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七年级上册讲义【内容标准】
概述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
族融合的措施。一、教学目标能说出鲜卑族拓跋部的迁徙过程;能合作探究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和主要内容;能从多角度说明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能以正确的民族观来认识孝文帝改革的价值。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从中归纳孝文帝改革的作用,从而初步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通过课堂分组探究,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知识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认同民族融合、民族交流的价值。
二、教材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在鲜卑拓拔部的发展进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对我国多民族之间的发展繁荣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从探究中认识体会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设计理念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学情境的创设者,探究问题的设计者,学生活动的引导者。
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进入历史情境,展开历史想象;参与问题探究,主动获取知识,进行深刻反思。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三、学情分析初一学生活泼好动、参与性强。但是他们对事物的是非曲直判断往往不够成熟。通过这节课创设的丰富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和丰富的历史想象,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诗歌导入,由刘禹锡的《乌衣巷》引入主题: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既是由统一走向分立的时期,又是从分立趋向统一的阶段,为北方民族大融合创造了条件。通过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学习,指导学生掌握这一时期的特征,即虽然民族交往与民族冲突交织在一起,但民族大融合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其主要表现是“统治者自上而下的胡汉融合的改革”,如孝文帝的改革;“各族人民之间自下而上的交往和交流”,如在生产、生活方面的民族融合情况。提出问题:
1. 鲜卑族的孝文帝为什么要实行“自上而下”的“胡汉融合”的改革?
2. 为什么一定要精心安排迁都洛阳的“计谋”呢?为什么改革涉及的范围又是如此之广呢?
3. 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最基本原因是什么?
启发学生从这些改革的有利因素中,明确孝文帝实行改革的原因所在:实行胡汉融合政策进一步冲破鲜卑族旧贵族势力的阻挠,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胡汉融合政策”的彻底,改变了少数民族旧的、落后的风俗,得到汉族地主对北魏政权的拥护,巩固了北魏的统治。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学生活动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的图片和材料开展教学。
观察“少数民族内迁示意图”,了解北方的局势。
阅读课文“孝文帝改革”内容,指导学生制作“孝文帝改革表”。
观察“胡汉融合”系列插图,了解民族融合的情况。教学小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出现了长期混战分立的局面。与此同时,西部和北部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原,逐步实现了汉族的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这一历史潮流,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同时,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南北经济的发展也展现了民族大融合这一历史发展的主流。板书设计 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
一、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
二、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背景:改变北魏落后状况,加强北魏统治力度
内容:孝文帝迁都洛阳、汉化政策
作用:承担胡汉融合促进任务,顺应民族融合
历史潮流巩固练习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
是( C )
A. 北方统一的实现 B. 鲜卑族的封建化
C. 北方民族大融合 D. 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
2. 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
的是( D )
A. 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B. 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
C. 其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
D. 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
拓展延伸3. 北魏孝文帝改革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B )
A.符合鲜卑族统治阶级的利益
B.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C.得到各民族统治者的支持
D.代表了中原地区人民的利益
4. 在中国古代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历史作用是促进
了( D )
A.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B.游牧民族农业化
C.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图片资料课件21张PPT。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七年级上册课件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昔日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在我们56个民族的中华大家庭中,还有没有匈奴、鲜卑、羯、氐等民族?羌族青年 《敕勒歌》反映了鲜卑族的生活情景,从诗中大家能看出鲜卑是怎样的一个民族呢?
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孝文帝(467-499年),姓拓跋,名宏,献文帝之子,他是北魏杰出的君主。三岁时即被立为太子。五岁时,年仅十八岁的父皇献文帝就禅位给他,二十四岁时孝文帝开始亲理朝政 。
假若你是当时北魏的皇帝孝文帝,你怎样解决这些难题呢?我该怎么办才好呢?Good idea!迁都洛阳请看小品 一律改穿汉族服装、改说汉话;改汉姓,
提倡鲜卑贵族同汉家世族通婚。
在鲜卑中建立门阀制度,把汉族地主的门
阀制度推广到鲜卑族当中去。
改鲜卑官制、法律、礼仪、典章为汉制,
革除鲜卑旧制。 汉 化 政 策鲜卑族改汉姓找不同请注意我们的服饰哦 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相互取长补短,吸取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逐渐融合一体的历史趋势,是历史的进步的表现。
点评考考你 学习历史,贵在借鉴历史,孝文帝的改革距离我们现在已一千五百多年了,大家想想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对我国今天多民族之间的发展繁荣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有什么借鉴的地方? 各民族要想进步,就须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中华民族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就不能封闭自己,而应改革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其他民族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我的回答请你评价一下孝文帝思维拓展
标 准
一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促进历史前进;
二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
北魏孝文帝崇尚中国文化,实行汉化,禁胡服﹑胡语,改变度量衡,推广教育,改变姓氏并禁止归葬,提高了鲜卑人的文化水准。是西北方各民族陆续进入中原后民族融合的一次总结,对中国起了重要的作用。死后庙号高祖。亦称为魏孝文帝。
