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历史必修2
2、年级:高二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六单元
5、学时数:1课时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概括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2)教学的方法
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表格,使学生融入当时的历史情景。
之中引导师学生自主学习,共同探究;采用历史图片、表格、示意图等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措施;采用分组讨论,集中讲解的方法,研讨罗斯福新政的历史作用,学会对历史人物全面而科学的评价方法,突出政策的自我调节在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罗斯福总统的全面了解,培养学生直面艰难,坚忍不拔,不断进取的崇高精神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2、内容分析
(1)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和评价。
(2)教学难点: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及其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的地位,我们当前应吸取的经验教训。
3、学情分析
(1)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有对历史的理解、分析、综合能力。因此,可以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在了解书本基础知识的同时,扩宽历史的视野。
(2)突出知识重点、难点的分析。
(3)高二学生对历史的学习认识不断加深,可联系高考涉及到本课内容,使学生掌握对历史分析的方法以及答题方法,既提高学习兴趣,又加深学生对高考题型的认识和解答。
4、设计思路
展示历史材料——从材料中找出问题——如何解决问题?——解决的结果怎样?——联系当前的金融危机,从中可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
学生课前预,首先了解罗斯福新政的粗线条,在此基础上采取剥茧抽丝的方法,一层一层分解新政的背景、内容,对于新政的评价,采用分组讨论,集体综合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深入了解新政的作用和特点,学会对历史人物客观公正的评价方法。最后由学生各抒已见,学会以史为鉴,以人为鉴,提出当前面临金融危机应采取哪些可行的措施,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信心。
三、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互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美国历史上“柯立芝繁荣”和“胡佛小屋”的相关图片,提出“两者”的共同基本政策是什么?胡佛总统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能不能解决经济大危机?这个政策不能解决大危机的话,就必然会形成新的经济思想“凯恩斯主义”,和临危受命的美国杰出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由此导入新课。 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进入经济大危机和胡佛采取措施的历史情景,突出新政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教学互动合作探究 教师简单介绍凯恩斯主义的新特点;组织学生先观看罗斯福竞选历史资料和就职演说的资料回放,让学生概括新政的背景。 认识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特点;了解罗斯福要新政的决心和背景。 引导学生体验历史,探究问题,自主学习,培养不畏艰难,不断进取的崇高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探究问题一:“可以采取哪措施来应对经济危机”?将学生分成金融、工业、农业、社会福利四个小组,任命四个学生为各部部长,分组讨论应采取的措施,由各部部长综合成几条,最后由教师将这些措施向主体学生公布,并说明哪些措施具有可行性,综合进行点评。 每组组长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把其它组员的观点归纳综合成条理,各组组员各抒已见,积极参与。要求 措施要具体简要,略述理由。 发挥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探求问题二:“罗斯福总统采取哪些措施解决经济危机?”:教师先让学生快速阅读“实施新政”一目,播放新政的表格,由四位学生将表格填完整。指出首要措施和最重要措施,并点评学生的建议哪些与罗斯福新政措施相似? 归纳罗斯福新政措施,并填入教师提供的表格里。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提高学生归纳,综合历史知识的能力。
探究问题三:“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材料一:教师展示教材中的“历史纵横”、“归纳西水利工程”。材料二:罗斯福就任不到11天,全国四分之三的银行重新开业,股票价格上涨15%,金融恐慌基本结束。1935年农民的现金总收入从1933年的40亿美元增加到70亿美元,工业产量几乎翻了一翻。材料三:新政“一视同仁地既为资本家造福也为产业工人造福”。认为新政缓和了阶级矛盾,使群众滋生了对资产阶级政府的幻想,因而阻碍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到来,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材料四:“在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切首领中间,罗斯福是一个最有才干的人物”——斯大林,出自《斯大林文选》人民出版社。教师提问:以上四则材料反映了他们对罗斯福新政持何种观点?怎样全面地评价罗斯福新政? 学生分析材料得出罗斯福新政作用:①扩大就业,改善环境,农业恢复发展;②金融稳定,工业增涨;③缓和矛盾;④奠定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最后联系书本知识分析概括得出全面的评价结果。 系统了解罗斯福新政在各方面的作用,掌握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科举方法,扩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探究问题四:罗斯福与胡佛都面对经济大危机,其采取的措施有什么特点?它的本质目的是什么?教师提出问题后,由学生思考回答,然后总结,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本质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思考问题,通过与胡佛政策的对比得出正确的答案 让学生了解,分析新政的特点和本质,掌握历史比较的方法。
课堂总结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罗斯福的生平简介,并布置学生课后查阅。 认识罗斯福主要政绩 通过对罗斯福的全面了解,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激发社会责任感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课后探究 面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我们可以吸取罗斯福新政的哪些经验? 课后完成 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
四、教学反思
1、主要知识点的落实,同时注重重点、难点的讲解。
2、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相结合。
3、注重历史情景的引入,让学生感知历史、了解历史、分析和综合历史。
4、尤其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实现新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
5、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