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5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教材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革命进程当中的三件大事:八一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三件事对今后中国革命的道路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尤其是“农村包围城市”为今后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节课在八年级上册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没有八一南昌起义,就没有新型的人民军队的诞生;没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就无立足之地;没有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就不会保存革命的火种。
一.课标要求
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南昌起义。21世纪教育网
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
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红军长征的有关史实,学习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通过讨论交流,回答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综合归纳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
通过识读“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图”,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学习文图结合、灵活处理学习材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中国共产党为了中国人民的光明前途而抛头颅、洒热血,与国民党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他们不怕困难、敢于同敌人作斗争、坚信必胜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三.教学过程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教师主要以创设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授课过程为主,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做好准备工作。教师根据现有的资料,尽可能运用挂图、投影、地图、歌曲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环环相扣,高潮迭起。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对学生在探究中出现的新亮点,教师及时给予鼓励,授课过程中,让学生动脑动手、相互交流,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三)课堂展示
导入新课
[投影显示]
西江月秋收起义一九二七年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同学们,上面这首词是毛泽东同志为秋收起义而作。秋收起义、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被称为一九二七年挽救中国革命的三大起义。这三次起义各有特色:最早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部队上了井冈山,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之道路;广州起义最早建立了地方苏维埃政权。那么,这几次起义的具体情况如何?我们下面一一学习,先从南昌起义开始。
讲授新课
1.自主探究,初步建立知识结构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和红军长征的开始
1.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2.红军长征的开始
二、遵义会议和长征的胜利
1.遵义会议 1935.1
2.长征的胜利
从江西、福建出发→渡过湘江→抢渡乌江,攻占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经甘肃到达陕北吴起镇。
三、红军长征的意义(实现知识与能力目标)
2.体验探究,理解历史知识
师: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共为什么要发动武装起义?
(要求学生阅读第一目第一段小字,然后回答问题)
生:(读后回答)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将对革命者斩尽杀绝的政策,高举起革命的大旗,进行武装起义。
师:回答得真不错。这说明当时进行武装起义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
出示(油画:《南昌起义》)21世纪教育网
现在,请同学们看这幅油画,结合课文以及你所收集到的有关南昌起义的历史资料,来给大家讲一讲“南昌起义”。(选一名有较强表达能力的学生讲述)
生:(观察图画,整理资料后讲述)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在总指挥贺龙的领导下,暴动枪声一打响,起义官兵如猛虎下山,向敌人发起猛烈攻击。经过四个多小时激战,起义军歼敌一万多人,占领南昌城。这幅油画反映的就是南昌起义前一刻,周恩来、贺龙等领导人在南昌起义总指挥部前鼓动士兵组织起义的场面。
师:同学们,×××同学讲得怎么样?
生:好!(掌声鼓励)
师:起义胜利以后,南昌起义的这支部队又到哪儿去了呢?
生:(抢着回答)起义胜利后,部队撤离南昌,南下广东。在国民党优势兵力的围攻下,起义军在转战中失败。保存下来的部队一部分转移到广东海陆丰地区,另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转入湘南,开展游击战。
师:起义部队为什么要撤离南昌南下广东,为什么又在南下广东中受到严重损失?(要求学生同桌讨论)
生:(讨论之后回答)由于敌人兵力强大,装备精;革命队伍少,力量小。
师:那么,要想革命成功,应该准备哪些条件呢?(要求同学们各抒己见)
生:①壮大革命队伍;②有正确的革命理论和战略思想作基础;③制造先进武器……
师:队伍怎么壮大呢?
生:(抢着回答)到边远的山村去壮大。
师:说得好!国民党的军队占领着大城市,力量又非常强大,革命队伍少,不能在大城市里打败国民党,只能到农村去。虽然这次起义由成功转为失败,但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谁来说一说南昌起义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要求学生整理思考后回答)
生: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它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第一步,为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开辟了新的篇章。
师:这就是……
生:(抢着回答)“八一建军节”的来历。
师:为什么以“八一”作为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生:因为通过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创建了自己的第一支队伍。
师:很好!同学们要记住八一建军节的来历,它与我们今天学的南昌起义紧密联系。南昌起义以后,中共又发动了一次起义。(导入第二目内容)
师:谁来给大家讲一讲秋收起义?
