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2.7《维新变法运动》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 2.7《维新变法运动》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课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8-06 08:13:00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八年级上册讲义课标标准重难点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教材分析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
解析:第一条是属于识记层次,第二条是属于理解层次,第三条是属于识记层次。【课程标准】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严复的思想及其对近代中国思想发展的影响;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戊戌变法的成败和得失,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课前进行预习,查阅并提取有关严复的有效信息,提高阅读和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通过讨论,养成主动学习、乐于合作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戊戌变法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爱国进步的改良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近代史上的志士仁人善于向西方国家学习、勇于改革创新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值得我们学习,逐步形成关心时政、关心国家的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材分析
本课在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中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探索挽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又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它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维新变法运动和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重大事件一样,承担了挽救民族危亡、探索救国救民的使命,同时不同程度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本课重点
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
本课难点
能够正确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客观地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 本课共有三个子目,它们按照事件的兴起、发展、高潮和结局分别进行介绍:第一子目—— “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第二子目——“警世洪钟《天演论》”,推动了运动的发展;第三子目—— “短暂的百日维新”,运动的高潮。由于顽固派的反对,变法最后失败。 三、学情分析
本课历史基础知识较多,康有为、梁启超与公车上书,严复与《天演论》,百日维新等;对学生的分析、比较、理解等能力要求较高,如何正确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影响等,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综合、概括的能力,这对初二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采用讲议结合的方式,适当采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提供思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进而认识戊戌变法的性质。巩固练习小 结新 授导入新课知识纲要四、教学过程 在中国的近代历史中有很多仁人志士,他们为挽救民族危机,大胆改革,勇于创新,甚至不惜生命唤醒国民。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在本节课中,让我们一起领略这些先人所谱写的壮丽悲歌!
康有为梁启超严 复谭嗣同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出现了一部分仁人志士,他们不仅对西方的社会制度、文化有很深的了解,而且主张在保存中国传统的君主政体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部分地学习西方的文化、教育。这一部分人我们称之为“维新派”。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人。本节课的内容也由这四个人物的事迹来贯穿的。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严复与《天演论》
短暂的“百日维新” 洋务运动后,中国并没有富强,却在甲午中日战争后面临瓜分的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了救亡图存,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而揭开这次运动序幕的就是公车上书。
“公车”的含义:汉代用公家的马车接送被选拔的读书人赴京,后来就用“公车”作为进京应试举人的代称。
公车上书的背景: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同时也促使人们觉醒。 上书时间:1895年
发起人:康有为、梁启超
上书主要内容: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阅读教材第35页的小字,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康有为的政治思想,即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这也是维新派与洋务派政治思想的主要区别。
结果:虽然上书没有成功,但因为它是爱国知识分子的一次请愿运动,冲破了清朝政治舆论沉闷的局面,在封建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极大地震动,维新变法运动由此揭开序幕。 1. 公车上书后,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中国的狂潮进一步刺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那么,维新派开展了哪些活动呢?
