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2.9《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 2.9《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课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4-16 08:53:07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八年级上册讲义 列举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课程标准】一、教学目标 知道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影响。
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阅读新文化时期有关作者的作品,开展读书交流会。
客观的评价新文化运动,学习正确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 。 认识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在思想文化上开展的启蒙运动。二、教材分析 辛亥革命后,中国出现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都没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的背景下开始的,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想要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以挽救中国。在陈独秀、胡适等人的带动下,新文化运动起到了“开民智”的作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以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本课主要讲述了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情况,主要内容有: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陈独秀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三、学情分析 本课涉及的历史人物离现代学生的生活比较久远,而且思想文化类型的学习又是学生感到枯燥的。因此,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提前布置学生课外查找有关资料,以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课堂上多采用学生讨论和交流学习感受的形式进行。四、教学过程新文化运动背景代表人物主要内容意 义陈独秀——《新青年》胡适——倡导白话文鲁迅——《狂人日记》1. 提倡民主2. 提倡科学3. 提倡新道德4. 提倡新文化导入新课 辛亥革命赶走了皇帝,迎来了共和。但袁世凯上台后的倒行逆施,又使人们陷入了无边的愤怒与彷徨之中,救国救民的出路到底在何方?一些进步知识分子找到了“德先生”和“赛先生”,这两位“先生”给近代中国带来了什么变化?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建立,但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成果,民主共和制没有真正实现。在北洋政府的统治下,中国社会仍是一片黑暗。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参照西方国家的经验之后,认为中国也要有一个“文艺复兴”运动,必须在思想文化领域中掀起一场革命,与封建思想进行斗争,以解放人们的思想。陈 独 秀 陈独秀(1880—1942),安徽怀宁人。早年接受旧式教育,考中秀才,后来留学日本,参加反清革命。辛亥革命时任安徽都督府秘书长。袁世凯当政后,他目睹了国家的动荡和社会的黑暗,创办了《新青年》,明确提出“民主”和“科学”两大口号。他说:“我们现在认定的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人物(一)——陈独秀《新青年》与《青年杂志》 《新青年》和《青年杂志》
《新青年》,五四时期著名刊物。1915年9月15日创刊于上海,陈独秀主编。原名《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1917年,陈独秀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编辑部随之迁往北京。此后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也参加了编辑工作。《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的两大旗帜,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五四运动后,传播马克思主义。1920年编辑部又迁回上海。从第八卷开始,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成为中共中央的机关刊物。1925年4月后宣传革命统一战线及国民革命运动。1926年停刊。李 大 钊 李大钊,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1889年生,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13年北洋法政大学毕业后,到日本早稻田大学读书。曾参加反袁运动。1916年回国,历任北京《晨钟报》总编辑、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新青年》杂志编辑。十月革命后,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创办《每周评论》,积极领导五四运动。
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组织共产主义小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负责北方区党的工作。在国共合作期间,帮助孙中山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参与改组国民党的工作 ;1927年4月6日被军阀张作霖逮捕,28日在北京英勇就义。人物(二)——李大钊胡
适  胡适,1891年生。中国现代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早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公学,接触新学,信奉进化论。1910年赴美国,从师于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反对文言,提倡白话,主张文学革命,对传播新思想、繁荣文学创作、推广国民教育起了重要作用。是当时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
1919年7月提出实用主义的研究方法,影响颇大。1922年创办《努力周报》,宣扬“好人政府”和“联省自治”的主张。九一八事变后,支持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并发表“全盘西化”的主张。1938年任国民党政府驻美大使,代表蒋介石签订了《中美互助条约》。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8年去美国,1962年在台湾逝世。人物(三)——胡适鲁
迅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留学日本,原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期望以之改变国民精神。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25年积极支持女子师范大学的学生运动。 人物(四)——鲁迅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小说集。收集了鲁迅1918年至1922年间所写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作品严肃地总结了辛亥革命的历史经验,探讨了中国革命必须进行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鲁迅题名为《呐喊》,用意在于为革命者作战助阵,使他们不惮于前驱。
《呐喊》与《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是新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它用象征的手法,指出了几千年的封建历史满本都写着“吃人”两个字,强烈地批判了封建家族制度和旧礼教,是一篇现实主义的杰作。
你知道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和口号是什么?说一说标志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这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口号 民主、科学。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内容分析●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也就是提倡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反对封建独裁。●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强调的是用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反对封建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独立思考,反对依附古人,盲从权威。●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文章,反对模仿古人。小结  新文化运动包括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
两个方面,思想革命决定了文学革命的方
向,文学革命扩大了思想革命的影响。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大大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追求民主和科学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神州大地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国家贫弱的根源在于封建传统。要振兴民族,就必须首先刷新国民的观念,重铸国魂。在中国布满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了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课堂总结课堂练习 请以列表格的形式介绍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课件11张PPT。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八年级上册课件 新文化阵营主要成员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6年改称《新青年》李大钊(1889—1927年) 1918—1919年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三篇文章,首倡社会主义。
蔡元培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鲁迅(1881—1936年)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好,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鲁迅《狂人日记》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学生。 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首倡文学改良。胡适 (1891—1962年)新文化运动影视资料  请以列表格的形式介绍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做做看课件18张PPT。第9课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学习目标: 了解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道鲁迅等人的主要成就。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时间:1915年
发起者:陈独秀
地点:上海
事件:创办《新青年》兴起的原因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及主要阵地运动中心:
上海、北京
主要阵地:
《新青年》杂志、北京大学
1917年,蔡元培任北大校长。 《新青年》迁到北京出版蔡元培北大校徽北京大学   一所文理科综合性大学 。前身是京师大学堂 ,创办于1898年,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严复任校长 。1917年1月,蔡元培任校长,对学校进行了整顿和革新,奠定了北京大学向近代大学转变的基础 。???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两面大旗:
民主(Democracy)和科学(Science)
四个提倡、四个反对:
提倡科学, 反对愚昧
提倡民主, 反对专制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 陈独秀
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什么内容?
提倡民主与科学,
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德先生:是指英文democracy,意为民主。就是每个人“各有自主之权”,“脱离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
赛先生:是指英文science,意为科学,即“以科学说明真理,事事求诸证实”。这两个口号的提出有什么意义?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影响性质: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影响:
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胡适《文学改良刍议》第一首白话诗
《朋友》后改为《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鲁迅(1881~1936)
  
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
《狂人日记》——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则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结合,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显示了文学革命的成果,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好,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
——鲁迅《狂人日记》
(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陈独秀
(发起者,<<新青年>>的创办者,明确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良“八不主义”,倡导白话文)
李大钊
(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鲁迅
(发表<<狂人日记>>用犀利的文字猛烈抨击封建礼教)李大钊一、选择题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新青年》 B《每周评论》 C《湘江评论》 D《觉悟社》
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 陈独秀在北京创办《新青年》 B 胡适在北京创办《新青年》
C 胡适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D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4、新文化运动的旗号是
A “自强”、“求富” B 社会主义
C 民主和科学 D ”师夷长技以自强”
5、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ADCC7、被称为白话小说的典范之作的是
A《敬告青年》 B《文学改良刍议》
C《狂人日记》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