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3.14《国民革命的洪流》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 3.14《国民革命的洪流》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8-06 19:53:00

内容文字预览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4课 国民革命的洪流
教材内容:
教科书选取了国民革命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历史事件------黄浦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生动地向学生展示了大革命时代,教科书最后对大革命失败地原因及结果进行了简单地分析和介绍。
一.课标要求21世纪教育网
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国民革命时期黄埔军校创建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史实,感知大革命的时代特征。
  识读北伐战争形势图,增强读图能力。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初步认识南京国民政府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准备,掌握查找资料和整理、加工资料的方法。学习联想和想像的方法,再现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和基本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国民革命是顺应时代潮流,推动中国走向进步的重要历史事件,在国民革命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明确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初步认识它的本质。
三.教学过程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前查找有关本节课的资料,并做好上课的准备。注意历史和现实地联系,强调历史地借鉴作用。
(二)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三)课堂展示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的讲演材料:
  我们今天要开这个学校,是有什么希望呢?就是要从今天起,把革命的事业重新来创造,要用这个学校内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成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如果没有好革命军,中国的革命永远还是要失败。所以,今天在这里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
  提出问题
  孙中山的这段话,反映了他的什么精神?
  学生:反映了孙中山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精神。
  学生:反映了孙中山在失败中不断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不屈不挠精神。
  教师总结指出:孙中山作为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一生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在他的努力下,1924―1927年,中国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
讲授新课:
1.自主探究,建立知识结构
课件出示预习内容:
一、黄埔军校的成立
1.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2.黄埔军校的建立
二、北伐的胜利进军
1.北伐的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2.北伐的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北伐的主战场:湖南、湖北
4.北伐胜利进军:①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南京;②福建→浙江→上海
三、国民革命的失败
1.“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的发生
2.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四、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实现知识与能力目标)
教师和学生一起填写答案。
2.体验探究,理解历史知识。
黄埔军校的创建
  教师利用材料继续提问:材料中所说的“军官学校”是哪一所学校?创办者是谁?创办的时间是哪年?
  学生:材料中的“军官学校”指黄埔军校,创办者就是孙中山,创办的时间是1924年5月。
  教师:哪个小组可以简单地介绍一下黄埔军校?
  学生: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后创办的一所革命军校。孙中山在苏联和共产党的帮助下,在广州黄埔岛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我们在习惯上称之为“黄埔军校”。孙中山为军校总理,廖仲恺任党代表,蒋介石为校长。这是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学校。教师:我注意到刚才在介绍时,同学们提到“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后创办的一所革命军校”。哪个小组可以用具体的事例说明共产党员在黄埔军校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学生:以周恩来、叶剑英为例说明共产党在黄埔军校中的作用(具体内容略)。
  教师:既然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那它与其他学校相比,一定有它的特点,表现在什么方面?
  学生:最大的特点是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学生:与旧式学校相比,它设立了党代表,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
  教师:黄埔军校为什么加强政治教育?
  学生:为了让学员明确革命的目的,树立明确的目标,坚定革命的信念……
  教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我们每个人,做任何事都应该有目标,有信念,并为之不断努力。黄埔军校创建后,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什么影响?21世纪教育网
  学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像陈赓、徐向前、刘志丹等重要将领,都是毕业于黄埔军校的。
  学生:革命军的建立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设计说明:通过材料自然引入,利用谈话法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在课前搜集到的材料,用具体的事例说明问题,培养了学生“让史实说话”的意识)“光荣北伐武昌城下”
  教师:刚才同学们提到了北伐战争,在具体学习这一部分内容之前,咱们先进行一次小组竞赛,看看哪一个小组合作得最好。我先演示一下北伐战争的总体形势,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记忆,把你们得到的信息写到白纸上,比一比哪一组得到的信息多。
  学生:一分钟的时间讨论组内分工。
  教师:演示课前制作的动态“北伐战争进军形势图”。主要内容包括:①国民政府控制的地区;②北伐的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以及他们控制的大体区域;③北伐开始的时间;④北伐战争先后经过的重要省份及城市;⑤主要的战役地点。
  在演示结束后,首先请各组介绍本组所采用的分工合作的方法,各小组相互借鉴。之后,教师再一次演示形势图,与学生共同分析其主要信息,并对得到信息最多的小组进行表扬。小组内讨论此次小竞赛的得失。
  (设计说明:在设计这一步骤时,主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及时反思自我等方面来考虑,同时兼顾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图习惯与能力和记忆能力,也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北伐战争)
  教师:了解了北伐战争的总体情况之后,咱们一起来完成一个学习任务。
  大屏幕出示学习任务:在小组讨论、交流材料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把北伐战争的场景再现出来。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讨论。
  班级交流:
  小组一:展示绘制的想像漫画“军阀统治下的中国”。说明为什么要进行北伐,内容反映军阀对外国侵略者卑躬屈膝,出卖国家利益,对人民的残酷盘剥。
  小组二:讲述叶挺独立团的故事。主要围绕汀泗桥、贺胜桥战役。展现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北伐军的英勇斗争。
  小组三:表演。再现叶挺独立团攻打武昌城、写绝命书、浴血奋战的场景,突出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
  小组四:绘画。上海解放后,人民走上街头,欢庆胜利的场景。反映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教师:每一个小组都把本组的学习成果展现出来了,每个小组能不能派一名代表对各组的表现进行一下自评和互评?
