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教案
自主预习
知识点一 “一国两制”的构想
1.实现祖国统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为此,我们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一国两制”最早提出于 ( )
A.新中国成立初期B.“文化大革命”前夕
C.“文化大革命”期间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
2.进入历史新时期后, 以伟大政治家、战略家的远见卓识,针对 问题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指在 的前提下,我国国家的主体部分坚持 ,香港、澳门和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 。
知识点二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虽然“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但它首先被运用于解决哪一问题 ( )
A.深圳问题 B.香港问题C.澳门问题 D.西藏问题
4. 年1 2月,中国和 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中国政府成功解决了香港回归问题。
年 月 日,正式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出席这一仪式的中国国家最高领导人是 。 年4月,中国和 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年 月 日,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如期举行。
知识点三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5.改革开放后,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统一提上了具体日程。为解决台湾问题,我国政府提出的基本方针是 (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民族区域自治D.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基础巩固
6.小云同学查找了“挺进大别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国两制”等资料,由此我们可以判定与小云的探究作业密切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
A.邓小平 B.朱德C.彭德怀 D.贺龙
7.进入历史新时期后,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一国两制”构想所适用的范围是( )
A.沿海经济特区 B.台、港、澳地区C.各地开发区 D.少数民族地区
8.“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中的“两制”是指( )
A.两种社会制度 B.两种法律制度C.两种管理制度 D.两种经济制度
9.香港回归祖国是在( )
A.1987年B.1997年C.1999年D.2000年
10.1997年,香港顺利回到祖国怀抱,洗雪了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的耻辱。香港从此摆脱了( )
A.英国殖民统治 B.法国殖民统治C.美国殖民统治 D.葡萄牙殖民统治
11.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后,社会经济稳定繁荣,1998年又成功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这充分说明 ( )
A.在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
B.香港是世界金融中心,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C.香港的稳定为世界经济繁荣作出了贡献
D.“一国两制”是香港稳定繁荣的政治保证
12.收回香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夙愿和为之奋斗的目标。从香港岛被英国割占到香港回归祖国,相隔约 ( )
A.145年 B.155年C.165年 D.185年
13.澳门经历了400多年的风雨后终于回归祖国,最重要的原因是 ( )
A.“一国两制”被各方所接受B.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
C.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增强D.国际舆论的压力
14.孙中山说:“统一是中国全体人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这句话现在对哪一地区来讲仍然是至理名言( )
A.香港 B.澳门C.西藏 D.台湾
15.邓小平说:“统一后,台湾仍然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一个统一的中国。”这表明了 ( )
①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②“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③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④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A.① B.①② C.③④ D.④
16.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目前指导我国解决余光中先生“乡愁”的基本政策是( )
A.民众公投 B.“一国两制”C.民族区域自治 D.国际裁决
17.“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国民政府”行政院长于右任的哀歌《望大陆》反映了台湾人民希望 ( )
A.反攻大陆 B.葬于大陆C.祖国统一 D.“台湾独立”21世纪教育网
18.台湾问题不同于港澳问题,因为就其性质而言,台湾问题属于 ( )
A.我国的内政问题 B.恢复行使主权问题C.我国的外交问题 D.回归祖国问题
19.阅读下列材料: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多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一声乳名:“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1925年闻一多《七子之歌·澳门》
请完成:
(1)《七子之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七子”指列强在近代割占的我国七块领土,除香港、澳门外,请你写出“七子”中其他地方是如何被列强侵占的 (写出2例即可)
(3)今天澳门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台湾)余光中《乡愁))1972年作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三 1993年10月,台湾艺术家在北京演出舞剧《薪传》。1995~2000年,海峡两岸间接贸易额达1300多亿元,台湾同胞到大陆达1200多万
人次。请完成:
(1)分别说出材料一中两幅图是哪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区旗
(2)材料一中反映出我国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利益提出的科学构想是什么 简述这一科学构想的基本含义。
(3)联系材料二、三,说明海峡两岸交往发生了什么变化 谈谈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拓展创新21世纪教育网
2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有过分裂时期,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维护中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结合所学知识
完成:[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是哪个王朝的统一 有什么重大意义
(2)汉武帝时期是怎样巩固大一统局面的
(3)近代以来,台湾与祖国大陆经历了哪两次大的分离和一次回归 两次分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4)你认为当前阻碍台湾与大陆统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
