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二:2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课件(51张PPT)+1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2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课件(51张PPT)+1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08 07:57:54

文档简介

课件51张PPT。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为什么中国瓷器能拍出如此天价?这些瓷器又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呢?让我们走进第二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去了解吧。元代青花瓷“鬼谷下山图”大罐(高27.5厘米)这幅图中的青花瓷器出价
2.3亿元,可买2吨黄金主题一 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思考】下图中古代手工业产品主要在哪类作坊中生产?有何特点?提示:在官营手工业作坊生产。反映出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1.历程:
(1)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2)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
(3)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都收归官办。2.特点:
(1)由官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2)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3.地位:素称发达,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4.具体成就:(1)冶金技术:原始社会晚期,掌握技术商周时期,进入繁荣时期西周晚期,已有铁器战国,铁农具推广两汉,高炉炼铁东汉,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两汉,炒钢技术南北朝,灌钢法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独特造型、精美工艺——无价国宝四羊方尊铁犁头(2)制瓷技术:①商朝:已烧制出原始瓷器。②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③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④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体系。⑤宋朝: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
五大名窑。
⑥元朝:出现青花瓷。⑦明清: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
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东汉出现成熟的青瓷 东汉越窑青瓷布纹四系罐 青瓷熊形灯 明清时期瓷种丰富明宣德
青花海水云龙扁瓶清乾隆
珐琅彩百花纹花觚青花瓷、彩瓷、珐琅彩达到很高水平清康熙
五彩山水人物图凤尾尊(3)丝织技术:①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与丝织有关的甲骨文字养蚕,有丝织品丝织技术高,且吸取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唐末以后丝织中心南移西汉:长安织室规模巨大鼎盛时期,苏州、杭州、南京成为丝织业中心商:织机;西周:斜纹提花织物②发展历程:吸取花鸟画的写实风格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素纱单衣明代的团龙袍料清代的寿字图丝织品从夏商周到明朝前期,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官府为什么要经营并控制手工业?
提示:(1)由于小农经济状态下的家庭手工业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不能满足官府的需要。
(2)官府要集中人力、物力,生产满足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奢侈品。
(3)专制社会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也有一定的影响。【思维点击】【合作探究】提示:(1)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
(2)特点:国家支持、规模大、耗费巨大、分工细。 材料一 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
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汉书·贡禹》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礼记·曲礼》
思考:材料体现了我国古代手工业的哪一经营形态?其特点有哪些?材料二 官营手工业使得技术水准较高的手工业局限于为帝王和贵族服务,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技术工艺的传承也是封闭性的,往往导致失传。 思考:官营手工业的技艺传承有何弊端?其难以推广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弊端:封闭性。原因:新技术不能服务于社会,应用范围小;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技艺传承具有封闭
性。【拓展延伸】如果让我们找出三张代表中国的名片,你会如何选择?请举例说明。提示:
(1)三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青铜器,如商朝的四羊
方尊;
(2)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如唐朝的丝锦;
(3)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如清朝的珐琅彩。1.(2017·江苏高考)《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
2. 喜爱武侠小说的同学都知道龙泉宝剑的创始人欧冶子,他首次发现了铜和铁性能的不同,冶铸出第一把铁剑“龙渊”,开创了中国冷兵器的先河。欧冶子可能生活于( )
A.春秋战国 B.西周 C.秦汉 D.隋唐 【对点训练】AB主题二 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思考】下图中的现象出现于何时?属于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提示:明朝中后期出现。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1.经营形态:
(1)家庭手工业:以纺织为代表,作为农户的副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产品作为商品出卖。
(2)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经营,产品主要供民间消费。2.发展历程:初步发展备受摧残得以恢复继续艰难发展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得以推广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元代的棉纺织业元代脚踏三锭棉纺车 黄道婆元代棉织品的上衣 3.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发展:
(1)出现:
①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时间:明朝中后期;
③地点:江南;
④部门:手工业;
⑤特征:“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实质是资本主义
性质的雇佣关系出现。
(2)发展 :清朝。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孟子》【思维点击】材料表明了手工业发展的何种经营方式?有何特点?提示:方式: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形式。特点: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 《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瀚的祖先在成化末年(明朝)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业,忻织泞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私营手工业到明中后期,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 【思维点击】从下列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信息?提示:明清时期,在纺织业等领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
芽。【合作探究】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成“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官府给予报酬。与此同时,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清代御窑仅6座,沿袭“官搭民烧”,到乾隆以后就衰败了。而民窑的规模和产量都远胜官窑,工艺水平也大为提高,产品畅销海内外。