(要求学生阅读第二目第一段大字,大家推荐一位同学讲解)
生: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起义。因为是在农民秋收时候发动的起义,所以叫秋收起义。这次起义的目的是攻占长沙,但起义军在进攻长沙时,遭到数倍敌人的围攻,损失严重。毛泽东当机立断,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师:投影出示问题:
(1)起义军在进攻长沙时,损失严重。这说明了什么?
(2)秋收起义的部队为什么要向井冈山进军?
(3)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
(要求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讨论回答)
生:①说明了在城市里敌人力量强大,无法夺取政权。②因为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海拔多在800~1000米之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这里的几个县都建立过共产党组织的农民协会,群众基础好。井冈山远离国民党控制的大城市,敌人的统治力量在这个地区比较薄弱,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壮大革命队伍,所以秋收起义部队要向井冈山进军。③因为中国革命要想取得胜利,就必须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一些补充。出示油画《井冈山会师》)
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画,画面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生:井冈山会师。
师:谁来给同学们讲一下井冈山会师的故事?
生:(由学生毛遂自荐)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队辗转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两支部队最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此时中国共产党才有了自己的第一支正规部队。
师:讲得非常好。(投影井冈山会师图片)同学们看一下这幅图片,你们从中看出什么?又想说点什么?
生:(观察图片后)可以看出当时井冈山地区非常贫穷落后。当时的革命斗争非常艰苦,革命领导人和人民群众一样都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
师:同学们能不能举一些例子?
生:(略思后)讲述“朱德的扁担”等事迹。
师:从这些中共领导人身上我们应学习什么?
生:无私奉献、平易近人、以身作则、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等精神。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我们教材上的一幅插图,今天的井冈山地区跟过去相比有什么变化?
生:整齐、美观,富有现代气息的建筑林立,绿树成阴,人民生活大变样。
师:可见中国农村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巨大变化。那么,当时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生:(结合课文讨论回答)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师:这条道路正确吗?
(在学生各抒己见的基础上教师明确)在当时来讲,这一决策显然是正确的。因为中国革命要想取得胜利,就要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仅仅依靠工人阶级,革命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21世纪教育网
师:突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革命摇篮。
投影1928―1930年中国建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
这幅图反映了什么?
生:(观察讨论)中共建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越来越多,革命队伍发展壮大。
师:由于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和红军的壮大使国民党不安,于是,国民党向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了五次围剿。请同学们看书,围剿和反围剿的结果怎样?
生:(阅读课文后)前四次反围剿成功,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师:前四次和第五次的结果为什么不同?
生:前四次由于中央领导人的正确指挥而获得成功,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是由于毛泽东已被迫离开红军领导岗位,中共临时中央放弃了红军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的经验,命令红军主力同数倍于己的敌人硬拼,打阵地战、消耗战,结果遭受了重大损失。
师:当时能不能再跟敌人硬拼硬打呢?
(在学生各抒己见的基础上教师明确)在当时来讲,显然是不能再硬打硬拼了。
师:那么,当时中共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是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保存革命的火种。
师:非常正确。为了保存革命的火种,中共进行了艰苦而神奇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师:谁来讲一个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感人故事?
生:(自由上讲台讲述)草地夜行、七根火柴、飞夺泸定桥等。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
出示油画《飞夺泸定桥》,投影红军过雪山草地途中吃树根、皮带、野菜的图片。(有激情、生动地讲述,师生情感互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师:谁来说一下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线?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书中插图《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图》,选一学困生回答)
生:瑞金――四道封锁线――抢占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穿过大草地――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
师:这位同学说得对不对?
生:对!(掌声鼓励)21世纪教育网
师:(挂出提前制作好的留有空缺地点和路线的长征路线图,同时准备毛笔、红墨水)
谁来在这张图上画出红军长征路线?
(请一位尚未举手的同学绘图)
师:(生画完后)请同学们看一下,这位同学画得对不对?如果不完整,由谁上来补充一下?
生:(抢着补充)
师:现在对了,下去以后同学们一定要记住红军长征的路线。下面我们再来观察红军长征路线图,同学们能不能说一下,红军长征途中经过了多少个省份?