第l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自主预习
1.D 解析:进入历史新时期后,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而我国进入历史新时期的标志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邓小平 台湾 一个中国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制度
3.B 解析:1997年,香港回归,这是“一国两制”的首次成功运用。
4.1984英国 l997 7 1 江泽民 1987葡萄牙 1999 12 20
5.B
基础巩固
6.A 解析:挺进大别山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领导人都是邓小平,“一国两制”也是邓小平首先提出来的。
7.B 解析:“一国两制”是针对祖国统一问题提出来的,当时未实现统一的是台、港、澳地区。
8.A 解析:“一国两制”中的“两制"指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保持资本主义制度,属于两种社会制度。
9.B 解析:注意区分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时间,分别是l997年和l999年。
10.A ll.D
12.B 解析:1842年《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l997年香港回归,中间间隔l55年。
13.C 解析:香港、澳门回归的根本原因都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14.D 解析:现在我国还没完成统一的地区只有台湾。
15.D解析:本题题干的重点是“但是一个统一的中国”。①②③显然与题干表达的意思无关,可以排除,故正确答案只能选④。
16.B
17.C 解析:从《望大陆》中可以看出台湾人民始终不能忘记故乡大陆,反映出台湾人民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18.A 解析: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性质不同,港澳问题属于历史遗留问题,需要通过外交谈判解决,而台湾问题则属于我国的内政问题,任何国家都不能干涉我国内政。
19.(1)盼望祖国统一,早日回到祖国怀抱。
(2)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l9世纪末英国强租威海卫;l9世纪末俄国强租旅顺和大连;l9世纪末法国强租广州湾。(答出2例即可)
(3)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20.(1)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2)“一国两制”。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变化:由交往隔离发展为人员、经济和文化等的广泛交流。原因:①党和政府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②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
③反对分裂,促进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言之成理即可)
拓展创新
21.参考答案:(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是秦的统一。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2)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陆续削夺大批列侯的爵位,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统治地位从此确立。对匈奴展开多次大规模的反击战,基本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3)两次分离:第一次,1895年《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第二次,l949年国民党兵败退踞台湾。一次回归: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本质区别:第一次分离是帝国主义侵占,第二次分离是国内矛盾所致。
(4)一是“台独”势力,二是美国等外国势力的阻挠。
解析:解答第(3)问时要注意答题时间范围“近代以来”,所以清朝前期郑成功收复台湾属于古代史范畴,不应在答题范围之内。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三维历史同步训练
维度A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实现国家的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段话是 说的。( )
A.邓小平 B.毛泽东 C.孙中山 D.江泽民
2.根据“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我国已经成功解决了:( )
①香港问题 ②台湾问题 ③澳门问题 ④钓鱼岛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适用的范围是:( )
A.少数民族地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经济特区 D.港、澳、台地区
4.这幅照片反映了 的情境。 ( )
A.《南京条约》 B.香港回归 C.澳门回归 D.台湾回归
5.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 ”!( )
A.香港 B.澳门 C.九龙 D.台湾
6.1987年4月,中国和 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英国 D.日本
7.在两岸关系上,中央人民政府提出了“ ”的方针。(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武力统一,一国两制
C.不独不统,维持现状 D.允许独立,建立邦联
8.“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巅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有国殇!”“国民政府”行政院长于佑任的《哀歌》反映了台湾同胞希望:( )
A.回到大陆 B.安葬在大陆 C.祖国统一 D.台湾独立
9.孙中山说:“统一是中国全体人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这句话现在对 地区来讲仍然是真知灼言。( )
A.香港 B.澳门 C.西藏 D.台湾
二、填空题:
10.我国政府于 年恢复对香港地区行使主权, 年收回澳门。
维度B 能力提高
三.动脑筋
11.你能说出一国两制的具体含义吗?
12. 阅读材料
材料一 1982年 9月 22日早晨,我在从东京飞赴北京时,一再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根本不承认英国与清政府 1842年就香港岛签订的《南京条约》,这是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先决条件。我们事先也商量过了,决定把谈判立场建立在英国至少对一部分香港领土拥有主权的基础上,如果中国承认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在此立住脚,然后把主权让出,以换取对香港继续管治的权利。
[英]玛格丽特 撒切尔
材料二 “如果说宣布收回香港就会像夫人说的‘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我们就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作出决策。”小平毫不含糊地表示,“我希望用两年时间通过外交谈判解决问题。如到时还不能解决,中国将单方面作出宣布。”如果在这期间发生人为制造的动乱,“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回归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
周南《他才是中英谈判的首席代表》
请回答:
(1) 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英国在香港问题上打的如意算盘是什么?[21世纪教育网]
(2) 邓小平所说的“方面作出宣布”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单方面作出宣布?
