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13《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同步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 13《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同步测试.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8-06 19:53:00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自主预习
知识点一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1. 年9月, 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 专政,坚持 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 和 ,从而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我国第一部 类型的宪法。
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选举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 )
A.周恩来 B.刘少奇C.毛泽东 D.朱德
知识点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 年12月,我国政府在同 政府代表的谈判中,首次提出互相尊重 和
完整、互不侵犯、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应邀先后访问 和 ,分别同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 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
知识点三 周恩来与万隆会议
4.1955年4月,万隆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国家主要来自 ( )
A.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B.亚洲和欧洲
C.亚洲和非洲D.欧洲、亚洲和非洲
5.万隆会议因与会国相互间的分歧和争吵而陷入僵局。为了推动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周恩来提出的方针是 ( )
A.平等互利 B.“求同存异”
C.和平共处 D.互不干涉内政
基础巩固
6.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制定于 ( )
A.1 949年 B.1 954年C.1 956年 D.1 982年
7.1 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以下关于这部宪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制定了发展中国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②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③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④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宪法21世纪教育网
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
8.我国政协会议行使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持续到( )
A.1953年 B.1954年C.1955年 D.1956年
9.一致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会议是 ( )
A.中国共产党七大B.七届二中全会C.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0.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充满硝烟和艰辛,其主要原因是 ( )
A.新中国刚刚成立,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B.中国的经济比较落后,实力比较弱
C.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敌视D.我国在国际上基本没有朋友
11.1954年,在日内瓦国际会议期间,美国代表团团长、国务卿杜勒斯严令美国代表团:不准任何人与中国人握手。这表明 ( )
A.杜勒斯十分敌视中国B.美国人缺乏礼貌,不够友好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美国害怕中国D.所有西方国家的代表都对中国不友好
12.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还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其中“这些原则”是指 ( )
A.平等互利原则B.互不干涉原则
C.互不侵犯原则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它不包括 ( )
A.互不侵犯 B.平等互利C.和平共处 D.和平外交
14.1953年,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的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是 ( )
A.独立自主原则B.“求同存异”方针
C.对外开放政策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5.1 955年召开的亚非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原因之一是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了 (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D.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16.“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这段50多年前万隆会议上的经典之词出自于 ( )
A.毛泽东 B.周恩来C.刘少奇 D.陈毅
17.2004年1 2月,印度尼西亚发生了强烈的地震和海啸,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50年前在该国举行的一次亚非国际会议是 (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C.开罗会议 D.第26届联大
18.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 ( )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D.上海APEC会议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居住、出版、言论、结社、宗教信仰自由;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利。”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请完成:
(1)材料一出自何文献 该文献的性质是什么
(2)材料二出自何文献 该文献颁布于何时 其性质是什么
20.看图完成问题:
(1)请说出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地点。
(2)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什么方针
(3)万隆会议所反映的“万隆精神”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表演说
拓展创新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西方国家控制我们命运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亚非国家的命运应该由亚非各国人民自己掌握……亚非国家应撇开政治分歧,加强团结,为会议的成功而努力……——周恩来
材料二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一个美国记者
请完成:
(1)材料一是周恩来在哪次国际会议上的讲话 其内容体现了中国政府在会议上的方针是什么
(2)美国记者为什么说周恩来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3)这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其中体现出的精神是什么
22.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环境十分恶劣。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的仇视,新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而为打开中国外交关系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现在,我们的国际环境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苏联早已解体,资本主义阵营也不复存在。你认为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还适应当前的新形势吗 说说你的观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短短的10多年的时间里,美国已连续两次入侵伊拉克。你能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吗
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自主预习
1.1954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民主 社会主义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社会主义
2.C
3.1953 印度 主权 领土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印度 缅甸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C 解析:万隆会议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大国参加的国际会议。
5.B
基础巩固
6.B 解析: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制定于l954年。[来源:21世纪教育网]
7.B 解析: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1953年,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则是l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所以①④说法不正确,正确答案为B项。
8.B 解析: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政协会议行使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结束。
9.D 解析: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除了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外,还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注意毛泽东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10.C 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敌视和排斥,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充满艰辛。
