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新 课 学 习资 料 查 询曲 艺 欣 赏导 入 新 课衣食住行的变迁就业和社会保障学 习 效 果 检 测“新旧四大件”指的是什么?改革开放前:旧四大件(“三转一听”)改革开放初:新四大件改革开放后:新新四大件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点击浏览图片点击浏览图片点击浏览图片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手机、电脑、住房、汽车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空调电脑住房汽车手机变 迁衣食住行改革开放前蓝灰色的海洋布票下一页改革开放后名牌服装争奇斗艳时装表演风景亮丽下一页上一页着装打扮丰富多彩--更具个性追求美--已成时尚改革开放前油票粮票下一页改革开放前物资匮乏1954年上海布票 全国粮票 ??? 转移粮食关系证明 改革开放后食物琳琅满目,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健康饮食。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初下一页中国第一村--华西村率先进入
小康社会下一页上一页城镇居民住房
宽敞明亮,装饰讲究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初下一页改革开放后下一页上一页 你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该如何解决,请你出个主意?就业和社会保障下一页思考回答问题:1、城市改革为什么打破“铁饭碗”?下一页上一页2、就业制度的变化对人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3、优胜劣汰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要,但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打破“铁饭碗”时应该怎样帮助哪些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弱势群体”?改革开放以来2000年已达到学习检测:1.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 )
A.实行“公交优先”B.加强交通管理C.减少汽车数量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
2.合作完成P114页、P116页动脑筋。
3.合作完成P117页活动与探究第1题。
4.思考回答:学习了这一课你有
什么感想?
(提示:查阅文件夹中的文字资料)请前往最初打开课件的文件夹中的文字资料目录中查阅资料再 见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以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培养学生用数字、数据、图片、图像等资料分析对比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和学生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客观地评价我国的就业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以及利用电脑让学生学会从互联网上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安排学生按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分组查找相关的文字、图片、实物资料,查找相关书籍,摘取资料,进行整理,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多方面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从互联网上查找资料,利用电脑进行文字、图片、多媒体资源的整合制成多媒体课件,演示改革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从中理解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胜利。
认识到国家关于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人才竞争的需要,有利于进一步挖掘人的潜力;国家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保证了民众的基本生活,有利于民生安定、社会团结 ,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学生要学业有成、不断学习,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正确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巨大变化。组织学生分组学习,合作探究,在交流中感受变化。
2、难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业制度的变化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通过学生的社会调查和教师的适时引导突破难点。
三、教学方式方法
课前开展合作实践法,教学开展资料展示法、谈话法、多媒体师生互动法。
四、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仪、电脑、投影屏幕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一)
【问题情景导入】
陈嘉荣,是天津的一位民间收藏家,爱好收藏各类票证。谈起收藏,陈先生有一个苦涩而无奈的故事。1963年,陈嘉荣与爱人王玉玲结婚,那时,每个职工每年的布票定额是一丈七尺三寸,为了让婚事体面一些,陈嘉荣的父亲承诺儿子一定要做四床被子。有了这个目标,为了凑齐四床被子里面所需的布票,陈氏父子开始提着小礼品走访亲朋好友。那时的布票是金贵品,也是父母给孩子预留的男婚女嫁时的重要财产之一。关系过硬的亲戚朋友在三口人的布票中让出两口人的定量,暂时借出来救急。结果,一大圈跑下来,只凑够了三床被子的布票,而且就是这些布票,还齐了也要付出几年不添衣服的代价。无奈之下,陈老先生决定给儿子借一床被子凑数。婚礼如期举行,四床被子也如期摆在新房的床头,只是新婚第二天,借来的被子就还了回去。陈嘉荣愧疚地看着妻子,总有一种说谎的感觉和一张票难倒英雄汉的无奈,也就是从那时起,陈嘉荣的心里涌起了一种票证情结。陈嘉荣的藏品,仿佛在看一块块历史的化石。它们见证了一个时代。下面是陈先生的一件藏品——这是当时的一张买窝头(馒头)的票,你看一看,想一想:那时为什么要用这些票证、现在为什么不用了呢?通过本课的学习,相信你会找到答案。
?
新课导入(二)
教师:同学们,在改革开放前,社会上流传着所谓“四大件”的说法,它们是一般家庭中的高级消费品,被看作是当时高生活水平的标志。你们知道这“四大件”指的都是什么吗?
学生: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
教师:(投影仪展示旧“四大件”图片。)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旧四大件”早就被“新四大件”所取代。“新四大件”指的又是什么呢?
学生:指彩电、冰箱、洗衣机和空调。
教师:(投影仪展示新“四大件”图片。)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新的高档消费品层出不穷,“四大件”的说法已经远远不能概括迅速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民的生活了,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电话、电脑、手机已相当普及,住房、汽车也开始成为百姓的私产。(投影仪展示电脑、手机、住房、汽车的图片。)从“四大件”的演变中,说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那么这种变化的具体表现有哪些?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通过本课的学习,相信你会找到答案。
(二)讲授新课
(教师板书课题“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同时用电脑展示课题,介绍人民生活水平的概况,然后由同学介绍人们在服饰、饮食、居住和交通方面的巨大变化。)
教师: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到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这种变化的具体表现。
第一展厅:衣
请大家先看大屏幕,(屏幕上依次演示国家领导人、军队、学生、普通百姓服装在改革前后的变化),通过刚才的演示,我们可以看到改革以前人们衣着的特点是什么呢?
