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四单元16课
《陋室铭》
新知导入
明代文学家张溥自幼勤奋好学,凡是他读过的书,自己必然要亲手抄下来,抄完朗读一遍后,随即烧掉,然后再抄、再读、再烧,接着像这样反复七次才停止。他将他的屋子命名为“七录斋”。
?抗日战争期间,民主人士柳亚子将他的屋子命名为“羿楼”。后羿是我国神话传说中的射日英雄,曾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而“日”代指日本帝国主义,表现了其爱国热情。
唐代诗人刘禹锡住的房子叫陋室,为何叫陋室呢?今天我们学习他写的《陋室铭》,来了解一下原因。
学习目标
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的语言特色。了解 “托物言志”的手法。(教学重点)
3.了解作者高尚的情操,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难点)
作家作品
【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哲学家,有“诗豪”之称。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他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
作家作品
【代表作】
《陋室铭》《竹枝词》《乌衣巷》等;
哲学著作《天论》三篇;
《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等。
知识链接
铭:本是刻在金属器物或碑石上记述生平、事迹、功德或警戒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短小、精悍、押韵,内容上有颂扬或警戒之意。
写作背景
刘禹锡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的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
写作背景
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半年内连搬三次家,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
德馨 苔痕 案牍 鸿 儒
西蜀 何陋 调素琴
xīn
tái
dú
tiáo
shǔ
hóng rú
lòu
读准字音
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
读准节奏,
读出感情。
名ing,灵ing,馨in, 青ing,
丁ing,经ing,形ing,亭ing
(“馨”字因语音变化,现在已不够协韵了)
圈出押韵的字,说说押的韵是什么。
韵脚:
押的韵:ing
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 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
鸿儒,往来无白丁。
出名,有名
在于
灵验
这
只是
德行美好
博学的人
平民
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出名。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验了。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无功名的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不加装饰的琴
弹
佛经
弦乐器
官府的文书
使形劳,使……劳累
反问句,倒装句,“有何陋?” 之:不译
形体、躯体
管乐器
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译文:可以弹奏没有装饰的琴,浏览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是君子住在这里)有什么简陋的呢?
之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何陋之有?
的
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舒缓语气
宾语前置的标志,加强语气
重点积累
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舒缓语气
一、一词多义
二、古今异义
1.无案牍之劳形
(古:身体 今:样子)
2.惟吾德馨
3.谈笑有鸿儒
(古:品德高尚 今:芳香)
(古:大 今:鸿雁;书信)
重点积累
4.无丝竹之乱耳
(古:指弦乐器和管乐器 今:丝绸和竹子)
5.可以调素琴
(古:弹奏 今:调解)
重点积累
三、词类活用
1.有仙则名
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
2.有龙则灵
名词作动词,灵验。
3.惟吾德馨
名词作动词,德行美好。
重点积累
4.无丝竹之乱耳
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5.无案牍之劳形
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6.苔痕上阶绿
方位名词作动词,长上。
7.苔痕上阶绿
形容词作动词,变绿。
重点积累
1、全文的主旨是哪句?说说它的含义和作用。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主旨句:
含义:
作用: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惟”字加强语气。
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
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精读文本
2、作者是怎样引出陋室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山”“水”
“室”
“不在高”“不在深”
“陋”
“仙”“龙”
“德”
“名”“灵”
“馨”
精读文本
比兴:
“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
精读文本
作者的目的是写陋室,却用山水作比喻,这种方法叫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意波澜起伏耐人寻味。
精读文本
3、陋室真的陋吗?分析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对偶
景——陋室环境的清幽、雅致,反映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
精读文本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写朋友的贤良儒雅,反映出陋室主人高洁傲岸的情怀。
对偶、衬托
作者没写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写与他交往的朋友。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因此我们便得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
精读文本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正反对照,表明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
精读文本
陋室之景宜人
陋室之人高雅
陋室之事有趣
陋室不陋
“惟吾德馨”
呼应开头
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精读文本
4、 作者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的用意是什么?
类比,作者用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在说明自己的陋室不陋;
又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精读文本
诸葛庐
子云亭
5、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文章结尾引经据典,力发千钧,突出了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
精读文本
合作探究
此文仅仅是在写陋室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身居陋室却不以为陋,是因为陋室主人有着高尚的品德,作者想借陋室表达他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托物言志
合作探究
托物言志: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主题探究
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表达了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慕富贵,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清峻的品格。
写作借鉴
3.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4、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2、形象化的描写。
1、以骈句为主,句末押韵,富有抑扬顿挫的音韵美。
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 。
3、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 。
, 。
4、表明了主人不热衷于名利的句子是:
, 。
5、文末提到三位古人,起什么作用?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引古人自况,陪衬类比。
课堂练习
拓展提高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二首·其一》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拓展提高
作者被贬郎州时所作,虽被贬谪,却不悲观消沉。这首诗的最可贵之处在于诗人一反历来文人悲秋的传统,热情赞美秋日风光的美好,唱出了一首昂扬奋发的励志之歌。
课堂总结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
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
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
文句精美而脍炙人口,久为传
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
的。通过对室居情景的描绘,
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
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
道的情趣。
愿《陋室铭》一
文的铿锵音韵永
远萦绕在你耳际
愿《陋室铭》一
文的高尚情操永
远流淌在你心间
课堂总结
陋室铭
类比引题
山
仙
水
龙
陋室
德馨
陋室不陋
环境优美(清幽景)
生活情趣(高雅事)
引古贤以自况
反诘点题
交友高雅(不俗人)
陪衬类比 托物言志
安贫乐道 高洁伟岸
(君子之德)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1、从下列的物中你可以言何志?
蜜蜂 竹子 粉笔
作业布置
粉笔 无畏的牺牲与奉献,与蜡炬相似 竹子有竹节 意味有气结 坚强不屈立根破岩中 蜜蜂当然是勤奋的象征 它们整天都在采蜜
托粉笔以言纯洁,奉献 托竹子以言孤傲、坚贞;
托蜜蜂以言勤奋、奉献;
2.任选题材,仿写《陋室铭》
作业布置
分不在高,努力就成;课不在多,认真则灵。斯是陋室,成绩最行。考试不惧怕,勤奋分自来。功夫在平时,考场无烦忧。可以受表扬,得高分。无喧哗之乱耳,无杂念之扰心。在家仔细学,课上全力听。学子云:“学有所成!”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