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1.1《鸦片战争的烽烟》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 1.1《鸦片战争的烽烟》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8-06 08:1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 教案
大连市109中学 于波
所属学科或领域:历史
适于的学段/年级:八年级上册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初中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
本单元的主题是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本课的重点是虎门销烟的有关史实、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难点是认识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本课地位:就世界史的范围来说,鸦片战争是当时已经完成产业革命的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对一个正处于封建主义迟暮中步履蹒跚的古老国家----中所发动的侵略战争;就中国史范围来说,它引起了中国社会一系列的变化,在历史上形成了一个从来不曾出现过的局面。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和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起点,也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大都看过电影《鸦片战争》、《林则徐》或有关通俗读物,对鸦片战争中的人物及主要故事情节都很熟悉,很容易进入历史情境。
初二学生在智力方面,形象思维仍起重要作用,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虽已显著地发展起来,但认识能力还不高,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在个性方面,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迅速的发展,要求独立自主,有自我教育的要求。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要求:
讲述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知识与能力:
了解林则徐广州禁烟的史实,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知道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而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
了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要思想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
收集有关虎门销烟的信息,编写虎门销烟的故事讲稿,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
设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简表”,学习采用多种方式(包括表格方式)陈述历史问题的方法。21世纪教育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虎门销烟的史实的了解,认识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学习其在禁烟中表现出来的刚正不阿、坦荡无私的品质;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通过学习,认识英国发动战争是无耻的、非正义的;受到战败求和的刺激,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开始开眼看世界,提出向西方学习主张,这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挑战;
通过学习,认识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通过学习,培养适应社会变化,与时俱进,面向世界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以现代学生观和教学观为指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弘扬学生个性发展,加强学生间学习的合作性,构建以学生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为内涵的学习体系,强调课堂教学中的民主气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主动发展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整合学习资源,然后知识迁移,
鉴于对《标准》的理解和对教材、学生等因素的分析,确定教师在本课的教学方式以启发、引导为主,课件演示为辅助手段,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的思维由集中到发散到集中;学生的活动形式以情景想象,故事叙述,讨论等为主,给学生充分的发散思维空间,培养个性并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五、教学或活动过程
(1) 教学准备阶段
教师:上网查询、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编写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讲稿。
带着以下问题预习课文:(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2)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
设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的表格。表格不仅可以是方形,还可以是圆形、三角形、梯形、树状等。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收集有关鸦片的特性及有关鸦片对人类的危害,了解世界反毒斗争的资料。可以上网查询,可以看书查找。
(2) 教学或活动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电影《林则徐》片断,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有人说:如果没有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就不会发生鸦片战争。这一观点正确吗?鸦片战争能否避免?为什么?这一设计是由于它是本节课的启动环节主要体现教师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的主导作用,激起同学们的兴趣;而且由于本节课的思辨性很强,这个问题的设计正是围绕着教学的重点、难点,一开始就使学生把思维集中在这两点上,问题的解决过程也就是学生掌握知识,深化思维,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过程。而且这样设问比直接设问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诱导学生思考的深入。
学习新课
一、导火索——林则徐虎门销烟:
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1 英国的发展:通过课件向学生简单介绍英国发展状况,让学生了解英国对外扩张的必然。
教师讲述:英国最先适应历史的发展潮流,建立了与近代化因素相适应的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并进行了产业革命,使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生产。使得英国在19世纪上半期成为头号工业强国。由于机器大生产效率很高,因此大量的工业产品需要倾销,而本国原料也难以满足机器大生产的需求。因此,寻找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成为英国发展迫切需要的条件。
②中英贸易: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讲到的“中英贸易”,以及双方在贸易中所居的地位。从而为“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原因”做好铺垫。课件展示:早在乾隆时期英国就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希望可以打开中国巨大的市场。在最早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入棉花和毛织品,中国则输出茶丝瓷器等。中国的商品在英国很受欢迎,供不应求;而英国的产品却在中国滞销。(问;你知道原因吗?——中国的闭关政策和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决定的。)为了扭转贸易上的逆差,英国商人开始非法向中国输入可以牟取暴力的——鸦片。
2、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启发学生通过讨论、自由发言的形式来了解: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得危害。问:你知道鸦片是什么吗?它有什么危害?英国商人向中国输入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危害?