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培养人才等。
2. 在推动维新变法中影响最大的近代启蒙思想家是严复及其译述《天演论》。(出示图片) 3.严复的主要思想及影响:
政治上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维新变法以自强保种。他的思想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他译述的《天演论》一书出版后,“物竞天择”“优胜劣败”等词,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胡适在读书时,老师让学生买《天演论》做读本,要学生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作文,他说:“这种题目自然不是我们十几岁的小孩能发挥的。”但这一点恰好能说明读《天演论》已成为那个时代的风气。胡适评价严复为“介绍近世思想的第一人”,康有为赞叹他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 。《天演论》的发表所产生的冲击波不仅在当时,而是影响了几代人,并奠定了严复在中国近代思想界的地位。 实施变法的背景:
康有为第五次上书,指出形势已经到了“瓜分豆剖”“揭杆斩木”的地步,朝廷如不及时革旧图新,则国亡无日。同时,康有为在总理衙门驳斥了顽固派“祖宗之法不可变”的谬论:“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的领土的,今天祖宗的领土都保不住了,祖宗那套法还有什么用呢?时代变了,祖宗之法也非变不可!”从而可以看出,维新派是有胆识的,他们的主张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爱国的、进步的。“不甘做亡国奴”的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国是”:国家的大政方针。
1898年是戊戌年,因此这次变法又称戊戌变法。 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变法的意义:
根据上述表格分析讨论戊戌变法的意义。
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戊戌变法的结局:
变法最终失败。戊戌变法持续了103天,因此又称为“百日维新”。
学生收集“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的资料。齐读谭嗣同的《狱中题壁》一诗: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学习他坚持变法的斗争意志和义无返顾的英雄气概,以及为国家前途不惜以热血生命唤醒国民的精神和气节。 讨论: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运动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1.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和爱国的意义。
2. 虽然它不可能实现救亡图存的愿望,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因此可见,戊戌变法、洋务运动及其以后的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近代中国的各种政治力量,他们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急促而悲壮,并且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教师小结:
1898年短短三个多月的戊戌变法在历史长河中犹如浪花击石,转瞬即逝了。但这朵浪花激起的却是千层浪,它有利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新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梁启超语)失败会换取教训,一百多年后,回首戊戌,每一个探索救亡图强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当年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中艰难起步、用生命唤醒东方睡狮的爱国志士们!1.颁布“明定国是”诏的皇帝是( )。
A.慈禧太后 B. 光绪皇帝
C.道光皇帝 D. 宣统皇帝
2.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
A.公车上书
B.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 诏
C.《天演论》的发表
D.《马关条约》的签订
3.严复译述的《海国图志》,把( )介绍到
中国。 A.西方先进科技 ? B.西方进化论学说? ??? C.世界各国的地理和历史 D.民主和科学?
选一选BBA?? 4.戊戌变法发生在农历戊戌年,这一年是( ?? )。 A .1895年?? B.1897年? ?
C. 1898年 D.1901年
5.某地因废祠堂改学堂、废八股改策论而受到当地官员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个“皇上”指的是( ? ?)。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雍正帝??????????? ?????????????????CC6.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相同之处  有(?? )。 ①改革政治? ? ②兴办新式学校
? ③翻译外国书籍? ? ④建设海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B 材料一: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狱中题壁》
材料二:“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材料三:“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请回答:1.上面的诗句和话是谁说的?
2.为什么他说自己死得其所?想一想任何一次变法或改革的出现,总是
社会发展的需要。
2. 改革是国家、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3. 任何变法或改革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是伴随着激烈斗争,甚至出现挫折失败,为此要付出沉重代价甚至流血牺牲。?
4. 要善于接受先进思想,勇于学习先进文化。
5.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百折不挠的毅力。议一议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哪些体会或收获?知识纲要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公车上书 严复的译述《天演论》揭开变法序幕推动变法发展戊戌变法
(1898年)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音像资料——戊戌变法教师下载有关“戊戌变法”的音像资料组织学生观看。课件19张PPT。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八年级上册课件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维新派”:主张在保存中国传统的君主政体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部分地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文化、教育。
代表人物: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警世洪钟《天演论》
短暂的百日维新公 车 上 书背景:
时间:1895年
发起人:康有为、梁启超
