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4-08 15:1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一课三练·提能培优
知识点一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1.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中,注意事项不包括 (  )
A.需进行对照实验      B.多次重复实验
C.实验变量为模拟酸雨 D.用真正的酸雨
【解析】选D。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时,应设置对照实验,分别检测清水和酸性水质对生物的影响。为了使结果更加精确,可以多次重复实验。实验中可以用食醋配制模拟酸雨,没必要用真正的酸雨,这样实验的可行性更强。
2.(2017·锦州质检)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对生物有极大危害。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酸雨可使河流、湖泊酸化,酸化的水源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影响人们的饮用
B.酸化的水源影响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C.酸雨直接危害芽和叶,使出现酸雨的地区植物全部死亡
D.酸雨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
【解析】选C。酸雨会影响淡水资源,从而影响人类用水,并且使动植物的生长发育都受到影响,但不至于出现酸雨的地区植物全部死亡。
 【拓展归纳】关于酸雨的三种考查角度
(1)考查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主要分析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体过多,这些气体与水蒸气结合形成相应的酸性物质会引起酸雨。
(2)考查酸雨的形成因素:主要分析人的生产生活大量使用煤炭和石油等燃料,燃烧后污染物的排放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3)考查酸雨的危害:主要分析酸雨对植物、动物、人类及建筑物等的危害。
3.发电厂可以利用煤、天然气、核能发电,这三种原料中最容易引发酸雨的是
 (  )
A.天然气           B.煤
C.核能 D.三者都有可能
【解析】选B。本题考查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体,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当雨水的pH<5.6时就形成酸雨。
4.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为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如图所示的四个装置中选取两个装置,并同时置于温暖的室内,定期观察并记录种子的萌发情况。(注:各装置中种子的种类、数量相同)
(1)该小组同学应选择__________装置,他们要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的每个装置都用较多种子而不是1粒种子,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外界条件适宜的装置中有1粒种子没有萌发,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不利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1)本题主要是为了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在此实验中的变量应该是酸雨。A和B中,变量是空气;A和C,一个放酸雨,一个放清水,能够形成对照实验。
(2)为了防止出现偶然现象,减小实验误差,在实验中选取的对象往往是多个且是随机的。
(3)种子萌发的条件有自身条件和外界条件。外界条件都适宜,若种子有不能萌发的,说明此种子或许自身条件不足(胚已死亡或胚不完整或种子处于休眠期或没有充足的营养储备)。
(4)若实验结果是A装置中种子萌发的数量不如C装置的多,则说明酸雨对种子萌发有不利影响。
答案:(1)A、C 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不利影响吗
(2)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
(3)种子自身条件不足(胚已死亡或胚不完整或种子处于休眠期或没有充足的营养储备)
(4)A装置中种子萌发数小于C装置中种子萌发数(符合题意即可)
知识点二 其他环境污染
5.下列不属于臭氧层“空洞”造成的是 (  )
A.肝癌患者增多
B.白内障患者增多
C.皮肤癌患者增多
D.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加
【解析】选A。臭氧层能反射绝大部分的太阳紫外线,对地球的生物是一种保护。如果出现臭氧层“空洞”,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增多,对生物的眼睛及直接接触阳光的皮肤伤害较大,导致白内障和皮肤癌变的可能性增大。
6.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是指 (  )
A.冶炼厂的白色烟尘
B.石灰窑的白色粉尘
C.白色塑料垃圾
D.白色建筑废料
【解析】选C。“白色垃圾”又称白色污染,白色污染是全球城市都有的环境污染,在公共场所到处都能看见大量废弃的塑料制品,废弃塑料难以降解,从而影响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
7.下列情况可能引起大气污染的是 (  )
①煤的燃烧 ②工业废气的任意排放 ③燃放鞭炮 ④飞机、汽车尾气的排放
A.②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选D。大气污染主要来自人类的活动,如化石燃料的燃烧,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的排放等。
8.(2017·广州质检)近年来有多处报道某些地方所产大米“镉超标”,你认为这种“问题大米”是下列哪种原因造成的 (  )
A.酸雨 B.大气污染
C.水、土重金属污染 D.温室效应
【解析】选C。镉超标属于水、土重金属污染,水、土污染会危害植物,形成“问题大米”,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体的健康。
9.(2017·常州质检)根据科学家掌握的资料,人类从未在南极使用过DDT,却在南极企鹅的身体内检测到了DDT的存在。这个现象说明 (  )
A.人类的破坏活动可能会带来全球性的影响
B.DDT随空气飘到南极上空,破坏了臭氧层
C.企鹅曾到使用DDT的地区活动
D.科学考察人员将DDT带到了南极
【解析】选A。DDT药物的残留渗透至地下水,参与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最终通过食物链,进入了南极企鹅体内。这说明人类的破坏活动会带来全球性的影响。
知识点三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10.“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的一般过程是 (  )
