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4.20《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历史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4.20《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历史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8-05 09:11:00

内容文字预览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设计
所属学科或领域: 历史
适于的学段/年级: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本册书第三单元“政权分离与民族汇聚”中的第一课。从本课开始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大分裂时期——历时近四百年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的形成是这个新时期的开始,从此秦汉以来大一统的局面结束了,它是中国古代历史的转折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本课在本单元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课有两个子目,曹操统一北方,三国鼎立。涉及两大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它们是促成三国鼎立形成的重大事件。官渡之战不久曹操结束了北方割据纷争的局面,北方统一后曹操又发兵南方想一举统一全国,结果赤壁之战惨败而归,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两个子目按时间和事件先后顺序安排,并有着因果联系。
了解三国的主要史实是本课的重点,本课的难点是:初步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并树立对国家分裂与统一的正确认识。
二、学情分析
1、本课与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内容紧密相连,有学生熟悉的人物,如曹操、诸葛亮、刘备等。语文课恰巧才学过曹操的《龟虽寿》,并知道草船借箭的故事,对赤壁之战有一定的了解,不少学生通过看电视剧《三国演义》,读过一些关于三国时期的故事,知道一些成语典故。他们具备一定量的知识储备。
2、初一学生年龄小,善于思考,思维活跃,但认识能力不高,思维呈现表面化和片面化特点。同时这年龄段的学生善于表现自己,展示自己。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本课课程标准:了解三国鼎立的史实,属于知识掌握的识记层次要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知道三国鼎立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人物曹操、诸葛亮;通过正确评价曹操,进一步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并能真正理解历史人物与小说人物的区别。
2、 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并能简单对比认识它们与北方的统一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因果推理能力。
3、 认识并能绘制三国示意图,提高识图画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在老师要求下和指导下,学生查阅和收集关于三国时期的人物资料和历史小故事等。
2、 以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为评说三国人物创设情境。
3、 按照自己的理解绘制三国示意图,掌握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认识他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明白时势造英雄的道理。21世纪教育网
再一次认识割据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明确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遵循课程改革者基本理念,师生平等参与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始终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给学生创造发现、研究问题的环境。教师通过给学生提出问题,以抛砖引玉的方式启发学生提出更多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相互交流中碰撞出新的思想。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在总体上要控制好课堂节奏,同时还要不断地引导和鼓励学生质疑,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给学生更大的展示空间去讲三国人物、故事。尤其在评价曹操时的讨论中,尽量形成一种自由开放的表述空间,让学生能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发言权利。[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课前学生主动查找资料为课上参与活动做准备,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教学或活动过程[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一)教学准备阶段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 按课程标准要求把握授课尺度。课前了解三国鼎立的史实,这属于识记层次的基础知识。主要有相关重要人物、事件,如:曹操、诸葛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的形成、名称、位置。并在此基础上以评价曹操为例,学会运用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1、 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确定本课教学方法为问题讨论法和活动法等,同时通过搜集和网上下载所需要的历史材料、音像资料,给教学内容适当充实和扩展。
2、 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课件。
3、 学生准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如查阅书籍、上网查询、咨询父母老师等长辈,等等,广泛收集有关三国前后的史料,并有针对性地侧重是重要的人物和事件。
(二)教学或活动过程21世纪教育网
1.导入新课 通过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创设情境,然后教师模仿说评书的形式进行课前“评说三国人物”活动,让学生说出所知道或喜欢的三国人物。学生会列举很多,可根据学生说得比较集中的几个人物适当讲评,最后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兴趣点引出本课两个重要人物:曹操和诸葛亮。以人物为主要线索联系相关事件,展开教学内容。
2.多媒体展示问题:(1)在北方群雄中实力最强的是袁绍,不是曹操,但最终完成北方统一大业的却是曹操,曹操究竟有何德何能以弱胜强统一了北方呢?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5分钟左右,并在小组内交流。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通过学生的交流和发言,理清第一子目的知识结构如下:(通过多媒体展示)
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政治——挟天子已令诸侯
人才——招贤纳士21世纪教育网
经济——实行屯田
军事——官渡之战打败袁绍(以少胜多)
然后通过讲相关故事和自由讨论分析得出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的原因,并得出结论。
(2)历史上同一个曹操,官渡之战成就了他军事生涯的辉煌,但另一场决定性战役——赤壁之战,却让他以多败少,饮恨终生。假如你是曹操身边的谋士,请你结合战役前后发生的故事,分析曹操失败的原因。
学生讲述战役过程中可适当补充:三顾茅庐、草船借鉴、蒋干中计、借东风、苦肉计、连环计、火烧联营等。引导学生谈两次战役的启示。[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是发生在东汉末年的两大重要战役,那么它们与本课课题“三国鼎立的形成”有什么联系?(指导学生比较认识两大战役的影响,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创造条件,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基础。)21世纪教育网
(4)自由论坛:说说你心目中的曹操。多媒体显示问题:小说《三国演义》和许多戏剧中,都将曹操说成是一个“乱世奸雄”,一张白脸奸臣的脸谱。而《三国志》中却把曹操说成是“治世之能臣”,你心目中的曹操是一个什么样人物?