生:色彩和样式单调
师:而且数量有限,需要凭布票来购买,(展示布票实物)改革开放后的情况呢?
生:改革以后人们衣着的特点是:丰富多彩,而且时装表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师 :这表明,在当今社会,服饰不仅仅是遮羞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展示个性、显示风度的一种方式。(展示一组数据:1977年、1990年、2001年城市居民衣着人均消费分别是12.6元、275.6元、537.5元。)
教师:刚才我们已经了解的改革开放后我国服饰的变化,现在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着特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通过看书、讨论,得出结论:改革开放前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改革开放后是由于物资的丰富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
教师:同学们的回答很准确,服饰的变化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着。服饰的变化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表现。但是现在学生时代应倡导校服、运动服,切忌奇装异服和攀比。
改革开放前,“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后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人们不但“穿”的单调,“吃”的水平也很低,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地方有些年份甚至难以果腹,只好以野菜、粗粮充饥。所谓“民以食为天”,近二十年人们在“吃”的方面有何变化呢?
第二展厅:食
有一句话叫“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人们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
粮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50年代初,我国粮食短缺。中央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全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采取凭证定量售粮办法,粮票出现了。北京从1960年8月起全市饮食业实行凭票用餐,食油、禽、蛋、肉、豆制品、蔬菜也实行限量供应。这一时期票据种类繁多,除了粮、油、布票,还增发了补助豆票、糕点票、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票、节日补助油票,有些地方还发放过煤球票、冰棍票、烟酒糖票、豆腐票。在票证盛行的年代,也是物质短缺的时代,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才能凭票购买一些糕点糖果、干货果品,而且分量都极少。
提问:人们为什么要使用票证?
生答: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物质供应紧张,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蔬菜紧缺,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以胡萝卜充饥。由于缺乏最基本的营养,人们都有些浮肿。
③改革开放以来——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板书)
20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供求走向市场,粮票消亡成为历史的必然。1993年5月,北京最后停止使用粮票,粮票全面退出历史舞台。一些象征短缺经济的布票、油票、肉票、豆腐票,也相继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今这些时代象征已经成为收藏家手里的珍品。 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菜场、超市、大卖场,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动脑筋”: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为什么如今成为餐桌上的美味呢?
生答:因为过去人们食物匮乏,只有野菜和粗粮,人们为解决温饱并无选择。现在食品供应丰富,人们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人们注意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和选择绿色食品。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
过渡:说完了吃穿,再来说说我们居住条件的变化。
第三展厅:住
①刚建国时期——居住条件极差(板书) 城市居民的住宅大多面积小,设施简陋。如北方的大杂院,南方的亭子间等,十分拥挤杂乱,屋子小得给人以压迫感。农村里,北方内地多为土坯房、窑洞,南方多住茅草房,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人畜有时混居一室,卫生条件差。②改革开放前——不断改善,但居住条件仍较差(板书) 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建国初的破旧民居。一片片鱼鳞状的瓦片取代了破旧的屋顶,墙也不再是石砖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但房屋内部很少有装修,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看上去简朴整洁,洋溢着和谐宁静。③改革开放以来——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板书)老式的普通民居已经不能满足人民居住的需要,于是新型的住宅小区拔地而起,楼房鳞次栉比,犹如一座新城。
北京从1998年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危改居民和北京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买得到、住得起”的选择。通过经济适用房,人们理解了什么叫“破旧立新”。一大批居民走出没有厨房、厕所,没有上下水道的老房子,搬进房屋质量有保障、小区环境优美、购物交通方便的新楼房。
今天,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当我们登上高楼远眺城市流光溢彩的景色时,也可以体会到古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也成为热点,风格多样的装修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
教师:“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城镇居民住房条件的变化也是小康生活的佐证。延续了几十年的实物性、福利性分房体制的彻底结束和住房分配货币化制度的全面实施,更加促进了改善居民住房条件的步伐。衣食住行是百姓日常生活的四个基本方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交通方面的成就。
第四展厅:行
师:(大屏幕演示关于交通工具的一组图片)刚才大家看到了建国以来交通工具的变化,改革开放前,农村靠畜力和步行,城市靠公共汽车和自行车,改革开放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乘出租汽车和开私家车的人多了起来,除此之外,我国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坐飞机不再是件稀罕事,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也占了一定的比重,说明我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和改革前交通工具紧张,道路拥挤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教师:改革开放以来,交通条件的改善,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环境污染和交通堵塞问题,政府部门为此也采取了很多措施。请大家思考问题:
1、现在城市里为什么常出现“塞车”现象?(学生讨论后回答,机动车辆猛增,道路却依然狭窄等。)
2、如何缓解城市中交通堵塞和环境污染问题(学生通过看书找到答案,实行“公交优先”、
开辟新的公交线路、使用清洁燃料,进行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轨道交通,加强交通管理等)
(教师提醒学生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的重要性。)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基本了解了改革开放前后,我国人民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巨大变化,现在我们把这部分内容简要的概括一下。(学生叙述,教师板书)
教师:了解完了衣食住行状况,我们再来看一下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两个内容:就业和社会保障。
教师板书:
教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学生:“铁饭碗”逐渐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人们在人才市场上自主选择职业,出现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等新鲜事物。
教师:就业制度的变化对人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回答)要求人们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即终身学习的能力,以提高自身适应就业变化的能力。
教师: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共同富裕的理想。对于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弱势群体”(比如说下岗工人)应该怎么帮助?