  学生:进行评价。(具体内容略)
  教师:每个组的学习成果都非常好。评价,无论是自评还是组评都很到位,说明同学们都认真地学,认真地听,认真地看,认真地思考了。那么,有没有同学能够分析一下,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国共合作,北伐军英勇作战,军阀的统治得不到人民的支持,黄埔军校作用……21世纪教育网
  (设计说明:再现北伐战争的场景,使学生很好地把握历史,提高了他们整理资料,合理运用资料的能力,也使历史课堂得以“活化”。在这一过程中,注意了学生的自主评价,并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发学生深层次地思考,使学生把知识联系在一起)
  教师:北伐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们也了解了取得成功的原因,再回过头来看一看孙中山的讲演(出示孙中山讲演材料):他说用黄埔军校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同学们考虑一下,革命军成立了,革命事业成功了没有?为什么?
  学生:没有。因为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了。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教师利用大屏幕出示学习讨论题,学生结合自己掌握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讨学习。
  1.在北伐战争取得巨大胜利的时候,蒋介石为什么会发动政变?21世纪教育网
  (蒋介石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害怕共产党和人民力量在国民革命中壮大;蒋介石是一个野心家、阴谋家;帝国主义、大地主、大财阀对他的支持……)
  2.你认为,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蒋介石等得到了反动势力的支持,实力强大;军队指挥权掌握在国民党手中;共产党力量不够;共产党缺乏经验,犯了指挥错误……)
  3.针对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你对中国革命有什么建议?
  (依靠人民打败所有的反动势力;建立自己的军队;发展共产党的力量……)
  教师:同学们所说的,也是共产党当时所意识到的。所以,在国民革命失败后,共产党及时总结了经验教训,开始了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革命胜利的征程。
(设计说明:在小组研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相互交流,提高了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回答,增强了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的能力,促使学生进行历史的反思;同时,又自然地在课尾设置悬念,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拓展延伸
设定一个历史情境:假如你是北伐战争时的一名报社记者,跟随叶挺独立团进行报道,请你写一篇战地新闻。(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
3.反思探究,感悟历史知识
此次我们通过宣言,就是从新负担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的革命。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至对外的责任,要有反抗帝国侵略主义,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动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
——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的讲话
回答:
(1)材料中“计划彻底的革命”是指什么革命?
(2)孙中山认为这次革命担负着哪两个任务 这两个任务有什么关系?这与他以往的革命有什么不同?
(3)为完成革命的任务国民党采取了哪些行动?取得了什么成果?为什么还说它失败了?
(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小结:采用歌谣的形式。
北伐对象吴孙张,湖南、湖北主战场。
“铁军”归功独立团,汀泗、贺胜和武昌。
支援北伐农运涨,工人起义沪解放。
蒋汪政变举屠刀,国民革命惨遭殃。
巩固与检测:
1.北伐战争的主战场是( )
A.湖南、湖北 B.江西、江苏 C.福建、浙江 D.广东、福建 21世纪教育网
2.下列人物中,曾担任过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共产党人是( )
A.贺龙 B.周恩来 C.叶剑英 D.叶挺
3.在北伐中,作战英勇、战绩显著的第四军独立团领导人是( )
A.周廷恩 B.叶挺 C.朱德 D.曹渊
4.北伐战争的最大意义在于( )
A.首创了国共合作的形式
B.在中国彻底铲除了封建势力
C.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5.北伐时,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假如你是当时一名共产党员,是党的主要负责人,你会怎么办?