生:(对照地图回答)江西、广西、广东、湖南、贵州、云南、西康、四川、甘肃、陕西。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补充说明)还有青海、西藏和福建。另外,红军还到过青海,对于红军西路军在青海的悲壮斗争,我已经事先布置同学们深入村民中去了解,并到西宁东南郊的西路军纪念馆去参观采访。下面就请同学们介绍一下。
(两三位同学介绍,师生共同补充)
师:同学们讲得很精彩。在长征途中红军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成为党和红军历史上的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有谁知道?
生:(抢着回答)遵义会议。
师:(投影遵义会议的图片,讲解遵义会议的重要性)同学们,有一首非常著名的诗是反映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你们知道吗?
生:知道,是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
师:投影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
生:(放《长征组歌 过雪山草地》录音)在背景音乐中齐声朗读《七律 长征》。
师:毛泽东的诗中包含着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的一些大山大河,你能指出来吗?
生:岷山、金沙江、大渡河。
师:补充五岭山、乌蒙山、湘江等。我想同学们一定看过电视剧《长征》,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同学们听完歌曲以后,谈谈你对红军长征的认识。(播放歌曲《十送红军》,让同学们轻声伴唱)
生:(听完后各抒己见)
师:(突出“长征精神”,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
3.反思探究,感悟历史知识
1..材料1 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山势高大,主要山峰海拔都在千米以上。井冈山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64%,景区内拥有各种植物3800多种。
材料2 (井冈山)反动力量薄弱。这里还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党的组织基础,并且留有一定数量的农民自卫军。
——《中国现代史》
材料3 “上山(井冈山)之后,毛泽东还提出:红军要严格执行‘行动听指挥, 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的三大纪律和‘上门板,捆稻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的六项注意。”
——《中国现代史》
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解答毛泽东当初选择井冈山作为根据地的原因。
(2)请你进一步解答工农革命军能够在井冈山站稳脚跟的原因是什么?
(3)从毛泽东领导军队进攻中心城市受挫后,进军井冈山成功开辟革命根据地的事件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起义前夕,朱德设了个鸿门宴,请军官教育团的团长、公安局的头头吃饭,将他们调离了自己的队伍。同时,把他们的卫兵也请到了另一个屋里吃饭,正当他们吃喝得兴高采烈不注意时,悄悄地移走了他们的枪。起义开始时,他们都束手就擒,他们的队伍因群龙无首,很快被起义军消灭了。
上述事件是对古代兵法成功运用的一个典型范例,可是究竟是对哪条兵法的运用呢?
调虎离山、釜底抽薪、瞒天过海,还是……,你的意见呢?如果能解释一二就更好了。
(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小结:1927年冬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逐渐走上了以农民为主力,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这里需特别强调的是毛泽东的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有力地指导了各个根据地的建设。井冈山的星星之火,终于在1930年夏天发展成为燎原之势。
巩固与检测:
1.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八七会议
2.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权是在(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文家市决策 D.三湾改编
3.井冈山会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的是( )
A.毛泽东 B.朱德 C.陈毅 D.彭德怀
4.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中央革命根据地
C.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D.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5.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21世纪教育网
A.蒋介石调集50万人重点围攻
B.蒋介石有帝国主义全力支持
C.蒋介石的50万人装备先进
D.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指挥错误
6.对遵义会议的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
B.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
C.这次会议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这次会议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7.举行一次班级故事会,讲一讲你所知道的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说一说你心目中的长征精神是什么。
8.同学们可以尝试着用绘画的形式来表达对红军长征的理解,为我们第三单元的活动课做好准备。
四。教学反思
本设计在充分分析课题地位和课前收集资料、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根据农村学校实际,通过挂图、投影、地图、歌曲等丰富的视听媒介创设情境,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感官被全面调动起来,进行全方位的感知和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导学、处处质疑,以恰到好处的问题进行导读、导思、导学,诱导学生思考探究,体现了对历史本质问题的理性思考和自主探究学习,遇到难解和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时让学生各抒己见,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5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设计
所属学科:历史
适于年级: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一、教材分析
大革命失败后,面对蒋介石的暴力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他们总结了经验教训,又继续对中国革命的道路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探索。南昌起义的枪声,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井冈山上的红旗,犹如“星星之火”,燃成了“燎原之势”,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新道路,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二万五千里长征向世人证明,中国革命的道路虽然是曲折的,但是英勇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一定可以战胜千难万险,让革命烈火熊熊燃烧,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伟大任务。本课介绍了中共在探索革命道路过程中的三个重大历史事件。
教学重点:了解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的特殊历程及艰难曲折。
