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8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自主学习
1.古书中把人们在贵族的田地中 描写为“千耦其耘”。
2.战国时期, 的出现是耕作技术的一大进步。
3.春秋战国时期, 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新兴 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4.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进行变革,影响最大的是 在秦国的变法。
5.公元前 年,商鞅开始变法。
6.商鞅变法使 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
A.当兵立军功21世纪教育网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基础巩固
8.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遗址中,出土了许多农具。从制作材料上分析,这些农具中最先进的应是 ( )
A.木制农具
B.石制农具
C.铜制农具
D.铁制农具
9.史书上记载春秋时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个体农耕已经取代了集体耕作
B.奴隶消极怠工
C.土地被极少数人占有
D.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10.孔子的一个学生叫司马耕。字子牛。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中使用牛耕的情况已经普遍。牛耕出现大约是在 ( )
A.西周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朝
11.春秋和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 )
①促进了土地的私有化 ②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③强化了周王朝的统治 ④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下列四个历史人物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
A.李悝 B.商鞅
C.申不害 D.张仪
13.如果你是商鞅。下列哪句话可以成为你变法的依据 ( )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C.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4.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对后世影响最深远 ( )
A.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耕战
C.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D.建立县制
15.商鞅变法的内容中,能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 ( )
A.土地私有
B.奖励耕织
C.奖励战功
D.推行县制
16.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因素是 ( )
A.秦孝公的支持
B.人民的大力拥护
C.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
D.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趋势
17.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在辅助秦孝公十年间,贵族都怨恨他。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
A.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规定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D.规定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军功越大,授予的爵位越高
18.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主要原因是 ( )
A.秦国“连横”策略的实施
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C.实行商鞅变法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19.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
A.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矛盾
B.奴隶主阶级和平民阶级的矛盾
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D.地主阶级和平民阶级的矛盾
20.商鞅变法法令中,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是 ( )
A.加强刑罚 B.奖励生产
C.奖励军功 D.推行县制
21.战国时期,占主导地位的农具是 ( )
A.木器和石器 B.铜器
C.青铜器 D.铁器
22.战国时代,各国纷纷变法的目的是 ( )
A.增强国力
B.任用贤能之士
C.废除分封制
D.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
23.商鞅变法开始于 ( )
A.公元前260年
B.公元前221年
C.公元前475年
D.公元前356年
24.下列不属于商鞅变法内容的是 ( )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B.生产粮食布帛的人,可免徭役
C.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D.建立郡县制
25.读下图,请完成下列问题:
(1)下图所画的工具是什么 出现在什么时期
(2)该工具的优点有哪些
(3)它的发明表明了什么
26.阅读下列材料: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一一一《史记·商君列传》
请完成:
(1)材料中“卫鞅”指的是谁 “孝公”是哪国国君
(2)材料反映了卫鞅的什么主张
(3)结果如何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结果
创新升华
27.根据商鞅变法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试用一句话来分析每一项内容的作用。
承认土地私有: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奖励生产: 。
奖励军功: 。
推行县制: 。
(2)依据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说一说商鞅变法给地处西北之地的秦国带来了什么变化。
21世纪教育网
(3)商鞅自己最后因变法而惨遭杀害。有人说,商鞅被杀说明商鞅变法失败了。你认为这一点正确吗 请说出你的观点。
21世纪教育网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第8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自主学习
1.集体耕作
2.铁犁铧
3.个体小农地主阶级21世纪教育网
4.商鞅
5.356
6.秦国
7.D解析:回答本题可以结合教材中商鞅变法的内容进行解答,商鞅变法奖励生产的内容中.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
基础巩固
8.D解析: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相对于之前的木农具,铁农具是最先进的,代表了生产力发展的方向。
9.D解析: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
10.B解析:从题干材料可知,牛耕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非常熟悉,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两牛牵引的犁进行耕作。西周时期还没有。
