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预 案
学科 数学 课题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时间 2019.4.19
教者 班级 课型 综合实践
教 学 目 标 1.了解邮票的作用,理解、掌握邮政资费的方法,知道确定邮资的两个因素。
2.经历探究确定邮资、根据信函质量支付邮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重点 树立“分段”的思想并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难点 理解确定信函邮资的方法,探究合理的邮资支付方式。
教法 情境教学法 学法 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邮票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设意图
依标 导学, 自主 学习 一、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出示邮票并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邮票。
问:你寄过信吗?见过这些邮票吗?
师:上面这些邮票都是普通邮票,你还见过哪些邮票?你知道它们各有什么作用吗?
2.板书课题,明确目标 3.自学提示(阅读课本109页) (1)一封信不到20克,寄给本市的朋友要贴多少钱的邮票?
(2)一封信有45克,寄往外地,怎样贴邮票呢? 观看邮票,思考问题 读课题,明确目标 从生活中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设意图
回顾 知识, 展示 交流 达标 检测, 反馈 矫正 总结 (3)国家邮政局关于信函邮资的收费标准表中的“资费标准”、“计费单位”、“首重”、“续重”、“本埠”、“外埠”是什么意思?
(4)如果邮寄不超过100克的信函,最多只能贴3枚邮票,只用80分和1.2元的邮票能满足需要吗?如果不能,请你设计一枚邮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5)如果想最多只用4中面值的邮票,就能支付所有不超过400g的信函的资费,除了80分和1.2元两种面值,你认为还需要增加什么面值的邮票?
4.学生自主学习
二、(一)小组合作讨论合作交流 (二)学生汇报展示,老师组织组织活动
引导学生根据自习提示汇报,老师逐一指导学生设计表格进行解答,重点讲(4)、(5)
引导学生探究理解(4)
1.不超过100g的信函,需要多少资费?
(1)学生说一说可能的邮资??
(2)引导列表描述。
2.只用80分和1.2元两种面值可支付的资费是多少?
一张:80分?? 1.2元
两张:80分×2=1.6元? 1.2×2=2.4元? 0.8+1.2=2.0元
三张:0.8×3=2.4元 1.2×3=3.6元 0.8×2+1.2=2.8元?? 1.2×2+0.8=3.2元
3.你认为可以设计一张多少面值的邮票?
(1)学生自行设计各种面值的邮票。
(2)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引导学生探究理解 (5)400克以内的信函按照邮政相关费用规定,可以看成几部分的组成?所需支付的资费有哪些情况?
引导学生设计的表格如下:首重100克以内的付费方法付邮资治通资: 1~20?21~40?41~60?61~80?81~100
本埠0.801.60?2.40?3.20?4.00 外埠1.20?2.40?3.60?4.80?6.0
续重在101克—400克之间的付费方法付邮资: 101~200?201~300?301~400
本埠?5.20?6.40?7.60
外埠?8.00?10.00?12.00
小结:支付邮资费,虽然满足的条件的邮票组合很多,但是国家邮政部门在发行邮票时,还要从经济、合理、方便、实用等角度考虑,我们在设计邮票时也是如此,从而确定合理的邮票面值组合。
三、(一)达标练习
1.一封信重55克,寄给本市工作的叔叔,需要付邮资多少钱?
2.一封信重388克,寄给外地的姑姑,需要付邮资多少钱?
3.有2张80分和2张1.20元的邮票,可以支付的资费有多少种?
(二)课堂作业?
1.一封信重50克,寄给外地,需要付邮资多少钱?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是怎样研究的?还有什么疑问? 参照自读提示,自学教材内容 合作交流 推举汇报 探究理解 独立计算 全班交流 小组交流, 设计表格 听师小结 独立计算 全班交流汇报 认真完成作业 课堂小结 了解国家关于邮政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充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引导学生自己交流讨论,提升学生自学能力 体现数学的灵活性 进一步了解邮资相关知识 巩固本课所学知识 针对本总结,解决疑问
板 书 设 计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综合实践 确定邮资的因素:邮费 重量 分段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