教师指导,学生回答:
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的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健全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革医疗保险制度等。
教师:有人说,“铁饭碗”摔不破,人们捧着它就会放心。现在打破了“铁饭碗”,搞得人心惶惶,是社会就业制度的倒退。你怎样理解这个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回答:
实行“铁饭碗”就业制度时,从表面上看,好像很“公平”──不管你干得怎么样,有饭大家一起吃。其实是保护了懒汉、低能儿,挫伤了勤奋、聪明人。现在实事求是地承认人们之间的差异,实行能者勤者上岗,凭贡献大小享受相应的待遇,是通过人才竞争来挖掘人的潜力,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要。当社会财富增加之后,就可以对那些“弱势群体”提供更为有效的帮助。这样两全其美,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
七、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正是由于改革开放,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才有了大幅度提高,综合国力才能不断加强,而改革开放的实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课后,同学们课后用表格的形式把本课内容加以归纳总结,进一步体会改革开放以来带来的影响。
八、课堂练习
指导学生做书上112页练习和活动与探究
1、改革开放前,人们买粮食要凭粮票,主要是因为当时( D )
A人口多,耕地少?? B 政府控制城镇人口规模? ?C 政府提倡节约粮食? ?D 经济发展水平低
2、下列符合文革时期人们服饰特点的是( C )
A 名牌服装争奇斗艳?? B 时装表演成为风景线
C 穿中山装,千篇一律 D 西服革履,风度翩翩
3、下列各项就业办法中属于“铁饭碗”的是( B )
A 持证上岗?? B 毕业分配? ?C 就业培训? ?D 公开招聘
4、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物资丰富,城乡居民收入比过去大大增长,思想观念解放。)
备课资料:
粮票是按照年龄,确定每人每月的粮食分配数量。当时十三、四岁的男孩子,一般的定量是每月不到二十市斤(十公斤)。其中有三分之二是粗粮(即玉米面),三分之一是细粮(即大米、白面),因此就需要用“粗粮票”、“面票”和“米票”来区分。
粮票又称为“第二货币”。粮票的票面额一般是1市斤、3市斤、5市斤、10市斤、1市两和2市两。在餐馆里吃一碗米粉是一角二分钱,二两粮票;一根油条是七分钱,一两粮票,少了哪一样都不行。
如果你要出差去外地,不仅需要准备钱,更重要的是准备粮票。由于全国各省的粮票都不相同,并且不能流通,所以到外地去时,必须用本地粮票兑换“全国通用粮票”。这种“全国通用粮票”,简直就是“硬通货”和“外汇”,仅用本地粗粮票是不能换到的,需要搭配米票、面票和油票,才能换到,而且还需要单位开证明!
五年来广州人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变
大洋网讯 近日,广州市城调队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表明,与五年前的今天相比,近6成广州人认为生活发生了改善。
??? 据悉,该项调查随机抽选了广州市8个区的400户居民,被调查对象均为家庭中具有经济决定权的人,其工作单位分布在16个行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变化一:经济发达 有钱人多
调查显示,五年前,广州市年人均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居民家庭有5%,如今已下降到1.8%。目前,年人均收入10000元~20000元的家庭由原来的22.3%上升到26.5%,人均收入20000元以上的家庭由原来的4.8%上升到9%。
变化二:电器要讲究 手机最普及
??? 据调查,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在广州市民家庭已基本普及,需求已从改革开放后的普及型、实用型向享受型方向转变。
??? 调查显示,五年来,广州市居民家庭拥有率增长最大的是手机,增加了50个百分点。而家庭普及率最高的是住宅电话,增加了23.5个百分点。另外,空调拥有率增加了30个百分点;影碟机增加了31.5个百分点;个人电脑增加了30.8个百分点;家庭汽车增加了2.3个百分点。
变化三:房子宽 环境美
调查显示,五年来,广州市人均居住面积增加了3.52平方米,由9.61平方米增加到13.13平方米。另外,五年来广州市民家庭住房的产权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调查资料显示,房改后,居民家庭拥有自有产权房(包括原有的私房、购买公房及商品房)已占76%。在居住环境条件改善方面,居民家庭认同改善最大是周边的卫生和绿化环境。
变化四:不骑“单车” 坐享“巴士”
??? 据调查,居民认为广州市交通“有很大改善”和“有些改善”的认同率为94.6%。有95.3%的居民认为,现在出行的方便程度和舒适程度都比五年前提高。
??? 调查资料显示,五年来,居民上班或上学使用的交通工具有很大的变化,其中骑自行车下降了20.7个百分点;坐公共汽车上升了9.5个百分点;选择骑摩托车、“打的”和开私家车的也日渐增多。
变化五:逛公园 喜旅游
??? 据调查,外出旅游成为人们的时尚。有70.1%的人可以考虑、或完全赞同自己花钱外出旅游。在娱乐休闲活动中,市民最喜爱的娱乐活动为去公园或娱乐场,其次为参加体育活动、短距离郊游等,旅游仍将是广州市居民休闲度假的热点。
变化六:懒煮饭 重健康
??? 调查资料显示,五年前,广州有44.8%的居民家庭每天要花费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去做一顿晚餐,现在只有33.1%的居民家庭愿意这样做。虽然居民做饭时间比五年前减少,但在饮食上更重视营养和健康。关注度最高的是包装食品的保质期、成份。
变化七:着衫变讲究 越来越贪靓
???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的穿衣观念在不断改变.在穿着打扮方面,居民较五年前,最重视是服装的款式,其次依次是:服装材料的质料,服装的色彩和发型。
