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3张PPT。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八年级下册课件第7课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思考:为什么要发动“文化大革命”?
毛泽东认为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资产阶级都将存在,并企图复辟资本主义,这是党内产生修正主义的根源。他要求全党对阶级斗争问题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号召“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1964年,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进一步提出“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摘编自席宣、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简史》
导火线——《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 196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简称“五一六通知”,是 “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标志。
1966年8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召开,毛泽东发表《炮打司令部——我的第一张大字报》。
此后,“文化大革命”异常迅猛地发动起来。
思考:
“炮打司令部”中的“司令部”指的是什么?全面内乱红卫兵运动。 1967年1月,上海“造反派”夺取上海党政大权,
从此夺权风暴席卷全国。
“一月革命”和全面夺权全
面
内
乱想一想:
国家主席遭到批斗,失去人
身自由,这说明了什么? “文化大革命”中,形成了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 1976年10月,中共中央粉碎了
江青反革命集团。
“文化大革命”结束。 以史为鉴,我们从“文化大革命”中吸取哪些教训?课件32张PPT。第7课??“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 同步训练柳堡乡中学
孟维军1.“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天安门诗抄)这里的豺狼是指 A.“江青反革命集团”???????
B.“林彪反革命集团”?
C.国民党反动派????????????
D.日本侵略者 2.1966年8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召开,毛泽东发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实际指向? ①周恩来? ②贺龙??? ③邓小平??? ④刘少奇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 3.“文化大革命”迅猛发动起来是在(??? )以后A.上海《文汇报》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
B.香港《大公报》发表《评历史剧〈海瑞罢官〉》
C.《解放军报》发表《革命诗抄》
D.毛泽东发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 4.文化大革命期间,红卫兵和造反派冲击和批判各级领导干部,并从1967年1月开始,掀起夺取党和政府各级领导权的狂暴行动。红卫兵和造反派的主要成员是 ①大学生? ②中学生? ③群众?? ④老干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5.“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是 A.刘少奇被开除出党???
B.贺龙被迫害致死???
C.陶铸被迫害致死?????
D.老舍被迫害致死 6.在林彪、江青等人的诬陷下,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这说明文化大革命时期 A.经济发展缓慢???
B.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
C.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受严重摧残???????
D.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了 7.毛泽东主席逝世的时间是 A.1976年9月????
B.1967年9月????
C.1976年1月???
D.1976年10月 8.有关“文化大革命”开始的说法错误的有 A.开始于1966年5月???
B.中共中央通过“五一六”通知?
C.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
D.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 9.在“文化大革命”中冲击和批判各级领导干部的是 ①工人②农民③学生④红卫兵⑤造反派?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②⑤ 10.“文化大革命”中形成的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核心人物分别是 A.王洪文、张春桥???
B.林彪、王洪文???
C.林彪、江青???????
D.江青、姚文元 11.中共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的群众基础是 A.红卫兵???
B.造反派????
C.各级干部
D.1976年4月5日首都广大干部群众悼念周恩来、抗议“四人帮”的革命运动 12.下图所示的文件在当时被称为“伟大的历史文件”,是因为它标志着: A.大跃进结束
B.文化大革命开始
C.文化大革命结束
D.大跃进开始 13.某地原来叫“王家冲”,后来被改为“东方红”。你知道它是在 时被改名的。 A.解放后
B.大跃进
C.文化大革命
D.改革开放 14.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受到批判, 林彪、 江青集团诬蔑他为“叛徒、内奸、工贼”,加以残酷的政治陷害和人身摧残,被免除一切职务。1968年10月被开除出党。1969年11月12日病逝。文中的“他”是: A.刘少奇
B.贺龙
C.彭德怀
D.周恩来 15.1月6日,以王洪文为首的“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等造反组织召开“打倒上海市委大会”,夺了上海市委的权,这就是“一月风暴”。1月8日,毛泽东表示支持并号召夺权,全国内乱由此加剧。这件事发生在 年。 A.1966
B.1967??????
