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三 英国、德国和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变化表

材料四 电灯以耀眼的光芒宣告,新的光源将使世界的面貌焕然一新,而在当时的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气照明公句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已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气照明。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量贵重金属的涌入对欧洲社会产生的主要影响及荷兰和英国成为最终受益者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40年代英国在世界工业和贸易中的地位及形成这种地位的根本原因。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英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并分析造成这种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
23.新航路的开辟以及伴随而来的殖民扩张给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人把自己来到西半球的事件,称之为“地理大发现”。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是西欧社会内部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材料二 ……不可思议的是,开启人类历史这一大幕的,并不是当时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五百年前,他们相继成为称雄全球的霸主,势力范围遍及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动小小的伊比利亚半岛征服海洋,进而主宰世界长达一个多世纪呢?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新航路开辟给中国带来的新问题和新现象

(1)如何理解材料一地理大发现是西欧社会内部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为什么由西班牙、葡萄牙“开启了人类历史这一大幕”?
(3)依据材料三,概括新航路开辟对中国外交、经济和文化产生的影响。
(4)结合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新航路开辟。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个大陆指的是欧洲和美洲,发现美洲的是意大利人哥伦布,故B、D两项不符合史实。黄金和白银促进了欧洲、美洲、亚洲、非洲之间的贸易交流与发展,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可排除C项。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但给美洲带来了灾难,“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项。
2.【答案】C
【解析】“这种需求引起一系列发明和改进,直到最后研制开发出商业用途的蒸汽机”说明社会生产需要激发科技创新,故C正确;材料主要说明科技的应用,而不是科学研究,排除A;B、D不符合材料主旨。
3.【答案】C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工场手工业的生产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海外市场的需求,这也刺激“许多原理”应用于英国工业领域,故C选项正确;海外殖民掠夺获取大量的财富,为工业革命带来资金条件,但不属于直接原因,故A选项错误;圈地运动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也不属于刺激性的直接原因,故B选项错误;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不是直接原因,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选项错误。故选C。
4.【答案】B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掠夺来的巨额财富并没有用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而是用于大量购买统治者需要的奢侈品,导致黄金大量外流到英国等资本主义经济发达的国家,被称为“黄金的漏斗”;荷兰的安特卫普成为商业和金融中心,17世纪,荷兰被誉为“海上马车夫”,垄断了世界航运业,是“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所以答案选B。
5.【答案】A
【解析】据材料提到,19世纪末引起交通领域又一次革命的发明创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引起交通领域又一次革命,故A正确。电力机车的使用属于交通工具本身,本身引起的原因,故B错误。火车和轮船的发明,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故C错误。发电机的制造成功,不属于交通领域,故D错误。
6.【答案】A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16世纪以后英国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这说明16世纪以后英国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故A项正确; BCD三项与题干时间16世纪不符,故排除。
7.【答案】D
【解析】“巴拿马运河开通”说明交通的改善,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是商品市场国际化的表现,“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是劳动力市场国际化的表现,“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则是资本国际化的表现。上述史实体现了商品、人员和资本在全球间的流通,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表现。故答案选择D项。
8.【答案】B
【解析】A出现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C出现于18世纪中后期,D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而B正确,明末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经济联系加强,故本题选B。
9.【答案】C
【解析】题干提及的是葡萄牙的远航,哥伦布和麦哲伦都是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进行远航,排除BD两项;迪亚士只到达了非洲南端好望角,达伽马到达印度,东南亚是许多重要香料的主产区,开启了欧洲与印度、东南亚的直接商业往来。故答案选C。
10.【答案】C
【解析】据所学可知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是在新航路开辟后,在时间上不合题意,故A项排除;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是在18世纪中期打败法国以后,在时间上与题意无关,故B项排除;铁路的修建是发展交通事业,有利于工业革命成果的推广,故C项正确;据所学可知英荷两国之间三次战争的原因是英国颁布了《航海条例》,故D项排除。
11.【答案】A
【解析】题干中“在1870年以后你就无法编写英国经济史了”说明英国经济不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世界经济的一个部分,体现出了资本主义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故A项正确;无法单独编写英国经济史与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无关,故B项错误;无法单独编写英国经济史也与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衰落无关,故C项错误;英国已经成为“日不落帝国”只能说明其殖民地广阔,不能体现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故D项错误。
12.【答案】C
【解析】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的宗教根源是传播天主教,故B项错误;14、15世纪,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地中海沿岸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需要更大的海外市场和更多的货币,故C项正确;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故D项错误。
13.【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为了资助哥伦布的远航,女王甚至卖掉了自己王冠上的珠宝。但是,她由此赚回了更加辉煌的王冠,那是世界霸主的桂冠”及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支持哥伦布远航的是西班牙王室,故A项正确;其他王室均不符合历史史实。
1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哥伦布首先发现了美洲,所以西班牙人最先踏上美洲这块土地,得益于航海家哥伦布,选项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15.【答案】A