6.用下列图示将广东国民政府北伐的对象、战役表示出来。
四.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符合新课改精神的教学设计。教师在设计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能力与特点,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所体现的新理念主要有:
  1.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这节课自始至终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从课前准备、小组竞赛到小组交流研讨,完成学习任务,整节课渗透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2.加强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有机渗透。把学生在艺术、语文等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有效地迁移到历史学习中,如展现北伐战争历史场景,编写战地新闻,把历史知识“活化”,使历史课堂“活化”。
  3.在课堂中注重体现评价方式的改变。课堂不再是教师的课堂,而是学生的课堂,课堂的评价不是教师的评价,而是学生的自评、互评与自我反思,使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中,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4课 国民革命的洪流教案设计
所属学科:历史
适于年级: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来源于北师大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本单元主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本课教材讲述的是1924——1927年北洋军阀势力走向没落和国民革命的兴起、发展到最后失败的历史。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第一次合作,领导发起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高潮,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部分。
本课重点:黄埔军校的创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本科难点: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和北伐战争的结果
二、学情分析21世纪教育网
经过七年级一年的训练培养,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教材、历史读物、史料的能力,初步掌握读图识图和运用历史地图表述说明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就教材内容而言,通过影视作品等学生对黄埔军校、北伐战争等有所耳闻,容易引起学习兴趣,另外由于年龄的原因,学生虽具备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但更喜欢感性的、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
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黄埔军校的创立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史实,提高搜集、处理信息的
能力和读图识图的能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史实,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历史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收集与黄埔军校有关的历史资料,观看北伐战争的影视录像,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形势图、小字、史料、人物肖像图等,使历史知识生动鲜活起来,再现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和基本过程,感悟大革命的时代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大革命时期先烈们的英雄壮举,学习先烈们顺应时代发展、敢为人先的历史责任感和为革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斗争精神。
四、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本课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和不断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启发、点拨和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课外收集资料、阅读教材、识读历史地图以及观看录像等感受体会并理解历史史实,学会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教师准备:1、备课中首先应研究历史课程标准之“内容标准”,明确课标对本课的基本要求,包括课标规定的基本内容及其能力层次要求。根据课标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2、认真研究教材教法,收集查阅有关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的资料,包括多媒体资料、图片等,根据教学目标需要进行选择处理,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3、指导学生收集有关黄埔军校的材料,告诉其收集资料的基本途径,指导其从学校的创立、领导组织机构、办学指导思想、开设的课程、学员来源等方面进行搜集和处理 。
学生准备:课外查阅有关黄埔军校的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资料进行处理。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出问题:为什么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开端?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迅速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建立起前后知识的联系,形成知识体系,便于学生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指导学生阅读课前提示,了解国民革命的含义及国民革命中的主要事件:黄埔军校的创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2.学习新课
一、黄埔军校的创建
教师指出:在电影、电视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黄埔军校的名字以及与其有关的人和事,下面请同学们介绍一下课前你所查到的有关黄埔军校的情况。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整理的资料介绍黄埔军校,包括黄埔军校的创立时间、地点、创立者、组织领导机构、课程设置以及学员来源等。
(设计意图:有关黄埔军校的内容,教材中介绍的较少,而且多是结论性的内容,通过让学生查阅资料,可以丰富学生对黄埔军校的了解,为下面学习理解黄埔军校的性质奠定基础;同时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自主学习。)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下面问题:
1、孙中山为什么要创立黄埔军校?即黄埔军校创立的背静、目的。
指导阅读教材中孙中山的原话,让学生明确其目的是要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教师结合教材中的小字内容讲述孙中山这样做的原因:在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总结教训,认为依靠军阀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其深受启发,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国共两党实现历史上的第一次合作,并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议下创建黄埔军校。(设计意图:不仅让学生知道“是什么”而且知道“为什么”,从而形成关于黄埔军校的完整的知识体系,也为后面学习理解黄埔军校的性质打下基础)
2、你觉得黄埔军校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为什么?黄埔军校与旧式军校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可以根据前面了解到的有关黄埔军校创办的目的、组织领导机构、课程设置、办学方针以及学员来源等多个方面多个角度谈自己的认识。 (设计意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探究)[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黄埔军校与一切旧式军校根本不同的地方就是实行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用孙中山的话说,就是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枪是怎么样的放法,而且知道枪向谁放。尤其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在这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的工作卓有成效。结合教材中周恩来的照片及小字内容,补充介绍周恩来的主要事迹。(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归纳引导,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的军事学校这一性质,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其中所起作用。)
3、黄埔军校的创立有何历史意义?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并引导理解:例如说出黄埔军校培养出那些杰出的政治军事人才;讲述国民革命军的构成及其在北伐战争中的作用。
二、“光荣北伐武昌城下”
1、北伐战争的对象
首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说出北伐战争开始的时间、主力及打击的目标。
接着,出示“北伐战争进军形势图”,引导学生结合阅读教材中的小字,指图讲述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所盘踞的主要地区及拥有的军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看图、识图、运用地图学会历史的方法,建立时间概念,为下面学习北伐战争过程打下基础)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三派军阀拥兵自重,对外勾结帝国主义国家、出卖国家利益,对内为争夺地盘连年征战不休,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他们成为北伐的主要对象。(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补充介绍,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打击这些军阀,从而更好的理解北伐战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2、 北伐战争进程
教师结合地图讲述国民革命军制定的战略方针以及进军路线。指出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主力的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的先锋,率先北伐。播放北伐战争的录像资料,再现北伐战争的过程、情景。(设计意图:通过录像,再现历史,增强学生对这段历史的感性认识,使历史生动鲜活起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感知历史)。
3、北伐战争取得的成果
在观看录像的基础上,提出如下问题:
(1)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北伐军取得了什么样的战绩?