C.1968 ??
D.196916. “神州欲变,风雨已迷天。 昏星暗月,红日当空已难显。 ……妲妃想统赤县,自称武则天。”这首诗作于1976年,你知道诗中的“妲妃”和“武则天”指的是: A.慈禧太后
B.江青
C.王洪文
D.林彪 17.文化大革命结束是在( )后。 A.中共十一大
B.林彪叛逃
C.粉碎“四人帮”
D.毛泽东逝世 18.关于文化大革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发动的,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造成严重灾难的内乱。
B.是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造成严重灾难的内乱。
C.导火线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的公布
D.消灭了腐败现象,消灭了资产阶级及其代理人。 19.阅读材料材料一:中共八大明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材料二:“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这些人物,有些已被我们识破了,有些则还没有被识破,有些正在受到我们的信用,被培养为我们的接班人,例如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现正睡在我们的身旁,各级党委必须充分注意这一点。”——《五?一六通知》
请回答:(1)材料一到材料二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发生了哪些变化?你能从中分析出领导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原因吗??
(2)根据所学的知识和你的生活经验,你认为哪一则材料对矛盾的分析是正确的?为什么? 答案(1)材料一认为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而材料二认为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领导人对国内主要矛盾判断失误,“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从而发动了文化大革命。(2)材料一的分析是正确的。因为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剥削阶级存在的基础消失,主要矛盾就不再是阶级矛盾了。 20.阅读材料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天安门诗抄》1976年4月5日请回答:(1)?作者为什么要“悲”、“哭”、“洒泪”?(2)?这里的“鬼”、“豺狼”又指的是谁?他们的命运怎样?(1)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2)“四人帮”(江青反革命集团)
他们在1976年被党中央粉碎。 21.阅读材料 材料一:1968年7月9日,两派(指“8?15”和“反到底”)在江陵厂重燃战火,双方动用坦克、大炮、轻重机枪激战,附近民宅被炮击成千疮百孔。也是当月上旬,两派还分别在杨家坪、大坪、重庆医学院、二四二部队、五一技术学校发生大规模武斗,双方均出动水陆两栖坦克、舰艇、三七炮、四联高射机枪、野战炮等重武器。上述地区民房、单位建筑、器材设备遭重创,两路口至杨家坪无轨电车网被打烂,全线停运1年多。 ——文革资料材料二:刘少奇在结束批斗后,回到办公室,他拿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要秘书转达他的抗议:“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罢免了我国家主席?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 ——文革资料请回答:(1)从材料中你能看出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的哪些方面造成了巨大的灾难?(2)现在距离文化大革命结束已有近30年了,你认为我们在法制方面仍然要吸取哪些教训?(3)通过访问家里的长辈、社区的老人,了解文化大革命在经济建设、人民生活和教育科学文化等方面还有哪些恶果??(4)上网查找有关文革中武斗的信息,完成一篇以“敬畏法律、敬畏生命”为题的短文。(1)给社会秩序和民主法制造成灾难性破坏。(2)提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3)提示: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严重摧残了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拉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文化大革命”十年间,我国的国民收入损失约5000亿元。……十年浩劫,仅国民收入的损失,就相当于全国人民整整30年艰苦创业积累起来的一份家当。……“文化大革命”中,各类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长期中断,全国少培养了100多万大学毕业生和200万中专毕业生。我国出现了长达十年的“文化断层”“科技断层”“人才断层”,文盲和半文盲多达2。3亿人。请回答:
①上述材料反映了“文化大革命”给我国带来了哪些方面损失?
②这场“革命”留给后来建设者怎样的思考?答案①“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政权遭到严重消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全国大批工矿交通企业长期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文化大革命”对教育事业的严重摧残,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②答案提示: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不断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杜绝领导人物搞个崇拜;正确引导人民和保护群众的劳动热情;在发展经济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 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红卫兵运动最初是走上街头破四旧,在“造反有理”的口号下,很快发展到抄家、打人、砸物。无数优秀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大量国家文物遭受洗劫,知识分子、民主人士和各级干部遭到批斗。材料二:刘少奇在中南海被批斗,失去人身自由。他拿着宪法悲愤地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请回答:①从材料一,你可以看出我们的国家在“文革”时期出了哪方面的问题?