课件展示罂粟、鸦片、及鸦片的危害。学生讲述:鸦片俗称大烟,原产于南欧及小亚细亚由罂粟果内乳汁制成,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早在七八世纪,阿拉伯商人已经将它带入中国,但只为药用,不知吸食。后葡萄牙人曾向中国贩卖过鸦片,但数量有限。
学生讨论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得出结论:损害身心健康(吸食者达200多万人、十数省,有官员、绅士、幕僚、兵丁和太监。);吏治败坏,军队战斗力下降;白银大量外流(20年间流失1亿元以上,为流通总额的1/5),造成政府统治危机。(课件展示,加深印象)
鸦片流毒对中国的危害让许多有识之士深感忧虑,他们上书给道光皇帝希望可以禁烟,但并为引起朝廷重视。后林则徐又上书道光帝,道光帝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3、林则徐虎门销烟:
通过启发式引导学生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从而让学生认识林则徐,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①林则徐禁烟:
林则徐,福建侯官人。19岁中举人,26岁中进士。他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被史学界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问:林则徐到达广州后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和主张?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看出林则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②虎门销烟:[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引导学生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通过讲述激活课堂气氛,并进而指导学生对“虎门销烟”做出正确的评价。时间:1939年6月3—26日(共23天);地点:虎门海滩;鸦片量:110多万公斤;过程:15丈方池、盐卤、石灰、涵洞;
反映:中国百姓——扬眉吐气,外国商人——钦佩。
问:虎门销烟起到了一个什么作用?我们该如何评价领导了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导入鸦片战争:虎门销烟损害了谁的利益?他们会善罢甘休吗?为什么?21世纪教育网
二、经过和结果——中英《南京条约》:
1、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
①起因:运用启发式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学生对于原因可以说出:直接原因——虎门销烟;根本原因——保护鸦片贸易。除此之外,还要强调:在同清政府的交往中,英国人发现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及清朝官员的腐败、军队的废弛,因此不远万里发动战争。同时也通过历史事实让学生获得只有国力强盛才不至于受欺凌的认识。21世纪教育网
②经过:鸦片战争的过程,不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应该了解的内容,教师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完全可以放手由同学利用教师所做的课件独立讲解,这样提高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地理的空间能力,能正确认识鸦片战争的性质和中国战败的原因。
通过看图让学生找出:鸦片战争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840年6月英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战争爆发——1840年8月英舰队北上天津大沽口,英军提出割地、赔款、通商要求(问:英军提出这些要求的目的是什么?——建立侵略据点、满足侵略要求、扩大侵略),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第二阶段:1841年1—6月,英军攻占香港岛并订立《广州和约》;第三阶段1841年8月—1842年8月英军从广东海面北上南京,迫使清政府签署《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以中国战败求和签定屈辱的《南京条约》而告结束。讨论:你能说出鸦片战争的性质吗?中国在这场战争中落败的原因是什么?(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经济落后、政治腐败、武器落后等。)
2、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指导学生通过列表格的形式识记《南京条约》的内容,展示学生设计的表格并评选出优秀表格。
课件展示参考表格
条款 主要内容 影响
割地 割香港岛给英国 中国的领土完整糟破坏;成为日后侵略中国的基地 中国社会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赔款 赔款2100万银元21世纪教育网 中国人民负担大增;清政府财政吃紧
通商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关税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指出:①香港岛并非香港地区。今天的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司地方一区和新界;②1银元=0.72两白银,(2100万银元=1512万两白银)
小组讨论《南京条约》的影响。引导学生通过对内容的分析、推理得出结论,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考:《南京条约》中中国的哪些主权遭到破坏?(领土、关税)中国社会原有的格局被打破,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三、魏源发奋编著《海国图志》:
1、新思想萌发的原因:
随着鸦片战争中国的战败求和以及屈辱和约的签定,中国人心目中的“天朝上国”的迷梦被打破。面对严峻的现实,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因此,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探求西方知识、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以御外侮的新思潮。
2、魏源编著《海国图志》:
指导学生了解魏源,他是新思潮最杰出的代表。
通过设置下列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对《海国图志》的内容和作用有一个深层认识。问:《海国图志》是一部介绍什么的书?你能说出并解释其新思想的精髓是什么吗?你认为“师夷长技”能够“制夷”吗?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鸦片战争的烽烟使中国蒙受了羞辱,中国历史发生了转折。对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如领土完整被破坏,主权受损,市场被强占,资源被掠夺,人民负担日益严重等。但我们也要正确认识到鸦片战争在客观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积极的变化,如五口通商使中国自然经济走向解体,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受鸦片战败求和的刺激,爱国主义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作了思想准备等。