材料反映出手工业生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材料和课文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提示:
变化:明朝中叶后在制瓷等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原因:①官营手工业自身的弊端;
②明清时期生产力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据宁欣主编《中国古代史》:明中后期,占领国内商品市场的瓷器主要是民窑产品。在制瓷中心景德镇,满足民间消费的瓷器繁多,“形器天下走”“列市受廛,延袤十三里许,烟火愈十万家,陶户与市肆当十之七八”。【思维点击】上述材料反映出明代制瓷业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提示:民营制瓷业在制瓷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景德镇的民窑生产更趋兴盛。【归纳总结】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官府直接经营的大规模生产(劳役制)满足政府、皇室需求,不计成本、
不入市场至明代前期占据主导地位从事商品生产明中叶后占据主导地位家庭小作坊发展为雇佣劳动个体农户的副业家庭消费,交纳赋税,较少入市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水平【拓展延伸】造成中国古代民间手工业艰难经营的因素
(1)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目的。
(2)规模小,世代严守技艺秘密,生产技术难以提高。
(3)统治者政策的限制。
(4)官营手工业征调优秀工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间手工业的发展。1.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
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苏杭地区丝织业( )
A.民营作坊兴盛 B.已采用大机器生产
C.官府经营 D.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2.“(清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
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这种情况说明了( )
A.苏州失业人数较多 B.清朝对人身的控制较为严格
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D.江南手工业发展速度下降【对点训练】AC提示: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大量运往西方。【思考】观察下图,中国古代的瓷器、丝绸等是通过什么途径运往西方的?主题三 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国外瓷都“景德镇”——代尔夫特穿中国丝绸的古罗马妇人1.丝国——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中国获得 “丝国”的誉称。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2.瓷器大国
(1)从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
非洲。
(2)明清时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
更大,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China”(中国)便是由“china”(瓷器)而来。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群神宴》中的中国青花瓷说明了什么问题?《群神宴》中的中国青花瓷【思维点击】提示:当时欧洲人对中国瓷器格外珍视。反映了当时中国是瓷器大国。提示:原因:①技术领先;②贸易往来频繁。
作用:是一条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合作探究】为何古代中国的丝绸能享誉西方世界?
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的交流中起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两千多年前,当恺撒大帝身着中国丝袍出现在罗马剧场的时候,整个罗马都为之震撼了。那时候,身穿中国的丝织品衣服,成为罗马上层社会的风尚……1.历史悠久,素称发达;
2.规模巨大,分工细密;
3.技术先进,工艺精湛;
4.经营形态多种多样,有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
5.明清时期在民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6.影响广泛而深远。【拓展延伸】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要特点。1.到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制瓷技艺达到了历
史上的最高水平。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
B.许多瓷器为国际市场需要而生产
C.清朝政府采取鼓励瓷器出口的政策
D.官营手工业规模大且占主导地位B【对点训练】2.唐代诗人张籍《凉州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这首诗反映了(  )
A.丝绸之路的兴盛
B.陶瓷之路的兴盛
C.古代玉石业的发达
D.古代畜牧业的发达A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素称发达的
官营手工业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出现、演变发展特点具体成就形式影响发展历程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冶炼业制瓷业丝织业1.《周礼?考工记》是我国最早的系统记录手工业生
产技术的专著。书中共总结了:攻木之工七、攻金之
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这
段记载描述的是 (  )
A.官营手工业产品丰富,技艺精美
B.民营手工业水平超过官营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分工细致,专业化强
D.民营手工业技艺庞杂,规模扩大C2.史载:“冶铸者为排以吹炭,令激水鼓之也。”创造
这项技术,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的是(  )
A.战国的李冰    B.战国的郑国
C.东汉的杜诗 D.元代的王祯C3.《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
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
手工业(  )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D4.(2018·新课标Ⅰ卷·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篱井,井主所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 以“调身货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特遇不满意,辄外谋高就。这反映出为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A【学思之窗】 明朝中后期,在著名的丝织业中心苏州和杭州,一些以生产商
品为目的的机户,利用积累的资金,购买几张至几十张织机,开设
机房——手工工场,雇佣几名至几十名机工进行生产。“机户出
资,机工出力”,两者形成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机户就是早期
资本家,机工是雇佣工人,两者已无人身依附关系。在棉纺织业
中心松江,一些商人开设暑袜店,利用雄厚的资金,购进大量尤
墩布,分发给当地男女居民缝制适宜夏天穿用的暑袜,计件付给
工钱,再将暑袜拿到店里出售获利。这些暑袜店主直接支配生产,
他们的资本也就由商业资本转化为工业资本,他们本人也变成
早期的资本家。那些在自己家里为老板做工的男女居民,就成了
雇佣工人。清朝时,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也增多了。
云南的采铜业、四川的井盐业、台湾的制糖业、陕西的伐木业、
北京的采煤业、景德镇的制瓷业以及许多地方的造纸业等,都出
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的趋势,这种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提示:(1)“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2)雇佣关系。★【本课测评】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有哪些特征?试举例说明。提示:(1)官营手工业发达,资金雄厚、技术高超、产品精美。例如:我国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表明我国的冶金业长期领先世界。(2)民间手工业经营艰难但有所发展。例如:元朝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明朝中后期江南的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3)中国古代手工业长期领先世界,产品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赞誉。例如:西汉开始开通的“丝绸之路”,使中国的丝绸、瓷器传到西方并大受欢迎。 不能因为我们感觉不到温暖,就否定太阳的存在;不能因为我们感觉不到真诚,就否定人间真诚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