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08 17:2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第6课 北宋的政治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1.知道北宋的建立方式、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2.掌握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3.了解宋朝实行的重文轻武政策及其影响,了解科举制在宋朝的发展和作用。
4.通过对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及其影响的学习,培养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习目标1.北宋的建立时间:
人物:
事件:
定都:960年赵匡胤(宋太祖) 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东京(今开封)一、黄袍加身——得天下2.北宋统一中原和南方 宋太祖和宋太宗采用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策略,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到979年基本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局部统一。思考:为什么宋太祖要这么做?宋太祖担心大将拥有兵权会危及他的统治宰相赵普二、强化集权——治天下材料:太祖问赵普:“从唐末以来的数十年里,帝王已经换了十个姓氏了,战争频繁不休,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是什么原因呢?朕想结束天下的战争,使国家长治久安,如何才能做到?”
——(宋)李焘撰《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太祖烦恼什么?藩镇太重,君弱臣强归纳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将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军队将领定期换防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地方大部分赋税收归中央;
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中央:削弱相权地方:派文臣做州县长官,三年一换,设置通判合作学习:(收兵权)(制财权)(夺臣权)二、强化集权——治天下作用:强干弱枝
巩固统治(1)将相权分解为行政、军事、财政三个互不统属的平行机构;(中央)
(2)在地方各州设置通判监督知州。(地方)稍夺其权削弱相权
强化君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3.强化君权君臣礼仪的变化说明了皇帝权力的加强材料研读 《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的职权和作用。职权:辅佐知州或知府等地方长官处理州府公事。作用:有监察地方官吏之权,加强中央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材料: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是以天下晏然(安宁),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内乱),此制兵得其道也。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结合材料和所学的知识,说说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影响: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1.原因: 北宋统治者吸取武将专横跋扈导致割据分裂的历史教训。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材料:(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贪污受贿),亦未及武臣一人(的祸害)也。”
——(宋)李焘撰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三三、重文轻武——定国策材料研读 材料1: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宋朝武将的地位和待遇低。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2.表现材料2:宋太宗在位22年,举行8次科举考试,共取中6000余人。任用的宰相9人,科举出身的占6人。两宋300年间,共取士达11万,是历史上科举取士最多的朝代。 说明科举考试在北宋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表
现①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使文臣统官的格局逐渐形成。 ②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岳麓书院,始建于北宋初年。岳麓书院是古代汉族书院建筑,属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的岳麓山风景区岳麓山东面山下。
1988年,岳麓书院建筑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内的孔府建筑群,始建于宋,明朝移建于今址。3、重文轻武的影响1.积极影响:加强中央集权,重用文臣,削夺武将权力。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病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2.消极影响:造成了机构重叠、官员冗滥、军队指挥不灵等诸多弊端。收获平台通过学习本课我掌握了……
我懂得了……课堂演练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 )
A.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B. 将地方财政权收归中央
C. 宰相权力被一分为三
D. 在地方上设节度使,掌握经济和军事大权.
2.“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出现这种历史现象是由于( )
A.统一文字 B.独尊儒术 C.创立科举 D.重文轻武
3.“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说明宋官员的主要途径是 ( )
A.科举考试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分封制DDA4.造成北宋时期“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官无定员,无定职”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宋朝实行正副宰相制度 B.宋朝实行更戍法
C.宋朝实行官、职、差遣分离制度 D.宋朝实行科举制度
5.彦超及诸藩镇入朝,帝(宋太祖)宴于后苑,酒酣,从容谓之曰:“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也。”彦超喻意,即前奏曰:“……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引自《宋史纪事本末》卷二)太祖之“意”是( )
A.准备赏赐开国宿旧 B.暗示他们自解兵权
C.表白歉意抚慰群臣 D.鼓励诸藩为国操
CB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无烟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旗冕。披旗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
材料中的“陈桥驿站披旗冕”“杯酒之间销兵权”分别指什么事件?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北宋。夺取手下大将的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