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历史必修一
2年级:高中一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五单元第18课
5学时数: 43+2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巴黎公社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体会马克思、恩格斯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而不懈奋斗的探索精神。
2、内容分析:社会主义运动是工业革命引起的三大运动之一,作为社会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在本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要求重点掌握;本课的重点是《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巴黎公社革命胜利的史实与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经验教训;突破的难点是空想社会主义是如何发展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分析巴黎公社政权建设实践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第一次检验。
3、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处于知识与生活阅历增长的阶段,思维活跃,乐于表现,但历史知识储备、抽象思维以及知识水平不高,受已有知识体系的影响,对教材的理解还只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课程的理性分析不够,难以理解马克思主义改变中国的史实,难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4、设计思路:本课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到实践作为本课的基本线索,做到以人为本,注重师生互动,注重“诱思探究”、“问题激趣”;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及设计意图
单元说明3’ 教师:工业革命有哪些积极影响?通过学生的讨论,教师补充引导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引言部分。 学生做简单讨论。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本单元内容有所了解,在心里形成本单元授课框架的初步印象。
新课导入2’ 教师: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发起: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中第一个伟人是谁?由BBC广播公司全球互联网投票结果是马克思。为什么西方学者对马克思的评价如此之高?马克思主义到底包含了什么思想?对世界到底产生了什么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探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学生做简单回答,并带着疑问边听边思考。 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知识密度较大,设问的导入比较容易激发学生兴趣,能让学生很快进入课堂氛围,通过新课的学习从而解开疑问。
新授:第一环节: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一: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觉醒10’ 教师: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有哪些背景呢?请同学们阅读第一目的内容并总结概括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按社会经济前提、阶级基础和思想来源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引导学生结合工业革命后工人运动的基本特点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状况来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条件,以做到条理化。在对本目中的插图进行说明的同时,与“新和谐公社”蓝图进行联系和比较,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社会状况的深入了解,另一方面感受欧洲有识之士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憧憬。本目小结时特别强调,在欧文、圣西门所处的时代,资本主义制度逐渐暴露了一些弊端,但其根本矛盾尚未充分暴露;无产阶级已有改造社会的愿望,但自觉斗争的意识尚未形成。因此他们的“天才设想”根本无法实现,成为空想,而到了马克思、恩科斯时,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日益显露,工人阶级已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1、学生阅读教材并列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基本条件2、学生思考:空想社会主义为什么是空想,空想社会主义有价值吗? 通过阅读和设问思考,让学生明确,空想并不是空通无物,而是有许多有价值的设想。同时体会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必然性。
二:《共产党宣言》的问世12’ 首先介绍马克思、恩科斯为创立科学理论所进行的革命实践活动,以及二人的伟大友谊,展示PPT《巴黎雷让斯咖啡馆》片段,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伟人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源于实践,以及马克思、恩格斯为探求真理不懈奋斗的创造和献身精神。第二,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理论,可按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的思路进行讲解,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第三,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归纳出《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对教材资源部分引用的《共产党宣言》中的前一段话可简要加以讲述。第四,明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认识其历史意义,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1、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了解马克思、恩格斯之间所建立的革命友谊,体会友谊·合作与人生。2、 学生通过阅读归纳《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并尽量用自己理解的语言来描述。 1、结合事例让学生在马克思、恩格斯之间的革命友谊的情境中有所思、有所悟。2、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的《共产党宣言》的内容能加深他们对《共产党宣言》内容的理解,并有助于记忆。 3、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意义。
新授:第二环节:马克思主义理论到实践:巴黎公社13’ <一>讲清1871年3月18日起义的原因、经过、结果和意义。分析原因、意义时要简明扼要;叙述经过和结果时要生动,有感染力。对巴黎公社战士的战斗场景,可适当选一些典型事例进行讲述。并让学生看《巴黎公社战士英勇就义》插图,着重歌颂战士英勇战斗,誓死不屈的精神。<二>讲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建立时要注意两点。一要明确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政权;二是重点描述巴黎公社成立大典的盛况,播放《巴黎公社成立》视频和插图时,应具体、准确、生动的解释,以使学生对公社成立的盛况留下深刻印象。<三>讲公社的革命措施时,出示PPT,用“巴黎公社革命措施简表”教学,讲解时按表上的项目和顺序讲解,学生在理解其内容的基础上,从中分析出它们所具有的鲜明的无产阶级性质。<四>讲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时,可用问题讨论法进行教学:①巴黎公社的重大贡献是什么?在斗争过程中犯过那些严重错误?②公社为争取农民曾采取过什么措施?(结果怎样)③为什么说巴黎公社原则是永存的?④为什么说巴黎公社实践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第一次检验?(讨论前可先由一名学生朗读课本中有关段落,如果时间不够,可由学生课后围绕上述命题写一篇小论文)。小结: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小结,①伟大意义;②失败原因;③宝贵经验。 1、通过听讲和阅读,学生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前后情况,接受到革命传统教育。2、根据“巴黎公社革命措施简表”讲解巴黎公社成立后所指定的一系列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措施,并引导学生分析巴黎公社政权的性质。3、根据设问让学生充分讨论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 1、生动的讲述能让学生了解起义,并认识到公社战士所表现出的精神,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2、通过公社所采取措施的讲解从而一步步引导学生自己说出公社政权的性质,有助于加深其理解和记忆。3、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讨论中充分体会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并作深入思考。
课堂总结3’ 围绕教材的基本线索,理解空想社会主义是如何发展为科学社会主义,重点掌握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以及巴黎公社的主要史实。 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回顾课文,理清本课基本线索。 回顾本课,对本课基本线索和所学重点内容作梳理和串讲,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反思
1、这节课可说是上得非常活跃轻松。因为事先准备的资料比较充分,不同的学生都能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问题。
2、本堂课整体纪律特别好,学生能很快融入到问题的讨论中去。
3、本堂课内容较多也较抽象,由于时间问题,有些讨论的地方并没有预设的深入。其中需要完善的还有很多细节问题。
4、本课教学设计严谨,注重提纲挈领,使教学结构层次分明。
5、下课前,留 2分钟时间供学生思考,提问和练习。
绥宁县第二中学历史高级教师 肖祥健
2009-7-19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