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1张PPT。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请思考:
(1)这反映了古代商业的什么特点?什么时候打破这
一局面?(2)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状况又是如何?《韩非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在家先用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到了集市后,他才发现忘记带量好尺寸的绳子。等到他拿上绳子再次来到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卖鞋的也走了,最终他没买到鞋子。看完这则故事大家都会说这个人太傻了,脚就长在身上,何必再跑一趟?主题一 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思考】下图中古代中国的钱币主要流行于哪一朝代?提示:半两钱是在秦国(朝)使用;五铢钱主要在汉代使用;开元通宝是在唐朝流行使用。表现:(1)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2)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3)出现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1)艰难原因: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2)艰难表现:
①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
②商业总体水平不高。1.商朝:“商人”的出现。
2.春秋战国:商业繁荣3.秦汉——隋唐:比较艰难,初步发展4.隋唐:发展
(1)原因:
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②大运河的开通。(2)表现:
①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的发展。
②出现柜坊和飞钱。 柜坊是指唐宋时期城市中替别人保管银钱的商户。柜坊是由邸店衍生出来的,在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已出现。经营的业务是代客商保管金银财物,收取一定的租金,商人需用时,凭帖(相当于支票)或信物提取,为最早的银行雏形。5.宋元:空前繁荣
(1)原因:商业环境相对宽松,交通发达。
(2)表现:
①商品种类增加;
②北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③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④元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马可·波罗行纪》(图上为中译本)中描述元大都的繁荣: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之比。 北宋 纸币6.明清:繁荣
表现:
(1)城镇商业繁荣;
(2)棉花、茶叶等农副产品成为商品;
(3)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4)商帮出现,实力最强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是徽商、
晋商。材料 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
——《新唐书·食货志》【思维点击】材料中的“飞钱”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1)铜钱过重,不便携带;商品经济和信用交易的发展。【合作探究】:晋商的成功经营之道,对我们今天的启示是什么?
材料一:
山西票号较大的有数十家,每家票号在全国各地均设有分号,有的甚至将分号开到国外重要城市。
材料二:
晋商的经商谚语“宁叫赔折腰,不叫客吃亏”“诚召天下客,义纳八方财”。提示:诚信、勤奋、勇敢、创新。1.某小组在探究“宋代城市商业发展”课题的过程中,搜集到了下列素材,你认为最有说服力的是( )
A.史籍《宋史》 B.北宋“交子”刻版等实物
C.宋朝诗词作品 D.电视剧《水浒传》
2.清朝前期,福建泉州、漳州生产丝绸,所需原料购于江南,载往镇江染色后运回织绸。这反映当时( )
①长途贩运贸易活跃 ②区域分工明确
③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④生产社会化明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对点训练】BB提示:(1)唐朝政府对市有严格的管理,只能在特定位置设市,市与坊严格分开。
【思考】唐朝和北宋城市的突出特点各是什么?北宋东京城唐朝长安城(2)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突破了市在时间上的限制,出现了早夜市。主题二 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打破界限;
草市普遍;四大名镇政治、军事功能为主打破时间限制;
出现早夜市经济功能增强对商业,政府虽逐渐放松控制,但仍严格管理。1.市的变迁:特定位置,
市坊分开,
严格管理特定时间,严格遵守2.城市的发展:
古代的大都市: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职能: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中心繁荣的南方大都会:扬州、成都等。史料一 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
史料二 (东京)来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思维点击】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的“市”与唐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政府对商业的控制有所放松;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
——范文澜《中国通史》【合作探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城市发展出现了什么特点。其兴起的原因是什么?提示:(1)特点:江南兴起了一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2)原因:地处交通要冲,手工业、商业发达,城市人口增加迅速。提示:(1)第一阶段:先秦时期,城市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2)第二阶段:秦汉以后,伴随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成为经济中心。
(3)第三阶段:隋唐以后,伴随着商业的繁荣,大批工商业城镇崛起,城市的经济功能超过了政治、军事功能。【拓展延伸】中国古代城市功能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1.南宋中期,有人在谈到江浙一带的集市情况时说:
“荆吴俗,有取寅、申、巳、亥日集于市,故谓亥
市。”陆游在诗《秋夕书事》中也谈及此况:“鹊飞
山月出,犬吠市船归。”这反映南宋时( )
A.市坊制度已被打破
B.江浙城市发展迅速
C.草市便利商品流通
D.地区经济发展失衡【对点训练】C2.(2018·海南高考·4)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
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
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
这表明当时( )
A.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 B.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
C.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 D.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D提示:(1)实行海禁政策。 (2)原因:沿海居民与外国勾结,甚至入海为寇。【思考】当时实行什么政策?采取这一政策的原因是什么?主题三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而为寇,郡县以闻。遂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开通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广州成为重要的贸易港口,
设有市舶使与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外贸税收成为南宋国库的重要财源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海禁、闭关锁国,对外贸易萎缩1.概况:2.特点:
(1)官府控制对外贸易,朝贡贸易占重要地位。
(2)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什么是朝贡贸易?其目的是什么? 提示:
定义:朝贡贸易指政府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
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思维点击】【合作探究】从汉至明清期间,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的发展变化趋势是怎样的?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可以吸取怎样的经验教训?