11.A 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敌视新中国,所以不与中国往来,美国人也不与中国人握手。
12.D 解析:A、B、C三项都是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之一,与D项相比较,都不够全面,所以正确答案为D项。
13.D 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不包括和平外交。
14.D l5.C
16.B 解析:参加万隆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团长是周恩来。
17.B 解析: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万隆会议又叫亚非国际会议。
18.B 解析: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19.参考答案:(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l954年。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解析: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而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0.(1)万隆会议是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的。
(2)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万隆精神指的是万隆会议所反映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精神。
拓展创新
21.(1)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2)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得到了多数与会者的赞同,并在此基础上达成共识,把少数国家攻击共产主义的倾向转向共同反殖反霸的主题上来。
(3)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精神,即“万隆精神”。
22.提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是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它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自然也会适应当前的新形势。至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但要注意结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三维历史同步训练
维度A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从辛亥革命到现在,中国颁布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已有多部。其中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会议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D. 第一次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全体会议
3.外交部发言人章启月22日在例行记者招待会上宣布,6月28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立50周年纪念大会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将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你知道这是    年的新闻。(  )
A.1998     B.2000     C.2002     D. 2004
4.……,一时间中印友好掀起热潮,周总理所到之处响起“印地秦尼巴依巴依”(印中人民是兄弟)和“潘查希拉金德巴”(五项原则万岁)的欢呼声。后来印度首都新德里一条美丽的大街还被命名为“五项原则街”。除了中国和印度,共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还有     :(  )
A.美国       B.瑞士      C.缅甸       D.越南
5.“我们不是来吵架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这是周恩来总理在   的讲话。( )
A.亚非会议    B.会见印度总理    C.日内瓦会议    D.访问缅甸
6.周恩来所说的“求同存异”中的同指的是    :(  )
A.都受过殖民主义的压迫       B.都是社会主义国家
C.都是新兴国家           D.都是黄种人建立的国家
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一切权力属于:(  )
A.中国共产党   B. 政治协商会议   C. 人民代表大会    D.人民
8.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政治协商  C.求同存异  D.改革开放
维度B 能力提高
二.动脑筋
9. 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为了起草宪法,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在毛泽东的主持下,宪法起草委员会经过七个月的紧张工作,完成了宪法草案的起草和修改工作。接着,宪法草案面向全社会公布,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全国有1.5亿人参加讨论,提出16万多条修改和补充意见。
材料二  五时五十五分后会。执行主席根据计票人和监票人的报告,宣布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表决的结果:投票数共一千一百九十七张,同意票一千一百九十七张。这时,全场欢腾,全体起立,为这个伟大的文献的诞生而热列欢呼,暴风雨般鼓掌声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万岁”的欢呼声持续了五分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宪法草案形成的过程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中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伟大的文献”?你能说出这部宪法的主要内容吗?

10.阅读材料 
这个为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50周年举办的研讨会,吸引了来自中国和五大洲12个国家的100多位政要和专家学者。……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也表达了几近相同的观点:“尽管在其提出后的50年中,世界形势已发生变化,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是发生了剧变,但这些原则直至今天依然适用。”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甚至认为,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重新发扬五项原则的精神。”
 请回答: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2)为什么这个研讨会能吸引这么多政要、专家学者?你怎样理解舒尔茨和霍克据所说的话?
维度C 探究应用
三.议一议:
11.阅读材料
材料一  对于亚非会议,帝国主义特别是美国从一开始就抱着极端敌视的态度。它通过报刊等宣传机器来贬低会议的意义,硬说亚非会议“算不得是一件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散布会议不可能达成任何协议的悲观论调,企图煽动一些国家在会内制造难题,使会议达不成协议。会议前夕,1955年4月15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表示将向国会要求通过“援助”的新计划,妄想以“经济援助”为饵,诱使某些国家上钩,听从美国的指挥。
材料二  会议就有关亚非国家的利害关系和共同关心的一些重大问题达成了一致,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并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此次会议促进了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鼓舞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对亚非各国人民反帝、反殖斗争的发展和团结的加强起了重要作用。
(1)材料一中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为什么要千方百计地破坏亚非会议?21世纪教育网
(2)会议主要就那些共同关心的问题达成一致?你能归纳会议中形成的万隆精神吗?你认为万隆精神对今天的国际关系有没有作用?21世纪教育网


(3)有人说亚非会议给新中国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外交舞台,而这个舞台最耀眼的明星就是周恩来总理,周总理在万隆期间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你能查阅资料,找出一、二个反映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期间的外交机智的事例吗?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一、 选择题:
⒈D ⒉B ⒊D ⒋C ⒌A ⒍A ⒎D ⒏A
二、 动脑筋:
⒐(1)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全体人民积极参与,它是一部代表全国人民的宪法。
(2)因为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规定:①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从而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⒑(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①经过50年的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②今天,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横行,国际上以强凌弱、以大欺小的事例层出不穷。要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必须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三、议一议:
⒒(1)破坏亚非国家的团结,削弱亚非国家的影响。从而分别控制亚非各国。
(2)①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②团结、合作、平等③有。它是推动亚非团结与合作的动力源泉;今天,我们更应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和各国选择不同发展道路的自主权,倡导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大力推动与区域外的其他国家开展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共同发展。
(3)最深的印象是:奋不顾身、忘我工作、临危不乱、多谋善断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