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的故事 教案(1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贝”的故事 教案(1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4-08 16:2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贝”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够认读16个要求会认的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贝字的起源,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义。
(3)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与偏旁有关的特点
2.能力目标: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识形声字的规律,归纳一批学习过的形声字来学习本课。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教学重难点:
重 点:借助拼音认识本课生字,认真书写,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难 点: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义特点,掌握贝在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中书写不同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词语图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大海和沙滩图片。
师:你喜欢大海吗?退潮的海边会留下什么?对,贝壳。
2.出示贝壳图片,简单介绍。贝壳漂亮吗?你喜欢它们吗?你知道它们有什么作用吗?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什么内容?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生字。
3.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互听互读。
4.自由拼读词语。
5.检查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媒体出示16个要求会认的生字:
甲、骨、类、漂、珍、饰、品、随、易、损、币、财、赚、赔、购、贫
6.抽读生字。
7.学习词语:甲骨文、饰品、佩戴、随身、购买、偏旁。
8.将词语放回句子中让学生练读。
三、学习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品”:比较字形:品——晶
“钱”:比较字形:钱——线
“币”:比较字形:币——巾
四、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
2.学生分析,识记字形
3.重点指导写字:钱、骨、财、壳。
4.教师范写,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
五、学习课文
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2.指名说明每个自然段的大致意思。
3.第一自然段讲什么内容?贝壳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在甲骨文中“贝”字的样子像什么?
引导归纳:这一段讲的就是贝字的起源。
4.第二自然段贝壳有什么特点?在古代人们把它用作什么?
引导归纳:古时候,人们觉得贝壳很漂亮,也很珍贵,喜欢把它们当作饰品佩戴在身上。
5.除了珍贵漂亮贝壳还有什么特点?
6.它在古代有什么用途?(古人把它当做钱币。)
7.根据这个特点,用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表示什么?(与钱币有关的事情如:赔 、赚 、贩、货、 贫 、贪 、贤、 购、账、)
8.除了书上列举贝字旁的字,你还知道哪些其她贝字旁的字吗?
(学生查字典回答)
五、课堂小结
说一说,为什么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板书设计
贝的故事
? ???????????????? 贵??购????财
贝的特点:珍贵、不容易坏?装饰品
用途:用贝当作钱币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学习中,我按以往的学习步骤:由图画看古文字(象形文字),用今文字与古文字对比看相似处。老师在讲解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知道象形文字纯粹利用图形来作文字使用,这些文字又与所代表的东西在形状上很相像。我用儿歌“象形字,真奇妙”来引导学生识记。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特别爱听故事、还爱讲故事,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学习掌握一些词语,并在讲故事时练习使用。老师也常常随手把一些学生比较熟悉,字型又不怎么复杂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对一些同音字,形近字还适时适度地作一些比较。要重视学生对生字的观察,让学生充分观察,充分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同位之间交流,并且展开同位之间的评比,比一比谁观察的细致,谁写得美观,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自然态度就认真了,写好字也是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