变化八:存钱的少 投资的多
??? 对积蓄使用的情况五年后发生了改变,现在储蓄的比例减少了,投资比例上升了,说明市民的投资意识逐年增强。
我市对外开放20周年后的今天,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有了巨大变化,一桩桩、一件件,真切实在,有目共睹。????十年前,老百姓的“衣”是色彩沉重的土布衫、老棉袄;岁月是在“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中捱过的。现在,老百姓春夏秋冬四季衣衫件件新,不仅如此,还要讲究穿起来是否舒服,是否有气质,是否显派头。于是,真丝、纯棉、彩棉、羽绒等诸多面料,哪样舒服穿哪样;职业装、休闲装、运动装、礼服等各类款式的衣服,装点了人们多姿多彩的生活;“杉杉”、“花花公子”、“金利来”、“李宁”、“阿迪达斯”等等各种国内外知名品牌成为人们显示身份的好标签。????二十年前,老百姓“食”的是红薯、成鱼就稀饭等粗茶淡饭,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些肉。现在,老百姓的菜篮子越来越丰富:猪牛羊肉、鸡鸭鹅以及各类海鲜应有尽有,天天像过年。此外,人们也越来越注重饮食的营养搭配,科学饮食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如今,老百姓的饭量比以前大为减少了,可是食谱却越来越精致和科学了。早餐不再是十几年“一贯制”的白粥+咸鱼,牛奶、面包、鸡蛋成了主角。餐桌上主食、精粮地位下降,蔬菜、水果、杂粮受宠,从量到质的变化,是营养摄取比例的上升。而且,人们开始越来越讲究食物的绿色、无公害。????二十年前,老百姓的“住”是靠几代人积攒建成的瓦屋或单位分给的一两间房子,一家三代十几口人住在一起,拥挤不堪。现在,老百姓住上了三房一厅、四房两厅的套房或有天有地的小楼房。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市民更注重居住环境,绿化指数以及房屋的建筑风格、装修风格。许多家庭甚至拥有多套房子,还可以向外出租,日子过得非常滋润。????二十年前,老百姓“行”大多数是靠脚走路,小部分家境较好的人家有辆自行车则是非常令人羡慕的厂。二十年后,钦北铁路通车、南北高速公路通车、北海飞机场建成使用……我市道路交通越来越顺畅。出门“打的”已成家常便饭,大街小巷明显增多的公交车,也方便了百姓的出行。越来越多的轻便机动车、摩托车也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尤其是近一两年来,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开上了自己的私家车,驾校里学汽车办驾照的学员逐年增多。尽管目前购汽车的家庭比例还不是很大,但汽水在我市家庭中的拥有量正呈上升趋势,以步代车的年代终于一去不复返了。????时光在一天天、—年年中悄悄滑过,不经意间北海人的衣食住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要稍加回忆,每位北海人都能深刻感受到改革开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如今,北海人家庭消费已由过去单一的“温饱”型转为向“小康”型迈进。北海人的消费观念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以“衣”为例,过去人们喜欢穿“的确良”、涤纶等化学纤维材料做的、耐穿的衣服。现在人们更注重服装的舒适程度,喜欢用棉花、麻、蚕丝等天然纤维做的衣服,认为这种料子既环保又舒服;以“食”来说,过去只求果腹,现在不仅讲究吃山珍海味,还讲究纯天然和绿色无污染;拿“住”来说,过去没有钱是绝对不敢起房子的,更不会去借钱起房,通常是铆足劲攒钱,“三代积攒一代住”,而现在,钱不够便向银行贷款或是采取分期付款的形式,再没有过去那种怕负债的沉重心理。如今在北海,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拥有自己的三居室住房已是司空见惯。适中的房价加上住房消费贷款,很多月收入在1500元左右的年轻人都购置了一套房;拿“行”来说,过去如果能拥有一辆“凤凰”或“永久”牌自行车便已经很满足了,而现在,老百姓虽有了摩托车、电单车,可是还是想办法赚钱或者贷款买一辆小汽午,真正实现“小康”。????见微可以知著,以小可以喻大。我市人民衣食住行的变化像一块平面镜,真实而生动地反映出我市对外开放20年来,我市经济、科技、文化、卫生等各方面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市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沧桑二十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相信再过二十年,我市人民的衣食住行会有更多令人欣喜的巨变,到那个时候,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一定是一幅国富民强、兴旺发达的时代新画卷。(
解放初期的衣食住行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55年过去了,我做为解放初期进驻天津的第一批建设者,目睹了天津市半个多世纪的变迁。抚今追昔,感慨颇多,尤其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两相对比,着实让人惊出意外。徘徊在霓虹灯下,聆听节奏分明的现代音乐,进城前夕和进城后的情景不由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先说“住”
我们天津日报、新华社天津分社的部分同志,刚进城住在山西路民国日报董事会,除副社长的卧室有一张双人床外,其他同志多数睡在地板上。李麦找了一张旧床屉,放在一个角落,用屏风挡住,算是一间几平方米的“小屋”。我和闻远、宋红光等晚上都睡在办公室的地板上。好在那时每间屋都有地毯,对我们在农村睡惯门板床的人来说已是很高的享受了。
后来,我们搬到天津日报社宿舍———文化大楼,其实是一座危楼,每间屋只一张木板床,互相只有一板之隔,彼此打呼噜、放屁、说梦话、翻身时床板的响声,都听得清清楚楚。我住三楼,与谷峰相邻。我俩每人的妻子来聚,只能说悄悄话。后来,我搬到一楼一间没窗子的小屋,阴暗潮湿,经常在屋子四角撒白灰。一直到新华分社成立,我才有了一间正式的住房,但只有一个后窗,不通风,也不见阳光。虽然如此,但大家都觉得比在农村时条件好多了。
再说“吃”
