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选修1第2单元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一.本课位置
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一次重大改革,不仅使秦国富兵强,为秦统一奠定基础,而且从秦国开始确立新的政治经济体制,并由此延伸、扩展,实现中国古代社会划时代的大变革。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从而达到以古鉴今的目的。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商鞅变法前秦国经济政治状况及变法措施,分析商鞅变法原因和意义,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和历史资料,采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理解改革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道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体会商鞅变法的过程和意义,对学生进行追求真理、不畏困难、勇于创新等良好品质的培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商鞅变法的原因及意义。
难点:改革推动社会进步。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上午去看完了我市的刑事犯罪分子的宣判大会,相信大家有所感触,那你知道像现在这样我国的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做法是吸收了我国古代哪一派思想家的思想?(法家)
很好!那你又知道法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吗?(商鞅,韩非子)
对,其实商鞅不仅仅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他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说起,有利于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起到“起兴、凝神”的作用】
(二)讲授新课
我们先看一下“战国形势图”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其中有七个国家最为强大,他们分别是?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角逐,诸侯争霸,秦国地处西陲,远离中原核心地带,比较落后。然而,恰恰是偏远落后的秦国在角逐中,脱颖而出,统一了六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在这一个过程中,有一个人物起到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就是商鞅。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商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看看他的变法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1. 商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商鞅是如何一步步地走上秦国的政坛的?然后实现他的变法?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个子目的内容,然后回答问题?3分钟)【旨在培养学舌规那自主学习和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商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商鞅(约BC390~BC338),复姓公孙,名鞅,卫国人。他从小好“刑名之学”,精通儒、墨、道、兵、阴阳各派学说。早年为魏国相公叔痤(cuó)的家臣公叔痤病危时对魏惠王说:“公孙鞅年少有奇才,可任为相。”魏惠王不应。公叔痤就说:“王既不用,必杀之,勿令出境。”魏惠王允诺。以后公叔痤又召见公叔鞅说:“我推荐你为相,惠王不纳。我先君后臣,建议他杀了你,现在你赶快逃走吧。”商鞅说:“惠王既不按您的意见重用我,又怎么会听您的话杀了我?”结果不出商鞅所料。
公叔痤死后,商鞅闻讯秦国求贤,BC361来到秦国。曾三次求见秦孝公。前两次对秦孝公大谈儒家“王道”治国理论,秦孝公不感兴趣。第三次才向秦孝公说出自己“霸道”的治国主张,立即引起了秦孝公的兴趣。BC359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酝酿变法。
2. 商鞅是如何一步步地走上秦国的政坛的?然后实现他的变法?
商鞅游说秦王,得到秦王的支持,但是秦国的旧贵族们都不同意,于是,商鞅就与这些守旧的大臣进行了一场论战。
(1).舌战群臣
商鞅的变法主张,是不是没有什么阻力,一帆风顺呢?
商鞅的变法的意图,遭到以甘龙、杜挚等大臣的的反对,对此,商鞅和这些反对派们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唇枪舌战。
反对派(乙): 启禀大王,臣认为不可变法,现在的法令制度很好,不需要改变。
商 鞅: 现在的法令制度好吗?如果现在的法令制度好的话,也不会使秦国成为七国之中最为弱小的一个国家了,请大王三思……
反对派(丙): 公孙大人,你能保证你的变法一定能够成功吗?万一不成功的话,你会怎么办,你能对得起秦国的千万百姓吗?你考虑过没有啊?
商 鞅: 启禀大人,我敢担保,此次改革定会成功的,臣敢以臣项上之人头做担保。万一变法不成功,那臣就以己身来谢天下……
反对派(甲): 启禀大王,臣认为不可变法,一旦实施变法,即将会浪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万一不成功,公孙先生,你能担负这样的责任吗?
商 鞅: 实施变法肯定是会使用一些民力,但是一旦改革成功的话,首先受益的,必将是那些百姓,而不是君王,这样的改革怎么可能会失败呢?
反对派(丁): 祖宗之法不可变,只有遵循祖宗之法,我们的国家才能够行之久远,若不遵循祖宗之法,不按照原有的礼制来治理国家,则将会国将不国了。
商 鞅: 万事不可皆效仿古人。商汤、周武王,都没有依照祖宗的法度而成就了不世之功;夏桀、商纣,没有改变旧礼也不免灭亡的命运。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
秦 孝 公: 众位爱卿有何意见啊,本王觉得公孙鞅的话,甚有道理,本王决定了,从今时之日七,我们秦由公孙爱卿来进行变法。
反对派(众): 是,大王……
通过这一场变法前夕的辩论,使得变法得到了中央最高统治者秦孝公的支持。
(2).立木取信
商鞅变法在中央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他的变法应该说是可以进行了。但是,商鞅并没有马上实施变法,而是另外作了一件事情。是什么呢?
商鞅立木取信
请同学讲述这个商鞅立木取信的故事
“立木取信”这一行动,商鞅取得了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呢?