主要内容: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影响: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康有为(1859—1927),广东南海县人。出生在封建官僚家庭,自幼受到过严格的封建教育。1879年,康有为开始接触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开始向西方寻求救国的道路。1891年,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弟子有梁启超、陈千秋等人。1895年,发起著名的“公车上书”,未果。7月,和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在北京组织强学会。1897年,再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4月,和梁启超组织保国会,号召救国图强。6月16日,光绪帝任命他为总理衙门章京,百日维新的措施基本上都是康梁所策划。变法失败后,康有为逃亡日本,设立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反对革命。1913年,回国宣传尊孔复辟。1917年伙同张勋复辟失败。1927年病死于青岛。 康有为(1858—1927)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派领袖,后为保皇派首领。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学术大师。 梁启超自幼受过良好教育,比较系统地学习了中国古代典籍。1890年梁启超拜康有为为师,求学于万木草堂,受康有为的影响锐意维新。1895年,梁启超遂协助康有为组织了“公车上书”。此后两年,他办报纸、写文章,宣传维新变法。在1898年的“戊戌变法”中,他与康有为一起成为活动主将而载入史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亡日本。流亡期间,梁启超宣传保皇立宪,主张改革,反对革命。辛亥革命后回国,参与组织和策划了反对袁世凯复辟的护国战争。1920年,梁启超潜心于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组织共学社、 讲学牡、受聘南开大学,主持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担任京师图书馆与北京图书馆馆长。在学术研究方面特别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更是取得了非凡成就。1929年1月29月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维新派和洋务派的政治主张有何区别?洋务派: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工业
维新派: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分析比较
? ? 严复(1853—1921)福建侯官人。 少年时期,严复考入了家乡的船政学堂,接受了广泛的自然科学的教育。1877—1879年,严复等被公派到英国留学。回国后,积极倡导西学的启蒙教育,完成了著名的《天演论》的翻译工作。在《天演论》中,严复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政治上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维新变法以自强保种。启蒙思想家——严复作用:
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变法的背景: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变法的标志: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
“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变法主要内容: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及作用: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变法的结局:变法最终失败。
戊戌变法持续了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 为变法而牺牲的第一人——谭嗣同问题探究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重温历史教师下载有关“戊戌变法”的音像资料组织学生观看。1.颁布“明定国是”诏的皇帝是( )。
A.慈禧太后 B.光绪皇帝
C.道光皇帝 D.宣统皇帝
2.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
A.公车上书
B.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 诏
C.《天演论》的发表
D.《马关条约》的签订
3.严复译述的《海国图志》,把( )介绍到
中国。 A.西方先进科技 ?B.西方进化论学说? ??? C.世界各国地理历史 D.民主和科学 选一选BBA4.戊戌变法发生在农历戊戌年,这一年是( ?? )。 A.1895年? ? B.1897年? C.1898年 D.1901年
5.某地因废祠堂改学堂,废八股改策论而受
到当地官员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当今
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个“皇上”指的是( ??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雍正帝
6.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相同之处有(?? )。 ①改革政治?? ②兴办新式学
③翻译外国书籍? ? ④建设海军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CCB 材料一: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照昆仑。
——《狱中题壁》
材料二:“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材料三:“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请回答:1.上面的诗句和话是谁说的?
2.为什么他说自己死得其所?想一想 1. 任何一次变法或改革的出现,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2. 改革是国家、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3. 任何变法或改革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是伴随着激烈斗争,甚至出现挫折失败,为此要付出沉重代价甚至流血牺牲。?
4. 要善于接受先进思想,勇于学习先进文化。
5.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百折不挠的毅力。议一议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哪些体会或收获?课件13张PPT。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兴起发展高潮结束教 学 目 标1、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2、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
会的影响。
3、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
思想。教 学 重 点1、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2、严复的主要思想。
3、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维新变法”的目的是什么?要变的是什么?要实行什么制度?它以“救国”为宗旨,变的是封建专制制度,要实行君主立宪制度阅读导言,回答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一、公车上书时间:1895年春
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
发起人:康有为、梁启超
内容: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影响: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思考:维新派和洋务派的思想主张
   有何不同? 维 新 变 法 运 动兴起发展高潮结局 公车上书 警世洪钟 《天演论》 百日维新 最终失败二、警世洪钟《天演论》1、维新派的活动:办报刊,组学会,办学堂等2、严复与《天演论》a、主要观点:“物竞天择”b、影响: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严复像三、短暂的“百日维新”(又称戊戌变法)
  (1898·6-9)1、变法开始的标志: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2、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开放言论,
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发展农工商业
训练新式陆海军
创办报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废除八股文戊戌变法的失败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呢?光 绪近代化历程及其主要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百日维新—民族资产阶级洋务运动—封建地主阶级两次鸦片战争—惨败—惨败—惨败(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
A、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
B、各地学会的建立
C、强学会的成立
D、“公车上书”D练 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