学生畅所欲言,有可能将小说和戏剧中的曹操进行评价,教师再次强调历史与文学作品的区别,并指导学生看每课一得。
3、请你来设计:用你想到的多种图示画一个《三国鼎立》示意图,培养学生动手和想象力,将学生画的图在实物投影仪打出。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现场用实物投影仪打出来,让学生有成就感。
4.课堂小结
请连接下列词语成一段话把本课做一小结:三国鼎立、官渡之战、曹操,袁绍、赤壁之战、
5.课堂练习
(略)
6.板书设计
曹操 ———袁绍 曹操———孙刘联军 魏
以少胜多 以多败少 蜀 吴
六、评价
精彩回放:本课你发言几次?讲评最精彩的发言[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七、教学自我反思
完成本课教学的最重要的是教师的调控能力,能否使本课顺畅进行,教师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控,以保证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二是教师要有灵活应变的能力,能够应付课堂的各种变化,;三是对时间要有效把握。[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八、教研员点评
21世纪教育网
官 渡 之 战
赤 壁 之 战
三国鼎立形成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重要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区别文学描写和历史原貌之间的关系;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说出其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它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识图能力;通过录像、材料分析,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地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有关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学习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一时期的史实,了解曹操(诸葛亮)等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设计思路〗
  学情分析 学生对三国历史多少有一些了解,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浓厚,表现欲望强烈,通过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可以进一步刺激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渴求;通过学生的课堂讨论分析,可以增强师生的互动性。
  教材分析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初期阶段。东汉末年政局混乱,黄巾大起义使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地方割据势力膨胀,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百姓渴望结束混战,实现统一,恢复安定生活。经过“官渡之战”曹操统一了北方;经过“赤壁之战”,曹操、孙权、刘备分别据有中原、江东、四川等地,形成三分天下之势,最终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教学设计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大量的影像、动画、图片等信息,不断地为学生创设一种历史情境,通过几段录像及动态的过程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的有意注意。讨论题的设计,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探究。在讨论中,既可以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又可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图片1:课题动画21世纪教育网
  图片2:(录像)讲课前我们先看一段反映东汉末年政治、经济、军事状况的录像,然后我们比一比,赛一赛谁的记忆力好,谁的综合分析能力强。
  下面我们就看一看同学们谁的记忆力好,谁的综合分析能力强,通过录像我们可以看出东汉末年政治、经济、军事情况如何呢?21世纪教育网
  要求说出:政治上:政局混乱,外戚宦官专权,朝政腐败,农民起义
  军事上:军阀割据
  经济上: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
  教师归纳;外戚宦官轮流执政导致东汉后期政局混乱,政治非常腐败,朝政腐败,官逼民反,公元184年爆发了张角等领导的黄巾大起义,朝廷无力扑灭烽烟四起的农民起义,只好号令各地豪绅组织地方武装就地镇压,由此造成地方势力恶性膨胀,中央政权日益衰落,东汉政权名存实亡,逐渐形成群雄割据,天下大乱的局面,三国鼎立的时代也从此拉开了帷幕。
  一、曹操统一北方
  1.了解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情况(识图)21世纪教育网
  图片3:我们来看当时主要的军阀割据势力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有曹操,袁绍,袁术,孙权等,在中原的军阀混战中,有一个人越来越突出,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曹操。曹操以数千人起家,他採取了哪些措施使自己的实力逐漸强大起來的呢?