【解析】据材料“1502-1505年,阿拉伯商船在印度洋的香料运载量骤减,市场上没有香料出售”可知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当时葡萄牙人达?伽马发现到达印度洋航线,葡萄牙人基本上垄断了印度的香料贸易,故A项正确。当时西班牙人没有发现到达印度洋的航线,故B项排除。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地中海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故C项排除。印度半岛战争频繁不符合时代背景,故D项排除。
16.【答案】B
【解析】A、C两项的表述均与题干中的信息“在恶劣的险境下……他们私毫未动别人委托给他们的、可以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最终,幸存的商人把货物完好无损地送到委托人手中”不符,故排除;D项中“取决于”的表述过于绝对化,故排除;由题干中的信息“1596年……试图找到从北面到达亚洲的路线”可知地理大发现仍在继续,故选B。
1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辨别分析的能力,属于逆向思维题,需要回答“解读错误”的选项。由已学知识可知,图片是对垄断组织的反映,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出现的,因此A的解读是错误的,符合题意;而BCD均是对漫画的正确解读。故选A。
18.【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其意思是指大量民众被火车带进城市。可知,这将极大地推进英国的城市化进程,答案选C;AB两项的表述与早期城市化进程作用相反,不符合题意;农村人口大量涌进城市,不会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D项不符合题意;综上,正确答案选C。
19.【答案】A
【解析】哥伦布在1492年航行抵达美洲,但他至死都认为是印度,也就是哥伦布心中的天堂是东方印度,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哥伦布探险目的是追逐黄金,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航行的发展,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哥伦布率先发现美洲新大陆,使人类世界开始连为一体,影响深远,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20.【答案】示例一:①新航路的开辟既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又促进了社会交往,值得肯定。②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是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新航路的开辟,促使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开始了。
示例二:①工业革命既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又促进了社会交往,值得肯定。②工业革命用机器取代手工劳动,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在工业革命进程中,社会财富迅速增加。③工业革命以后,资产阶级为了满足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他们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亚非拉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他们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材料,把越来越多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论述历史事件时,做到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注意本题的关键句是“因此,在进行历史评价的时候,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交往的发展便成了评价的标准。”在近现代史中涉及到社会交往(世界市场)方面的史实有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然后我们可以从这两个角度对其进行评价。
21.【答案】第一幅漫画反映了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传统商路,促使欧洲人寻找新航路;第二幅漫画反映出西、葡两国掠夺了大量财富,一跃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国家;第三幅漫画反映出英国利用其有利的地理位置开展海外掠夺和贸易,迅速发展起来;第四幅漫画反映了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后,意大利失去有利位置,逐渐衰落。
【解析】根据图示内容分别回答。第一幅图属于原因分析;第二幅图属于影响;第三幅图是对英国的影响,第四幅图说明对意大利的影响。
22.【答案】(1)影响:造成物价上涨(或引起了“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
原因:西班牙、葡萄牙掠夺的财富主要向荷兰和英国购买奢侈品;英国和荷兰
把获得的财富主要用于资本的原始积累。
(2)地位:世界工厂;世界贸易中心。根本原因:工业革命的完成
(3)趋势:经济发展缓慢,失去了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原因:没有充分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美、德等国的迅速崛起的冲击与
竞争。
【解析】(1)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价格革命的意义来辩证分析大量贵重金属的涌入对欧洲社会产生的主要影响,即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荷兰和英国成为最终受益者主要是因为他们将掠夺来的财富转化为了后来生产的资本,例如首先爆发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就利用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财富,转化为了原始资本。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英国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它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生产总和还要多的多……它庞大的远洋船队把数不尽的工业品运往世界各地,再把原材料运回国,加工成工业品,然后再运出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40年代英国在世界工业中是世界工厂与贸易中心。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形成这种地位的根本原因是英国率先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图表“1870年到1913年,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逐渐下降”可知,英国经济发展缓慢,失去了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四“而在当时的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气照明公句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已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气照明”可知,英国没有充分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结合所学,美、德两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生国,它们的崛起对英国形成了冲击。
23.【答案】(1)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知识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传播天主教的精神动力。
(2)位于大西洋沿岸的有利地理位置;完成中央集权,皇室的支持;热衷于传播天主教;掌握了先进的航海技术和科学知识。
(3)外交:西方国家对中国东南沿海进行骚扰侵略,严重侵犯了中国主权,中国进行反侵略斗争;对外政策由开放走向闭关自守。
经济:高产作物玉米和甘薯的引进,使粮食总产量大大增加,促进了人口增长和农业生产商品化。
文化:欧洲先进科技传入中国,出现西学东渐的局面。
(4)言之成理均可。
【解析】(1)第一小问考查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新航路开辟是由于经济、政治、思想以及社会等各方面因素导致的,结合所学从“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知识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传播天主教的精神动力。”角度回答。
(2)西班牙、葡萄牙“征服海洋”的政治条件有强大的中央集权的中央政府(王室)的支持;精神因素是两国王室热衷于传播天主教。“大幕”:这是问新航路的影响中属于开端的方面,根据所学回答即可。
(3)依据材料三中的图片中信息“广州十三行、利玛窦和徐光启、甘薯”可知西方国家对中国东南沿海进行骚扰侵略,严重侵犯了中国主权,中国进行反侵略斗争;对外政策由开放走向闭关自守。高产作物玉米和甘薯的引进,使粮食总产量大大增加,促进了人口增长和农业生产商品化。欧洲先进科技传入中国,出现西学东渐的局面。
(4)可以从“沟通了欧、亚、非、美四大洲,开始把世界连接成一个整体,扩大了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引发了西欧人殖民掠夺的狂潮。”的角度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