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8-05 09:5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历史必修1
2年级: 高一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5单元第18课
5学时数: 45 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背景;掌握《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措施,总结其经验教训;通过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对《共产党宣言》的理解运用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展示19世纪中期工人阶级生活状况材料,创设情景让学生体会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必然性和可能性;2、学会运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有关问题。学会运用各种资料包括文字、图像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革命活动,培养学生坚持真理和为人类进步事业勇于探索和献身的精神。
(2)、体验巴黎公社战士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理解,对学生进行情操、意志品质的教育,激发学生树立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并转化为努力学习的动力。
2、内容分析:
初高中课标都提及《共产党宣言》和巴黎公社,但要求的侧重点不同。初中课本侧重于史实的描述,高中教材则侧重在理论的阐发,比较抽象,教学内容相对枯燥晦涩,高一学生不易掌握,但蕴含丰富的思想教育内涵。
(1)地位与作用:本课是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的第一课,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部分,从总体上概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从理论付诸实践的历史。说明了社会主义理论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的进一步了解,理解当代中国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及必要性,帮助当代青少年学生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和为之奋斗的信心和决心,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借鉴历史经验,服务当今社会的目的。
(2)重点和难点
重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和政权性质。
难点:《共产党宣言》的理解;巴黎公社的败因和经验教训。
3、学情分析:学生虽听说过马克思和恩格斯,但其实对其理论并不了解,对社会主义等概念也并不了解,而现实生活又使得学生对于这些问题存在着很多疑问,所以本课应该将社会主义等理论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并不是马恩闭门造车,也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所有工人共同的愿望与希望。
4、设计思路:本课主要采取课内通过教师提供各种材料、营造情境,设置探究问题等,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课外思考探究,达到学以致用。
三、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以及及设计意图
导入(3分钟) 民意测验:古今中外有许多思想家,他们对建立怎样的社会制度进行美好的设想。请说出你认为的最伟大的思想家及其观点。 学生分组讨论,统计结果,并派代表发言。 以讨论形式引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发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过渡(4分钟) 教师总结,并提问: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它是如何产生的?带了怎样的影响? 学生阅读教材 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分钟) 历史条件:用多媒体展示:材料1……材料2……材料3……用多媒体展示有关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及观点 学生阅读并归纳:结合教材得出结论: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基本矛盾暴露。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工人阶级已觉醒马、恩的革命实践和理论活动促进了科学理论的诞生。19世纪中期前欧洲的三大理论成果为其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丰富的资料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2.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3内容: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归纳《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学生归纳出: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宣告历史使命(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可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探究活动:假设你是马克思,请你为《共产党宣言》写一句宣传词 学生各抒己见
4、意义提问:《共产党宣言》发表有何意义? 学生回答:《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开展起来,形成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巴黎公社革命(12分钟)… 创设情境:假如你于1871年到法国巴黎进行游览观光,你可能目睹什么事情? 学生结合历史作出合理想象 使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1、背景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观念,与人交流和沟通的协作精神;
2、措施课堂活动:假设你是公社领导人,你怎样来巩固统治? 全班分成3组,各组选1名领导人发言。
性质教师引导学生从政策措施、建立方式和领导成员方面考虑 学生归纳 培养学生的条理性
4、结果:失败用多媒体展示有关巴黎公社革命图片 学生感受 让学生体验巴黎公社战士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理解,对学生进行情操、意志品质的教育,激发学生树立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5、历史意义 学生归纳得出结论:(1)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2)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3)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4)公社战士的精神永垂史册
6、经验教训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经验:公社的革命精神和首创精神,在无产阶级政权建设上的一些做法。教训:要发动各地的革命力量,要联合其它的革命阶级,如农民;无产阶级的革命和解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成功地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必须具备成熟的社会条件。 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的历史观。
7教师指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总结失败原因: 学生从3个方面归纳:客观上:主观上:根本上: 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历史问题的方法,并注重知识的条理性。
课后练习(8分钟) 多媒体展示精选选择题5题;2、联系实际: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后在哪些国家得到了成功的运用?近现代先进的中国人是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取得了哪些成果? 学生动脑动手 使学生巩固知识,注意历史知识的迁移,联系现实,活学活用。
四、教学反思
1、教学特色:
(1)、理念“新”——在合理解决初、高中课程内容衔接问题的同时,“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以及倡导和谐民主开放的教学模式。
(2)、设计“活”——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人性化的重组,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3)方法多。用多种手段例如历史情景创设、展示各种材料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归纳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2、问题思考:
(1)、在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教学设计中,学生主体的地位是否真正得以体现,在有限的45分钟内,课标中的三维目标要求能否真正达成。
(2)、如何正确处理历史与现实、教材与补充材料、基础知识与问题探究之间的“度”,这一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