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现代科技之花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现代科技之花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8-05 16:3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八 年 级 师 生 共 用 教 学 案
【课题】: 第21课 现代科技之花
【学习目标】: 1.讲述邓稼先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2.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以及“863”计划的制定。3.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重大深远意义。
【学习难点】:我国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
【自主梳理】:1.“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两弹一星”即( )、( )和( )。1960年1月,我国成功发射了自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 ”。1964年10月,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 )成功爆炸。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 )发射成功。1975,我国又成功发射第一颗( )卫星,成为世界上第( )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2.“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我国农业科学家( )在国际上首先培育成( )杂交水稻,每亩增产20%—30%。袁隆平被誉为“ ”。3.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 )年,我国研制成功了第一台小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计算机经历了( )、(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历程,从80年代开始向( )过渡。计算机的应用日益广泛,从( )扩展到过程控制、( )、经济管理、情报检索、( )等方面。“ ”为汉字印刷告别铅字开辟了通途。4.“863”计划的制定1986年3月,4位科学家向党中央建议,对中国高新技术发展战略进行论证,( )作了重要批示,同年低指定了《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为纪念科学家们的建议,这个计划纲要被命名为( )。
【教师点拨】:1.邓稼先,安徽人。1948年赴美国普渡大学留学,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1950年被派到中国科学院工作。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2.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自推广至今,全国已累计种植30多亿亩,增产粮食3.7亿多吨,创造经济效益3700多亿元。我国耕地减少了442.6万公顷,而粮食产量反增加了16058万吨,以袁隆平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创造的这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确保了中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惠及全世界。
【合作探究】:1.“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
2.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于哪年成功爆炸?你知道我国在原子能的利用方面,还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就吗?
【课堂达标】:1.我们通常所说的“两弹一星”指的是( ) A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 B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C原子弹、氢弹、实用通信卫星 D原子弹、导弹、返回式卫星2.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 ) A1958年 B1964年 C1966年 D1970年3.右图人物领导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被称为“两弹元勋”,他是( )A邓稼先 B杨振宁 C钱三强 D钱学森4.我国是第五个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是在( )A1964年 B1970年 C1975年 D1984年5.我国第一艘升入太空的载人飞船和航天与是( )A“神舟一号”、杨利伟 B“神舟二号”、蒋道平 C“东方红一号”、蒋道平 D“神舟五号”、杨利伟6.率先在世界上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A华罗庚 B钱学森 C袁隆平 D邓稼先7.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隆平在国际上首先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B钱学森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 C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我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8.我国研制成功第一台小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在( ) A1958年 B1974年 C1980年 D1983年9.我国“863计划”制定于( ) A1963年 B1983年 C1986年 D1988年10.列举题列举“863”纲要中发展的七个高新技术领域。11.材料解析题。材料一:“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材料二: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请回答:⑴材料中的科学家邓稼先、袁隆平的突出贡献是什么?⑵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中国优秀科学家,怀着炽热的爱国之情,为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实现祖国的富强做出了重大贡献。从邓稼先、袁隆平等科学家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我的收获与不足】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