?
②刘少奇为什么要拿着“宪法”来“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答案①从材料一可以看见,“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的革命,是中国历史的倒退。“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公、检、法机关瘫痪,“红卫兵”“造反派”控制了很多地方的国家政权,国家陷入了混乱之中。②新中国成立后于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全国人大讨论并通过了第一部宪法。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对国家的根本制度、政权组织形式、国旗、国微、首都等都作了严格规定。国家主席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是人民选出来的,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刘少奇在中南海被批斗,是对宪法的恣意践踏,对国家尊严的严重侮辱。24.读一读,想一想。材料一:? 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材。——邓小平
材料二:? 邓小平:那件事,看起来是坏事,但归根到底也是好事,促使人们思考,促使人们认识我们的弊端在哪里。毛主席经常讲坏事可以转化为好事。善于总结“文化大革命”经验,提出一些改革措施,从政治上、经济上改变我们的面貌,这样坏事就变成了好事。 ————《邓小平文选》①为什么必须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
?
②材料中“坏事”指什么?“好事”指什么?
?
③材料中邓小平的话是不是自相矛盾,我们应当怎样看待“文化大革命”?答案①因为十年“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所以必须从根本上否定“文化大革命”;②“坏事”指的是它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好事”指的是它留下了永远不应当重犯这类错误的深刻教训,从反面为党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借鉴,从而促使人们总结经验教训,从政治上、经济上改变国家的面貌,变“坏事”为“好事”。③并不矛盾,邓小平反复强调必须否定“文化大革命”,以此为教训,使以后工作杜绝发生此类严重的错误。“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有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给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带来了重大损失,使我国拉大了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但由于广大群众对左的错误的坚决抵制和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时的斗争,我国经济建设仍然取得了一些进展。生活拓展25.红星中学八年级(9)班学生在学习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一课后,做了一次以“‘文革’十年经济状况”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有些学生不会写调查报告,请你为他们写一份调查报告提纲。?
主题:??????????????????????????????????????????????????????????????????????
意义:
方法:??????????????????????????????????????????????????????????????????????????????????????? ?
结果: 答案主题:(某某社区)“文革”十年经济状况调查报告;
意义:为政府决策提供反面素材,以吸取教训,避免错误;
方法:采访老支书(老街道干部)、邻居长辈、历史老师,上网查资料、参观展览,整理资料、同学间交流;
结论:“文化大革命”给我国经济造成严重损失、留下许多问题,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国家经济建设仍取得了一些成就。 课件24张PPT。温故而知新1、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产生的严重失误是什么?
2、分析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有哪些?导入新课这是疯狂的十年,
这是混乱的十年;
这是让人痛心疾首的十年.