教学难点: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道路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不畏艰难曲折探索出来的,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之路。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两万五千里长征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讲述这一部分的时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来进行教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简述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找到中国革命道路的特殊性所在。讲述红军长征的英勇故事,指导学生认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
2、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观看南昌起义录像、井冈山会师图片以及红军长征示意图等,引导学生讲述故事,使学生了解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以及红军长征的基本事实。培养学生陈述历史事件的能力和读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南昌起义》片断, 2、围绕问题“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讨论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会师,以毛泽东为代裹的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条件。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学习先烈们排除万难、不断前进的坚强意志。
四、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革命前辈的英雄故事多是本课的一个显著特点。课前指导学生收集英雄故事,课堂上请学生演讲,但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所讲的各个故事串在一条历史主线上,即革命先辈们对中国革命道路的不懈探索与奋斗的过程,帮助学生由点到线、再到面地掌握历史知识,以立体地再现历史情景。21世纪教育网
指导学生深情地朗诵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加深学生对红军长征的理解和崇敬之情。
五、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教师准备:1、备课中首先应研究历史课程标准之“内容标准”,明确课标对本课的基本要求,包括课标规定的基本内容及其能力层次要求。根据课标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这认真研究教材教法,收集查阅有关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以及红军长征的有关资料,包括多媒体资料、图片等,根据教学目标需要进行选择处理,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3、指导学生收集有关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创立革命军队,开辟中国革命道路的有关故事,结合语文课本中所学文章等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
学生准备|:在老师的指导下,课外查阅有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处理。练习讲述故事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北伐战争》,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大大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就在北伐胜利进军时,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然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新的革命道路。今天我们学习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讲授新课:
一、八一南昌起义:
本目要从以下四方面让学生把握课文。21世纪教育网
1、南昌起义爆发的历史背景:
教师指出: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暴力清党,以极端残酷的手段镇压革命人民,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害达31万多人。
提出问题:你认为从大革命的失败中,共产党人应该吸取什么教训?(没有自己革命武装)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为了挽救革命,中共决定用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
2、南昌起义的过程:
首先,播放南昌起义的录像,要求学生讲述南昌起义的基本过程,包括南昌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起因、经过、结果等让学生掌握起义的领导人。指导学生看书: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1927年7月下旬,中共派周恩来担任南昌方面的前敌委员会书记,负责筹划和领导这次起义。7月21日,周恩来由武汉秘密到达南昌。26日,贺龙、叶挺率领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和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开进南昌。27日,周恩来召开前敌委员会会议,成立了由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组成的起义总指挥部,部署起义计划。
然后,鼓励学生讲述南昌起义的经过。8月1日2时,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党直接掌握和影响的军队两万余人在南昌宣布起义。由于部署严密,对敌军进行突然袭击,仅五个小时的激战,就全歼守敌,占领南昌。起义胜利后,起义部队进行了整编,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下辖三个军,任命贺龙为代总指挥,叶挺为代前敌总指挥。一支由无产阶级独立领导的军队诞生了。8月3日至7日,起义部队按照预定计划,相继撤离南昌,经过赣南、闽西,直奔广东潮汕,途中遭到优势敌军围攻而失败。保存下来的部队,一部分进人梅陆丰地区,与当地农民武装会合,另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转移到湘南开展游击战。
3、南昌起义的历史地位:
启发学生思考:
南昌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对于中共来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它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的武装斗争,是反抗国民党叛变革命、实施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人民军队的创建。21世纪教育网
你能说出:为什么我国将南昌起义纪念日定为建军节吗?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的光荣节日。
4、南昌起义的教训:
简单介绍南昌起义的教训。受俄国革命模式的影响,起义以夺取敌人力量强大的大城市为目标,没有深人农村,发动土地革命,武装农民。
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指出南昌起义失败以后,毛泽东等人又领导在湘赣边界发动秋收起义,出示秋收起义形势示意图,指图简述秋收起义的经过和结果,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果断决定将部队带往井冈山地区,并在那里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指导学生看书思考:井冈山在那儿?是一个什么样地区?为什么要在那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首先,学生通过看书中的小字介绍: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革命群众基础好,敌人统治力量薄弱;远高中心城市,四周都是产粮区,很利于军事割据。结合前面所了解到的中国革命失败的教训和井冈山地区的客观条件分析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必要性。
2、井冈山会师。
