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二:19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件(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19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件(4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08 22:2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1张PPT。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二战后,英国举行大选。结果却是“致力于维护大英帝国地位不坠”的丘吉尔败给了“承诺给每一位公民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的艾德礼。你知道为什么吗?请思考:
(1)英国是如何建立起福利制度的?
(2)这反映了二战后英国等西方国家的什么变化?主题一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一代人时间里,美国经济就像是一种魔力经济。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美国普通工人的实际收入、普通家庭的实际收入、人均消费等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翻了一番。但在1973年,魔力消逝了。 【思考】材料的“魔力”指的是什么? 提示: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策,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原因:

(2)影响: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实践。
凯恩斯主义的盛行。
战后面临重建的任务。①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黄金时期”。
②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滞胀”现象。①实践经验:
②理论基础:
③现实任务: 1.普遍加强: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1)原因:
(2)表现:
(3)结果:“滞胀”现象出现。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现“混合经济”。2.适当减少——20世纪70年代初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济现象:“滞胀”现象
应对措施: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混合经济上表反映出该时期西方国家出现了怎样的经济现象?结合课本内容回答西方国家是如何应对的?西方国家1968—1975年经济发展情况表【思维点击】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初,美国成为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实力最为雄厚的国家。它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的2/3,黄金储备的2/3,同时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大象出版社《历史》必修Ⅱ提示:海外市场的拓展;科技革命的推进;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思维点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出现材料所述经济状况的原因。
【合作探究】有人说:凯恩斯不仅是“战后繁荣之父”,也是
“战后滞胀之母”。结合所学和下列材料,谈谈你的理解?材料:凯恩斯提出政府必须实行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实行
赤字财政,通过扩大财政支付来增加投资,以确保足够有效的
需求……提示:(1)“战后繁荣之父”:凯恩斯主义的应用适应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20世纪50-70年代资本主义发展黄金时期的重要条件。
(2)“战后滞胀之母”:凯恩斯主义调整了生产关系,使其暂时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种过多干预经济的生产关系不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导致“滞胀”现象的出现。市场调节 自由放任政府干预政府+市场【拓展延伸】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调节方式发生的变化?从中有何认识?(2)启示:
①经济政策应适时的调整,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②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可以相互借鉴。提示:(1)变化: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是在20世
纪50年代至70年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新
变化主要是( )
A.奉行自由放任政策 B.普遍实施政府干预?
C.全面实行计划经济 D.大力发展“新经济”
2. 凯恩斯所说的“政府必须……成为看得见的手”,
其中“看得见的手”是指( )
A.政府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
B.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
C.资本主义的供给和需求关系
D.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 【对点训练】AB主题二 建立“福利国家”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到“福利国家”制度时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是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思考】这说明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有什么特点? 提示: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3.发展历程20世纪六七十年代19世纪中叶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20世纪80年代1.原因:
2.实质:缩小贫富差距及带来的社会问题。国家干预社会财富的分配。4.评价
(1)缓和阶级矛盾,对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2)给国家财政带来沉重的负担,助长了人们惰性。材料:福利国家制度有效地降低了社会不平等程度,减少了贫困人口的数量,缓和了阶级矛盾,社会政策还通过再分配政策和社会保护制度引导了消费,提供了高技能、身心健康的人力资源,为经济社会的平衡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人才支持和制度保障。
——《福利国家 欧洲再现代化的经验与经历》(1)降低社会不平等程度,缓和了阶级矛盾,对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2)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思维点击】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福利国家”制度建立的积极影响。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婴儿出生时,产妇的医疗费用由国家负担,还可以得到一定的补贴。16岁以前的公民每周有补助,公立学校实行免费教育。职工患病可以免费得到治疗,失业有救济金,退休后有养老金,死亡后其家属还能得到抚恤金。【思维点击】根据材料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的福利有何特点。提示:福利种类繁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合作探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英国《泰晤士报》和法国《解放报》曾报道,法国44岁男子提尔利24年来从未工作过一天,但他却靠着政府的福利救济一直过着神仙般的滋润生活。他还竟然不知羞耻地出版自传,披露他的懒虫秘诀。
(1)高福利有什么危害?
(2)有人据此认为“福利只是养懒汉,中国不应建设福利国家”,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提示:(1)助长了部分人的懒惰心理,财政不堪重负,不利于经济发展。
(2)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原因: ①虽然高福利确实使一部分人失去劳动热情,不利于经济发展。但是不能否认福利制度在缩小贫富差距、刺激消费、缓和矛盾、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积极作用。
②中国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现在尤为重要,当然中国也应该量力而行,时刻警惕高福利的消极作用。【拓展延伸】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提示:(1)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普通群众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故被称为“社会减震器”。同时它又有利于扩大消费市场,缓和供求矛盾。
(2)福利制度是垄断资本家为缓和国内矛盾、挽救资本主义制度而不得不支付的一种代价,它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国家“按资分配”的制度,也不能彻底消灭贫困和两极分化。
(3)带来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也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对点训练】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主要结果是( )
A.促进了社会和谐 B.强化了国家机器
C.阶级矛盾基本消除 D.消除了社会不公
2.著名经济学林德贝克批评说,“这种经济患上了‘动脉硬化症’,对劳动缺乏刺激作用,带来了社会发展的放慢或停滞”。他所批评的是(  )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自由资本主义经济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高度发达的福利经济DA主题三 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一位俄国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思考】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什么?提示:重视高新科技,积极发展“新经济”。美国20世纪70-90年代的经济1.第三产业的兴起:
(1)原因:科技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活水平、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2)作用:
①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
②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1)含义:以全球化为背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2.“新经济”的出现(2)认识:
①美国经济实现了达1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
②依然会受到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制约。比尔·盖茨
微软公司创始人之一“上帝在上网”【思维点击】 材料反映了当代美国经济有何特点?