让人不堪回首的十年;
这是左倾思想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十年,
这是一段我们中华民族永远不能忘记的历史……
第7课“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导航目标学习目标讲授新课课堂小结课堂练习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文化大革命”的起因、过程、性质和后果,认识“左”倾错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严重危害。
2、能力目标:向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长辈、邻里进行采访调查,记录他们的经历和感受,学习整理口述史料的方法。
3、情感目标:认识“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念。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观看视频思考:“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原因、开始的标志。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原因毛泽东错误认为党内出现了资产阶级复辟的现象
毛泽东的错误被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所利用
当时国家政治生活中存在着严重的高度个人崇拜开始标志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简称“五一六通知”,成为“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标志。二、“文化大革命”的过程贴大字报——风云骤起二、“文化大革命”的发动“炮打司令部”——冤情泛滥二、“文化大革命”过程“红卫兵”——掀夺权风暴二、“文化大革命”过程“搞阴谋”——林彪、江青齐上阵“无法律”——制造最大冤案二、“文化大革命”过程三、“文化大革命”结束“伟人逝”——掀悼念热潮十里长街送总理三、“文化大革命”结束“庆胜利”——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四、反思“文化大革命”
如何评价“文化大革命”?四、反思“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四、反思“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哪些重大损失?四、反思“文化大革命”四、反思“文化大革命” 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而教训。
——邓小平阅读上面材料,说一说“文化大革命”带给我们哪些教训?教训: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逐步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阶级斗争虽仍存在,但绝不可扩大化;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健全民主与法制;必须把保持政治上的安全团结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上。课堂小结课堂练习1.毛泽东错误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理论依据是( )
A.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形势严峻
B.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C.党和国家机关的领导干部贪污日趋严重
D.思想文化领域出现反常反社会主义思潮
2.见右图中的老照片,此情此景可能出现在( )
A.“文化大革命”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人民公社化时期 D.整风运动时期
3.“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这副对联反映了建国后那一时期的状况? ( )
A.土地改革时期B.“一五”计划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
4.文革中,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表现在( )
①中国共产党的集体领导原则被破坏②个人崇拜达到高峰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同虚设④公安、检察、司法机关遭到冲击⑤贪污腐败成风。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BACD2.在新浪网站的新浪PK台栏目中,有人发表了这样的一则贴子。主题:“文化大革命=焚书坑儒吗?”以下为几位网友的跟贴:
楼主:前几天在网上看完了《亮剑》的下半部分,感慨颇多,人性的扭曲,黑白的颠倒,有知识和能力的人都被弄死了,这让我想起了秦始皇,大家如果有同感的话,欢迎来聊聊!!
网友一:论灾难程度,焚书坑儒小于文革,仅损害了文化延续,文革造成的可是整个社会的崩溃,科学文化、道德观念、生产经济、物质生活等等无所不及。当然,论起因两者大同小异,无一不是风流人物的权术杰作。楼主的感慨,怕就是极权对民主的扼杀,谬误对真理的愚弄吧?发自内心的祈祷,但愿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网友二:就破四旧一项,就糟蹋了我们多少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文物?很多都是无价之宝,对研究历史和当时政治环境有很重要的意义,唉……可惜啊!!!无知的岁月!!!
请回答:(1)网友一提到文化大革命和焚书坑儒“无一不是风流人物的权术杰作”,你知道这里的风流人物分别指的都是谁吗?请你说出两者在影响上有哪些共同点?
(2)你同意两位网友的意见吗?请说明理由。并试举例说明“怕就是极权对民主的扼杀”。
3、如果请你为跟贴,你会如何正确评价文化大革命?参考答案:
(1)两位风流人物分别是毛泽东和秦始皇。都对我国文化造成了极大的损失,都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2)同意。因为“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遭受到破坏,人民生活基本上没有提高。例如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
(3)“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和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的,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同学们再见课件22张PPT。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八年级下册讲义
第7课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
【内容标准】
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采访调查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长辈,记录他们的经历和感受,学习整理口述史料的方法。
2.学会从多角度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3.通过对“文化大革命” 的原因分析,掌握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方法。
4.通过分析“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害,及其提供的反面教训,从根本上否定“文化大革命”,从而学习辩证地分析和看待历史事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 “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错误发动的,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所利用和操纵,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给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
2.通过分析“文化大革命”的起因,认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重要意义。