11.C解析:结合春秋时期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的影响很容易确定①②正确,据此排除B、D两项;再根据经济发展和政治变革之间的关系,理解经济的巨大发展必然会引发巨大的社会变革,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因此①正确,所以选C项。
12.D解析:李悝、商鞅、申不害是战国时期的改革家;而张仪是春秋时期的纵横家。21世纪教育网
13.A解析:此题考查对商鞅变法的理解。第一句话揭示了世道变化的思想,符合题目的要求。[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4.D解析:从商鞅变法至今,县制仍然在实行。
15.D解析:由“中央集权”可知与政治有关分析四个选项。A、B两项与经济有关,C项与军事有关,故只有D项加强了中央集权。
16.D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根本因素”。应从经济方面找原因,商鞅变法适应了战国时期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
17.D解析:A、B两项都与贵族有关,但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对贵族并无多大伤害,因为贵族田地本来就多;C项规定主要针对农民而言,而贵族并无徭役。所以只有D项正确。
18.C 解析: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铁农具和牛耕在各国都有,所以不是主要原因,连横是在政治上的表现。[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9.C解析:战国时期个体生产取代了大规模的集体耕作.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是贯穿整个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20.B解析: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经济”,分析四个选项,A、D两项是政治方面的措施.巩固了统治。C项是军事方面的内容,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只有B项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符合题意。
21.D解析:春秋时期.铁器开始在农业上广泛应用,到战国时期,生产力进一步得到发展,铁器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农具。
22.A 解析:此题考查了战国时代各国变法的目的。战国时代,各国变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国力,而任用贤能之士只是一个达到上述目的的手段,C、D两项和题干的要求相差太远。
23.D
24.D
25.参考答案:(1)铁犁铧。战国时期。
(2)铁犁铧大多呈V形,后端比较宽阔,前端尖利。并有直棱,可以加强刺土功能。
(3)表明耕作技术的大进步。
解析:铁农具在当时代表了先进的发展方向,提高了生产力,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该题重在考查铁犁铧的特点和影响。
26.参考答案:(1)商鞅。秦国。
(2)主张改革(或变法)。
(3)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因为秦孝公即位后,深感秦国落后挨打、被他国鄙视是莫大的屈辱,决心改革内政,变法图强。
解析:本题通过历史材料,考查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
创新升华
27.参考答案:(1)用法令的形式保护土地私有制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废除旧贵族特权,打击了腐朽的贵族势力 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2)通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3)不正确。虽然商鞅被处死了,但是改革的目的达到了。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
解析:商鞅变法对秦国产生了重要影响,起到了富国强兵的作用,应对其内容、结果和影响有一个辩证的认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单元 第8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三维历史同步训练
维度A 基础知识
一、 选择题
1.铁工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是在( )
A.原始社会末期 B.夏商西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2.史书上记载春秋时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个体农耕已经取代了集体耕作
B. 奴隶消极殆工
C. 土地被极少数人占有
D.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3.孔子的一个学生司马耕,字子牛。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中使用牛耕的情况已经普遍。牛耕出现大约是在( )
A.西周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朝
4.战国时期,最先进行变法的国家是( )
A.魏国 B.楚国 C.秦国 D.齐国
5.战国时各国的改革变法中,影响最大的是( )
A.李悝在魏国的变法 B.吴起在楚国的变法
C.邹忌在齐国的变法 D.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6.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A.当兵立军功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7.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主要原因是( )
A.秦国“连横”策略的实施 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C.实行商鞅变法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维度B 能力提高
二、动脑筋
8.今天在你的家里或农村里看到的还有与当时相似的农具吗 从中你会想到什么
9.牛耕是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它的使用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即使在科技水平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牛耕在许多地区尤其是广大山区的农业生产中仍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人据此认为,中国的农业之所以落后,生产工具的落后是一个重要原因。应给牛耕插上科技的翅膀,这样才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你是如何看来牛耕的作用?并对中国农业的出路作一简要设想。
10.简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21世纪教育网
维度C 探究应用
三、议一议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国首开变法之风。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实行变法。李悝注重改革内政,选贤任能,鼓励农业生产,发展小农经济。魏国很快成为战国初期最强盛的国家。
在楚国,楚悼王任用吴起实行变法。吴起重点打击旧贵族的势力,因此遭到他们的强烈反抗。楚悼王去世以后不久,贵族们就发动政变,吴起死难。
商鞅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秦孝公去世以后,旧贵族挑拨秦惠王以谋反罪逮捕商鞅。商鞅被捕,惨遭车裂而死。
――摘自七年级 《历史》上册第8课
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意思是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故汤武不循(遵循)古而王,夏殷不易(改变)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摘自《史记 商君列传》