课堂练习:
选一选:
1、道光帝接受林则徐等人禁烟的主张是因为( )
A.鸦片摧残人的身体 B.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C.鸦片输入威胁清朝统治 D.整顿吏治的需要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 B.为了打击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C.为了割占香港岛 D.为了挽回被销毁的鸦片
3、《国际联盟》将每年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你认为这是为了纪念( )
A.虎门销烟 B.中国禁烟运动
C.人类认识到鸦片的危害 D.林则徐
4、帝国主义的炮声,惊醒了古老的中华帝国的迷梦,中华民族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 “帝国主义的炮声”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下列关于林则徐的事迹错误的一项是( )
A.向道光帝上书禁烟 B.禁止外国商人进行的正当贸易活动
C.在虎门销烟 D.在广州他命令外商必须交出囤积的所有鸦片
6、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这里的“长技”是指( )
A.西方的先进技术    B.西方的政治制度
C.西方优秀的思想文化  D.西方开放的对外政策
谈一谈:对当今贩毒、吸毒现象你有何感想?
板书设计
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
根本原因:英国看中了中国巨大的市场价值

直接原因:禁烟运动

战争性质和失败原因

《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战争的影响
新思潮: 魏源 《 海国图志》
六、评价:
采用教师观察法,学生自评法,学生个人代表作品档案法进行评价。
评价重点关注如下内容: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制作“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简表”、讨论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对魏源的“夷之长技”的看法等。应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要师生共同倾听同学回答问题并做出公正的评价,共同努力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当然对学生的评价用语主要还是应以表扬和激励为主。应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实行个性化教学,从问题提出、回答过程中的启发引导,以及对回答的评价等都要注意区别对待。同学合作评价各自做好的虎门销烟故事讲稿、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和影响简表,好的作品放入学生个人代表作品档案袋中。
七、教学自我反思
《鸦片战争》是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的教学重点之一,又是引导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门槛。认真思考本课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八年级学生进一步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民族历史、民族精神的认同感。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研究“新课标”,总体把握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指导学生通过学习获取有关鸦片战争的历史知识,了解鸦片走私到禁烟活动直到《南京条约》签订的基本线索,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有一定的情感体验。以引导学生关注当今的社会问题为目的,将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学生知道了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后,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吸毒贩毒现象和我国政府的禁毒决心,让学生思考讨论,然后归纳总结:鸦片是当时的麻醉毒品,危害了多少中国人的健康,而今天的“白粉”也是罂粟果经化学加工制成的毒品,人一旦吸食,就很难戒除,其毒性比鸦片更大。为了吸毒,倾家荡产者有之,杀人抢劫者有之,对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为了我们美好的家园,为了我们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为了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健康。我们应理直气壮地拥护政府的禁毒举措,对贩毒、吸毒者绳之以法。这样设计,让学生懂得学习历史可以更好地为现实服务,懂得历史知识是每个人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精神
八、教研员点评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要求“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鸦片战争》一课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要求。
本课主要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结合教材的重、难点及历史学科特点,注意落实基础知识,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着重对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达到了历史教学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并注意了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教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方法形成多样,体现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注意了学生的知识获得过程。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