进城初期,我们还实行供给制。科长以上干部吃中灶,一般记者、编辑吃大灶。
大灶是大家一起吃大锅饭,每天窝头、米饭、蔬菜,很少吃肉,但油比农村时多了,逢年过节还会餐。
这对农村来的同志已很满意了。
我有幸在中灶食堂用餐,每天大米、白面、炒菜,觉得真像生活在天堂一样。副社长王亢之,总编朱九思、范瑾、邵红叶、董东以及郭小川、孙犁、方纪、李麦、林间等,每天在饭桌上见面,谈形势、论报纸、说工作,许多问题在饭桌上就解决了,真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工作餐。后来又增加了山东大汉鲁西良,他讲话声如洪钟,而且不时发出爽朗的大笑,饭桌上更活跃了。
新华分社独立建制后,我搬到多伦道山西路口,与天津工人报共吃一个食堂。工人报社长张高峰经常和大家一起在院里蹲着吃饭,边吃边谈、关系十分融洽。那简朴的生活,亲密无间的同志关系,多么令人怀念啊!
三谈“行”、
报社只有两辆“华沙”牌轿车,供社长、总编开会用。记者一律自行车代步,新华分社社长鲁西良也是骑自行车采访。编辑同志没有配备自行车,出门多半是步行或乘公共汽车。
我第一次乘卧车还闹出了笑话。那是在1950年4月20日,美国“加利福尼亚金熊号”轮船,撞沉了我国“新安”号客轮。黄敬市长邀国际法专家魏文瀚来津研究如何处理。王亢之同志通知我立即到黄敬市长家采访。为争取时间,他还派杨师傅开车来接我。第一次乘小汽车,我连开门也不会。杨师傅把我送到河北路重庆道拐角处的黄市长家,会议已开始,在座的还有许建国、马次青、章文晋。会开了两个多小时,黄敬送走客人后,拉我们到二楼,打开留声机,对章文晋说:“小章,咱们跳舞吧!”许建国邀我一起跳。我摇摇头说:“我不会。”许建国拿起一把椅子当“舞伴”,伴随着优美的舞曲,兴致勃勃地跳起来。我尴尬地在一旁看了一会儿,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人,就溜出来。走出大门,我喊了一辆三轮车,拉我回到分社。过了老半天,杨师傅来找我说,他一直在重庆道停车处等我,等到车都走光了,不见我出来,他只好开回报社。这说明,我这土包子坐卧车,连规矩都不懂。
四说“衣”
进城初期我们确实是“衣冠不改”,记者们都是穿军装,有军管会的胸章,朝气蓬勃,精神抖擞。我们一批编辑,都是便衣。我穿的是妻子亲手缝制的半大棉袄,土布棉裤,有同志说我是“拉胶皮”的装束。
1月16日,我第一次和青年记者高静、孟帆一起去南开大学采访,学生们对他俩十分热情,把我冷在一旁。原来他们看我穿的便衣,腰里佩带手枪,以为我是“特务”。经孟帆说明,学生们才热情地对待我。三个人走出校门,不由哈哈大笑。
此后,到1952年“三反”“五反”运动,报社、分社没出一个“大老虎”,也没出一个“小老虎”。1963年又一次三反运动,我只检查了一件错事:出国时借用方纪的皮箱锁被弄坏,请记者“走后门”修理了一下。从1960年4月我进报社到1983年4月离开,从未动用一分钱公款请客。我和副总编林锋、肖元,将三人的夜餐费和稿费集中起来,用作招待兄弟报社来天津日报参观的同志。至于人民日报、新华社的个别朋友,就由我自费设家宴招待了,连人民日报社长胡绩伟来也不例外。
后记
1948年12月,在胜芳集结了数千名准备接管天津的干部。在一次大会上,黄敬市长讲了话。给我留下终生难忘的是:“进城以后,我们要衣冠不改旧家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作风!”这句振聋发聩的话,警示着每个人。进城两个月后,我又听了市委传达毛主席“两个务必”的教诲,对艰苦奋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时代在前进,艰苦奋斗的内涵也有了新的发展,更多地表现在思想上、工作上、学习上特别是党性锻炼上。我们并不提倡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也不是要回到解放初期的清贫生活。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不断改善无可厚非,但进城初期那种坚持“两个务必”、清正廉明的优良作风,还是应该大大发扬的。
陈昌喜摘自《天津老年时报》石坚/文
北京人踊跃购买经济适用房
这一年,北京人均居住面积达到了20平方米。在这期间,年拆除危旧房从1999年的8 000多户猛增到今年的224万平方米7万多户,绝大多数居民从平房搬进楼房。
与此同时,光是今年,北京就兴建了200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1998年开始兴建的经济适用房,为危改居民和北京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买得到、住得起”的选择。
经济适用房“红火”本身,也在讲述着一个个普通百姓的购房故事。
1998年11月,市领导找到北京房地产的排头兵天鸿集团:在回龙观建北京乃至全国最大一片经济适用房,“这活儿交给你们了”。
“接到任务时我们连图纸都没有”,今天,看着回龙观三期正在施工的一幢幢楼房,天鸿集团总规划师、回龙观项目总指挥赵东杰说,一切特事特办,1999年4月,在首批19个经济适用房项目中,回龙观第一个动工。
1999年初,他们把有关单位的人请来介绍房子,“没想到,城里的老百姓不知从哪儿得到消息,揣着钱就跑来了”,老百姓挤在门外自发排起了购房长队,最后,天鸿不得不现从公司调来会计,每人预收了一万元定金,“当时连发票都没带够。”
透过经济适用房的故事,人们理解着什么叫“破旧立新”。一大批居民走出没有厨房、厕所,没有上下水的老房子,搬进房屋质量有保障、小区环境优美、购物交通方便的新楼房。虽然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记者在采访拆迁居民时,大家在这一点上令人吃惊地形成了共识:生活总是在变好,有问题慢慢会解决,而让人们比以前更早地住上相对满意的住房,也正是北京危改取得的实在成绩。
出国旅游由观光型选择休闲度假型
出国游已开始由观光型走向度假休闲型,并且出境旅游已变得越来越平民化,加上今年新开放的德国、马耳他、斯里兰卡、俄罗斯等,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已达到31个,出境游的选择更加丰富。另外,经营出境游的组团社已扩大到528家,仅北京就有41家。如今,十天游八个国家,回来就想休息的走马观花旅游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个性化旅游悄然升温。从过去随旅行社组团出行,到今天流行的选择一个好地方休息,放松心情度假,人们已开始真正享受旅游带来的乐趣。