材料三:(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鞅)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读述材料后,回答:
① 战国时期各国实行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② 从材料二中商鞅的话语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讲给大家听听。21世纪教育网
③ 由材料一得知,变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吴起和商鞅为此都付
出了生命。因此有人说,商鞅变法失败了。对此,你如何看待?并说出理由。
第8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1、 C 2、D 3、B 4、A 5、D 6、D 7、C 8、根据实际情况,自由发挥,有一定
道理即可。9、此题为历史之于历史的思考类的开放题。不否认牛耕在历史上的重大作用,结合现实设想中国农业的出路,应有理有据有创意即可。10、点评:此题意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答案略。11、此为史料分析题。①富国强兵,称雄天下。②变法是增强国力的唯一出路,否则导致落后。③点评:此为分析能力训练题。能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面看历史问题。只要说明衡量变法成功与失败的关键不是变法者,而是变法措施带来的效果即可。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8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基础知识巩固
1.西周时期,农业生产所采用的方式是 ( )
A.“千耦其耘” B.个体耕耘
C.牛耕技术 D.铁制工具
2.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 ( )
A.夏朝 B.商朝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3.下列事件成为我国春秋时期农业发展史上一次革命性标志的是 ( )
A.用磨制的石镰收割庄稼
B.带木柄的耒耜在农业上的使用
C.牛耕的使用和进一步推广21世纪教育网
D.铁制农具的使用和进一步推广
4.通过变法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是( )
A.秦 B.齐
C.楚 D.燕
5.战国时期,最先进行变法促进国家富强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A.楚国 B.魏国
C.齐国 D.晋国
6.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
A.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矛盾
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21世纪教育网
C.地主阶级和守旧贵族之间的矛盾
D.贵族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
7.请将下列国家与各国的改革正确连线。
魏国 商鞅变法
楚国 吴起变法
韩国 李悝变法
秦国 申不害变法
齐国 邹忌变法
8.填写商鞅变法主要内容表。
变法措施分类 变法的具体措施
富国的措施
强兵的措施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9.阅读下列材料: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请回答:
(1)材料反映的是哪次变法内容 这次变法发生于哪一年
(2)材料中最能反映出这次变法性质的内容是什么
(3)根据材料的内容和所学知识,说明这次变法为什么能够成功
梯级能力提升
易错题
10.下列对春秋以来各国掀起的变法运动背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得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变为奴隶主的私田
B.奴隶主和奴隶身份的变化21世纪教育网
C.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D.守旧贵族势力的积极推动
11.图2—8—1所示器物的用途是 ( )21世纪教育网
图2—8—1
A.计算长短 B.计算体积
C.计算轻重 D.计算面积
创新题
12.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
A.“勇于公战,怯于私斗”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13.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主要得助于 ( )
A.秦国“连横”策略的实施
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C.实行商鞅变法
D.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
14.商鞅变法时,旧贵族公子虔和公子贾等人一直反对变法。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 ( )
A.当时奖励生产布匹多的人
B.当时立了军功的人按照功劳大小封爵,没有军功的贵族子弟就没有爵位
C.当时县的长官由国君任免
D.他们和商鞅的关系不好
15.阅读下列材料:
商鞅要推行变法,首先要取信于民。于是,有一天早晨他让人在都城南门立起一根三丈高的木杆,并告示日:“谁把这根木杆扛到北门口,就赏十两黄金。”围观者虽多,但都不相信此事当真,所以没有人来扛这根木杆。到了下午,又贴了一张布告:“谁把这个木杆扛到北门口,赏五十两黄金。”这时,有一个人向前一弯腰,把木杆扛起来,当那个人把木杆放在北门口后,商鞅果然赏他五十两黄金,并向众人宣布:“君主委托我推行新法,今后凡按法令办事者皆有奖赏,违抗法令者皆受到处罚。”这“徙木立信”的示范作用,保证了秦国变法顺利进行,使秦国富强起来。
请回答:
(1)商鞅作为一个政府官员“徙木立信”,这对于治国有何意义
(2)想一想,这个故事在今天还有没有意义 [21世纪教育网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一一《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材料一、二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2)怎样看待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
(3)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许多变革,出现了一大批改革风云人物,列举一二位你熟悉的改革家,谈谈他们的成功之处。
探究题
17.(调查研究题)史书上记载春秋时期有“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的现象,这反映了什么 你是怎样理解的
18.牛耕和铁器的使用为什么会引发战国时期各国的社会变革
综合应用拔高
综合题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19.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迅速推广的原因是 ( )
①材料较易得到 ②冶铁场规模较大
③铁农具锋利、坚硬,远远胜过木、石、铜工具④各国政府大力推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商鞅变法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
A.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B.改革彻底
C.个人才能卓越
D.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21.认真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2—8—4
请回答:
(1)图2—8—2所示的铁制农具是哪个时期的 图2—8—3显示当时什么技术已经得到推广
(2)推广铁制农具有什么重大意义 说一说,铁制农具为什么能较快推广
(3)人类文明的发展阶段是以生产工具为标志的。图2—8—4为现代的播种机。这样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效率有什么关系 你还知道哪些例子
22.阅读图片,回顾历史。
图2—8—5
请回答:
