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8张PPT。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请思考:(1)人类在利用网络优势的同时,如何将其负面作用降至最低,以保证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2)如何看待其他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 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带来的正面作用举不胜举,然而负面影响也比比皆是。广大青少年如何面对互联网“天使”和“魔鬼”的双重诱惑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课题。主题一 报刊业走向繁荣【思考】下面的竹枝词体现了报纸的哪些社会功能?
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提示:针砭时弊、传递信息、唤醒民众、启发民智等。1.旧中国报刊业的演变历程2.新中国以来报刊业的演变历程(1)建国后:继续发展。
(2)改革开放后,报刊业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最早在华办的报纸 中国人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最早报刊:《昭文新报》【思维点击】你如何看待外国人在中国创办报纸?提示:①促进西方文化在华的传播,加剧了列强对华文化侵略;
②把近代报刊带来中国,促使国人办报,人们思想观念改变。观点一:对其持完全否定态度,认为外报在列强入侵过程中充当了文化的先遣队,是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重要阵地,同时又为西方武装侵略刺探情报,因此是列强侵华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观点二:尽管一部分外报在列强侵华过程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但其积极作用还是不容忽视的,其本身就是一种近代文明的表征和近代文化的载体,因此它在客观上也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这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报纸中国共产党国民党针锋相对的斗争建国以来的报刊【思维点击】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时期涌现了大批报刊,与其他时期相比:这些报刊创办起到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提示:服务于政治运动的舆论宣传。李倬宇、钱培荣在《近代中国报刊兴起的历史动因》中写道:“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直是在逆境中,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因此反对这种内外压力,发展民族工商业就成为中国资产阶级的强烈愿望,这种愿望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近代报刊的迅速发展。”【思维点击】结合史实,说明作者的上述观点。?提示:戊戌变法前后,为了宣传维新思想,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越来越多。 【合作探究】根据材料指出近代有识之士提倡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 提示:
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败,政治黑暗。
目的: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新图存。材料一 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清廷之腐
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操,遂致力于办报,藉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提示:(1)传播西方文明,促进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促进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2)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在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夺取近代中国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拓展延伸】报刊对近代历史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对点训练】1.19世纪70年代初,有人作诗云:“见闻历历备于
此,读之可惊复可喜。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
此始。”诗中所提到的“纸”是( )
A.传单 B.信件 C.报纸 D.电报
2.据《中国近代报刊史》载,《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 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000份,一年后达到13000份,最多时销达17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记录。这一现象说明( )
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
B.《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
D.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极大CC主题二 影视事业的发展【思考】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见得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吗?”当时,使人民“开眼界”的是哪种大众传媒?提示:电影。1.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2.电视业的发展历程(1)中国电视诞生的标志——(2)中国电视的普及——改革开放后1958年北京电视台试播电影诞生中国第一部自拍电影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电影:京剧《定军山》,演员为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鑫培。《歌女红牡丹》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
中国第一部有声片——胡蝶主演的《歌女红牡丹》,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渔光曲》于1934年公映时创下连映84天的纪录。1935年,在国际电影节上首次获奖。《渔光曲》1935年摄制的《风云儿女》新中国成立以后,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的故事纷纷被搬上银幕。改革开放后,电视的普及,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提示:电影作为信息传播媒介的时效性并不强,但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能让观众在短时间内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享受;电影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价值审视,其特殊的效果是其他媒介无法比拟的。
【思维点击】电影作为一种媒介,在传播信息方面有何特点??1.当代电视剧《产科男医生》是部以妇产科为背景,
讲述了一群妇产科男医生的艰辛与不易,他们不仅
要面对病人的不信任和家属的质疑,还要承担所有
可能存在的风险。这说明( )
A.男女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
B.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
C.虽已开放,但保守思想仍存
D.中国人普遍信赖中医 【对点训练】C三、互联网的兴起
1.兴起
1994年,互联网正式接入中国。此后,互联网在中国获得迅速发展。
2.影响
(1)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
(2)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思维点击】互联网兴起后,会不会削弱,甚至取代其他媒介的地位?
提示:不会。
因为:不同的媒介各有自己的优点和自己的特色栏目,能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互联网的普及并没有削弱其他媒介的地位,而是同时出现向上发展的趋势,无论是报刊、电台还是电视,传播手段越来越丰富。【合作探究】思考:
(1)材料中“铁路时代”与“宽带网络时代”在传播媒介上的主要不同是什么?
(2)结合材料中的图片分析网络对社会产生的消极影
响。材料 美国科学家米歇尔·科兹曼对近现代历史做的划定:“19世纪是铁路时代,20世纪是高速公路时代,21世纪将是宽带网络时代。”提示:(1)“铁路时代”主要依靠报纸;“宽带网络时代”媒介广泛,有报纸、影视、互联网等,网络媒介传播信息具有互动性、广泛性和及时性的特
征。
(2)网上信息量大,各种信息良莠并存,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网上淫秽色情、诈骗等负面影响便会乘虚而入,影响社会,特别是对好奇心强而自制力不强的青少年来说更具有很大的影响。 【对点训练】1. 在莫斯科电影展览会上,评判委员会的评语是:以
其勇敢的现实主义精神,生动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的现
实生活。这部获得“荣誉奖”的影片是( )
A.《定军山》 B.《风云儿女》
C.《渔光曲》 D.《歌女红牡丹》
2.用QQ聊天、用E—mail发邮件、用Blog(博客)写
日记,已成为很多中国人的生活习惯。这表明( )
A.邮电通信事业获得了新发展
B.广播影视成为民众文化生活的主体
C.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交往方式
D.新技术、新观念深入人心CC大众传媒的变迁互联网的兴起形成发展历程迅速发展的原因电影的发展历程报刊业走向繁荣影视事业的发展
和互联网的兴起电视的发展历程1. 1907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在当时中国舆论中心的上海,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惋和抗争之声,仅《申报》第八天就刊出秋瑾诗六首,有关秋瑾的文字达三万多字,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这一现象表明( )
A.广大人民肯定了报纸的教化功能
B.报纸宣传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
C.工商业发展促进报纸产业多元化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B2. 1890年,上海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报道了美国人制造“风舟”的新闻。一位中国画师据此画出“带有4只鸟翼的船”发表在《点石斋画报》上。对上述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
A.这则新闻是假的
B.飞机制造技术传入中国
C.该画报以传播先进科学技术为宗旨
D.报刊有传递信息、娱乐大众的作用
D3.近代中国一则广告宣称:“凡各国山川、人物、草木、鸟兽、胜景、奇事、战争、玩耍,无不完备,且活动如生。”“看看看,真极!看看看,奇极!” 这则广告宣传的是( )
A.修筑铁路 B.创办报刊
C.放映电影 D.开通电话C4.下图是当今互联网上最受大众欢迎的QQ聊天场景,
那么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互联网的优势( )?
A.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B.虽然快捷迅速,但费用较之打电话要昂贵多了?
C.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D.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B【本课测评】
网络媒介与其他大众传播媒介相比,有哪些优势?提示:(1)集报纸、广播和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干不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