大家之言请同学们帮助老师完成下列内容北方的民族汇聚西北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原百家论坛 鲜卑族中拓跋氏的一支。势力更是强大,?他们建立的北魏政权机关,曾一度统一中国北方,与江东的刘宋王朝对峙。在这个政权统治长达标148年的时间里,由於出於对汉民族文化的热爱?,君主开始禁止通行鲜卑民族的民族服饰和鲜卑语,与本来之鲜卑民族划清界线。自称是五帝之後。改从汉人姓氏?,提倡鲜卑汉通婚混血已达到改造自己民族的目的。?因此的缘故?,?鲜卑民族就可以称为是新的汉民族?。?因为鲜卑已经放弃了原来的生活方式与本民族划清界线。这与後来入主中原的蒙古人和满族人的政权完全是不同的。课件12张PPT。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1)迁都洛阳.(2)实行汉化政策,改穿汉服,学说汉语,采用汉姓,同汉族通婚.课件31张PPT。第22课学习目标概述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北方的民族汇聚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它上承秦汉,下启隋唐,这一时期有两大特点,即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本课侧重民族大融合这一特点,介绍了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和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两个内容。这一时期的民族大融合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也为隋唐的大一统奠定了重要基础。具有知识的延续性和铺垫性。 二、教学目标 三、重点难点 四、教法学法 知识与能力:
正确识读“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掌握识别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概述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措施。(课标)
分析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识图,具体感知这一时期北方民族融合的情况。
根据教材内容,编演孝文帝迁都的课本剧,加深对孝文帝迁都并改革的理解。
采用问题探究学习法,从改革的背景、内容、意义等多角度对孝文帝改革的作用提出各自的见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时期。这一时期,北方、西北方的少数民族与中原地区的汉族人民在冲突与交往中相互融合、相互学习、相互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以此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培养民族平等、友好交往的意识。
了解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对坚持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史实,认识孝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有作为的封建皇帝,是一位有胆有识的改革家;同时,认识到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要发展则必须要改革,只有改革才能使社会发展。 重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其改革在历史上的影响极其深远。隋唐时期的北方汉人已是胡汉融为一体的汉人了,这与孝文帝的改革是不可分的。因此,孝文帝改革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难点:
作为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的孝文帝为什么要进行学习汉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的社会改革,最终与汉族融合在一起,而不保持其民族的本色?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教法
1、问题与启发式教学法、师生合作教学法
设置问题让学生在讨论、思考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学法
1、自主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课前合作、探究完成预习任务,课堂上合作讨论、思考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一、学情分析
学生生活在一个多元的社会,同时也是一个信息高度共享的时代。他们喜欢鲜明的、时尚的、古朴的、未知的一切。因此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历史资料,创设历史情境,从而了解历史、感受历史,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的构思
1、本课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以探究性学习和体验性学习为方法,尽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彼此之间互相交流、沟通,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2、多媒体的运用
学生通过网络查找与本课相关的史料,制作幻灯片,编写历史短剧,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增加教学的信息量。教师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课件,将历史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教学效果。 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北方南方魏
蜀
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北魏宋齐梁陈东汉隋朝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①魏晋时有哪些边疆少数民族迁徙到中原地区?
②这些少数民族最初生活在什么地方?
现在他们又来到了什么地方?③由于他们生活的地方不同,那么他们和汉族的生活习惯有什么区别吗?
④有着这么多的不同,他们还能和平相处吗?
⑤如果不能和平相处的话,怎么办?如果有矛盾的话怎么解决呢?二、魏孝文帝为什么要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三、现代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当中,还有没有鲜卑族?他们到哪里去了?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文一、少数民族为什么要迁到内地来?为什么要迁都洛阳?孝文帝迁都小剧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呢?归纳,概述:一:迁都
二:汉化 材料一: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材料二: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鲜卑、汉族互为姻亲。 ①孝文帝改革的作用是什么?
②在今天的中国56个民族中还有没有“鲜卑”这个民族?
③没有,那鲜卑族上哪去了?(融入汉族之中)
④那你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1、北魏统一北方2、孝文帝改革迁都(494)、穿汉服、说汉话、改汉姓、通汉婚3、孝文帝改革的意义三国两晋南北朝,
北方民族入中原,
冲突交往数百年,
中华民族凝聚显,
北魏明君孝文帝,
胸怀大志主动变,
与汉通婚语姓服,
平城洛阳都城迁。辩一辩但有人说: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丧失了勇武之气,导致北魏的衰落和鲜卑族的灭亡。有人说: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最终汇入中华民族 大家庭,推动了整个民族的融合和进步。你的看法呢?我们现在也能看到类似魏孝文帝的改革或者学习吗?比如服装,语言?讨论一、边疆少数民族内迁
1、原因:中原王朝的招抚和强迫
2、内迁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
3、民族矛盾加剧
4、民族融合加强知识巩固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改革背景: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直接原因:控制汉族,加强统治2、措施:迁都洛阳
汉化措施改穿汉服
学习汉语
采用汉姓
与汉人通婚3、作用:促进民族融合课外延伸 从我国的少数民族中选择一个民族,对她的起源、发展、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调查,写一篇小小的调查报告。1、北魏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
A羯 B鲜卑 C氐 D匈奴
2、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的是:( )
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增强国国家军事力量 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CB课后练习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