(1)图2—8—5反映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这一事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这一事件有什么影响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材料二:商鞅舌战守旧群臣。
21世纪教育网
图2—8—6
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日:“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出自战国时期什么人之口
(2)这一理论属于哪家学派 代表哪个阶级
(3)他在哪国实现了这一理论 有何历史影响
(4)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为什么
开放题
24.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反对者射死在楚王的尸首前;商鞅在秦国变法,最后被反对者处以极刑。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些现象,又该如何认识这些改革者的遭遇呢 这些历史史实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启示呢
同步考点聚焦
25.(2004年,青海湟中)下列四幅图反映了不同时期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按发展先后依次是 ( )
①石器②商代青铜器③战国时期铁制农具④蒸汽机车
图2—8—7
A.①③②④ B.②③①④
C.①②③④ D.③①②④
26.(2004年,重庆)阅读下列材料: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把小的乡邑合并为县,全国共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挖掉土地上原有的标志、疆界,向土地所有者征收赋税,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哪两项措施
(2)商鞅变法发生于战国时期的哪个诸侯国
(3)商鞅变法有何重大影响
答案:
第8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1.A 2.C 3.C 4.A 5.B 6.B
7.魏国一李悝变法 楚国——吴起变法 韩国——申不害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齐国——邹忌变法
8
变法措施分类 变法的具体措施
富国的措施 奖励生产,承认土地私有
强兵的措施 奖励军功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编制户口,加强刑罚;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9.(1)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
(2)“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3)第一,变法顺应了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第二,商鞅制定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行之有效的办法;第三,商鞅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第四,秦孝公的支持。
10.D
11.B点拨:商鞅方升是商鞅监制的一升容积的标准铜量器(量是计算体积的器具),故选B。
12.D l3.C l4.B
15.(1)从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证明“诚信是立国之基”的道理。凡从政者必须牢记这一道理,切实做到“取信于民”。
(2)令出必行,取信于民,这与我国当今社会提倡的“诚信”完全一致,说明了自古以来“诚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6.(1)材料一: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强大起来。材料二:商鞅变法奠定了秦统一六国的基础。
(2)商鞅变法处在一个新旧历史交替时期,新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的历史特点和变法的阶级属性使变法不可避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变法也未与旧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3)新时代的改革家如邓小平、朱镕基等。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使人民富裕起来,过上了幸福的生活。21世纪教育网
点拨:改革能促进发展,改革能使社会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适应时代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
17.点拨:“公作”时没有人身自由,被强制集体劳动,生产的收获物全部上缴,因此他们没有生产的积极性,而消极怠工;“分地”时劳动者个体耕作,能够支配一部分自己的劳动,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因而劳动者生产积极性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8.牛耕和铁器在农业生产上的使用,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每个人的工作效率也相应提高了。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充分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就要改变原有束缚劳动者的旧制度、旧规矩,所以各国纷纷进行改革。
19.B 20.D
21.(1)战国时期。牛耕技术。
(2)因为铁制农具与原始社会时期的石器、夏商西周时期的青铜农具相比,更锋利、更坚硬,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春秋战国时期的冶铁业已相当发达,能够生产大量铁器,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
(3)提高了生产效率。例如复印机加快了办公室工作效率;高速列车提高了运输速度。
22.(1)商鞅变法。21世纪教育网
(2)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3)为秦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扩大了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从而为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和增强军事力量,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打下了基础。
23.(1)商鞅。
(2)法家。地主阶级。
(3)秦国。秦国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4)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守旧贵族的反对使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但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点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古今一理,新生事物总会遇到守旧势力的阻挠,甚至出现倒退现象,但这是暂时的,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光芒的。故代表新生事物的改革是成功的。
24.点拨:历来改革都是对旧制度、旧习惯的阻碍,必然受到原来势力的阻碍。要想成功,往往需要坚定的决心,忘我的精神,有时甚至要牺牲自己的生命。我们今天的改革虽然也会碰到种种阻力,但这都是前进途中正常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坚定改革信念,积极投身到改革当中去。
25.C
26.(1)奖励耕战;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秦国。
(3)封建制度逐步在秦国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