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这是清朝末年的情景,一方面,西学传入;一方面中国男人头上的那根长长的辫子犹在。用辫子画圆,是时尚还是悲哀?好在社会在发展在进步,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男人头上的辫子终于剪掉了。请思考:
(1)近代以来社会生活习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近代以来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主题一 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戊戌变法运动时期,社会上流传一首打油诗:
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做短衣裳。
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思考】解读诗中所蕴含了哪些历史信息?提示:新服饰走向中下层民众,不缠足运动已经发动,社会风俗改革之风悄然兴起。洋布、洋装;中山装;旗袍;粗布大衫等;新旧并存、中西并存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时尚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豪宅;里弄;传统与现代并存,不均衡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婚姻制度;婚丧仪式;社交礼仪;称呼;历法节日变化小,仍沿袭传统提示:民国初年。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思维点击】材料现象出现于什么时期?该现象得以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胡德坤主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记载:“妇女婚姻自由的观念逐渐为人们接受,男女社交也逐渐被社会承认,妇女开始走向社会。北大首开女禁,正式接收女生……女护士、女记者、女教师、女演员甚至于女政治家等职业妇女开始出现。”材料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
——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提示:(1)变化: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
原因:①近代西方文明的影响;②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这是当时人们崇尚新礼仪、追求新风尚的重要原因。【合作探究】材料反映出我国近代婚俗发生了什么变
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史论拓展】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
(1)根本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2)政治上:政府的推动、重大政治文化运动的推动、近代政治经济体制变革的影响。
(3)经济上:近代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思想上: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
(5)其他: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提示:
(1)从地域看: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向内地和市镇推进,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
(2)从过程看:从西方引进,有较强的殖民地色彩,且中西、新旧并存,甚至中西合璧、相互渗透。
(3)从水平看:断发运动迅速彻底。不缠足运动虽然起步早,可是进展缓慢,并且沿海和内地水平不一。
(4)从动力看:每一次服饰、习俗等方面的变化都与当时社会运动的推动有关。【拓展延伸】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对点训练】1.歌曲《我的中国心》唱道:“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洋装”开始传入中国是在( )
A.鸦片战争后 B.洋务运动后
C.民国建立后 D.国民革命后
2.元旦由原来的大年初一,变成了1月1号……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方文化侵略的加深 B.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C.民主革命的胜利结束 D.民国政府的社会革新AD主题二 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世界级服装设计大师皮尔?卡丹:当时第一次(1978年)来到中国的时候,整个中国连男女都分不出来,都是一片灰色。我觉得我为中国也作了一些贡献,就是把颜色带到了中国。 【思考】皮尔?卡丹能“把颜色带到了中国”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思想解放,审美观点的变化。灰蓝为主;单一款式五彩缤纷;多样化温饱,小康;丰富城市拥挤
家具简单住房极大改善;追求内部陈设、外部环境勤俭节约、无私奉献休闲娱乐多样化;注重环保、讲究卫生等简单,不温饱 “文化大革命”时期,“国防绿”“海军蓝”是中国城乡居民追求的色彩。那时期,穿一身“国防绿”、腰间系一条帆布大板带、肩背军挎包成为青年男女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20世纪80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毛皮大衣、羽绒服、西服、呢大衣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的风采与魅力。民众受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较大,中国服饰正式走向了多元化。
——摘编自陈志华、朱华《中国服饰史》提示:变化:由单一服饰到多元化服饰。
因素:改革开放;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民众思想观念变化;外来文化影响。【思维点击】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的服饰发生怎样的变化?影响变化的因素是什么?【合作探究】材料一 改革开放前材料二 改革开放后(1)材料一、二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
(2)通过两个时期漫画的对比,谈谈你的认识。 提示:(1)材料一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下物资匮乏、人民生活水平低的情景;材料二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下物资丰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情景。
(2)漫画通过两个时期的对比,反映了改革开放后社会的沧桑巨变,歌颂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功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习俗的变迁有何典型特征??提示: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意识形态的影响,中国社会生活又重新趋于中化、独立化。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社会生活变化逐渐跟上国际潮流,逐步多元化。【归纳总结】【拓展延伸】结合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历程,谈谈对当前我们社会生活变迁的启示?
提示:(1)独立是发展、富强的前提,发展、富强是社会进步的保障。(独立是社会进步的前提、保障)
(2)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关键。
(3)生产力发展水平是社会变迁的根本推动力量,一定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真正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对点训练】1.“黄金周”假日出游是人们休闲放松的一种方式,
它透出的主要历史信息是( )
A.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旅游业、餐饮业的快速发展
C.假日经济是一种新经济
D.是几千年来家庭生活的重大变革
2. 近三十年来,择偶标准也从选择“嫁汉吃饭”到寻
找“知心爱人”。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口流动频繁 B.择偶观念开放自由
C.互联网利于思想交流 D.改革开放推动进步AD1.中国近代某一时期,服饰文化开始从“褒衣博带,
长裙雅步”发展为“断发易服”,政府在警界和部队
之中推行新装。该时期是 ( )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2.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CC3.(2017·全国卷Ⅲ)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B4.当今中国,各种各样的服装店迅速发展,各式各样的
服装琳琅满目,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我国的服装业已融入了国际潮流
B.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C.中国的纺织行业已达到世界领先
D.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获得很大提高D【学思之窗】由于粮食和日用品产量有限,我国曾经对
粮食、食油、布料等实行凭票供应。改革开放后,随着
粮食产量的提高,工农业产品的增加,供应紧张的局面
逐步得到改善,政府取消了实行几十年的票证供应。当
年的粮、油、布票证,如今成了收藏家的藏品。现在,
人们再也没有花钱而买不到东西的烦恼了。
思考:你认为,导致当今中国产品丰富的主要因素是什
么?提示:(1)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生产力水平逐渐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工农业产品增加;
(2)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引进先进品种;
(3)科学技术发展;
(4)人民群众生产积极性高涨。【本课测评】列举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影响变化的主要因素。
提示:(1)变化表现:
①衣的方面,从长袍马褂到西装和五彩缤纷的休闲服装;
②食的方面,从传统饮食到引进西餐,讲求饮食的营养均衡和健康;
③住的方面,从传统平房到宽敞楼房;
④风俗方面,改变陈规陋习,推广文明习俗。(2)变化原因:
①外因: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西方国家的侵略,客观上使西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传入中国。
②内因: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自身的落后,主动向西方学习;中国共产党将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工作重心。 不是真正的朋友,再重的礼品也敲不开心扉。
——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