材料 美国自1991年4月份以来,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4%,而失业率却从6%降到了4%,通胀率也在不断下降。如果食品和能源不计在内的话,美国1999年的消费品通胀率只有1.9%,增幅为34年来的最小值。这种经济现象就被人们表述为“新经济”。 提示:高增长、低失业、低通货膨胀,经济周期的阶段性特征明显淡化。
1950年1970年农业工业服务业农业工业服务业美国7.236.955.12.931.764.7日本26.031.742.33.643.048.4联邦德国10.749.739.63.351.745.0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合作探究】
图表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产业结构变化的什么趋势?概括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及意义。年份及行业 国家提示 
趋势:第三产业比例上升。
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意义:促进经济竞争力提高;拓展经济活动领域;增加就业,扩大市场,改善资源配置;缓和经济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生质的飞跃。材料 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经历了一个长达十年的经济增长期,特别是在90年代后半期,美国出现了“两高”(高经济增长率和高生产增长率)与“两低”(低失业率和低通货膨胀率)并存的局面。再次超过欧盟,把日本远远地甩在后面,重新巩固了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大象出版社《历史》必修Ⅱ提示:大刀阔斧地改革;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知识经济开始形成;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合作探究】依据材料,概括指出推动美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上述变化的因素。材料 直到2000年12月克林顿任期结束时,美国经济连续增长了112个月,超过了美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增长期……与此同时,美国经济保持着较低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1999年这两项指标分别为4.2%和1.9%……
——刘绪贻《我看美国新经济》【合作探究】材料说明了美国经济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呈现出怎样的发展状况?原因何在?提示:发展状况:美国经济持续增长近十年,经济高速增
长,同时保持低失业率和低通货膨胀率,人们把这段时期
的美国经济称为新经济。原因:信息技术的发展及知识经
济的推动。【合作探究】结合下面图片——战后资本主义主要变化的侧重点,思考:这些新变化的核心是什么?实质是什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核心)建立“福利国家”第三产业兴起“新经济”出现 这些变化的实质是: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波动依然存在。提示:【拓展延伸1】三次科技革命对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有哪些?
提示:(1)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农业比重下降,轻工业比重上升。
(2)第二次工业革命使重工业开始取代轻工业,成为工业的主要成分。
(3)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第三产业的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迅速上升。【拓展延伸2】
从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中可以获得的启示?
提示:(1)根据生产力发展要求,适时调整生产关系。
(2)关注民生,建立社会保障机制。
(3)充分发挥第三产业的优势。
(4)走科技创新之路,努力发展新经济。1. 下表为美国三大产业占GDP比例统计表,反映了( )
A.美国产业结构的不均衡???
B.美国经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美国制造业的逐渐衰落???
D.新科技推动了产业结构转型
【对点训练】D2.下列关于“新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这一趋势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
B.它能使美国经济摆脱周期性波动规律的制约直线发展
C. 它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
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D. 它是推动9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B经济运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核心)科技革命的推动吸取经验教训经济政策调整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社会保障:建立“福利国家”经济结构:第三产业的兴起增长模式:“新经济”的出现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未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但是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B1.20世纪,美、英政府经济职能经历了几次转变。以下比喻体现了70年代以来两国政府经济职能定位的是(  )
A.“守夜人” B.“中间道路”
C.“大管家” D.“甩手掌柜”2.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增长停滞、物价持续猛涨的现象,各国立即进行调整,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调整”的实质是(  )
A.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B.恢复自由放任政策
C.扩大“福利国家”规模 D.放弃凯恩斯主义理论A3. “……确实为各国社会成员谋得许多福祉,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平等,缩短贫富差距,杜绝了因贫困引发的许多社会问题。”该言论适用于评价(  )
A.“混合经济”
B.“斯大林模式”
C.西方“福利国家”制度
D.“新经济”C4.下图为1948~1999年美国经济增长率波动曲线。战后美国经济出现了三次较长周期的经济繁荣时期,其中造成第三次超长经济增长周期的主要原因是( )
?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B.实行“新经济”发展模式
C.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C【学思之窗】 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到“福利国家”制度时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思考:你怎样理解“梯子”和“安全网”的说法?提示:(1)“梯子”是指国家社会给人们提供发展的渠道和机会。
(2)“安全网”就是指社会福利政策,福利制度给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安全的保证。【学习延伸】   根据你的观察,谈谈我国近年来第三产业的发展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你认为哪些行业成就比较突出?哪些行业还相对滞后?
提示: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在中国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大,不断便利人们的生活。中国经济发展区域差别比较大,建议大家根据当地的情况分析具体哪些行业突出或者落后。 不是拥有幸福的人才幸福,而是知道幸福的人才幸福;幸福不在于享受了多少,而在于感受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