(3) 通过谈判,最后中英双方于什么时间达成了什么协议?21世纪教育网
维度C 探究应用
三.议一议:
13.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满意地回顾了近年来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一致认为通过协商妥善地解决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香港问题,有助于维持香港的繁荣与稳定,并有助于两国关系在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为此,经过两国政府代表团的会谈,同意声明如下:(内容略)
材料二 (2003年7月23日)在香港英国总商会举行的午宴上,布莱尔发表了演讲。他说,尽管香港今年遇到非典侵袭等各种困难,但在各界的不懈努力下,香港正走上正轨。特区政府正在听取民意,并努力改善施政。
刚刚结束在中国内地访问的布莱尔说,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让他惊叹,香港作为中国一部分,必将因此受益。英国希望为中国的发展尽力,为香港的持续发展尽力。
布莱尔说,“一国两制”作为一种独特的制度在香港得到坚持和发展,也遇到一些考验。他认为,中国政府一直在致力于成功实施“一国两制”这一创举。他表示,这一制度在香港的成功,符合各方的利益。
(1)材料中的历史遗留问题指的是什么?你能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回顾这个问题产生的过程吗?
(2)从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传媒上了解香港回归后,实现材料中所说的繁荣与稳定没有?
14.阅读材料
材料一 华夏经纬网3月17日讯:据中新网消息,台湾“经济部投审会”15日公布“违法在大陆地区从事投资或技术合作案件裁罚基准”,将违规赴大陆投资或技术合作案件的罚款金额幅度扩大,自3月1日生效。依照规定,违规者可连续处罚,罚款金额为第一次处分金额的1至5倍,但最高不高于台币2500万元(原罚款金额为新台币100万元至500万元)。
材料二 台湾出版的《投资中国》杂志5日公布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03年年中,在大陆投资的台资企业已达68115家,累计合同金额1295亿美元,实际利用金额约774亿美元。
材料三 台湾诗人丘逢甲写了一首诗:“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台湾著名的乡土文学家钟理和说,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
请回答:
(1)台湾当局为什么要加大对“违规”赴大陆投资或技术合作的处罚力度?
(2)和材料一的限制相对比,材料二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
(3)血浓于水,你能从多个角度(历史的、地理的、人文的……)来说明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吗?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一、选择题:
⒈A ⒉C ⒊D ⒋B ⒌B ⒍A ⒎A ⒏C ⒐D
二、填空题:
⒑1997 1999
三、 动脑筋:
⒒“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们国家的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微言轻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⒓(1)以主权换治权,继续在香港实行殖民统治。
(2)“单方面宣布”指的是单方面宣布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收回香港)。因为香港是中国领土,中国人民不能容忍自己的领土被侵占。
(3)1984年12月,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四、议一议:
⒔(1)指的是香港被英国侵占,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规定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1898年6月9日,中英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国强租“新界”99年。
(2)略
⒕(1)台湾当局推行台独政策,害怕台湾与大陆在经济上有密切联系,企图阻止台商到大陆投资。(2)说明了大陆的良好环境吸引了大批台商,两岸经济合作越来越密切,台独的图谋注定会被两岸的中国人所唾弃。
(3)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自古即属于中国。台湾古称夷洲、琉球。公元3世纪和7世纪,三国孙吴政权和隋朝政府都先后派万余人去台。进入17世纪以后,中国人民在台湾的开拓规模越来越大。至公元1893年(清光绪19年)时,总数已达到50.7万余人。台湾社会发展始终延续着中华文化的传统。
中国历代政府在台湾先后建立了行政机构,行使管辖权,早在公元12世纪中叶,宋朝政府即已派兵驻守澎湖,将澎湖地区划归福建泉州晋江管辖。元、明政府在澎湖都设有行政管理机构“巡检司”。 1684年(清康熙23年)设“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此后,逐步在台湾扩增行政机构,加强对台湾的治理。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清政府正式划台湾为单一行省,任刘铭传为首任巡抚。
17世纪初,台湾沦为荷兰的殖民地。1662年2月,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中国领土台湾。1894年(清光绪20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在日本胁迫下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此后,两岸中国人民为反对日本侵占台湾,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要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州、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后苏联参加)签署的《波茨坦公告》又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 10月25日,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在台北举行,受降主官代表中国政府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置于中国主权之下。至此,台湾、澎湖列岛重归于中国主权管辖之下。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