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百日维新》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百日维新》课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0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8-05 08:2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 百日维新 三、维新变法的高潮;——百日维新;1、康有为两次上书;(1)康有为1897年上书;
(2)康有为1898年上书;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 《应诏统筹全局折》
(施政纲领) 思考:光绪帝在戊戌变法的三个月中,政令频出,反映了他的什么心情? (1)体现了光绪帝积极推行变法、除旧布新的坚定决心。(2)体现了光绪帝推行变法的急切心情和政治斗争经验的不足。 延伸:光绪帝为什么会支持维新变法?①不甘作亡国之君;
②亲政后无实权,借变法巩固和强化自己的统治。
2、百日维新;(1)标志: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 《定国是诏》。
(2)概况:
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治,精简机构,提高效率。没有涉及实行君主立宪等政治主张。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增加财政收入 没有触动到封建土地所有制。 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抵抗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 加强对人民的统治。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有利于培养新式人才,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科技文化。 总之,百日维新的政令基本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具有一定进步意义。 但是,没有行宪法、开国会,没有实行君主立宪制,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改革是不彻底的,具有一定落后性。 探究活动1:结合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1)从方式上看:变法要用西方和日本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模式,改革中国的旧制度。 2)从宗旨上看:是要给资产阶级一定程度的政治权利,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并建立资产阶级国家,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 3)从内容上看:变法的内容与维新派的主张有差距,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4)变法局限在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广大人民群众,因而没有形成变革旧制的巨大社会力量。 四、维新变法的失败;1、标志:戊戌政变。(1898) 2、概况: 林旭谭嗣同刘光第康广仁杨深秀戊戌
六君子杨锐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 探究活动2: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旧势力 新势力 ①解除翁同龢的职务
②命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控制京津
③中央和地方大多高级官员抵制新政
④荣禄等人暗中密谋慈禧太后训政①革支礼部两各尚书、四名侍郎
②任命谭嗣同等“军机四卿”
③拉拢袁世凯,却不识袁世凯真面目
④游说列强支持落空 慈禧太后袁世凯 探究活动2: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破坏。(2)袁世凯的出卖。 (3)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 (4)客观环境: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①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②对外国侵略者抱有幻想。
③脱离了广大的人民群众。 ——教训: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延伸:比较明治维新成功和中国戊戌变法失败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封建统治势力强大 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
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不敢发动群众 保守势力强大 变法法令如“一纸空文” 五、维新变法的影响; 1、性质上: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2、政治上: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具有爱国性。 3、思想上: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具有启蒙性,促使中华民族的觉醒。 4、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5、文化上:有利于西方科技的传播,推动了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6、习俗上:摒弃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引领时代新风。 巩固:戊戌变法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变革
C、促进思想启蒙
D、发展社会经济C 巩固:对维新变法运动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运动
B、是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救亡图存运动
C、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
D、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B 探究活动3:俄国1861年改革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资本主义发展;面临统治危机统治者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资本主义发展;大量封建残余;对外侵略扩张 探究活动3:俄国1861年改革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日本在武装倒幕,推翻幕府统治后由明治政府实行改革。 俄国完全自上而下,由沙皇签署废奴法令而进行。 日本以各种法令,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废除禁止买卖土地法令等方式进行。 解放农奴,
赎买份地方式进行。 典型例题: 19世纪末中国维新变法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相比,两者在促进社会变革的作用上有何不同?
为什么? 法国启蒙思想:
为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的准备,成为强大的思想武器,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中国维新思想:
促成了戊戌变法,力图改变中国的现状,以实现独立、进步和富强,但是变法却如昙花一现,很快夭折了。 (1)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程度远不如18世纪的法国,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突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因而维新思想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其革命性远远逊于法国启蒙思想。 (2)法国启蒙思想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而维新思想则是在中国社会封建传统势力十分顽固和民族危机急剧加深的条件下仓促形成的,缺乏比较成熟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