  2.材料分析:曹操势力日渐强大的原因(材料一)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唯才是举,招贤纳士。
  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
  图片4:材料分析
  196年,曹操把流离失所的汉献帝接到许昌,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党取得了优势地位。曹操爱才若渴,连下几次唯才是举令,于是一大批贤臣名将聚于麾下,采用屯田政策,(招募流亡农民,垦荒屯田,不仅解决了流亡农民的生计问题,而且对北方的生产恢复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更关键的是它解决了大部队粮草供应的难题)。就这样,曹操敢于向当时的大军阀袁绍挑战,双方在官渡展开了一场生死决战。
  3.讲解“官渡之战”
  flash动画:官渡之战
  4.分析曹操以少胜多的原因(附材料二,加以说明)
  材料分析:毛玠语太祖曰:“……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织,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太祖敬纳其言。
——《三国志》21世纪教育网
  我们看到在官渡之战中,曹操明显处于劣势,然而兵力并不能决定战争的胜负,它还取决于其他很多因素,曹操之所以能够以少胜多打败不可一世的袁绍是因为他占有许多优势。回忆一下我们所讲的内容,想一想曹操拥有哪些有利条件?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
  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
  挟天子以令诸侯,拥有政治上的优势。招贤纳士,谋士如云,勇将如雨。21世纪教育网
  实行屯田政策,解决了大部队粮草供应问题。
  而袁绍这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一则材料
  图片5:材料分析:沮授说绍云:“……宜迎大驾,安宫邺都。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绍弗能用。
——《三国志》21世纪教育网
  袁绍自恃祖上根基深厚,地大,兵多,粮足,听不进正确意见。
  在官渡之战中,袁绍傲慢,不采纳许攸的建议;曹操虚心,接受降曹的元少谋士许攸的意见,也是曹军取胜的重要原因。
  5、强调官渡之战的作用
  图片6: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二、赤壁之战
  1.了解曹操的远大志向
  图片7:官渡之战后,曹操继续对袁绍的残余势力作战,又陆续消灭了一些军阀,207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当他得胜还朝途经渤海边时,留下了豪情满怀的诗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当时曹操 53岁了,他的壮心时什么呢?(南下统一全国)那他将遇到的对手是何许人也? 21世纪教育网
  2.简述刘备、孙权情况。
  3.重点介绍:三顾茅庐,隆中对。
  这时孙策遇刺身亡,他的弟弟孙权继承父兄的基业并大有发展,控制长江下游的江南一带。
  刘表没有什么大志,反倒是依附于他的刘备不甘寄人篱下,思贤若渴,三顾茅庐请出了在隆中隐居的诸葛亮,接受了这位年仅26岁的卧龙先生为他设计的战略思想,也就是著名的隆中对,最终实现了三分天下的鼎立之势。
  在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设计了一幅怎样的战略蓝图呢?看书102页回答,从此隆中对策成为刘备集团的战略方针,按照这个战略方针,诸葛亮出山的第一件事就是联吴抗曹,孙刘联军同曹操展开了著名的赤壁之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分析赤壁之战交战双方的优劣势
  208年曹操率领20多万大军南下,而孙刘联军当时只有不足5万兵力。这一次曹操是占有绝对的优势兵力,然而我们都知道他却残败而回,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原因。21世纪教育网
  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一战对曹操有哪些不利因素:
  多北方士兵,不习水战。铁锁联船。21世纪教育网
  (北方士兵水水土不服,疾病流行。)
  曹操被表面的强大冲昏头脑,骄傲轻敌。
  再看对孙刘联军来说可说是天时、地利、人和。他们利用曹军的弱点,制定了火攻的计划,运用诈降计,在一天夜里,东南风起,黄盖诈降,火烧赤壁,曹操惨败,仓皇逃回北方。
  归纳:曹操:20多万人马,占有绝对优势;士兵多为北方人,不习水战,只得用铁链将战船连在一起;骄傲轻敌,中了黄盖的诈降计。
  孙刘联军:不足5万,处于劣势;采用火攻,大败曹军。
  图片8:flash动画:赤壁之战
  5.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赤壁之战后,曹操率残部仓皇逃回北方,无力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得到巩固,并向岭南地区发展。刘备占据了湖南湖北大部分地区,攻占四川,也得到了休养生息的立足之地。所以赤壁之战形成了天下三分的格局。公元200年曹操病死,他的儿子曹丕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建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222年孙权也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简单分析孙权称王而不是称帝的原因)。至此,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三国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分裂时期,但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分裂只是暂时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三国鼎立局面最终结束于西晋的统一。
  105页小字,了解三家归晋。
  三、每课一得
  了解《三国志》与《三国演义》的区别