最新数字统计,今年1月至9月,中国公民出境人数为1 228.87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38%。其中因私出境761万人次,同比增长47.95%。巨大的旅游市场吸引着国外旅行商的目光。从明年1月1日起,全球最大的旅行商美国运通公司和国旅总社携手正式开始拓展中国日益增长的休闲旅游市场。应该说,随着合资旅行社的增多以及独资旅行社的出现,中国游客从旅行社获得渴望的优质低价服务和产品将指日可待。
华西农民闯入“数码世界”
闻名海内外的“天下第一村”--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农民在率先步入“
小康”的同时,又开始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崭新生活。
据最近的一项统计表明,华西村98%以上的家庭已拥有电脑,拥有数字
电视、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的家庭也已有300多户;华西集团建有自己的
网站,下属的8大公司、58家企业,100%拥有自己的网页,他们凭借这
条快速、便捷的信息公路做起了越洋生意,业务遍及全球五大洲的30多个国
家和地区,2002年的外贸销售额比2001年增长了150%,2003
年要达到贸易额20亿元人民币。
如今,华西农民白天在村办企业上班,晚上在家点播视频影视,下载DV
D电影或在线游戏等,节假日驾着私家车外出旅游,带上“索尼”数码摄影机
、照相机,记录下一幅幅动人的生活画面,不少村民还把自己的形象、旅途的
景点制作成光盘和画册,作永久的收藏。
数码技术将华西农民带进了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华西农民的生活水平,
又预示着我国农民正在向数字化生活的新时代阔步迈进
就业制度
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中国的就业制度和就业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逐步过渡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就业,实行国家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和劳动者自主择业的市场就业新机制。
中国的就业服务体系包含职业介绍、就业训练、失业保险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等四项主要内容:
职业介绍的主要内容是:求职登记,企业用工调查与登记,劳务市场信息收集,就业、用工的指导与咨询,以及就有关就业形势预测预报。
就业训练的主要任务是:面对失业青年、妇女和残疾人等开展的就业前训练,失业职工转业训练。
失业保险的主要任务是:失业救济、失业医疗补助、失业职工管理以及对失业职工的再就业给予帮助。
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主要任务是:在国家资金、税收和就业政策支持和主办单位扶持下,举办各类生产经营网点,直接安置失业人员。
·不同群体的就业政策
对于城镇新增劳动力,主要为其提供职业介绍、就业训练等项服务,引导其通过市场实现就业。
对于下岗职工,主要通过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来保障其基本生活,指导和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一是在农业内部挖潜,在搞好种植业的同时,发展林业、畜牧业、水产业,向深度开发;二是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第三产业,就地就近向非农产业转移;三是发展小城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四是引导一部分农村劳动力按需有序异地就业,以满足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对特殊就业群体,采取不同的促进就业措施。
妇女就业。《宪法》、《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了专门条款,保障妇女劳动就业权利,促进妇女就业发展。与此同时,社会各界努力加强妇女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扩大适合妇女就业的领域和行业,实行更加灵活的就业形式,为不同就业需求的妇女提供就业机会。
残疾人就业。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鼓励自谋职业的方针。福利企业是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重要形式,政府给予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发展福利企业,以吸纳更多的残疾人就业。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概况
历史沿革: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1950年颁布《救济失业工人的办法》,对解决旧中国遗留的失业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195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包括养老、伤残、遗属、疾病津贴、医疗、工伤和职业病、生育待遇等保障项目。此后,国家颁布了救灾救济、优抚安置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并根据社会发展对有关政策进行了充实和调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局限于城镇地区,重点是国有企业。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984年,开始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1986年,建立了城镇失业保险制度,1994、1996和1998年分别开始实施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1999年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2年开始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制度结构: 中国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缴费型的社会保险和非缴费型的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等内容。 