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自然特征,脆弱的生态环境和居民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2. 通过收集课本材料结合动画演示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培养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理解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
3. 认识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关系,明确自然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概况;?
3.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教学难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2.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 提示和建议
导入:视频《黄土高原航拍景象》 师:看完这段视频材料后,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视频中的地方其自然景观特点同我们生活的遵义有何不同? 生: 师:哪这里是哪儿?(有没有同学可以猜到呢?) 生: 板书: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方式 (同时要求学生打开课本P99及地图册P) 师:今天我们将从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生态环境和居民传统生活方式及转变来认识他,走进他。 (同时显示出PPT标题内容页面) 生: 第一环节 位置和范围 师:首先师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请同学们结合P99和地图册前后四人一小组为单位自主合作完成导学案中第一题位置和范围。看看那一组,那一位同学最先最好的完成。时间: 生:(自主合作学习中) 师:那些小组或同学已经完成了,举手我看看。 生: 师:(随机抽取一名同学回答) 你是怎样做到又好又快完成的,可以跟我们说说你的方法吗? 生: 师:在完成导学案中要做到又好又快拿得充分相信自己的小组成员做好分工合作。能又好又快地整理课本材料内容找到答案是很不错的,但要是能有人敢于上讲台填充地图那将是更棒的一项能力。 (组织学生上讲台填充地图) 生:(两名,最好是一男一女) 师:利用ppt进行强调总结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第二环节 自然特征 师:在之前的视频材料中我们看到了黄土高原截然不同于贵州遵义的自然特征,那黄土高原的自然特征具体是怎么样的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P99-P100页及地图册以前后四人为一小组的形式自主合作完成导学案第2题自然特征。(提示注意分工合作加快效率) 生: 师:这部分内容较多且有一定难度,但我相信已经有部分小组和同学完成了,举手我找找看都有哪些小组和同学呢。 生: 师:不错,有不少同学已经掌握了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咯,这非常好,但是我现在想看看同学们的胆量,你做完了是好但敢于向我们大家展示你们的答案吗? 生: 师:请问黄土高原的气候特征是怎样的? 生: 师:黄土高原的地形地势又怎样的特点呢? 生: 师:我需要有人能大声的告诉大家黄土高原的土质特征和植被特点? 生:() 师:在各种自然要素的作用下形成了黄土高原的独特的地貌景观,他独特地貌景观是怎样的呢? 生: 师:(利用ppt对自然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演示) 第三环节 脆弱的生态环境 师: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特征形成了其特有的生态环境,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那就是脆弱。这脆弱体现在其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请同学们利用已掌握的对黄土高原的认识合作完成导学案第三题脆弱的生态环境。 (抽取小组合作意识和方法能力最好的两个或一个小组上讲台进行填表) 生: 师:随着课的进行我发现我们的同学完成学习任务的效率是越发的增高,这证明我们班的同学是很棒的。 (以白板上的图表完成情况进行点评!) 生: 师:(利用ppt对生态环境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演示) 第四环节 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黄土高原特有的自然环境特点使得黄土高原儿女在艰苦的环境下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生活方式,以及在充分认识到这黄土地脆弱生态环境下做出了大胆的改变。那这样的变化是怎么样的?又是是什么促使了这样的转变? 生: 师:结合教材P101-P102完成导学案第四题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组织两个小组于讲台上完成填表) 生: 师:针对填表的内容进行点评并利用ppt展示其结果。 第五环节 课堂教学小结 本堂课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地理位置范围”、“自然特征”、“脆弱的生态环节”和“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四个环节展开,重点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明确自然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课外探索: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方法有哪些? 提前到达教室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在课前三分钟时。 第二铃声响后,一定要有上课的口令。 导入之前,一段开场白:学习地理,认识地球,保护环境,爱护地球。欢迎走进地理探索课堂,我是今天的课堂组织者,董飞。今天我们将探索中国一个独特的地方,这里最美的色调是黄色,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材料。 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板书出:位置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