――变法也开始得到百姓的承认了。
这时,商鞅既得到了中央最高统治者的支持,同时也得到了地方百姓的支持,这时候,商鞅才正式开始变法。
探究1: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有哪些?(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
(1).经济方面
商鞅对经济的改革是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为重点。这是战国时期各国中唯一用国家的政治和法令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改变土地所有制的事例。主要内容有如下三点:
a.废井田,允许土地买卖
在全国范围废除井田制度,实行土地私有制度。废止“田里不粥(鬻)”的原则,准许民间卖买田地。此后秦政府虽仍拥有一些国有土地,如无主荒田、山林川泽及新占他国土地等,但后来又陆续转向私有。
b.重农抑商政策
奖励耕织,凡努力耕织、生产多的,免除徭役。凡从事末业(工商)及因懒惰而贫穷的,全家没入官府,罚为官奴婢。
思考:思考——你认为商鞅的经济改革中哪一措施
对后来封建经济的发展影响最大?
生:重农抑商
积极:1、促进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2、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政权
消极:1、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导致经济结构单一
c.统一度量衡
(2)军事方面――奖励军功:
制定二十级爵的作法,意味着废除旧世卿世禄制,今后根据人们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用。二十级爵:一级曰公士,二级曰上造,第十九级曰关内侯,二十级曰彻侯。各级爵位均规定有占田宅、奴婢的数量标准和衣服等次。又制定了“奖励军功,严惩私斗”的办法。奖励军功的作法是:将卒在战争中斩敌首一个,授爵一级,可为五十石之官:斩敌首二个,授爵二级,可为百石之官。宗室贵族无军功的,不得授爵位。有功劳的,可享受荣华富贵;无功劳的,虽家富,不得铺张。严惩私斗的作法是:为私斗的,各以情节轻重,处以刑罚。
(3)政治方面
商鞅对政治的改革是以彻底废除旧的世袭制、建立斩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为重点。他在这方面的贡献远远超过李悝和吴起。主要内容有如下:
a.实行县制,国君任免县令:
废除分封制,以县为地方政区单位。分全国为四十一县,县设今以主县政,设丞以副县令,设尉以掌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后来秦在新占地区设郡,郡的范围较大,又有边防军管性质,因之郡的长官称守。后来郡内形势稳定,转向以民政管理为主,于是郡下设若干县,形成秦的郡县制度。
b.轻罪重刑,实行连坐制度。
秦之都乡邑聚原来都是自然形成的大小居民点。至此时,均作为基层行政单位。居民登记于户籍,分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什,同于后代的保甲制度。为了加强管理和统治广大居民,规定什伍之内各家互相纠察,“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4)思想方面
焚烧诗书——加强思想文化统治
(5)习俗:改革旧的社会风俗
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行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目的:增加财政收入
探究2、商鞅变法的特点是什么?
变法的核心 农战 法治
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富国强兵,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统治。是实行最彻底、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三)本课小结
措施 作用 特点
军事 军功爵制;什伍组织 提高军队战斗力,打击旧贵族;保证兵源。 核心是农战和法制;具有全面性、彻底性。
经济 废井田;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 确立土地私有制;提高生产积极性;利于经济交流。
政治 废分封设县制;什伍连坐制;轻罪重刑 强化中央集权;控制人民;保证变法执行。
文化 “燔诗书而明法令”; 加强思想文化控制。
生活 移风易俗 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刺激小农的积极性。
【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完成表格的内容】
(四)巩固练习
旁白(高兴地):八年后的一农户家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主人忙着迎接客人,邻里纷纷道贺,你想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吗……
张三:祝贺你啊,同魏国这一仗,你立了大功,郡守赏了你二级爵位,还有9亩田宅,过去只有贵族老爷才有资格享受这些,真羡慕你啊。
主人(一脸喜庆):同贺同贺!去年你向国库上缴了那么多的粮食,不也被郡守奖励了吗!
李四:诸位,自新法以来,咱老百姓安心务农,家给人足,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百姓生活改善很多呀!今年,我又买了几亩良田,粮食多得吃不完。
主人:秦国不仅富了,而且在七国中,还是强国。我打了十年仗,只有这几年才真正扬眉吐气,次次凯旋而归啊!
(1) 请你为本幕话剧拟定一个题目。
(2) 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商鞅实行了哪些措施?
题目:富国强兵;措施: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织,
(五)作业
必做题:请列举商鞅变法的经济、军事、政治、习俗等方面的措施。
选做题:通过商鞅变法的内容分析商鞅变法是如何废除奴隶制度,确立封建制的?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否成功了?看看学生的反应,听到了到场听课的十多位同行的评价,似乎还可以,不至于太差。用学生的话说:很有趣。学生从商鞅舌战群臣、徙木立信的故事感受到商鞅横溢的才华,从对秦人战场上挂着人头往前冲的这一场景的想象中明白秦统一六国秦人的英勇善战也起到很大的作用。而从各位同行的反馈表可以得知他们的评价也颇高,大体是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