出示“井冈山会师”图片,鼓励学生讲述“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认识中国革命的第一支坚强的革命的武装建立了。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提出问题: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后,采取什么措施打退敌人的围剿?1928年5月4日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在根据地,红军采用“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迫”的游击战术,多次打退敌军对根据地的围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来进一步发展为湘赣根据地。
讲一讲:组织学生讲革命故事:“朱德的扁担”。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的影响。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它为大革命失败后继续坚持革命斗争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它犹如中国革命的一点“星星之火”,终会形成“燎原之势”。
三、“红军不怕远征难”:
1.红军长征的原因。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思考: “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认识到长征是红军在反击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失利后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
2、长征的经过
出示毛泽东诗词:《七律 长征》,引导学生齐声朗读,先感受体会红军长征的英雄壮举。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红军长征形势图,练习讲述红军长征的经过、其间所发生的故事。
首先要求学生指图讲述红军长征的经过,要求按时间顺序讲清红军长征过程中发生的主要事件:1934年离开了瑞金开始长征;突破四道封锁线;突破乌江天险、占领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出奇兵;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到达吴起镇;会宁会师等。
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课前所收集到的材料,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
重点强调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的内容既影响。
指出长征开始后,中共中央继续执行“左”倾错误,使红军蒙受巨大损失,人员由近10万人减少到3万余人。在毛泽东的建议下,红军转兵贵州,强渡乌江,来到遵义。为了总结经验教训,挽救危机中的红军和革命事业,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提出问题:遵义会议被认为是红军长征过程中的一个转折点,你知道这是为什么?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历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解决。
3、长征的意义。
在第一,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党中央和红军主力胜利完成战略转移,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消灭共产党和红军的企图。长征保存了革命的骨干力量,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
第二,长征的传奇故事传遍国内外,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最后组织学生讨论红军长征中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今天我们如何学习长征精神?
3、小结: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以问题的形式和学生一起重温课本的主要内容。为什么以“八一”作为人民解放军建军节?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红军为什么要长征?21世纪教育网
4、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南昌起义的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
A.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为争取革命新局面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C.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D.保存了党和红军的骨干力量
2、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D.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3、毛泽东之所以选井冈山作为革命根据地是因为①离大城市较运,敌人统治力量薄弱②群众基础较好③那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④附近农产品丰富,便于筹粮筹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1927年,毛泽东在一首诗里这样写到:“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这首词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广州起义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请回答:
(1)这是什么时期的歌谣?
(2)这首歌谣说明了什么?它反映出什么问题?
6、秋收起义后工农革命军为什么要去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
板书设计:第十五课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一、南昌起义
二、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三、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课后反思:
本节课知识容量较大,包括八一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三大部分内容,以往都是需要两节课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现在要在一堂课中完成,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就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平均用力,胡子眉毛一把抓,课堂就会忙乱而无条理,也不利于学生的了解掌握。所以我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首先从课程标准对本课内容标准的规定和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确定本课讲什么、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明确一点,就是不能贪多、贪全、贪深,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从而保证了课堂教学有条不紊的进行,整体效果较好。另外我想,如果用一节课完成本课教学任务确实有困难,也可以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可以将红军长征的部分内容如红军长征的故事、对长征精神的理解等放到后面“图说红军长征”的活动课中,经过这样的处理,就分散了难点,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教研员点评】本课教学内容较多,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很好的把握课堂的难易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而且利用本节涉及的革命家故事较多,对红军长征内容学生已有所了解这些特点,布置学生课前搜集资料、练习讲述故事等,课堂中指导学生将这些故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串连起来,既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也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故事性、趣味性,效果很好。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