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写诗》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青蛙写诗》是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想象”,以儿童的视角对自然界、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生动的描摹,充满儿童情趣。
《青蛙写诗》是一首轻快的、活泼的儿童诗。作家运用丰富的想象,把“小蝌蚪、水泡泡、水珠”拟人化,准确而生动地想象成逗号、句号和省略号,组合成一首有趣的小诗。借这样生动的、具体的事物来认识标点。
学情分析:
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学习了课文中的四会字“下、个、雨、们”,在疏通生字词的基础上通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的目标。但是还缺乏对诗歌情感的体会和对逗号、句号、省略号的认识。因此,本节课针对这两个知识点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
2.过程与方法目标:小组合作探究,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青蛙在雨中写诗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检查字词
1.师引导:同学们,你们在下雨的时候会干什么?(生:打伞、踩积水······)
情景导入:我们一起来看看森林下雨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故事吧!
(引出课题,板书课题:青蛙写诗)
2.师引导: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字词,我们来看看这些字词你还记不记得?
(开火车检查四会字与二会字)
师引导:现在,你能选出正确读音吗?
(《知识与能力训练》第七课第一题)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两次,想一想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用“______”画出来。(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
他们帮了什么忙?用“~~~~~~”画出来。同桌交流对比划线部分。
(小蝌蚪当逗号,水泡泡当句号,一串水珠当省略号)
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的心情如何,应该把他们的话读出什么语气?
文中还有哪个角色?(青蛙)青蛙的心情如何?(美妙的雨声、乐于助人的小伙伴、快乐、激动)
三、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
1.师生合作朗读,示范分工
请四个学生分别扮演青蛙、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老师读旁白。
介绍读书方法:分角色朗读
2.师生合作朗读,巩固分工
班级分为四个大组,分别扮演青蛙、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老师读旁白。
3. 四人小组合作,练习朗读
一分钟讨论,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旁白齐读,在朗读中加入表情、动作。
4. 四人小组合作,表演朗读
请两个小组上台表演
四、认识符号
1.思考:青蛙的诗如果没有了逗号和句号和省略号,那会变成什么样呢?
思考:有符号与没符号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
师引导:没有了逗号和句号,就没有停顿,青蛙的诗就变得乱糟糟。
思考:青蛙的诗写完了吗?(没写完,省略号表示话未说完。)
师引导:逗号,句号,省略号,虽然是小小的符号,但是它们的作用可真大,有了它们的帮忙,我们的诗歌、文章才有停顿,读起来才有一种音韵美。
2.认识符号
逗号:观察形状(圆圆的头,弯弯的小尾巴)板书“,”
句号:观察形状(圆圆的一个圈)板书“。”
省略号:观察形状,数一数有几个水珠?(六个小圆点)板书“······”
五、练习巩固
完成《知识与能力训练》第三题。
板书设计: 青蛙写诗
小蝌蚪 ,
水泡泡 。
一串水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