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商鞅变法的背景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二单元第一课
2、年级:高二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5、本单元学时数:5课时;本课学时数: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一)课程目标
1、课标要求: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课示导航:目标要求一: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目标要求二: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包括齐国的管仲改革、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和秦国的商鞅变法的大事名称;目标要求三:确立顺应时代潮流、追求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概况;知道楚国的吴起、魏国的李悝和齐国的管仲;了解秦穆公称霸西戎,秦献公试图改革;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国变法之间的关系;探究各国变法背景和秦国变法的机遇。2、过程与方法:利用史料,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明白秦国改革改变了秦国的命运,当然也影响了整个中国历史的进程;树立学生抓住机遇,迎接改革,勇于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
(三)内容分析
本课分三个子目,社会变化新气象是春秋战国各国改革变法的总背景;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是各国改革变法概况,这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分析了商鞅变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四)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初中和高中三个必修模块的学习,我可以肯定的说他们对春秋战国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所掌握的只是一些零碎的史料。可是我们的政治学科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哲学知识讲授,我们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哲学原理指导学习历史。
(五)设计思路
本节课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把商鞅变法的背景放在中华民族的大背景下去学习,另一方面要把一、二单元放在东西方文明的大背景下对比学习,以形成学生学生对中国和世界的整体认识。
三、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以及及设计意图
导入: 创设情境问题引入(1分钟)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插图》提出问题。 学生发表看法 激发学生兴趣
自主学习(6分钟) 打出课件片:对教材三个子目的重要知识点,利用填空的形式要求学生快速找到相关的词语。 学生看书、记忆 夯实基础
逐个子目讲、问、探究、练习。(25分钟) 第一子目:社会生活的变迁 1、讲解(略) 2、提问: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哪些有利于改革和变法的因素? 3、探究:利用古文献资料作材料 4、练习:个别地区或自创的题目(选择题二个) 学生听、记、发表看法、回答问题 理解教材
第二子目:风起云涌的改革变法 1、讲解(略) 2、提问:春秋战国时期变法的各国是怎样处理土地与人口之间的关系的? 3、探究:利用古文献资料作材料 4、练习(略)
第三子目: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 1、讲解(略) 2、提问:通过对秦国改革的不利因素、有利条件、历史机遇认真分析和思考,假设你是当时一个很有理想的人,你将有些什么考虑或想法。 3、练习(二个选择题)
重难点突破和拓展 教师提出问题并讲解: 1、对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风潮的认识 2、关于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相同点 3、利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加强对春秋战国时期改革是历史潮流的认识? 学生听、记、理解 深化教材
课堂小结 投影:3个知识点框架 教师:请同学们跟我一起来回顾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点并指出学习方法 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回忆回答 整合教材
四、教学反思
1、本节课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2、学生对原始材料的理解和认识水平还是低了点。以后要注意加强学生对原始材料的理解水平。注意告诉学生对原始材料要注意抓信息点,要掌握材料出现的时代背景。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