①分组调查 ②写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③向当地有关部门汇报 ④讨论、交流和评价 ⑤写出调查报告
A.①②③④⑤    B.①⑤②④③
C.②①⑤④③ D.②④③①⑤
【解析】选B。为了更好地拟定计划、合理分工,在实施过程中应先分组,分组调查不同的环境问题,写出书面报告,根据报告写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讨论、交流和评价,最终汇总后向当地有关部门汇报。
1.酸雨对人类的危害主要有 (  )
①对人的眼睛和呼吸道产生刺激作用 ②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导致产量降低 ③导致河水、湖水酸化,影响鱼类和水生植物的正常生长 ④腐蚀建筑物、工厂设备和文化古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D。酸雨的危害是全面性的。酸雨对生物圈中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同时对人类的健康也带来不利影响,由于酸雨具有腐蚀性,大量的建筑和文物都会受到腐蚀。
2.下列活动中,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
A.生物入侵
B.退耕还林还草
C.乱扔废电池
D.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
【解析】选B。退耕还林还草可以有效增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C、D三项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3.低碳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图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参与①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
B.通过②过程不能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C.人类减少对③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D.碳在无机环境和各种生物之间以碳酸钙的形式循环
【解析】选C。参与①过程的生物不仅包括生产者、消费者,还有分解者;②过程主要是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森林被砍伐,绿色植被被破坏;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是多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开发利用新能源等;碳在无机环境和各种生物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
【互动探究】上题中,①和②表示的是什么生理过程?
提示:①表示生物的呼吸作用。②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
4.(2017·宜昌质检)下列哪种情况可能与臭氧层破坏有关 (  )
A.森林被大量破坏
B.大量使用化学燃料
C.大量使用氯氟烃类制冷剂
D.大量使用农药
【解析】选C。氟利昂等消耗臭氧物质是臭氧层破坏的元凶,氟利昂化学性质稳定,不具有可燃性和毒性,被用作制冷剂、发泡剂和清洗剂,广泛用于家用电器、泡沫塑料、日用化学品、汽车、消防器材等领域。
5.全球性大气污染主要表现在 (  )
A.酸雨、温室效应、生物入侵
B.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
C.温室效应、乱砍滥伐、臭氧层破坏
D.臭氧层破坏、随意丢弃废旧电池、酸雨
【解析】选B。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是大气污染的直接表现;生物入侵、乱砍滥伐是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原因;随意丢弃废旧电池是引起土壤污染的原因。
6.(2017·南京质检)环境保护要求生活垃圾实施分类投放,金属饮料罐应投放在标有哪种标志的垃圾箱中 (  )
【解析】选A。垃圾的再利用是垃圾资源化的最佳途径。金属饮料罐大部分是铝制品,属于可回收废物。
1.(2016·广东学业考)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重大威胁,雾霾容易引起的疾病是
 (  )
A.气管炎   B.贫血    C.糖尿病   D.红绿色盲
【解析】选A。本题考查各种疾病的病因。雾霾天气空气污染较重,雾霾容易引发气管炎;贫血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过少或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含量过低引起的;糖尿病的病因主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红绿色盲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遗传病。
2.(2016·连云港学业考)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已成为人类的共识和行动。下列做法与此不相符的是 (  )
A.发展生态农业 B.践行低碳生活
C.保护生物多样性 D.先污染后治理
【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环境的保护。发展生态农业、践行低碳生活、保护生物多样性都有利于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环境要以预防为主,先污染后治理会对生物的多样性造成威胁,也会增加治理的成本。
3.(2017·舟山学业考改编)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
(2)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而能量只能单向流动。能量只能单向流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发展与生活方式。我们每个人都应为此做出自己的努力,以下做法符合绿色、低碳要求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购物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②选择自行车、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③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交换、捐赠旧的书籍和衣物
【解析】(1)图中的①表示无机环境中的碳进入生物体,此过程通过光合作用来实现;(2)生态系统的能量单向流动,其原因是能量随营养级的增高而逐渐递减;(3)低碳生活方式包括不使用一次性筷子,选择自行车、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交换、捐赠旧的书籍和衣物等,购物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会增加碳排放量。
答案:(1)光合作用 (2)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 (3)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