3.通过学习“文化大革命”期间党和人民同反革命集团所进行的艰苦曲折的斗争,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的第二课。新中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后,进入了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第二单元主要反映我国在这一时期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的艰苦而曲折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出现了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
本课共分三目,按照“文化大革命”的发展进程,第一目介绍“文化大革命”的发动,第二目用精练的语言对动乱中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高度概括,第三目阐明了“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以及十年动乱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的严重危害。三个子目完整地概括了“文化大革命”的全过程,以阐述事实为主,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可以通过收集史料,研读教材,咨询老师,互相探讨,得出自己对“文化大革命”的结论,从而学会“论从史出”的研究方法,初步学习全面客观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文化大革命”的起因、经过、性质和后果,认识“左”倾错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严重危害。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认识“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留下的教训。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参与意识和表现意识很强,思维逐渐独立。虽然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实践,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进行有目的的调查,也能进行初步的资料整理并从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但认识问题具有片面性和表面化。“文化大革命”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学生的祖辈和父辈们都经历过,也都有着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丰富的资料,并会对“文化大革命”形成初步的个人观点。教师要注意多引导学生在探究中理性地思考,从而正确认识“文化大革命”的危害,达到以史鉴今的目的,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历史观和人生观。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播放相声《如此照相》片段,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2.放映或出示“文化大革命”中铺天盖地的大字报、标语,“文化大革命”中的邮票、宣传画等资料,导入新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是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刻骨铭心的历史,它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难忘的记忆,更蕴涵着深刻的历史教训和深刻的反思。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难忘的岁月,思考那段历史留给我们的启示。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1.背景和导火线。
把课本小字部分作为材料出示,导出背景。
导火线:《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2.开始。
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成为“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标志。
教师可播放视频“‘文化大革命’的开始”、图片《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等,加深印象。
引导学生思考:“司令部”指的是什么?
《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提出中央有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实行资产阶级专政,矛头实际指向国家主席刘少奇和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
此后,“文化大革命”在全国迅猛发动起来。
全面内乱
1.红卫兵运动。
“讲述——历史的见证”
同学们的长辈亲友中有很多人年轻时代经历过那段难忘的岁月,“文化大革命”的经历给他们留下了许多青春的遗憾。请各组代表将课前走访的收获讲述给大家。学生讲述,教师注意指导、纠正。 教师可播放“红卫兵串联”“知青上山下乡”等资料,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当时的史实。
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大中学校学生怀着“誓死捍卫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真诚信念投身这一运动。毛泽东肯定青年学生的“造反有理精神”。红卫兵运动一下在神州大地上兴起了。但由于年轻、缺乏社会经验和政治上幼稚,一经煽动,表现出狂热和盲动。红卫兵运动是“文化大革命”特殊条件下的产物,成为全国大动乱的前奏。 2.“一月革命”和全面夺权。
从1967年1月上海“造反派”夺取上海市党委、政府各级领导权开始,夺权风暴、打砸抢和武斗事件席卷全国。
3.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制造全面内乱。
学生介绍收集的资料:刘少奇冤案。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冤案?(民主法制遭到严重摧残与破坏)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1.“四人帮”。
“四人帮”指哪些人?他们组成集团的目的是什么?
(简介: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目的是篡党夺权)
2. “四五”运动
1976年1月,周恩来总理逝世,全国人民举行悼念活动。
3.毛泽东主席逝世,1976年9月。
4.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文化大革命”,1976年10月。
5. “文化大革命”的性质和危害。
学生读书归纳。
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危害:
国家政权遭到削弱,社会秩序十分混乱;
国民经济遭受极其严重的破坏;
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社会思想和社会风气遭到严重毒害。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从“文化大革命”中能得到哪些教训?
“文化大革命”是错误理论指导下的错误实践,它留下了永远不应当重犯这类错误的深刻教训,为党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借鉴。
“文化大革命”是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发生的严重失误。民主法制遭受严重破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但在“文化大革命”中,党和人民顽强斗争,健康力量不断发展,最终粉碎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经济建设仍取得一定进展,科学技术取得若干重要成就。“文化大革命”告诉我们,我们的党有能力纠正自身的错误,能够继续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课堂练习与反馈
选一选
1.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的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 )
A.反右斗争扩大化 B.“大跃进”运动
C.农村人民公社化 D.“文化大革命” 2.“文化大革命”开始时,被认为是所谓党内“资产阶级司令部”的代表人物是( )
①周恩来 ②陈云
③刘少奇 ④邓小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