社会保险 目前中国的社会保险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5个项目。国家依法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设立社会保险基金,使劳动者在年老、失业、疾病、工伤、生育时获得帮助和经济补偿,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 社会救济 中国政府对因各种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救助。救助的对象主要是:没有劳动能力且没有生活来源者;或虽有收入来源,但生活水平低于法定最低标准者;或虽有劳动能力和收入来源,但由于意外灾害使生活暂时无法维持者。 社会福利 中国政府和社会向特别需要关怀的社会成员提供必要援助,目前主要包括老人福利、儿童福利、残疾人福利等。 优抚安置 中国政府和社会对军人等特殊工作者及其家属予以优待、抚恤和妥善安置。 社会互助 中国政府鼓励和支持社会团体、社会成员自愿组织和参与扶弱济困活动。目前主要有工会、妇联、青联等社会团体组织的互助互济,民间公益事业团体组织的慈善救助,居民组织的各种形式的互助等。 管理体制: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共同负责的计划。中央政府的职责是,制订全国统一的法规、政策和标准,对困难地区提供资金帮助;地方政府的职责是,根据中央的统一政策制定本地法规、政策和标准,筹集社会保障基金,支付社会保障待遇。 中央政府管理社会保障事务的主要机构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卫生部和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负责管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项目;民政部负责管理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项目;卫生部负责管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财政部负责制定社会保障的财政政策和财务、会计制度,实施对社会保障资金收支的财政监督,为社会保障计划提供补助资金等。各省、市、县政府设有同样的行政管理机构,承担相应的社会保障职能。 中央、省、市、县分别设立隶属于政府劳动保障行政管理部门的、非营利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现有工作人员10万人。主要职责是,办理参保登记,收缴社会保险费,记录缴费,管理个人账户,确认并支付待遇,管理社会保险资金,提供查询等。中国与其他国家签订的社会保险协定,由中央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执行。
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从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出发的要求。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不高,加上人口众多,国家和企业无力统包工资、福利、医疗、养老、住房,但为了保障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和落实职工的医疗费、养老金,国家通过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手段,建立起能够为全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九五”期间,我国着重落实“两个确保”: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同时积极推进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1997—2000年,全国有667个城市,1 638个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全部建立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共有301万的城市贫困人口得到救济。同时,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约有316万农村居民受益。
自1998年底开始,我国推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它作为国务院确定的重点改革任务之一,全国97%的地级以上城市和1 493个县已经启动。但各地推进速度不同,尚未覆盖到所有城镇职工。关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做法。个人缴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而用人单位缴费的30%左右划入个人账户,其余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个人账户主要用于小病或门诊费用,统筹基金主要用于大病或住院费用。按照国家规定,每个职工应该享受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5项保险,这将随着社会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逐步达到。到1999年底:
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
工伤和生育保险
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8 000万人
315个地级以上地区制定了实施方案,占总数的90%
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9 852万人
参加工伤保险费用社会统筹4 000万人
离退休人员2 984万人
?