提示:(1)趋势:由发展到萎缩。
(2)变化原因:政府落后的思想和错误的政策。
(3) 经验教训:
①政府管理要适度,不放任,但也不太紧;
②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注意与市场的自我调节相结合。【拓展延伸】“海禁”政策不等同于闭关锁国政策
提示:“海禁”政策是指明清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即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如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政策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即对外国商人在华活动采取严格限制措施。“海禁”政策主要是对内的防范,而闭关锁国政策则更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措施。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有哪些?1.早、大、繁荣、快;
2.联系: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
3.阶段: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宋 元空前繁荣);
4.组成: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全面繁荣;
5.管理: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6.趋势: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知识延伸】1. 1661年,清朝派官员至沿海各省“立界”筑垣墙,派兵
戍守。《福州府志》记载,乾隆年间,在福建宁州“每处悬
一碑曰:敢出界者斩!”清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避免海难发生 B.防止鸦片走私
C.杜绝西方思潮 D.严控对外联系
2.朝贡贸易即通过朝贡和赏赐完成贸易。这种贸易的目的
不包括( )
A.宣扬和炫耀国威 B.加强与各国联系
C.广采异域珍宝特产 D.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DD【对点训练】古代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商朝春秋战国:繁荣秦汉—隋唐:艰难发展市的变迁:宋朝城市的发展隋唐:发展宋元:空前繁荣明清:仍然繁荣概况:由发展到萎缩特点:朝贡贸易
政治目的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C1.关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其发展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
B.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关
C.商税收入是政府收入的最主要来源
D.重农抑商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2.宋朝发生了一场名不虚传的商业革命……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这场“商业革命”最本质的现象是 ( )
A.城市布局打破坊市界限
B.出现了工商业市镇
C.海外贸易空前发达
D.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A3. (2018·新课标Ⅰ卷·T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
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
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
A. 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 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 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 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BB4.(2018·海南高考·T6)
表1呈现的史实表明,17-19世纪的中国( )
A.迁往海外的人口不断增加
B.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C.社会经济呈持续繁荣局面
D.海外贸易长期发达D【学思之窗】唐朝,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的邸店在各大商业城市不断兴办,甚至还开有“波斯邸店”。邸店是兼营旅店、货栈的场所,利润丰厚。后来,随着商业的发展,又从邸店中分离出柜坊。柜坊专为富商大贾、贵族官僚、高利贷者储存金银财物。飞钱,又称便换。各地商贾将货款委托给各道设在京城的办事机构进奏院,领取半联票券,持券可游走四方,合券可在京城或回本道取钱。这样,商旅就不用长途携带钱币,各地之间也不用运输税钱。 柜坊和飞钱的出现,对商业的发展有何作用?提示:(1)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
早的银行雏形,它是专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
务的,也便于商人筹措资金。
(2)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它出现以后,商旅不
用长途携带钱币,也不用运输税钱。总之,柜坊和
飞钱的出现,使各地之间的商业往来更加方便快捷,
有利于商业的繁荣。1.整体状况:不断发展,宋元时期空前繁荣;
2.阶段特征:宋代以前,商业发展受到严格控制和管
理;宋代以后,商业发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交易也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
3.商业手段:类似银行的柜坊和类似汇票的飞钱以及
纸币很早就出现了。
4.对外贸易: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以政治目的为主。★【本课测评】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学习延伸】
新都(新安)勤俭甲天下,故富亦甲天下。贾人娶妇数月,则出外或数十年,至有父子邂逅而不相认识者。大贾辄数十万,则有副手,而助耳目者数人。其人皆铢两不私,故能以身得幸于大贾而无疑。他日计子母息,大羡,副者始分身而自为贾。故大贾非一人一手足之力也……青衿士在家闲,走长途而赴京试,则短褐至骭,芒鞋跣足,以一伞自携,而吝舆马之费。问之则皆千万金家也。徽人四民咸朴茂,其起家以资雄闾里,非数十百万不称富也,有自来矣。
——顾炎武《肇域志·江南十一·徽州府》
按顾炎武的看法,徽商发达的原因有哪些?你同意他
的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看法。提示:(1)原因:①徽州人有经商的传统,成年男子
结婚不久就外出经商,有的人几十年都不回去;
②徽州人很团结,注意互相帮助,一个大商人能够
得到许多同乡的帮助,在帮助的过程中,这些同乡也
学到了经商的本领;
③徽州人还崇尚节俭,不奢华。
(2)同意。因为顾炎武的看法符合徽州商人的实质,
也正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人的真实写照。 不能因为人生的道路坎坷,就使自己的身躯变得弯曲;不能因为生活的历程漫长,就使求索的脚步迟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