学生应该从两方面回答:消灭吴佩孚、孙传芳两大军阀势力;将战场由珠江流域推广到长江流域。
(2)你认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有哪些?
引导学生结合前面所学,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从战争性质上分析,北伐军进行的是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得道多助。其次,国共两党合作,结成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人民群众积极支援配合;第三、以黄埔军校学生为主的国民革命军英勇顽强,不怕流血牺牲,屡克强敌,为战争的胜利作出最重要的贡献。
另外,从客观上说,军阀统治不得人心,军阀之间矛盾重重也是站争得以胜利进军的一个原因。指出北伐战争中,令我们最为感动的就是北伐将士们那种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教师结合教材小字内容用饱含激情的语言介绍北伐将士们的英雄事迹。(设计意图: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学习先烈们以天下为己任,敢为人先,为革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教师: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过程中,国名革命军内部却出现危机,蒋介石军事势力不断膨胀,它通过内外的敌人勾结,在他们的支持下,悍然发动“四.一二”政变。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了解“四.一二”政变的过程,思考:“四.一二”政变是一次什么性质的事件?(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蒋介石公然向革命的同盟者举起屠刀,意味着棋彻底背叛了革命,走上了反革命的道路。从而更好的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
2、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指出在屠杀革命者的血泊之中,蒋介石于1927年4月18日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国民政府成立后发布的第一号密令就是“清共”,大肆屠杀共产党党员和革命群众。指导学生看教材图片,感受国民党屠杀革命者的情景。最后,组织学生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是个什么性质的政权?(设计意图:在充分讲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后所作所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使学生的分析有据可依,真正学会史论结合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历史思维能力。
3、国民革命的失败
组织学生讨论:这场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最后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引导学生从国民革命的目标是否实现来进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取代旧军阀,国民革命的任务没有实现,国民革命最后失败了。
4、课堂小结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现合作,在1924——1927年建,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军阀的势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由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建立起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南京国民政府,大革命失败了,中国处于白色恐怖中。那么,面对国民党的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人又是如何从血泊中站立起来挽救中国革命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探讨。
5、课堂练习
选择题:
1、 黄埔军校与旧式军校相比最大的特点是:
A、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人建议下创建这所军校
B、有大量共产党员和革命青年在军校学习
C、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军事人才
D、实行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
2、北伐战争所要打击的目标中最终没有受到打击的是
A、孙传芳 B、吴佩孚 C、张作霖 D、袁世凯
3、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蒋介石 B、廖仲恺 C、孙中山 D、周恩来
板书设计
第十四课 国民革命的洪流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六、课后反思:
素质教育理论认为学生不只是教育活动被动的接受者,而且是教学活动积极的参与者。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就会使课堂教学面貌变得焕然一新。在本节课关于“黄埔军校”一目的学习中,我采取了指导学生通过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掌握的方法,这样做,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动手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另一方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加深了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的了解掌握。可谓一举多得。如果长此以往的坚持下去的话,学生的学习活动就不会只局限于课堂教学这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从而形成一种大教育观。学生最终无论在知识掌握上还是方法能力培养上,都会受益匪浅。其实要做到这点并不难,只要教师有这样的意识,能持之以恒,每节课都能拿出一部分内容,安排部分学生实践,并辅之以一定的评价手段,这不仅不能加重学生的负担,而且会使学生乐此不疲。
七、教研员点评:本课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不断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启发、点拨和引导,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课外搜集资料、阅读教材、识读历史地图以及观看历史录像等感知历史。在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历史,可以说师生配合默契,教学效果显著,是一节成功的历史课。
黄埔军校的创建
北伐战争胜利进行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中国共产党成成立
国共两党实现合作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