  图片9:三国鼎立从酝酿到结束,将近百年,一时多少豪杰,他们的故事,以其特有的魅力,代代相传,经过民间艺人的加工,最后由文学家罗贯中写成了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它来源于历史,却又有别于历史,三国演义中有许多虚构的内容,我们学习历史要注意辨别小说与史书的不同。[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四、巩固练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经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重点学习了两次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不知同学们注意到没有,这两次战役都和一个人物有关(曹操),但结果却不同: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赤壁之战曹操却在拥有绝对优势兵力的情况下惨败而回,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展开讨论)
  图片10:评价曹操(略)学生展开讨论。
  教案点评: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突出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探讨的探究式的教学理念。首先,教师通过展示反映东汉末年政治、经济、军事状况的录像,要求学生分析和归纳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使学生机获得了直观的历史感受,又提高了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其次,教师通过补充大量的文字、图片、动画等材料引导学生分析了官渡、赤壁两次战争的胜败决定因素,既提高了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这段历史的理解。第三,教师特别重视区分文学作品和历史中的人物的区别,引导学生对此进行了专门的探讨,有助于学生重新审视三国历史,学会区分文学和史学的不同。第四,教师重视历史地图的运用,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理解历史地图的能力。[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总之,本课的教学设计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发展了学生的其他能力,是一堂素质教育的好课。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案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重要的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区别文学描写和历史原貌之间的关系。
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说出其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
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以及它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识图能力。21世纪教育网
过程与方法:
利用历史教学挂图,直观形象地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有关史实。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收集有关三国的历史小故事,从多方面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21世纪教育网
阅读课文,找出使得曹操统一北方的因素,提高从课文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
通过学习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一时期的史实,了解曹操、诸葛亮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两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课历史,学生较熟悉,应采取创设一些历史问题或阅读课文或组织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
导入新课:
一 曹操统一北方
师:由于黄巾军大起义的打击,东汉政权已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与此同时,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北方各地出现了不少割据政权。
你知道吗?在北方有哪些军阀?
师:在北方众多军事势力当中,最主要的有两个:曹操与袁绍,从势力上讲,袁绍优于曹操,但曹操最终统一了北方,为什么?
生:小组讨论
总结:[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同时招贤纳士,得到更多人才。21世纪教育网
2)经济上:实行屯田制,奖励农耕,解决军粮缺乏的问题。
师: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战役是官渡之战。
生:阅读有关课文,了解官渡战役。
师:公元200年,曹操一举击溃了袁绍的主力,创造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为其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此后,曹操率军北渡黄河,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
二 三国鼎立
师:官渡之战役以后,曹操想乘胜统一全国,但这时南方有两股势力对他威胁很大。
你知道吗?这两股势力是谁?曹操统一全国了吗?
生:自由发言。
师;强调赤壁之战采取的“火攻”,曹操为什么在官渡之战获胜而在占据优势的赤壁之战中反而失败呢?
生:分组讨论。
师:赤壁之战后,曹操无力南下。孙权和刘备的势力得以巩固和发展。220年曹丕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都建业。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
生:在图中指出三国的地理位置。21世纪教育网
剩余时间可组织学生讲一讲你所知道的三国时期的故事。教师最后要说明有些小故事要和历史区分开来。21世纪教育网
作业:搜集有关三国的历史小故事,利用课余时间举行故事会。
曹操有“白脸奸臣”的称呼,通过学习,你有什么看法?有兴趣的同学可写一篇
《我看曹操》的小论文。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