?
参加生育费用社会统筹约3 000万人职工9 502万人
?
?
?
?
到2002年上半年,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已上亿,参加医疗保险的有7 920万,参加失业保险的超过1亿,平均覆盖率为76.6%,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为3 400万,到2001年底,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为4 200万,占应参保职工的42%。
现代
即使下班回到家,还是坐在电脑前面… ??2.已经很久都没用过"真的纸牌"来玩游戏。 ??3.只是要联络3个人,却有9个以上不同的电话号码。 ??4.会传e-mail给坐在你隔壁桌的同伴。 ??5.和朋友失去联系的原因是他们没有电子信箱。 ??6.从漫长一天的工作中回到家,仍用一副公事公办的态度讲电话。 ??7.在家打电话,会不小心按到"0"拨外线。 ??8.和朋友聊天的话题总是网路游戏。 ??9.车子永远改不完… ??10.你从10点半的夜间新闻中得知:自己失业的消息。 ??11.老板没有处理你手中事情的能力。 ??13.约聘人员超过固定职员,而且更有可能长期做下去。 ??14.有只寄网路笑话、图片,却已经很久没见面的朋友。 ??15.假日时总是想睡觉,即使醒着也不想出门。 ??16.看完新闻报导,会有想扁人ㄉ冲动… ??17.即使电视上播映的电影是看过的,因为无聊还是再看一遍。 ??18.除了从电视上看到以外,已经很久没有亲眼看到青山绿水19.除了同事以外…身边真正的朋友以剩下寥寥无几了? ??20.对生活上的抱怨总是比快乐ㄉ多。 ??21.决定他的价值是取至於网路游戏的等级 ??22.如果他没有玩网路游戏,你除了问他姓名、年纪、在哪上班(上学)或 住那 外,已经不知道要和他聊什麽了。??23.时间总不是自己的? ??24.在家看电视的时间比陪朋友的多。 ??25.即使三餐吃泡面,也要帮自己的电脑升级… ??26.今天花了很多钱买了某些东西,过了三天完全忘记钱花到哪里去了。 ??27.坐在同一张桌子前面,工作了四年,却换了三家公司。 ??28.买了高科技产品後,不到3个月就发现你买已经是次级品了… ??29.每天都在烦恼今天要吃什麽? ??30.你读了整篇文章,还边笑边点头。 ??31.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你想到要把文章转寄给朋友。 ??32.你太忙了,以至於没发现少了第12项。
调查预测2000年城市居民住房状况
????近日,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与河北省统计信息咨询中心、山西同达信息咨询服务中心等全国21家调查机构,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成都、哈尔滨、郑州、武汉、长沙、海口、兰州、西安等22个城市联合进行了2000年城市居民住房状况调查,预计今年22城市购房77万套,价值1000亿元。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22城市居民住房结构以六层以下砖楼的高层楼房为主,分别占47.5%和28.4%,拥有独门独院的居民家庭占7.0%,居住别墅和公寓的家庭比例提高,分别占0.6%和3.0%,以往百姓常住的简易楼和大杂院比例均大幅下降,分别占6.3%和3.3%,有望在不远的将来成为历史遗迹。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2城市居民家庭平均住房建筑面积出现大幅度增长。本次调查结果显示,22城市市区家庭中已有6.1%的家庭拥有两套以上住房,家庭住房建筑面积高于30平方米的家庭占所有家庭的八成左右,家庭住房建筑面积低于30平方米的家庭只占21.6%,家庭平均住房建筑面积已高达65.5平方米。
????在被调查的22城市中,家庭平均住房建筑面积最高的为成都、长沙、海口和福州,平均家庭住房建筑面积分别达86.8平方米、85.9平方米、85.7平方米和83.7平方米;家庭平均住房建筑面积最低的为天津、上海和哈尔滨,平均家庭住房建筑面积分别为42.0平方米、52.00平方米和53.2平方米。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22城市市区家庭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20.1平方米,超过小康水平。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6-20平方米的家庭占22.2%,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1-15平方米的家庭占18.9%,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5平方米及以下的家庭已下降到3.9%。22城市中,2001年将有13.8%的家庭有意向买房,其中表示“肯定买”的占4.2%,表示“可能买”的占9.6%。
????在有意向买房的家庭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6-20平方米的家庭和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1-15平方米的家庭是打算购房的主力军,比例分别为23.5%和21.4%。
????22城市仍存在很大的住房市场。22城市市区约有1840万户家庭,“以肯定买”比例4.2%计算,则将购买77万套住房。若每户平均购房面积为66平方米,每平方米价格为2000元,则22城市将有1000多亿元的住房购买市场。——2001/6/26
衣食住行的变迁,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正逐步地发生变化———从过去的吃饱、吃好到今天向新鲜、健康、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